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肝肾综合征(HRS)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国际腹水俱乐部于2007修订了HRS定义和诊断标准,但其诊断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问题。随着对HRS病理生理学机制深入认识,特利加压素等血管收缩药物改变了HRS内科治疗几乎无效状态。目前,肝移植是HRS患者主要根治手段。本文就HRS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硬化 肝肾综合征 特利加压素 肝移植
  • 简介: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了解细胞免疫乙型肝炎发病中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0乙型肝炎患者和20正常人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15急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慢性肝炎、26乙型肝炎肝硬化和16慢性肝衰竭患者CD3+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6.15±8.94%、48.85±9.01%和55.86±9.03%,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66.35±8.93%(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0.46±7.51%、26.71±7.03%和29.03±7.6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35.72±7.5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8+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1.93±5.06%、18.71±5.53%和21.15±5.62%,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24.58±4.9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CD8+比值分别为1.34±0.60、1.35±0.53和1.34±0.58,均低于正常对照1.58±0.47(P〈0.05)。结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乙型肝炎发病和疾病进展。

  • 标签: 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血
  • 简介:随着核苷(酸)类似物广泛、长期应用,HBV抗病毒药物选择压力下导致耐药基因突变问题亦日益凸显。本文重点介绍了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过程中病毒耐药产生机制、耐药率及耐药检测方法。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酸)类似物 耐药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格尔德霉素与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AnnexinV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在0.2、0.4和0.8μmol/L浓度下,格尔德霉素均显著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干预细胞48h,其抑制率分别为20.36%、29.45%和42.52%,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升高;同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2%、24.47%和53.64%,也呈剂量依赖相应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尔德霉素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调亡。

  • 标签: HEPG2细胞 格尔德霉素 增殖 调亡
  • 简介: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中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5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胶囊内镜检查,详细观察统计分析其影像资料。结果65患者顺利完成检查,胶囊内镜摄片时间平均为507min(480~545min),检查过程中均无不适,65患者获得清晰图像,本组65内镜检查结果阳性48,一可疑阳性,16阴性。小肠多发溃疡并出血17,空肠憩室并出血6,空肠肿瘤6,回肠出血3,缺血性肠病2,小肠血管瘤2,小肠crohn疾病5,血管畸形2,Meckel憩室1,空肠息肉3,NSAID相关小肠病1,诊断阳性率73.85%(48/6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检出率较高,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胶囊内镜 消化道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MPP3表达减少大肠癌发病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MPP3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MPP3蛋白表达。结果大肠腺瘤中MPP3表达无明显减少(P〉0.05),部分大肠癌组织中MPP3表达减少,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更常见(P〈0.05),DukesC期和D期患者比DukesA期和B期患者更常见(P〈0.05)。结论MPP3表达减少大肠癌中为常见现象,而且晚期肿瘤更明显,因此,MPP3大肠癌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MPP3 大肠腺瘤 大肠癌
  • 简介:第四界亚太功能胃肠病(FGID)主题会议将于2014110~12菲律宾举办。会议邀请亚太地区学者进行报告,范围涉及FGID相关生物标记、微生物、肠道生态失调等,并探讨FODMAP、精神疗法、益生菌、益生元、抗菌药物对FGID治疗,同时涉及胶囊内镜、压力测定仪应用。会议旨在为广大医师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扩展视野提供平台,欢迎广大医师踊跃参与。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会议 太平洋 亚洲 肠道生态失调 FGID
  • 简介:背景: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POI)并不罕见,其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缓预后。目前关于POI危险因素研究甚少。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发生POI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91~20133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集18项POI可疑危险因素,筛选POI发生相关因素,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187患者纳入研究,31(16.6%)发生POI,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肺病(COPD)史、白蛋白水平、直肠肿瘤、回肠造瘘POI发生相关(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POI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结直肠癌POI重要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危险因素
  • 简介:各种致病因素所致慢性肝损伤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实验证明,肝星状细胞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心环节,诱导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转。国内外一些研究显示,植物神经系统参与对肝脏功能调控,可影响肝纤维化形成。其中,肝星状细胞可能是植物神经递质作用靶点。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药物可能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方法和策略。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植物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TP53突变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我国大陆地区,约有50%HCC患者携带TP53突变,最常见是黄曲霉毒素导致R249S突变。MDM2和p14ARF是TP53通路两个重要调节因子,近来研究显示MDM2扩增和p14ARF纯合缺失/启动子甲基化也参与了HCC发生发展过程。目前,有越来越多关于TP53通路改变在HCC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中应用研究,但还需要更多研究证实。本文重点介绍了TP53通路分子遗传学改变(包括TP53突变、MDM2扩增和p14ARF纯合缺失/启动子甲基化)肝细胞癌发生关系。

  • 标签: 肝细胞癌 TP53 MDM2 P14ARF
  • 简介:讨论是结果逻辑延伸,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综合,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来丰富和提高对实验结果认识,为文章结论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研究例外和相反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提出论文中存在问题和今后设想。讨论要从以下方面撰写:

  • 标签: 医学论文 讨论内容 实验结果
  • 简介:背景:消化道出血是内镜息肉摘除最常见并发症。目的:观察金属夹联合尼龙套圈对内镜带蒂大息肉摘除效果和安全。方法:选取20116一20128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89带蒂大息肉患者,分为尼龙套圈组(A组)和金属夹联合尼龙圈套组(B组),回顾分析息肉形态、部位、大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息肉形态均以山田Ⅳ型为主,主要位于乙状结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息肉顶部、蒂部平均直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中出血发生率(12.8%对10.0%)、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10.3%对4.0%)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出血均停止。A组2患者术后3个月息肉复发,B组手术创面愈合良好,无息肉残端残留。结论:金属夹联合尼龙套圈能有效预防内镜下带蒂大息肉切除中和术后出血。

  • 标签: 尼龙套圈 金属夹 结直肠息肉 息肉切除术 出血
  • 简介:《肝胆系统疾病(DiseasesoftheLiverandBiliarySystem)》中译本已于20131出版发行。该书由已故英国著名肝病学家希拉一夏洛克编著,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主译,国内著名肝病学家贾继东、魏来、钟平、成军教授和吉林大学王广义、王江滨、王峰、王大伟、吴珊、剑、李薇、傅跃文、徐红、姜尉国、高普均、付燕、吴杨等教授参与审校。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病科和传染科部分医务人员参加了译校工作。希拉·夏洛克(SheilaSherlock)是世界一流医生,她开创了肝脏疾病研究,誉为肝病学之母、肝病学皇后。早在20世纪40代,当她开始了从事肝病学研究时,这个专业还不存在。

  • 标签: 肝胆系统疾病 肝病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发行 出版 中文
  • 简介: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型肝癌疫苗对移植肝癌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影响。方法取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1×10^6/只注入小鼠腹腔内,接种7d形成腹水瘤再在小鼠体内传3代。取生长旺盛且无血性腹水,无菌条件下制成2×10^7/ml细胞悬液,以2×10^6细胞/0.1ml/只接种于小鼠右前肢皮下。将肝癌细胞移植瘤动物分成3组。4天右侧背部皮下进行免疫治疗,即制备GM-CSF分泌型H22肝癌瘤苗并免疫ICR小鼠(H22-GM-CSF组,n=5),同时设立无GM-CSF基因修饰H22肝癌瘤苗组(H22组,n=5)和PBs对照组(PBS组,n=5),测量各组小鼠肿瘤体积;采用细胞增殖计数法检测小鼠脾血CTL杀伤活性。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各组CTL杀伤活性均增强。效/靶比为501时,GM-CSF-H22组CTL杀伤活性为60±6.1%,明显高于H22组(17.4±0.9%)和PBS组(12.2±0.6%,P〈0.01);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瘤苗明显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21天时,H22-GM-CSF组、H22组和PBS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0.63±0.05mm3、1.47±0.75mm3和1.79±0.34mm3(P〈0.01)。结论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瘤苗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CTL杀伤活性。

  • 标签: 肝癌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疫苗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