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SAS、SDS评分都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加明显,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CAS-R评分较护理前提高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护理后,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患者在下表各项指标的评分较护理前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轻中度AD和V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精神行为症状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AD组61例,符合NINCDS-ADRDA可能或很可能AD诊断标准;VD组54例,符合NINDS-AIREN可能或很可能VD诊断标准中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采用MMSE,WHO-UCLAAVLT,CDT,NP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AD患者较VD患者MMSE量表中的语言能力,WHO-UCLAAVLT测评中的延迟回忆和长时延迟再认减退明显(均P<0.05),VD患者较AD患者MMSE中的注意力减退明显(P<0.05);NPI量表中,AD患者异常运动行为明显多于VD患者(P<0.05),抑郁少于VD患者(P<0.05)。结论AD和VD患者在认知功能损害和精神行为症状方面存在差异,AD患者的语言能力、记忆力较差,临床工作中对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测评有助于AD和VD的鉴别。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精神行为症状 神经心理学量表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对病情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2016年期间收治确认抑郁症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为分析对象来源,从中抽取4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其每组24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干预手段分别对应为常规抑郁症治疗与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于疗程后观察两种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疗效判断依据为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提示对照组与观察组被判定无效例数分别为42例、6例,组间总有效率差异统计学处理有意义(P<0.05);治疗后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检测,提示观察组患者哈密尔顿抑郁量表与焦虑量表等评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间,观察组抑郁症复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单纯药物常规治疗对抑郁症患者不仅疗效相对低下且复发风险相对较高,得不到患者配合不仅治疗方案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引发医患纠纷,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一定程度降低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认知能力,分析其对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利用调查问卷方法统计分析我院44例护理人员的8项疼痛护理认知能力,将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结果本次问卷调查中8项疼痛护理认知能力正确率超过60%的项数是3项,结果说明部分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认知能力方面较为欠缺,需要进一步培训和提高。结论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认知能力越好,疼痛控制效果越理想,给予护理人员有效培训可以显著提升护理人员有关疼痛控制重要性的意识以及尽最大可能降低疼痛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 标签: 疼痛护理认知能力 疼痛控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28例、实验组28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患者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3d时,实验组认知功能为(18.36±2.39)、对照组则为(14.34±2.31);实验组Hcy为(11.33±1.81)μmol/L、对照组则为(15.33±2.00)μmol/L。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模式,能够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同时,科学把控血清学指标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 血清学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6例抑郁症有自杀意念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研究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后第2、4、8周,干预组患者HAMD总分和认知障碍因子自杀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第8周对自杀意念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及安乐死的态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

  • 标签: 认知行为 抑郁症 自我伤害
  • 简介:探讨大学生认知调节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使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C)和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QRI)对恋爱中的3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灾难化和恋爱满意度总分在是否同城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大学生在转换视角策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恋爱时长为3~6个月的恋爱满意度低于恋爱时间达6个月至1年、1~3年、3年以上的恋爱满意度。自我责难、接受、积极幻想、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与恋爱满意度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关注计划、自我责难可显著正向预测对恋爱满意度。

  • 标签: 大学生 认知调节 恋爱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学历肿瘤科护士对肿瘤护理在相关知识需求、心理护理和临终关怀方面的认知现状;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不同学历注册的在职护士42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对肿瘤护理相关知识需求、心理护理和临终关怀的认知在不同学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学历肿瘤专科护士对肿瘤护理的认知与第学历护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应该建立有效的专科护理模式,使更多高学历的护理人才进入肿瘤专科护理队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轻度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的45例轻度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开展为期12个月的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前、干预后对45例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采用ADL、SSPI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患者ADL、SSPI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能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改善患者自理能力,促进其康复。

  • 标签: 生活技能训练 精神发育迟滞 自理能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行为技能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研究组给予行为技能康复训练,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采用行为技能训练,能够促进整体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行为技能训练 流浪救助 精神病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将护理技能竞赛引入护生临床教学中,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提高护生操作的规范性,以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方法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开展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并评出名次给予奖励。结果护生操作技能竞赛成绩均在95分以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护生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习期间举办操作技能竞赛可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加强操作的规范性,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新护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 标签: 技能竞赛 实践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中药是传统国粹,是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也逐渐重视中医药发展,中医药人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已经逐步成熟与完善,技能大赛进入到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阶段,技能大赛对于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中药技能大赛 职业院校 中药专业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3月至5月我院149名参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见习生作为研究组,将2017年3月至5月我院149名参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见习生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行传统教学法及PBL联合CBL教学法,比较两组见习生的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笔试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BL联合CBL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考核成绩 教学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某高职院校的100名学生,随机取样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50例接受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理论考核平均分以及技能操作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技能教学中,可显著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对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意义显著。

  • 标签: 行为导向教学法 儿科护理 技能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0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试验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和患者疾病认知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1.43%)显著较对照组(71.43%)高,试验组疾病认知度(94.31%)显著较对照组(77.17%)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心绞痛情况,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综合护理 疾病认知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疾病,其发病与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相关,属于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高发的慢性病之一,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率逐渐上升,而该病群体的不断增多给社会和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目前,尚无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因而必须探索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该病预防提供一些参考经验。本文以皮层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研究,旨在提高VCIND危险因素认识程度,提升VCIND防控效果。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对患同性恋的来询者进行心理治疗。方法运用想象疗法为主,通过认知、想象、催眠疗法结合运用对患有同性恋的追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来询者在认知、情绪、主观感受、行为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性恋行为明显改善。结论认知、想象、催眠结合运用能有效的治疗同性恋。

  • 标签: 治疗后 同性恋 催眠疗法 认知 想象疗法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观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66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完成患者分组工作,实验组(33)和对照组(33),两组均实施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观认知疗法,对照组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GI、HADM、SD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F、MH和RE的评分高于对照组,使用统计学软件计算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 标签: 内观认知疗法 抑郁症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疗法在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恶性肿瘤患者一共8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4年1月2日—2017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一组(4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结果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90.21±1.45)分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80.11±1.25)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评分(50.01±1.25)分以及抑郁评分(51.27±1.26)分与对照组焦虑评分(55.45±2.01)分以及抑郁评分(56.21±1.01)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认知疗法后,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认知疗法 恶性肿瘤 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瘤手术患者护理中认知护理干预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将100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认知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平均身体整体状况评分为(9.8±1.2)分,对照组中患者的平均身体整体状况评分为(8.2±1.6)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护理中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瘤 认知护理 应激反应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