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察半月损伤在临床诊断中影像学主要手段的应用,具体半月损伤在影像中变化特征对运动损伤及其它损伤正确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回顾对比所有我院收治的半月损伤病例45例,对具体半月损伤在影像中变化特征对运动损伤及其它损伤正确诊断意义,结合术后核磁共振影像分析结果。结果在所有的45例半月损伤的病例中,核磁共振影像诊断准确率为99.5%。结论医学影像中确认的半月损伤准确率非常高,可以提示诊断主要膝关节半月损伤的程度,并为半月损伤手术提供可参考性医学诊断依据,同时为术后恢复性程度进行定论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 影像 半月板 损伤 患者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接骨(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39例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按照Ronzo-Evans分型方法进行骨折分型,分析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3h平均2h;手术中失血量为500ml-1000ml,平均750ml;39例获6-28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9例,良5例,中5例,总优良率87.18%,LCP有1例断裂骨折未愈合余38例术后均愈合,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增强骨与接骨的固定效果,提高螺丝钉接骨成角稳定性,尤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达到良好稳定效果。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进行回顾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96.1±2.4)min,术中出血量为平均(299.4±24.6)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9.5±21.3)d;均无钢板松动、髋内翻、断、脱钉、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3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手术后2周、1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治疗粗隆间骨折能够形成稳定的三维立体结构,操作简单,患者骨折愈合快,无不良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板 粗隆间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块全椎切除或椎分解切除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随访资料完整1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管狭窄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38-75岁,平均56.5岁,其中上胸段1人,中胸段3人,下胸段12人,病程2月-3年。通过CT或MRI检查均提示黄韧带骨化,且脊髓受压。手术均采用全椎切除或椎分解切除并行脊柱后外侧融合、钉棒系统固定。术后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评分(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6例患者均随访3-24个月,平均20个月。JOA评分由术前3-13分提高到术后13-29分,手术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神经恢复率20%-82%,平均65%,16例患者8例优,5例良,2例中,1例差,优良率81.3%。结论全椎整块切除或分解切除后外侧脊柱椎体融合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椎管狭窄疗效肯定。

  • 标签: 胸椎黄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椎板切除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桡骨颈骨折受伤的机制,评价儿童桡骨颈骨折钛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8例儿童桡骨颈骨折采用微型钛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0~15岁,平均12.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1例,伴有肱骨远端骨折3例,合并有肋骨骨折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X线愈合时间6~9周,平均7.6周;无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病例,无骨骺损伤,1例出现钢板阻挡旋后障碍。按照肘关节功能HHS评分标准,旋前均大于90°,旋后均大于60°,均无桡神经损伤情况,评定结果为优。结论对于儿童桡骨颈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微型钛内固定治疗不仅增强骨折稳定性,而且可早期关节功能练习,预防功能障碍。

  • 标签: 桡骨颈骨折 微型钛板 儿童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跟骨解剖板手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Ⅳ型)的实际效果,总结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26例(32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钛合金跟骨解剖内固定手术,并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6例(32足)患者中4足出现伤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愈合,其余均恢复良好,患者对手术较为满意。结论钛合金跟骨解剖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解剖板 手术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盘状半月损伤的临床特点,研究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骨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进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损伤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1~45岁,平均32.6岁,纵裂1例,水平裂2例,舌状裂1例,桶柄裂6例,放射状裂3例,混合裂2例,均在关节镜下治疗,行部分切除成形术8例,次全切除术5例,完全切除术2例。结果术后随访2~22个月,平均6个月,治疗结果按Ikeuchi膝关节评价等级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其中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3.5%,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损伤的手术治疗,具有切除病损部分的半月,可使手术前的症状迅速改善,术后不适症状发生较少,手术后可立即下床活动;减少应力增加,膝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较轻等诸多优点,是目前盘状半月损伤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关节镜 盘状半月板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锁骨钩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实施治疗的10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肩峰、锁骨远端双侧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优良率、术后肩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均显著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2.8±0.9)h和(100.3±10.4)ml,观察组分别为(2.7±0.8)h和(108.2±10.1)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为(9.0±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3±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结论在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锁骨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板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对盘状半月的MRI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月2月我院20例经临床检查或手术证实为盘状半月的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人均使用Philips1.5T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使用膝关节表面线圈,扫描序列为矢状位T1WI、T2WI-SPAIR、3D-WATc冠状位T1WI、轴位T2WI。病程2个月至3年。结果20例患者中单侧膝检查18例,双侧膝关节检查2例,其中外侧盘状半月18例,内侧盘状半月2例。盘状半月是一种半月的发育异常,外侧半月病变多于内侧半月,主要表现为半月增厚、增宽,宽度大于15mm,轴位上类似圆盘状,易损伤、撕裂。结论MRI能很好地显示盘状半月,能对盘状半月定性诊断及分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盘状半月提供依据。

  • 标签: 膝关节 盘状半月板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微型钛坚强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最佳疗效。方法对57例以微型钛板实施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5例病人伤口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外形恢复正常。结论微钛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骨折效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易行,能达到颌骨骨折治疗的功能和形态双重标准,有利于患者局部和全身情况的恢复。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内固定技术 微型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24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不锈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钛治疗,给予两组患者3~6个月的X片复查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钛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促使骨折愈合,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骨折 微型钛板 不锈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1月份到2022年10月份收治的96例胫骨干骨折作为研究对象,将9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取观察微创接骨技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和常规组患者相比较来讲,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比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接骨板技术 胫骨干骨折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单足站立屈曲旋转试验对半月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组选择自2009年10月-2013年9月依靠外伤史及受伤机制而诊为半月损伤的113例病人(113个膝),对照组选择97个膝关节无任何症状的愿意行膝关节MRI检查的志愿者(97个膝)。所有的病人都由专人在术前进行关节间隙的压痛试验、麦氏试验、研磨试验及单足站立屈曲旋转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记录。所有病例都进行了MRI检查。实验组中MRI有异常的病例同时行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

  • 标签: 半月板撕裂 物理检查方法 单足站立屈曲旋转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微型钛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4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做坚强内固定,6个月后复查伤口愈合情况,张口度恢复及咬牙合关系,摄X线片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X线检查骨折线对位良好,骨折愈合正常,咬牙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形态满意,未发现局部异物排斥反应及伤口感染。结论微型钛内固定材料,具有一定强度,在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中是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值得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型钛板 颌面部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半月移植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2011年7月—2012年1月对2例关节镜下半月移植病人进行合理的术前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康复指导。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合理的功能锻炼康复指导计划结合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对关节镜下半月移植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 标签: 关节镜下 半月板移植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