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AIDS)接受国家实施的全面免费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抗病毒药物的实用性。方法综合历年病人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耐药性诸因素,从不同方面分析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接近正常人水平,病毒载量下降到50cp/ml以下,全面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结论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是延长艾滋病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但要克服耐药性。

  • 标签: 高效逆转录 抗病毒治疗 病毒载量
  • 简介:目的研制能同时检测6种口岸重要虫媒病毒的微孔膜芯片。方法针对包括1—4型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裂谷热病毒等6种虫媒病毒,选择合适的保守基因,设计特异性的PCR引物(5’端标记生物素)和检测探针,通过参数优化建立单管多重RT—PCR扩增体系;然后按每个阵列5X5的格式,并确保点样区域为96孔板的微孔大小,将探针喷点到处理后的尼龙膜上,通过条件优化建立稳定的PCR产物与固化探针的杂交体系;采用碱性磷酸酯酶标记链亲和素和化学显色底物NBT/BCIP来检测特异性的PCR杂交产物。选取2012年1—6月份从口岸输入的疑似登革热发热病例的临床血清标本,提取RNA后,直接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微孔膜芯片进行未知虫媒病毒的快速检测。结果用1~4型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等7种毒株、1种黄热病毒疫苗株和1种裂谷热病毒核酸体外转录的RNA模板验证已建立的微孔膜芯片,获得比较特异和稳定的实验结果。应用该研究建立的方法,从3份疑似登革热发热病例的临床血清标本中检出了1例登革1型病毒和2例登革2型病毒,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相符。结论该研究建立的6种虫媒病毒微孔膜芯片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等特点,为快速应对口岸输入性发热病例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手段,也为进一步开发更多指标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 标签: 虫媒病毒 膜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从而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减少肝癌的发生。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并初次确诊且从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HBV感染和HC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并行HBV-DNA定量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单纯HBV感染96例(80%),单纯HCV感染11例(9.2%),非肝炎病毒感染13例(10.8%)。单纯HBV感染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eAg阳性31例(32.3%),HBeAg阴性65例(67.7%)。96例单纯HBV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DNA阳性82例(85.4%),HBV-DNA阴性14例(14.6%)。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极大地相关性,应及早予以抗病毒治疗,预防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病毒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病毒性腹泻是秋冬季婴幼儿消化道的常见病。病原以轮状病毒为最常见,婴幼儿对其普遍易感。该病的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等,而脐部贴敷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因无不良反应、无痛苦,患儿易接受为特点。通过对50例病毒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吴茱萸外敷神阙穴,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可在基层医院推广运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病毒性腹泻 中药敷脐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在我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40例接受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艾滋病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有37.5%的患者出现了副反应;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基线比较,治疗3,6,9,12,24个月均有增长,不同时间的治疗CD4+T淋巴细胞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疗效显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两对半临床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5月我院接收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200例,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两对半”检测结果。结果HbcAb、HbsAg和HbeAg大三阳病例82例,占41%。HbcAb、HbsAb和HbeAg小三阳病例49例,占24.5%。结论两对半检测实验对于诊断和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极其重要的,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两对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常规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44例病毒性肺炎的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n=21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22例)。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咳嗽、体温、胸部X线检查、血常规结果等指标。结果常规治疗组中治愈10例(47.62%),好转6例(28.57%),无效5例(23.8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治愈17例(77.27%),好转3例(13.64%),无效2例(9.09%),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法。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肺炎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疸患儿与其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26名黄疸婴儿分为新生儿组和1~6月龄组,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婴儿尿液及其母亲乳汁中的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结果新生儿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达61.84%,尿液阳性率达24.34%;1~6月龄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达64.94%,尿液阳性率达41.38%。结论乳汁是婴儿HCMV感染的高风险因素,1~6月龄组婴儿HCMV感染与母亲乳汁的关系较新生儿组大。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FQ-PCR 黄疸 母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时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随机对220例门诊传染科患者空腹血清选用统一的试剂,相同的酶标仪,操作人员及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出现25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后有采用乙肝表面抗原金标法进行复检,在25例阳性中有5例为阴性,最后再将25例表面抗原阳性血清进行乙肝病毒DNA滴度测试,出现5例阴性,并且和乙肝表面抗原金标法测试的5例相同。结论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时影响因素较多,严格控制操作环节是降低乙肝表面抗原假阳性的关键。

  • 标签: ELISA法 乙肝表面抗原 假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轮状病毒肠炎在流行期间住院病儿院内感染率,保护易感人群。方法2007年改善病区原有消毒措施和方法,做好病儿及家属疾病预防知识教育,加强病区流动物品消毒监测管理,保证消毒效果。结果2005年11月至2010年11-12月,儿科住院病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期间院内感染率分别为17.4%、16.8%、7.1%,6.8%、7.05%、6.6%、。2007年-2010年较2005年及2006年院内感染率下降10%以上,有效的保护住院病儿。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在流行期间虽发病率高,病儿年龄小、抵抗力低,易获得感染,但只要病区能重视在治疗护理工作的中间环节及终末环节切实加强隔离措施,保证病区的空气、环境、物品灭菌质量效果。病儿感染率似完全可以控制和下降。

  • 标签: 轮状病毒 院内感染 监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果。方法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u,肌注,连用15天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12个月,另加用胸腺肽α11.6u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3月。对照组采用干扰素的品种、疗程、剂量与治疗组相同。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ALT复常率,乙肝病毒标志及HBVDNA。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3.3%(38/54)55.7%(29/52),P<0.05;HBsAg阴转率分别为14.8(8/54)与5.77%(3/52),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9.3%(32/54)与34.6(18/52),P<0.05;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1.1%(33/54)与32.7%(17/52)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ALT复常率及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疗效,可作为慢性乙肝治疗方案的参考。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胸腺肽&alpha 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剂型主要有汤剂和注射剂,本文总结了常用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制剂,为药物制剂工作奠定研究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带者临床观察,方法我科2010年—2011年2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对1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解毒汤,同时加用干扰素,每次4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口服抗病毒及护肝治疗,疗程大于52周。对照组则单用上述干扰素,每次4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口服抗病毒及护肝治疗,有效率HBsAg有12例转阴,转阴率为30%;HBeAg有32例转阴,转阴率为80%;抗一HBs、抗HBe各有6例转阳,转阳率为1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病携带者,较单纯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疗效明显,而且副作用少。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治疗乙肝病毒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指标进行结果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实验室信息,满足临床需求。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60例临床已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每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组血清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M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虽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中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gM水平增高不明显。这为研究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积累资料。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HBsAg IgG IgM Ig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开胸心肌内注射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心肌的可行性。方法将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行开胸心肌内注射腺病毒载体,术前和术后第5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功能。术后第5天切取心肌标本制作冰冻切片,观察心肌组织转染情况;分离心肌细胞,测定细胞转染率。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注射前和注射5天后心功能未见明显变化。心肌组织冰冻切片检查示可见弥散的绿色荧光,转染面积百分比达(5.13±0.90)%;分离心肌细胞转染率测定示可见散在的绿色荧光,转染率达(5.20±1.95)%。结论通过开胸心肌内注射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心肌安全、经济、可行,可作为心脏疾病转基因治疗研究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大鼠 开胸手术 腺病毒 转染 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