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三疗法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7.8±8.9)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8.4±7.7)岁。两组均采用ERAS理念行围术期准备,治疗组加用中医三疗法(耳穴压豆、艾灸、中药热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听诊到肠鸣音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痛评分。统计学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组首次听诊到肠鸣音时间为(12.99±1.16)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9.91±2.28)h、首次排便时间为(52.39±6.17)h,对照组分别为(19.50±0.97)h、(32.68±1.14)h、(60.63±4.18)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9、3.516、10.037,P=0.028、0.032、0.013)。治疗组术后1 d疼痛评分为(3.57±0.63)分、术后3 d为(2.83±0.59)分、术后5 d为(1.50±0.68)分,对照组分别为(4.07±0.45)分、(3.23±0.43)分、(1.73±0.58)分,治疗组术后1 d、3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4),术后5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中医三疗法结合ERAS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腹腔镜结直肠癌术 ERAS 中医三联疗法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双抗血小板治疗(DAPT)三抗栓疗法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置入术的高危血栓栓塞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528例行支架置入术的合并ACS的高危血栓栓塞风险的NVAF患者,按用药种类和剂量分为利伐沙班20 mg QD+DAPT组(127例)、利伐沙班15 mg QD+DAPT组(138例)、利伐沙班10 mg QD+DAPT组(151例)和华法林+DAPT组(112例),分析服药6个月后临床定义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服药6个月后,和利伐沙班20 mg QD+DAPT、华法林+DAPT标准三抗栓疗法组相比,利伐沙班15 mg QD+DAPT组、利伐沙班10 mg QD+DAPT三抗栓疗法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利伐沙班15 mg QD+DAPT组、利伐沙班10 mg QD+DAPT组均可显著降低具有临床意义的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P<0.05)。结论与标准剂量利伐沙班联合DAPT或华法林联合DAPT的三抗栓疗法比较,ACS接受PCI支架置入术的高危血栓栓塞风险NVAF患者术后服用中等或低剂量利伐沙班联合DAPT的三抗栓疗法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抗栓效果相似,且安全性更优。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疾病 三联抗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肺分流-分期手术对肺动脉发育不良型法洛四症(TOF)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完成949例3岁以下TOF矫治手术,男546例,女403例;平均年龄13个月,平均体质量9.4 kg。一期矫治手术853例(根治手术组),体肺分流手术96例(体肺分流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性别、年龄、体质量、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术前临床症状;术前和术后主肺动脉直径、McGoon比值、NAKATA指数、肺动脉环Z值、左心室舒张期末径等指标。结果全组患儿术后早期死亡28例(3.0%),根治手术组死亡比例(2.9%)与体肺分流组(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肺分流组患儿手术年龄[(0.95±0.56)岁对(1.09±0.59)岁]和体质量[(8.6±1.8)kg对(9.5±2.1)kg]均明显低于根治手术组;体肺分流组较根治手术组更易出现缺氧发作等临床症状(30.2%对19.7%);且SPO2体肺分流组较根治手术组显著降低(0.75±0.09对0.85±0.09)。体肺分流组患儿较根治手术组肺动脉发育更差,体肺分流组McGoon比值(1.4±0.3对1.9±0.5)、Nakata指数[(124±43)mm2/m2)对(222±88)mm2/m2]和肺动脉环Z值(-4.3±2.6对-2.3±2.1)均显著低于根治手术组。但是体肺分流组较根治手术组在术后呼吸机辅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体肺分流术前相比较,分流术后SPO2由术前的0.75上升至0.83;主肺动脉直径由6.4 mm增至9.2 mm,McGoon比值由1.42增至1.83,Nakata指数由126.4 mm2/m2增至212.6 mm2/m2,肺动脉瓣环Z值由术前-4.3增至-2.4;分流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径也由术前的21.2 mm增至24.5 mm。结论对缺氧症状明显、肺动脉发育不良的小婴儿,体肺分流-分期手术安全、有效,不增加手术死亡。体肺分流可以显著改善氧和,提高根治手术年龄;还可以显著促进肺动脉及左心室的发育,降低跨环率。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体肺分流 分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活菌片辅助铋剂四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初次根除治疗中对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开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219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且从未进行Hp根除治疗的胃溃疡患者,利用Excel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C组,A组为对照组(73例)给予14 d铋剂四方案(艾普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B组(73例)在A组方案治疗第2周开始同时服用7 d双歧杆菌四活菌片;C组(73例)在A组方案基础上同时服用14 d双歧杆菌四活菌片。所有治疗结束后复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及胃镜,比较3组在Hp根除、溃疡愈合及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分割χ2检验。结果3组根除率分别为90.8%(59/65)、91.2%(62/68)和91.0%(6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97);3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8%(61/65)、94.1%(64/68)和95.5%(64/67),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15/70)、7.1%(5/70)和7.0%(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P=0.010),且B组、C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χ2=5.83,P=0.016;C组与A组比较:χ2=5.99,P=0.014)。结论14 d及后半疗程7 d双歧杆菌四活菌片辅助铋剂四疗法在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初次根除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但双歧杆菌四活菌片并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且对胃溃疡愈合无促进作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铋剂四联疗法 根除率 双歧杆菌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素分子受体3(PAQR3)下调Twist蛋白水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Co-IP)等一系列生化技术检查PAQR3下调Twist蛋白水平的机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26±0.025比1.423±0.088,t=27.486,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CI-87-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98±0.022比1.528±0.076,t=29.337,P<0.05)。(2)过表达PAQR3,再加入MG132抑制剂,发现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8±0.075比1.423±0.088,t=5.173,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NCI-87-Vecto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2±0.081比1.528±0.076,t=4.957,P>0.05);(3)过表达PAQR3慢病毒(PAQR3-OV)感染OE19细胞,采用放线菌酮(CHX)对细胞进行不同时间处理,发现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h:0.426±0.025比1.423±0.088,t=27.486,P<0.05;2 h:0.306±0.022比1.148±0.073,t=35.624,P<0.01;4 h:0.228±0.021比0.993±0.085,t=38.729,P<0.01;6 h:0.135±0.022比0.088±0.066,t=44.237,P<0.01)。(4)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泛素蛋白酶体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5±0.418比2.386±0.141,t=8.982,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泛素蛋白酶体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18±0.423比2.336±0.121,t=9.265,P<0.05);且泛素单体Ub mRNA的表达是呈时间依赖性的,多聚泛素蛋白水平上调,在8 h达到最大值。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多聚泛素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31±0.069比0.438±0.024,t=26.825,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多聚泛素蛋白水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12±0.073比0.421±0.232,t=28.33 5,P<0.05)。(5)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20S蛋白酶体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8.452±24.124比1267.788±21.467,t=24.235,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20S蛋白酶体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968.577±25.346比1 382.526±23.357,t=25.526,P<0.05)。(6)采用Co-IP和Western blot检测Twist/泛素共聚物的水平同对照组比较有变化,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12±0.022比1.536±0.077,t=26.833,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CI-87-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12±0.023比1.566±0.079,t=28.754,P<0.05)。结论Twist介导PAQR3对EMT和转移的调节功能,表明靶向Twist可提高PAQR3控制肿瘤转移。

  • 标签: 脂联素分子受体3 食管-胃交界腺癌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素分子受体3(PAQR3)在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介导的食管-胃交界腺癌转移中的功能。方法选用OE19细胞系和30只BALB/c无特定病原体(SPF)级裸鼠进行实验,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B组(TGF-β通路激活组)及C组(TGF-β通路激活的同时过表达PAQR3),每组各10只裸鼠,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过表达PAQR3对TGF-β介导的OE19细胞皮下成瘤及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定量RT-PCR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p53、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TGF-β信号通路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组10只裸鼠中6只成瘤,其中4只发生转移;B组10只裸鼠中8只成瘤、6只发生转移;C组10只裸鼠中3只成瘤、均未发生转移。B组动物肿瘤组织中TGF-β、Ki-67、p53、Twist、Snail、Vimentin mRNA表达量(13.52±0.07、5.23±0.04、2.34±0.02、13.74±0.07、8.23±0.05、7.73±0.05)均明显高于A组(1.00±0.01、1.00±0.02、1.00±0.01、1.00±0.01、1.00±0.02、1.00±0.02,t=32.825、17.682、3.901、33.834、27.612、24.558,均P<0.01);B组动物肿瘤组织中PAQR3、E-cadherin mRNA表达量(0.41±0.03、0.31±0.03)均明显低于A组(1.00±0.02、1.00±0.02,t=8.735,P<0.05,t=10.846,P<0.01)。C组动物肿瘤组织中TGF-β、PAQR3、E-cadherin mRNA表达量(13.23±0.08、5.22±0.04、2.93±0.03)均明显高于A组(1.00±0.01、1.00±0.02、1.00±0.02,t=31.752、17.554、4.045,均P<0.01);C组动物肿瘤组织中Ki-67、p53、Twist、Snail、Vimentin mRNA表达量(0.31±0.03、0.40±0.05、0.24±0.03、0.22±0.03、0.26±0.04)均明显低于A组(1.00±0.02,t=11.356,P<0.01;1.00±0.01,t=9.558,P<0.05;1.00±0.01,t=12.391,P<0.01;1.00±0.02,t=12.845,P<0.01;1.00±0.02,t=11.034,P<0.01)。结论PAQR3作为新型抑癌基因,具有在体内抑制TGF-β介导的食管-胃交界腺癌细胞皮下成瘤及转移中的功能。

  • 标签: 脂联素分子受体3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换 食管-胃交界腺癌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三康复管理模式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方便抽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2019年3~12月行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手术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3~7月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采取胸外科常规术前管理模式;8~12月的患者44例为观察组,采用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的三预康复管理模式,干预时间为术前4~6 w。分别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术前1 d、术后4 w的6 min步行试验(6MWT)、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量(PEF)、血清白蛋白(ALB)、BMI水平、焦虑抑郁量表(HADS)、健康调查简表(SF-36)得分以及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1 d、术后4 w,观察组6MWT、FEV1、FVC、PEF、ALB、SF-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AD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术前1 d 6MWT、FEV1、FVC、PEF明显高于干预前,术前1 d和术后4 w的SF-36得分均高于干预前,HADS得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术前1 d ALB、BMI均低于干预前,术后4 w 6MWT、FEV1、PEF明显低于干预前;患者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预康复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肺功能、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三联预康复 护士为主导 多学科协作 围术期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脂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太原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判定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统计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瘦素、脂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55例发生代谢综合征,占27.50%(55/200)。发生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未发生代谢综合征者,脂素水平低于未发生代谢综合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的tau-b(k)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瘦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r=0.655,P<0.001);血清脂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r=-0.427,P<0.001)。结论血清瘦素高表达及脂素低表达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瘦素及脂素表达,以预测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血清瘦素 脂联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双岐杆菌四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124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岐杆菌四活菌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免疫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58/62)高于对照组(79.03%,49/62),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TNF-α水平[(1.32±0.58)g/L、(8.16±0.54)g/L、(271.59±32.34)ng/L]低于对照组[(1.75±0.34)g/L、(10.59±0.47)g/L、(346.65±40.08)ng/L],IL-10水平[(159.52±35.24)ng/L]高于对照组[(98.74±33.6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患者接受美沙拉嗪、双岐杆菌四活菌胶囊联合治疗更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有效。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双岐杆菌四联活菌胶囊 炎症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四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Hp感染性胃炎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以艾司奥美拉唑镁为基础的四方案,并按艾司奥美拉唑镁用药剂量不同分组:对照组(n=50)应用标准剂量20 mg,研究组(n=50)应用高剂量40 mg,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疗效以及复发率差异。结果研究组Hp根除率(98.0%)高于对照组(84.0%)(χ2=4.396,P=0.036),胃炎总体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2.0%)(χ2=5.005,P=0.025),复发率(0.0%)低于对照组(12.0%)(χ2=4.433,P=0.03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与对照组(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8,P=0.485)。结论高剂量的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四方案根除Hp感染性胃炎效果更佳,Hp根除率高,安全有效,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炎 螺杆菌,幽门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艾司奥美拉唑镁 四联方案 感染性胃炎 复发率 根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效果。方法抽取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PCI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mean)、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病情相关因子[β1-淀粉样蛋白(Aβ1-4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47/48)高于对照组(85.42%,41/48),P<0.05。治疗后,观察组Vmean、Vmax均高于对照组,PI、FIB、D-D、NSE、Aβ1-42、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T、TT、APTT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PCI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脑动脉血流,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脑卒中风险,缓解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双联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脂素在七氟烷预先给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野生型C57小鼠3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和七氟烷预先给药组(SP组)。另取SPF级健康成年雄性脂素基因敲除型C57小鼠1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作为APNKO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降低模型。SP组和APNKO组小鼠置于麻醉罐中,通入2%七氟烷-93%O2-5%CO2 10 min后通入95%O2-5%CO2,循环3次,间隔时间15 min,随后制备模型。于再灌注第1、2和4天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结果4组小鼠各时点游泳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MI/R组小鼠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P<0.05);与MI/R组比较,SP组小鼠各时点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P<0.05);与SP组比较,APNKO组小鼠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P<0.05)。结论脂素参与了七氟烷预先给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的过程。

  • 标签: 脂联素 麻醉药,吸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RNA(miR)-124-3p及其靶向基因芳香烃受体(AHR)在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获得miR-124-3p在胃腺癌患者的临床和预后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24-3p水平高低与不同病理分期、TNM分期、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和无进展间期胃腺癌患者的关系。由Target Scan 7.1网络工具预测miR-124-3p与互作分子AHR mRNA的作用位点,通过小鼠皮下成瘤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荧光素酶检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miR-124-3p在AHR mRNA中的靶结合位点。选择9只4~6周龄、体重为(18.43±0.29) g的雄性Balb/c裸小鼠,分别由小鼠尾静脉注射miR-124-3p模拟物(miR-124-3p组)、阴性对照模拟物(阴性对照组)和0.9%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对照组),用miR-124-3p模拟物、阴性对照模拟物和0.9%氯化钠溶液转染胃癌细胞(MKN-45、AGS),分析生物学实验中3组小鼠AHR和连环蛋白β1基因(CTNNB1)的mRNA表达水平,AHR和β-蛋白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miR-124-3p对转染的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Holm-Sidak法校正的多重t检验。结果miR-124-3p低表达与胃腺癌患者严重的病理分期、TNM分期均呈正相关(R2=0.83、0.86,P=0.031、0.023);miR-124-3p高表达与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和无进展间期延长均呈正相关(R2=1.00、0.99、0.99,P=0.029、0.044、0.049)。小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miR-124-3p组瘤体内的凋亡细胞数多于阴性对照组和氯化钠对照组[(43.33±1.86)/高倍视野比(20.00±1.73)/高倍视野、(18.67±1.76)/高倍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5、8.33,P=0.013、0.01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iR-124-3p组小鼠体内肿瘤组织的AHR蛋白质的光密度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氯化钠对照组(0.081±0.008比0.276±0.019、0.273±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06、7.51,P=0.012、0.017)。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124-3p模拟物的野生型AHR MKN-45细胞中荧光强度低于转染阴性对照模拟物的细胞(0.293±0.020比1.000±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6,P<0.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124-3p模拟物的MKN-45细胞中AHR和CTNNB1的mRNA水平均低于未处理的MKN-45细胞(0.51±0.09比1.02±0.02、0.46±0.03比1.03±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16.60,P=0.046、0.004)。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124-3p模拟物的MKN-45细胞中的AHR和β-蛋白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转染0.9%氯化钠溶液和阴性对照模拟物的细胞(3 332.94±81.25比9 041.60±439.79、8 276.54±562.52,2 725.79±167.57比9 701.94±410.02、8 081.66±275.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9、7.91、17.35、19.42,P=0.004、0.016、0.003、0.003)。结论miR-124-3p与胃癌诊断和预后相关,可通过负向调节AHR mRNA和蛋白质表达,进而下调CTNNB1 mRNA和β-蛋白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于体内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因此,miR-124-3p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微RNA-124-3p 胃肿瘤 受体,芳基烃 生物标记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随着消化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肠道菌群紊乱参与了感染性、炎症性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益生菌可通过多种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机制改善患者症状,发挥临床疗效。因此,近年来益生菌制剂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双歧杆菌三活菌散/胶囊是国内临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其包含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3种菌株,可联合不同菌种的特性和益生功效发挥平衡肠道菌群、调节免疫和修复肠道屏障等作用。该制剂已在临床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其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缺乏临床指导与规范。鉴于国内尚无该制剂相关专家共识,现基于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形成双歧杆菌三活菌散/胶囊在成人和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相关问题的共识,以期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益生菌 胃肠道微生物组 消化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分子对接法筛选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2(EphB2)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Schrodinger对接工具预测EphB2蛋白的三维结构及其配体结合位点,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EphB2抑制剂,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筛出的EphB2抑制剂山奈苷与芦荟大黄素(AE)抗CSCC的作用及机制。体外实验中,将人CSCC细胞系A431、SCL-1及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AE组与山奈苷组,通过MTT实验(AE浓度:20、40、80、160 μmol/L;山奈苷浓度:12.5、25、50、100 μmol/L)、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AE浓度:80 μmol/L,山奈苷浓度:50 μmol/L)分析EphB2抑制剂对C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体内实验中,SPF级BALB/c雌性裸鼠皮下注射0.2 ml A431细胞悬液,待成功长出瘤体以后,随机分为4组(n = 6),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AE组(腹腔注射AE 20 mg·kg-1·d-1 AE)与山奈苷组(腹腔注射山奈苷25 mg·kg-1·d-1);每周测量裸鼠的肿瘤大小和体重;连续给药28 d后,剥取裸鼠移植瘤进行HE染色,qRT-PCR与Western blot分析AE和山奈苷对裸鼠移植瘤中上皮钙黏着蛋白、波形蛋白、磷酸化葡萄糖合成激酶3β(p-GSK-3β)、β蛋白及GSK-3β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筛选出对EphB2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两个小分子化合物AA-504/20999031(山奈苷)和AA-466/21162055(AE)。MTT实验结果表明,与HaCaT细胞相比,AE对SCL-1和A431细胞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且随AE浓度升高毒性变强(F = 17.95,P<0.001),作用48 h时,IC50分别为124.59 μmol/L和80.85 μmol/L;山奈苷对SCL-1和A431细胞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且随山奈苷浓度升高毒性变强(F = 11.34,P<0.001),作用48 h时,IC50分别为119.64 μmol/L和64.96 μmol/L。划痕实验显示,与二甲基亚砜组细胞迁移距离(88.1±1.4) μm相比,AE组和山奈苷组A431细胞迁移距离[(36.7±1.0) μm和(44.7 ± 3.5) μm]显著缩短(F = 52.34,P < 0.001),而HaCaT细胞迁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73,P = 0.238)。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与二甲基亚砜组A431细胞跨膜细胞数量(195.3 ± 5.7)相比,AE组和山奈苷组A431细胞显著抑制(145.0 ± 2.5和94.7 ± 4.1,F = 72.85,P < 0.001),而对HaCaT细胞则无明显抑制作用(F = 3.91,P = 0.055)。动物实验表明,与二甲基亚砜组裸鼠移植瘤体积(841.88 ± 84.63) mm3相比,AE组和山奈苷组显著下降[(407.42 ± 70.37) mm3与(368.77 ± 62.7) mm3,F = 73.78,P < 0.001]。HE染色证实,AE和山奈苷干预可改善其病理变化。qRT-PCR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E和山奈苷明显上调瘤体组织中上皮钙黏着蛋白与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P < 0.001),下调波形蛋白、β蛋白及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P < 0.001)。结论分子对接筛选的小分子抑制剂与EphB2可形成稳定复合物,并通过影响Wnt/β蛋白通路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现象来抑制CSCC进程。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受体,EphB2 上皮-间质转化 Wnt信号通路 β连环素 肿瘤,实验性 芦荟大黄素 山奈苷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三疗法联合荆花胃康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收治且符合研究纳入条件的92例Hp相关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采用Excel表编码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45.68±6.42)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46.33±6.50)岁。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质子泵抑制三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质子泵抑制三疗法基础上联合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变化、Hp清除率与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48%(43/46),较对照组的76.09%(35/46)高(χ2=5.392,P<0.05)。研究组腹胀、嗳气、腹痛、纳差评分分别为(1.34±0.16)分、(1.28±0.14)分、(1.31±0.17)分及(1.20±0.11)分,依次低于对照组的(1.53±0.18)分、(1.48±0.16)分、(1.58±0.19)分及(1.37±0.13)分(t=3.944、4.703、5.295、4.991,均P<0.05)。研究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91±0.36)g/L、(11.02±2.20)g/L、(1.83±0.26)g/L,依次高于对照组的(2.38±0.31)g/L、(9.45±2.24)g/L、(1.41±0.24)g/L(t=5.578、2.500、5.935,均P<0.05)。研究组Hp根除率为86.96%(40/46),较对照组的69.57%(32/46)高(χ2=4.089,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三疗法联合荆花胃康治疗Hp相关慢性消化性溃疡,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同时有助于提高其机体免疫水平与Hp感染的根除效果,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消化性溃疡 Hp感染 质子泵抑制剂 三联疗法 荆花胃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联合支撑钢板治疗肘关节损伤三征Regan-Morrey Ⅱ型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盆创伤外科收治的20例Regan-Morrey Ⅱ型冠状突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左侧6例,右侧14例;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39岁)。所有冠状突骨折均经前侧入路使用克氏针联合支撑钢板固定,后外侧入路修复桡骨头及外侧韧带复合体。必要时修复内侧副韧带或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架。末次随访时记录肘关节活动度(ROM),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美国肩肘外科学评分(ASES)和拍摄肘关节X线片来评估疗效,同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屈伸ROM平均为132.5°,旋前-旋后ROM为平均150°,MEPS评分平均为88分,ASES评分平均为87分。肘关节术后未发生半脱位或脱位。仅1例冠状突骨折轻微移位,但最终获愈合,肘关节功能未受影响;2例患者后外侧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清创后愈合。5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改变,但肘关节无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克氏针联合支撑钢板治疗肘关节损伤三征Regan-Morrey Ⅱ型冠状突骨折效果良好。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骨板 冠状突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止血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Hp)四疗法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04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抗Hp四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内镜下止血治疗。比较两组围治疗期指标、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和核因子-κB(NF-κB)]与血清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Hp根除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IL-6、TNF-α、NF-κB、生长抑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而胃泌素、胃动素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834,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联合抗Hp四疗法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可尽早成功止血,并降低再出血率,提高临床疗效,为四疗法打下良好基础,有利于炎性因子水平的降低及胃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胃溃疡 消化内镜 幽门螺旋杆菌 四联疗法 出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护理服务模式对社区高龄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该中心进行管理的130例高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社区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三护理服务模式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对自身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的掌握程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8.46%,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掌握率为100.00%,显著优于常规组的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干预前,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干预后,其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另外,两组患者干预前,其不良情绪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8.49±10.22)分及(42.05±7.54)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及治疗前(均P<0.05)。结论对高龄慢性病患者采用三护理服务模式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用药的依从性及对自身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的掌握能力,同时,在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不良情绪的改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联护理服务模式 社区护理 高龄慢性病患者 生活质量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E2F6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市中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皮肤科确诊的50例皮肤恶性黑素瘤和30例色素痣冻存组织及石蜡切片。通过qRT-PCR分析E2F6 mRNA在人恶性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及7株恶性黑素瘤细胞系(HM、A375、WM451、WM35、SK-MEL-1、Hs-695T、MDA-MB-435s)和色素痣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检测E2F6、β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E2F6抑制质粒和对照质粒转染至A375细胞,通过qRT-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E2F6基因的敲减效率。通过CCK8、软琼脂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3D细胞培养实验检测E2F6基因敲减对A37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总β蛋白、活化β蛋白、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等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皮肤恶性黑素瘤中E2F6和β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7株恶性黑素瘤细胞系E2F6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色素痣细胞(均P < 0.001)。qRT-PCR显示,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 mRNA的相对表达(0.000 55 ± 0.000 17)高于色素痣组织(0.000 18 ± 0.000 09,t = 3.22,P < 0.001)。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显示,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色素痣组织(均P < 0.001),而β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色素痣组(均P < 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蛋白与β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免疫组化:r = -0.56,Western印迹:r = -0.63,均P < 0.01)。敲减A375细胞E2F6基因后,E2F6抑制组E2F6 mRNA、蛋白相对水平低于对照组(t = 3.38、2.76,P < 0.001)。CCK-8实验显示,继续培养后48 h,E2F6抑制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t = 4.58,P < 0.01);软琼脂平板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细胞相对克隆比低于对照组(t = 2.26,P<0.001);迁移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穿出小室细胞数(165 ± 23)低于对照组(376 ± 22,t = 3.14,P < 0.01);侵袭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穿出小室细胞数(96 ± 11)低于对照组(315 ± 31,t = 2.12,P < 0.01);3D细胞培养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侵袭性伪足消失。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E2F6抑制组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01)。Western印迹显示,E2F6抑制组β蛋白水平、活化β蛋白水平及其下游靶基因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D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01),P21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E2F6抑制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波形蛋白、神经钙黏着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01),而上皮钙黏着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核转录因子E2F6在恶性黑素瘤中高表达,敲减A375细胞E2F6基因可能通过拮抗β蛋白信号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黑色素瘤 E2F6转录因子 β连环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A375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