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胜利石油管理局建翔医院山东滨州256600)摘要探讨炎症因子及尿酸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水平。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实验组,选取正常人28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发病后24小时和2周进行抽血化验,与对照组的化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将所有患者所做的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指标,白细胞,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无异常,具有可比性。结论机体炎症水平的增高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应尽可能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IL-6 IL-10 CRP SUV 急性心肌梗死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20-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科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确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50例)、观察组(n=50例)。纳入对照组中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纳入观察组中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平均(2.1±0.3)d,住院时间平均(18.5±0.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综合护理方法干预的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综述了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机能影响的重要性和干预方法。指出针对性体位护理的措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恢复的重点,本文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的临床症状提供依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心脏机能 体位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心脏介入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晓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为护理满意度8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实践证明,甲组不良反应率12.9%,乙组不良反应率6.4%,乙组的效果突出。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法进行治疗,其整体效果明显,能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治疗患者满意率也比较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居民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几十年来随着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新的抗血栓药物和再灌注策略的出现,使得很大一部分患者顺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部分患者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仍有不良心血管事件;至少一些不良事件与PCI之后发生的无复流现象有关。据报道,有高达60%具有最佳的冠状血管再灌注的STEMI患者,仍然会出现无复流(no-reflow,NR),这会显著减弱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导致预后不良。NR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了解。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白细胞浸润,血管收缩,炎性通路的活化和细胞水肿。血管损伤和出血也可能在NR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这个现象的各个方面。

  • 标签: 急性心梗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以及血必净注射液各治疗4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资料。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心肌缺血-灌注再损伤,保护心肌细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冠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ESV、LEDV、BNP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明显比对照组要高,而LESV、LEDV、BNP水平、NIHS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患者的BNP水平,改善心室重塑与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冠脉介入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本院急诊科从2009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对25例治疗患者,将0.36毫米BMW冠状动脉导丝送入到闭塞血管的远端,沿着该导丝置入血栓抽吸导管,在持续负压情况下从血管的近端到血管的远端缓慢地推抽2-3次,造影显示血栓影消失后可以将支架直接置入;而对25例观察组患者行常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对将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血管开通率,住院以及出院期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及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治疗组无一例复流发生,且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PCI应用中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发生率、治疗成功效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3±5.4)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1±6.8)d;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1.8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1.8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64.82%,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42.6%;对照组满意度为70.59%,观察组满意度为97.06%。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临床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三甲医院10年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治疗变化趋势。方法横断面回顾性调查2001、2006、2011三个时间点出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对比患者基础情况、院前用药及住院期间药物治疗。结果院前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有明显上升趋势(0%和2.78%和20.00%,P<0.05)。住院期间应用氯吡格雷、ACEI/ARB、他汀类、肝素/低分子肝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1)院前抗血小板治疗的使用率有所上升。(2)急性心梗的内科治疗用药方面正逐渐规范化。

  • 标签: 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强化血小板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共80例,平均分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以及人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的实验室与心脏功能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强化抗血小板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可提供患者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强化抗血小板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倍他乐克。结果患者血压、心率及收缩压与心率乘积、胸痛积分、心梗相关导联ST段抬高值的总和均明显下降,而心功能无明显下降。结论倍他乐克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猝死。

  • 标签: 倍他乐克 急性心肌梗死 猝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4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探讨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心电图变化28例出现梗死型Q波,8例无明显ST段抬高,6例无梗死波形,ST-T出现变化;下壁为最多见的梗死部位,其余分别为前壁、前间壁以及广泛前壁;共出现22例误诊,总误诊率为52.4%。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为及早诊断,可采取实验室、心电图联合检查法进行诊断;同时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不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 诊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诊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试验组32例,该组患者行针对性的监测护理;对照组32例,行常规的护理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监测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试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监测护理干预,其监测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比较后,结果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样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促进其早期康复的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优质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抢救期间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救成功率、进出急诊室所需时间、并发症率与护理满意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各项更理想(P<0.05)。结论临床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急诊效果,该法深受临床欢迎,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抢救效率及恢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多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抢救效率及病人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疾病复发率仅为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抢救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诊持续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同时还能够缩短病人的卧床时间,减少疾病复发率,提高恢复效果,固急诊护理路径较适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率 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