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型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疑似妇科急腹症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均进行腹部B型超声及阴道超声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参照,对比B型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腹部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75.00%(99/132)、44.44%(8/18)、71.33%(107/150);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87.12%(115/132)、72.22%(13/18)、85.33%(128/150);腹部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98.48%(130/132)、94.44%(17/18)、98.00%(147/150)。腹部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均高于腹部超声、阴道超声(χ2=8.658、10.699、9.075,均P<0.05)。腹部联合阴道超声诊断急性盆腔炎、宫外孕、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均高于腹部超声、阴道超声明(χ2=13.748、5.984、13.524、6.874,均P<0.05)。结论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均可获得一定的检出效果,腹部联合阴道超声检查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腔内超声检查 急腹症 盆腔炎性疾病 妊娠,异位 卵巢囊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时床旁超声检查(point-of-care ultrasonography,PoCUS)诊断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住院的可疑急性PE患者196例,根据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非PE组(143例)和PE组(53例)。PoCUS观察有无右心室功能不全(右心室扩张、右心室游离壁运动幅度减低、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和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减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胸膜下肺实变,一个或多个参数阳性作为PoCUS诊断PE阳性征象。结果以CTPA为诊断金标准,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下肢静脉加压超声(lower limb vein compression ultrasonography,CUS)与肺部超声(lung ultrasonography,LUS)联合诊断PE的敏感性(94.34%)、约登指数(0.531)和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0.765)最高。LUS诊断PE的特异性(94.41%)和准确率(81.63%)最高,误诊率(5.59%)最低。TTE、CUS与LUS联合诊断PE的敏感性高于TTE与CUS联合(P=0.016),TTE、CUS与LUS三者联合诊断PE的整体准确性高于TTE和CUS联合(P<0.005)。结论TTE、CUS与LUS联合诊断PE的准确性最高,LUS诊断PE的特异性高,误诊率低,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即时床旁超声检查 CT肺动脉造影 静脉血栓栓塞症 急性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B/M型超声研究颏舌骨肌的运动变化规律,评估其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就诊的经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后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的30例患者(病例组)为研究对象,应用B/M型超声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3周、痊愈后观察患者吞咽5 ml矿物质水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及平均运动速度。招募20例无吞咽功能障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超声观察颏舌骨肌的运动。结果健康老年人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7.798±0.996)mm、(0.897±0.113)s、(8.696±0.915)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6.178±0.847)mm、(1.672±0.195)s、(3.719±0.885)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3周: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6.833±0.805)mm、(1.331±0.151)s、(5.735±0.684)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痊愈后: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7.693±0.422)mm、(0.848±0.294)s、(8.591±0.984)mm/s。结论B/M型超声能准确定量评估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颏舌骨肌功能改善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颏舌骨肌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儿童结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疑似结肠息肉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分别进行结肠镜检查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儿童结肠息肉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位置、类型和病灶大小儿童结肠息肉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儿童结肠息肉的诊断灵敏度为87.60%(113/129),特异性为97.08%(166/171),诊断总体符合率为93.00%(279/300),阳性预测值为95.76%(113/118),阴性预测值为91.21%(166/182)。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位置的儿童息肉病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1%(12/14)、83.33%(10/11)、87.50%(10/11)、86.79%(46/53)和89.47%(17/19),对于幼年性息肉、黑斑息肉综合征和腺瘤样息肉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17%(81/94)、92.31%(24/26)和88.89%(8/9),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位置和不同类型儿童结肠息肉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0.721,P=0.993、0.697)。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直径≤1 cm儿童结肠息肉病变诊断符合率(38.09%)均显著低于其对1 cm<直径<3 cm和直径≥3 cm的儿童结肠息肉病变诊断符合率(95.38%和100.00%)(χ2=34.400、33.404,P=0.000、0.000)。结论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准确诊断儿童结肠息肉,适用于儿童结肠息肉筛查,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然而对于直径≤1 cm病灶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

  • 标签: 结肠息肉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结肠镜检查 儿童
  • 简介:摘要压力性损伤是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超声检查显示不同的皮下结构其回声不同,有助于定位、定性、定量评价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在超声中可表现为组织结构紊乱、低回声病变、筋膜不连续性及不均匀低回声区域等征象;不同的超声征象联合临床分期,为早期实施目标导向性干预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压力性损伤 重症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0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超声检查,测定两组阑尾直径、阑尾壁厚度,对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记录,计算超声诊断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阑尾直径、阑尾壁厚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55、18.815,均P<0.05);观察组无阑尾腔内气体线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5,P<0.05);观察组有阑尾腔内粪石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2,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阑尾直径对阑尾炎诊断敏感度为94.5%,特异度为97.6%,最佳临界值为7.55,AUC为0.983;阑尾壁厚对诊断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96.5%,最佳临界值为1.35,AUC为0.996。结论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经超声观察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阑尾直径以及阑尾壁厚度增加,急性阑尾炎时阑尾腔内气体线消失,而正常阑尾腔内多存在气体线强回声,故阑尾腔内气体线强回声消失可作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的补充征象,但是阑尾腔内有无粪石在进行阑尾炎诊断时无明确参考意义。

  • 标签: 阑尾炎 超声检查 诊断,鉴别 阑尾直径 阑尾壁厚度 阑尾腔 气体线 粪石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例16p11.2微缺失胎儿的临床资料和遗传学检测结果,探讨其宫内的表型特征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对8例胎儿进行检测,并分析其16p11.2微缺失产前超声的特点。结果SNP-array检测结果显示8例胎儿均有16p11.2区域的拷贝数(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缺失,其中6例胎儿存在500 ~ 600 kb的典型缺失,2例胎儿在16p11.2末端区域存在约220 kb的非典型性缺失。4例胎儿表现为脊柱异常,2例存在左侧脑增宽,1例表现为脑积水,1例表现为肺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除3例胎儿的父母拒绝家系验证外,5例胎儿的16p11.2区域的CNVs的缺失均为新发变异。结论16p11.2微缺失胎儿超声特征表现不一,胎儿宫内的表型特征与基因型有一定关联。

  • 标签: 16p11.2微缺失 超声特点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遗传学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评价孕中晚期胎儿三尖瓣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三尖瓣反流的80例孕中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三尖瓣反流速度、三尖瓣反流彩束占右心房比、右心房内径与左心房内径比、静脉导管A波流速,记录胎儿预后。其中,生理性反流49例(对照组),产后超声或引产后胎儿尸体解剖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或发现有影响胎儿心脏功能的非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31例(异常组)。结果异常组三尖瓣反流速度、三尖瓣反流彩束占右心房比、右心房内径与左心房内径比明显高于对照组[(243.39 ± 100.31)cm/s比(120.23 ± 40.12)cm/s、(45.9 ± 12.3)%比(15.4 ± 2.3)%和1.30 ± 0.32比1.08 ± 0.04],静脉导管A波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7.96 ± 3.21)cm/s比(35.01 ± 4.58)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9例患儿于出生后1个月内复查心脏超声,15例示三尖瓣反流消失,34例示三尖瓣反流有不同程度减轻。异常组31例中,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23例,非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8例;新生儿期死亡4例,胎死宫内2例,引产8例,出生后状况良好17例,生后1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反流减轻或消失。结论产前超声检测胎儿三尖瓣反流具有重要意义,可根据病因及反流程度评估胎儿预后。

  • 标签: 三尖瓣闭锁不全 胎儿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怀孕期间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超声寰枢椎间隙法定位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的成像率及诊断率,并与传统二维和三维超声定位法进行对比。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孕20~28周的单胎孕妇318例,包括正常组276例与异常组42例,异常组包括11例脊髓栓系胎儿(脊髓栓系组)和31例非脊髓栓系胎儿(非脊髓栓系组),应用三维超声寰枢椎间隙法与传统法二维腰骶前突定位法和三维椎体骨骼成像法分别定位胎儿脊髓圆锥并储存图像;由3位高年资医师在离线软件定位胎儿脊髓圆锥,记录每种方法所定位的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对比产后结局分析三种方法的成像率和诊断率。结果①运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对比三种方法对于正常组和异常组胎儿脊髓圆锥的成像率结果显示:调整检验水准α′=0.05/4=0.012 5,三种方法在正常组成像率和异常组成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χ2=7.39,P=0.025;χ2=5.32,P=0.070);②运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对比三种方法在定位正常组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P=0.284);③运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对比三种方法在异常组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的诊断率,其中脊髓栓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543),而非脊髓栓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9,P=0.008)。结论三维超声寰枢椎间隙法在评估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上具有较高的成像率和诊断率,当非脊髓栓系原因如脊柱或肋骨畸形等干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位置时,三维超声寰枢椎间隙法较传统二维和三维超声定位法更有优势,不易出现定位错误。

  • 标签: 超声检查 寰枢椎间隙 胎儿脊髓圆锥 脊髓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与围产期胎儿死亡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加深对胎儿尸体解剖及胎盘病理学检查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1月至2020年12月105例围产期死亡胎儿的临床病理资料,重点分析胎儿尸体解剖及胎盘病理学检查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产妇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1.35±4.04岁,孕周28~40+6周。(2)单胎死亡101例,双胎之一死亡4例。在宫内死亡103例,分娩过程中死亡2例。(3)105例围产期胎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中,86例(81.9%,86/105)与脐带/胎盘病理因素相关,10例(9.5%,10/105)与宫腔感染相关,6例与胎儿自身因素相关(5.7%,6/105),1例与胎母输血综合征有关,1例与双胎输血综合征有关,1例因完全性子宫破裂死亡。(4)86例与脐带/胎盘病理因素相关病例中,绝大部分病例可以通过胎盘大体检查诊断,最常见的为脐带扭转伴根部扭细,其他依次为胎盘早剥、脐带缠绕过紧、血管破裂及脐带真结。镜下形态学以功能性改变为主。(5)10例与宫腔感染因素相关的病例中,胎盘大体检查共同特点为胎盘小叶水肿,上行性感染形态学特点以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为主,血源性感染形态学特点以急性或慢性绒毛炎及绒毛间隙炎为主,发现病毒包涵体有提示作用,但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6)6例与胎儿自身因素相关的病例中,胎盘诊断价值有限,必须和胎儿尸体解剖相结合才能诊断。结论围产期胎儿死亡原因复杂多样,往往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脐带/胎盘病理因素最多见,胎儿尸体解剖及胎盘病理学检查是查找死亡原因的关键技术手段,要加强重视。

  • 标签: 围产期死亡率 胎儿 尸体解剖 胎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microvascular flow imaging,MVFI)评估胎盘微循环情况,并探究胎盘微血管指数(microvascular index,MVI)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19年10-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常规就诊或自外院转诊的孕24~34周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胎儿7例,按照1∶2孕周配比相同时期内正常胎儿14例作为对照组,共计21例纳入研究。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胎儿生长参数及预估胎儿体重,观察胎盘回声并测量厚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erine artery pulse index,UtA-PI)、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iddle cerebral artery pulse index,MCA-PI)和脐动脉S/D。采用MVFI显示胎盘血流,并测量微血管指数。结果采用MVFI观察对照组(14例)和FGR组(7例)胎盘,与对照组相比,FGR组胎盘常表现为增厚、回声不均,MVI下降,UtA-PI可出现增高。两组胎儿胎盘平均M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此外,随着胎盘厚度的增加,该处MVI数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0.35,P=0.065)。MVI对于FGR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100%)。结论MVFI可以敏感地显示胎盘微循环情况,为胎盘灌注的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直接、简便的检查手段。

  • 标签: 超声检查 微血管成像 胎盘 胎儿生长受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腹部三维超声成像定量评价正常胎儿颅后窝结构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的正常单胎胎儿127例(22~34周),采用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技术获得胎儿的颅脑正中矢状切面,由2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三维超声定量指标,其中1名观察者测量上述指标2次,测量过程对数据实行双盲,评价上述指标的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并分析其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三维超声定量小脑蚓部大小的指标,包括蚓部面积、周长、上下径和前后径与孕周呈正相关(r=0.934、0.936、0.920、0.879,均P<0.001),组内与组间一致性很好,组内相关系数均>0.80(均P<0.001);脑干-蚓部夹角(BV角)与脑干-小脑幕夹角(BT角)分别与孕周呈负相关和正相关(r=-0.317、0.366,均P<0.001),二者组内与组间重复性中等或差。结论三维超声定量小脑蚓部大小的指标测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重复性,具有临床实用性及推广性。而BV角和BT角一致性和重复性欠佳,不适用于初级医师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三维 定量 正常胎儿 颅后窝结构
  • 简介:摘要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评估胎儿右位主动脉弓(RAA)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价值。研究发现,胎儿RAA的超声心动图具有特征性改变,而三血管气管(3VT)切面是判断胎儿RAA的最重要切面。对于RAA胎儿,产前超声系统筛查有无合并其他畸形,还应建议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

  • 标签: 产前 超声心动图 胎儿 右位主动脉弓 三血管-气管切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0~32周胎儿外侧裂在丘脑水平横切面上的超声形态学变化,简化正常胎儿外侧裂形态发育评估分级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的487例正常单胎孕妇。观察孕20~32周丘脑水平横切面上外侧裂形态学变化。根据脑岛形成和岛盖化过程的发育规律将外侧裂分为0~5级:直线(0级)、浅弧(1级)、钝角大平台(2级)、直角大平台(3级)、锐角大平台(4级)、工字形(5级)。记录检查孕周、妊娠结局。采用SPSS 20.0软件,用箱线图、Mann-Whitney U检验、Weighted Kappa系数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0例胎儿获得左侧外侧裂分级,247例获得右侧外侧裂分级。20~32周胎儿外侧裂形态分级随妊娠进展从低向高发展:0级仅出现在20周的少数胎儿,20周后99.4%胎儿≥1级;1级出现在20~22周;2级20~25周;3级22~26周;4级25~32周;5级27~32周。箱线图及Mann-Whitney U检验均显示:双侧各级别外侧裂的孕周分布相同(P>0.05)。该分级方法在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Weighted Kappa系数分别为0.857(95% CI=0.750~0.957)和0.939(95% CI=0.859~1.000)。结论简化的正常胎儿外侧裂发育评估分级方法可用于评估妊娠20~32周胎儿外侧裂发育成熟情况,且20~32周胎儿的双侧外侧裂发育分级基本对称。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外侧裂 产前诊断 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诊断要点,分析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9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怀疑FNH 6例胎儿的基本资料,包括产前产后超声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妊娠转归,总结声像图特征及临床指导意见。结果6例胎儿产前超声均表现为肝内低回声肿块样病灶,形状规则,边界清晰,多呈椭圆形,未见明显包膜,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见肝内血管在病灶内正常走行。6例胎儿均足月活产,其中1例于出生后14 d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FNH。余5例于出生后2个月内复查,肝内可见偏高回声病灶,边界清晰,内可见血管穿行。后期超声随访6例胎儿肝病灶逐渐缩小至消失,均未合并其他异常。结论肿块样病灶内肝血管穿行是产前超声诊断胎儿FNH的重要线索。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