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髋臼是典型的杵臼关节,其生理作用为连接躯干和下肢。髋臼是人体力学传导、维持正常活动的重要结构,其位置较深、周围结构复杂。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发生骨折后对其做出迅速明确的分型诊断及相应处理成为许多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髋臼骨折分型方法复杂多样,许多传统分型方法存在难以理解、不能直观反映骨折形态、学习曲线较长和不能决定治疗、指示预后等不足。笔者重点对传统髋臼骨折分型方法进行梳理,对近二十年新提出的分型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参阅相关文献客观阐述其优缺点,以期能加深创伤骨科医师对髋臼骨折的认识。

  • 标签: 髋臼 骨折 分型
  • 作者: 徐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宜兴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宜兴214261
  • 简介: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应用DR平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病例样本的收集时间为2020.6-2022.8,82例均为就诊于本院的肋骨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检查方式来分组,接受传统X线诊断的41例设置为对照组,接受DR平片诊断的41例设置为研究组,两组就确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确诊率更高,误诊或漏诊率更低,P均<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DR平片图像分辨率高、可以具体分析肋骨骨折情况,保证诊断准确率,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 标签: 肋骨骨折;DR平片;X线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7例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4~9岁,平均6.2岁。左侧4例,右侧3例。SeinsheimerⅡA型1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ⅢA型2例。7例患儿均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行闭合复位后,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观察闭合复位成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周根据Beaty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末次随访时依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肢功能。结果本组7例患儿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均获得满意效果,并顺利置入弹性髓内钉,骨折固定稳定。手术时间28~55 min,平均36 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8 mL;住院时间3~5 d ,平均4 d。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2周。术后4周根据Beaty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7例患儿均为满意。末次随访时按Flynn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优6例,良1例。结论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便,闭合复位成功率和复位质量高,内固定稳定且可有效维持骨折对位,并可减少术者放射暴露时间。

  • 标签: 股骨骨折 股骨转子下骨折 儿童 复位器 骨折固定术,髓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锥体形成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后再发锥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OVCF患者252例(376个椎体),对患者进行PVP治疗,术后建立病友微信群聊,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并对在此期间再发OVCF案例做记录,将患者分为骨折组(25例)与健康组(227例),运用该院自拟调查表对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记录并分析,自拟调查表包括两个版块,分别为患者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与医疗因素〔包括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穿刺方法、骨密度(QCT值)、椎体高度回复率、原发椎体平均数目、椎体后凸角(Cobb)、手术前后疼痛感受评价等〕,对调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法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关于骨水泥渗漏、骨密度、年龄等因素的分类下,两组患者骨折再发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骨密度、年龄与患者术后骨折再发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PVP术为其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术后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与高龄、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有较为显著关联,需要对此类患者密切观察。

  • 标签: 骨质疏松 锥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 骨折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钩骨骨折合并第四、五掌骨基底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诊治6例钩骨骨折合并第四、五掌骨基底骨折脱位患者,其中摔伤3例,拳击伤2例,碾压伤1例。按钩骨-掌骨关节损伤分型标准,Ⅱb型4例,Ⅲb型2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7个月,平均4.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0~14周,平均12周,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发生,未见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钩骨骨折合并第四、五掌骨基底骨折脱位,术后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钩骨 骨折固定术 掌骨基底 腕掌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钛缆环扎钢板联合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再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8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再发Vancouver B型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5~94岁[(75.7±13.2)岁]。采用钛缆捆绑钢板联合加长PFNA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同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3 d、3,6和12个月分别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围术期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身体健康评分(PCS)、精神健康评分(MCS)和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5.3±2.8)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3.6±1.1)个月]。1例出现腰骶部压疮,经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给予抗生素雾化吸入、吸痰等对症处理后完全缓解。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6.5±5.2)分和(85.5±5.7)分,较术前(32.8±5.1)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6,12个月VAS为(3.3±0.5)分和(1.2±0.7)分,明显低于术前(8.5±0.7)分(P<0.05)。术后6,12个月PCS分别为(44.2±4.9)分和(56.9±5.8)分,较术前(29.3±4.7)分显著提高(P<0.05)。术后6,12个月MCS分别为(47.9±6.8)分和(58.4±7.9)分,较术前(39.7±5.9)分显著提高(P<0.05)。术后6,12个月SF-36评分为(493.9±85.7)和(603.4±76.8)分,明显高于术前(415.9±88.2)分(P<0.05)。结论钛缆捆绑钢板联合加长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可提供骨折端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髓内 老年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肱骨远端OTA/AO-C型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的70例OTA/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类型将患者分为开放组22例(患者均为肱骨远端OTA/AO-C型Gustilo Ⅰ、Ⅱ型开放性骨折)和闭合组48例(患者均为肱骨远端OTA/AO-C型闭合性骨折)。开放组男18例,女4例,年龄(42.6±13.0)岁;闭合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42.2±17.1)岁。分析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受伤能量及功能预后。功能预后指标包括肘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并发症及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开放组和闭合组患者年龄、损伤能量、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放组男性多于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平均34.0个月(25~54个月)。开放组和闭合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9.5(6.0, 13.0) d、8.5(6.0, 11.0) d,屈伸活动度分别为120.0°(100.0°, 137.8°)、128.5°(110.0°, 140.0°),旋转活动分别为155.0°(151.3°, 155.0°)、155.0°(155.0°, 155.0°),MEPS评分分别为95.0(80.0, 100.0)、95.0(80.0, 100.0)分,DASH评分分别为2.6(0.63, 9.2)、1.7(0.0, 8.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和闭合组二次手术率[36.4%(8/22) vs. 33.3%(16/48)]、尺神经症状[54.5%(12/22) vs. 60.4%(29/48)]、内固定激惹[9.1%(2/22) vs. 6.3%(3/48)]和肘关节僵硬发生率[13.6%(3/22) vs. 10.4%(5/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TA/AO-C型肱骨远端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Ⅰ、Ⅱ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能获得与闭合性肱骨远端骨折相近的临床效果,其术后活动度、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闭合性骨折相比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开放性 骨折,闭合性 骨折固定术,内 肱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关节内隐匿性骨折是最近十几年才引起重视的一种潜在危害较大的损伤类型。这类骨折重新被关注主要是由于CT、MRI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以及部分关节内隐匿性骨折的损伤规律和特点逐渐被掌握。尽管如此,关节内隐匿性骨折的漏诊、漏治仍时有报道,残留的关节内移位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远期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肢功能。为此,笔者总结了隐匿性骨折影像学检查要点,部分关节内隐匿性骨折的规律和特点及其与变异解剖结构的区分,希望有助于提高骨科医师对这类骨折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乳酸血症与髋部骨折并发症、住院时间、死亡风险的关系及乳酸对髋部骨折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 004例髋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入院时、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乳酸值,根据住院期间乳酸平均值是否高于2 mmol/L将患者分为高乳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高乳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30 d及1年病死率,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得出乳酸预测髋部术后30 d及术后1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乳酸水平(1.84±0.84)mmol/L,术后第1天(1.89±0.77)mmol/L,术后第3天(1.79±0.78)mmol/L,术后第5天(1.75±0.72)mmol/L。住院期间乳酸平均值高于2 mmol/L的患者272例,发生率为27.1%(272/1 004)。高乳酸血症组272例,男90例,女182例;年龄(80.54±8.28)岁;股骨转子间骨折168例,股骨颈骨折104例;对照组732例,男239例,女493例;年龄(79.82±8.08)岁;股骨转子间骨折416例,股骨颈骨折316例。高乳酸血症组术后30天(12.5%,34/272)、1年(29.4%,80/272)病死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病死率[1.2%(9/732)和10.8%(79/7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48,51.581;均P<0.001)。高乳酸血症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7%(78/272),显著高于对照组(22.3%,163/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P=0.035)。高乳酸血症组患者住院时间[(13.95±9.02)d]长于对照组[(12.53±7.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5,P=0.036)。乳酸水平可以预测髋部骨折术后30 d死亡风险(P<0.001),预测的截断值为2.25 mmol/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1、0.820,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P<0.001)。结论髋部骨折后高乳酸血症发生率高,高乳酸血症患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30 d和1年死亡风险高,可以使用乳酸水平(2.25 mmol/L)来预测髋部骨折术后30 d死亡风险。

  • 标签: 老年人 骨折 乳酸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髋臼骨折的流行病谱也发生了改变,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上应遵从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但老年患者病理生理的改变及髋臼骨折的固有特点,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技术上的进步使得老年髋臼骨折的治疗具备多种选择,个性化治疗需求日益突出。为提高骨科医师对老年髋臼骨折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老年髋臼骨折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总结。

  • 标签: 髋臼 骨折 治疗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后引发血胸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对血胸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449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8例,女141例;年龄19~97岁[(57.4±14.0)岁]。将入院时或入院后1周内胸部CT或X线片检查存在胸腔积液的情况定义为血胸,其中330例为血胸组,119例为非血胸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职业、体重、身高、基础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高血压和高血脂]、致伤原因、影像学结果[肋骨骨折数、连枷胸、双侧肋骨骨折、肋骨骨折部位及胸内合并伤(气胸、肺挫伤、纵隔气肿和心肌挫伤)]、胸腔置管、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Hb)、血小板、红细胞压积(Hct)]、血型、尿常规(尿隐血、尿蛋白和尿酮体)、生化检查[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时间(TT)]、创伤评分[胸壁损伤评分(CI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及住院时间。单因素分析观察各因素与肋骨骨折后引发血胸的相关性,筛查显著相关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肋骨骨折后引发血胸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中连续变量预测血胸的价值,并计算最佳阈值。结果两组性别、职业、体重、身高、糖尿病、COPD、高血脂、受伤至入院时间、血压、心率、血小板、尿蛋白、尿酮体、TCHO、HDL-C、TBIL、ALT、CRE、HbA1C、PT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胸组Hb、Hct、TG、LDL-C、TT值较非血胸组显著降低,而年龄、肋骨骨折数、白细胞、AST、FIB、D-D、创伤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非血胸组(P<0.05)。血胸组高血压、致伤原因、连枷胸、双侧肋骨骨折、肋骨骨折部位、尿隐血与非血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肋骨骨折数、连枷胸、双侧肋骨骨折、肋骨骨折部位(上胸部前外侧段、中胸部前外侧段、中胸部后外侧段、中胸部近脊柱侧段、下胸部后外侧段及下胸部近脊柱侧段)、气胸、肺挫伤、心肌挫伤、胸腔置管、白细胞、尿隐血、BUN、FIB、创伤评分(CIS、ISS和NISS)及住院时间与肋骨骨折后引发血胸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肋骨骨折部位(中胸部后外侧段、中胸部近脊柱侧段、下胸部后外侧段及下胸部近脊柱侧段)、肺挫伤、胸腔置管、BUN及创伤评分(CIS、ISS和NISS)与肋骨骨折后引发血胸显著相关(P<0.05)。独立危险因素中连续变量的ROC曲线显示,BUN、CIS、ISS和NISS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7(95%CI 0.529~0.645)、0.824(95%CI 0.779~0.870)、0.789(95%CI 0.739~0.840)和0.876(95%CI 0.835~0.917)(P<0.05),最佳阈值分别为5.0 mmol/L、2.5分、15分和21.5分。结论肋骨骨折部位(包括中胸部后外侧段、中胸部近脊柱侧段、下胸部后外侧段和下胸部近脊柱侧段)、肺挫伤、胸腔置管、BUN及创伤评分(CIS、ISS和NISS)是肋骨骨折后引发血胸的独立危险因素。BUN>5.0 mmol/L和创伤评分(CIS>2.5分、ISS>15分和NISS>21.5分)具有显著的预测肋骨骨折后引发血胸的价值。

  • 标签: 肋骨骨折 血胸 危险因素 创伤评分
  • 作者: 柏鑫 侯雪峰 吴西 王中琪 谢高倩 高玉海 陈克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兰州 730050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兰州 730030,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兰州 730050,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兰州 730050 甘肃省干细胞与基因药物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兰州 73005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模拟高原环境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钢锯截断加克氏针髓内固定法建立大鼠股骨中段骨折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n=30):对照组(大鼠饲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海拔1 400 m)和高原组(将大鼠放入模拟高原环境动物实验舱,模拟海拔高度5 000 m)。每周称量1次体重,每2周拍摄1次X线片,第4周采集血液进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第8周取术侧股骨进行骨生物力学检测并取健侧股骨进行骨密度检测,第4、8周取术侧股骨进行离体Micro-CT扫描、血管造影检测,第1、2、4、8周取术侧股骨进行骨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大鼠无死亡,而高原组大鼠死亡率高达26.7%(8/30);且高原组大鼠部分脏器出现病理性损伤,发生骨折延迟愈合,骨痂分化成熟缓慢,第8周仍以软骨细胞为主;高原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和最大载荷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第8周时高原组大鼠出现了微血管增生但没有贯通骨折断端。第4周高原组大鼠的骨形成指标骨钙素、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ⅠNP)、骨保护素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高原组大鼠的骨吸收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拔5 000 m的模拟高原环境可能会导致大鼠骨折延迟愈合。

  • 标签: 骨折愈合 血管造影术 生物力学 高原低氧环境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跟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跟骨骨折患者1 080例,男931例,女149例;年龄平均43.0岁。Sanders分型:Ⅰ型107例,Ⅱ型343例,Ⅲ型471例,Ⅳ型159例。对可能影响术后功能恢复的患者性别、年龄段、Sanders分型、职业、体重指数、季节、致伤原因、住院时间、手术方式、内固定物、术前合并伤、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是否去康复机构、切口选择、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是否有水泡、是否符合复位标准等18个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主要的相关因素。结果1 080例患者术后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5个月。末次随访时Creighton-Nebraska评分平均为88.4分。单因素分析中不同性别、年龄段、Sanders分型、职业、致伤原因、手术方式、术前合并伤、切口选择、是否符合复位标准的患者Creighton-Nebrask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107.408-4.013a-7.101b-1.214c-1.606d(Y表示Creighton-Nebraska评分,a表示性别,b表示年龄, c表示Sanders分型, d表示切口选择)。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切口选择;对于女性、年龄大、Ⅳ型骨折、L形大切口的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评分较低。

  • 标签: 跟骨骨折 功能恢复 流行病学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骨折地图又称为骨折线分布地图,一般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绘制整体骨折线,进而用于骨折线分布的表征。骨折地图可以描述骨折线走形和趋势,统计骨折线角度、骨块面积、累及范围等形态信息,也可用于内固定策略的选择、分型的提出与验证、损伤机制的验证及标准骨折模型的建立等。目前,骨折地图已成为骨折研究及临床决策的有力辅助工具。本文通过回顾骨折地图的技术进展,深入探讨了其在膝关节创伤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胫骨平台骨折、股骨远端骨折、髌骨骨折等创伤领域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各骨折模型中骨折地图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相关应用,以期为膝关节创伤的研究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地图 胫骨骨折 股骨骨折 髌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Carney复合症是内分泌科罕见病,伴有骨软骨黏液瘤仅占其中的1%。本文报道1例反复骨折、满月脸、口周斑点样色素沉着的青年女性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病理确诊为伴有骨软骨黏液瘤的Carney复合症。该病例骨骼多发畸形需与McCune-Albright综合征和异位ACTH分泌瘤及伴多发骨转移进行详细鉴别。该病例的报道有益于增进内分泌科、放射科、骨科等多学科对骨软骨黏液瘤的认识,以避免漏诊、误诊。

  • 标签: Carney复合症 骨软骨黏液瘤 库欣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6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 051例,其中术后谵妄156例(谵妄组),男性56例,女性100例,股骨颈骨折81例,转子间骨折75例;未发生术后谵妄895例为对照组,比较其在并发症、术前化验结果、骨折类型、手术方法、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等,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 051例患者发生谵妄156例(14.8%)。谵妄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谵妄组患者年龄(82.9±6.6)岁,高于对照组(79.9±7.2)岁(P<0.05);谵妄组术前人血白蛋白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分别为(37.1±2.9)g/L、(52.4±22.2)ml·min-1·(1.73 m2)-1,低于对照组(37.8±3.8)g/L、(59.0±30.0)ml·min-1·(1.73 m2)-1;谵妄组既往痴呆率19.8%(31例),高于对照组2.2%(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03,P<0.01);谵妄组既往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的比例为51.9%(81例),高于对照组40.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0,P<0.01)。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水平、K和Na离子浓度、是否合并帕金森病、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合并痴呆及肾损伤为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高龄、既往痴呆及肾功能不全为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在术前加以预防及改善。

  • 标签: 髋骨折 谵妄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