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IBL)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相关性。方法将116名接受AIs治疗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SNPs测序,并口服钙剂+维生素D及常规中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补肾壮骨方(仙灵脾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菟丝子15g、淮牛膝30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骨代谢指标PINP、β-CTX、腰椎及股骨骨密度(BMD)及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并分析骨代谢变化SNPs分型关联性。结果治疗6个月,治疗组腰椎及股骨BMD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骨形成指标PINP高于对照组,骨重吸收指标β-CTX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SNPs腰椎BMD值变化存在影响,纯合型A、T等位基因腰椎BMD值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C、G等位基因患者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治疗期间,2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雌二醇和促卵泡刺激素异常。结论补肾壮骨方具有较好防治AIBL作用,能增加患者腰椎、股骨BMD,提高PINP水平和降低β-CTX水平。AIs携带纯合型A、T基因患者骨代谢影响较小,而C、G等位基因可能患者发生AIBL易感基因,补肾壮骨方能改善所有基因型患者骨代谢异常,且具有安全性。

  • 标签: 中医中药 补肾壮骨方 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 ERα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目的观察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过性药物反应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22患者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给予唑膦酸5mg/100ml静脉滴注15min以上输完。给药结束后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处理。结果唑膦酸静脉滴注后主要过性不良反应为发热(〉37.5℃),本科用药患者均出现发热(22),其次症状肌痛16,流感样症状15,关节痛10,头痛5。以上症状均为过性,不超过48小时,并且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2第二次用药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血细胞分析及肝肾功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唑膦酸给药后会出现发热、肌痛等反应,但均为过性,通过采用积极用药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避免药物反应带来不良影响。

  • 标签: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药物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血糖水平骨密度关系。方法选择规律治疗1年以上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30,其中15血糖控制较好组[GGC组:平均年龄(61.2±1.1)岁],另外15血糖控制较差组[PGC组:平均年龄(63.4±0.9)岁]。另设正常对照组15[NC组:平均年龄(61.8±1.5)岁]。分别测定3组成员股骨颈及L1~4水平BMD、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IGF-1、空腹C-肽、血钙、血磷、血镁、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3组iPTH和IGF-1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患者比较,股骨颈BMD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IGF-1、体重等指标相关,骨吸收增加高血糖无明显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血糖控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戊糖素水平骨转换指标之间相关性以了解戊糖素骨代谢影响。方法190绝经后女性及>60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于空腹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查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OC)及戊糖素水平,分析戊糖素肝肾功能及骨转换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戊糖素糖尿病病程、HbA1c、β-CTX水平相关(r=0.492、0.158和-0.156,P均<0.05),而与PINP及OC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646和0.7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戊糖素水平糖尿病病程、HbA1C相关(P均<0.05),而与β-CTX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19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戊糖素水平骨转换指标PINP、β-CTX及OC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戊糖素 骨转换指标
  • 简介: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严重危害老年健康骨代谢性疾病,老年尤其绝经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社会老龄化,该病发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它以骨量减少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给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早期诊断、治疗骨质疏松将会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从而减轻社会负担.

  • 标签: 放射吸收技术 RA 骨质疏松 诊断 OP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锝[99Tc]-亚甲基双膦酸盐(云克)治疗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云克治疗126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髋关节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和尿吡啶酚(PYD变化。结果该药有效率92.9%,可显著增加骨密度(P〈0.05),骨代谢指标尿吡啶酚降低(P〈0.05)和血清骨钙素升高(P〈0.05)。结论锝[99Tc]-亚甲基双膦酸盐疗效明显,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亚甲基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钙素 尿毗啶酚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MRI轴向扫描影像确定主动脉左胸弯脊柱侧凸患者和正常患者体内位置,并两者位置进行比较。右胸弯脊柱侧凸患者前路融合固定手术,螺钉放置位置靠近主动脉,其依据主要是因为主动脉位于椎体左侧后外侧。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左胸弯脊柱侧凸患者主动脉位置进行评估。

  • 标签: 脊柱侧凸患 主动脉 位置关系 左胸 动脉位置 前路融合
  • 简介: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glitazone)趋化素诱导成骨细胞代谢过程影响,探讨吡格列酮改善成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成骨细胞随机分组,选取适宜浓度趋化素(Chemerin)进行诱导后,加入吡格列酮,观察成骨细胞活力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趋化蛋白1(MCP-1)、E选择素(E-selection)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成骨细胞黏附分子1(ICAM=1)、需肌醇跨膜激酶/核酸切酶1(inositol-requiringtransmembranekinase/endonuclease1,IRE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protein78,GRP78)表达变化,探究内质网应激反应在此过程作用。结果MTT法检测提示加入Pioglitazone后对成骨细胞活力未见明显影响;对照组相比,成骨细胞ICAM-1、MCP-1、E-selection、IRE1、GRP78、Chemerin组指标较高(P<0.05),而Pioglitazone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hemerin所诱导上述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当吡格列酮浓度20μmol/L时效果最显著。结论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趋化素诱导成骨细胞代谢细胞凋亡过程,吡格列酮可抑制趋化素作用,对成骨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

  • 标签: 吡格列酮 趋化素 成骨细胞 内质网应激
  • 简介: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32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X线片均显示骨折端复位良好,期愈合,无髋内外翻畸形、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等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26,良51,优良达96.9%。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微创'固定可靠,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行走,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研究年青女性甲亢和糖尿病人超声骨参数变化,以了解这二疾病峰值骨量期骨量影响及骨量丢失发生比差异.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A组)、甲亢组(B组)、糖尿病组(C组)3组研究对象跟骨超声骨参数.结果B组超声传导速度(SOS)、振幅衰减(BUA)、骨强度指数(STI)显著低于A、C二组,A、C二组无显著差异.B组骨量丢失者17(占31.5%),C组骨量丢失者4(占9.3%),二组差异显著.结论病程早期甲亢比糖尿病更易影响骨代谢,此差异可能与二者骨转换形式不同有关.

  • 标签: 年青女性 甲亢 糖尿病 超声骨量 骨量丢失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固定术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2月,23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TARP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CT三维重建和MRI)判断寰枢椎复位、固定器位置及脊髓受压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颈椎局部症状和肢体麻木无力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固定位置满意,脊髓压迫均彻底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5±3.2)分提高至(13.2±2.1)分;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除1患者因术硬膜破裂,二期拆除TARP改为后路枕颈固定,其他患者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并发症。结论按常规方法不能完成充分松解由陈旧性骨痂和瘢痕等因素造成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可以获得彻底松解,再行TARP固定术即可完成寰枢关节完全复位,彻底解除脊髓压迫。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脱位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观察植物雌激素香豆雌酚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小鼠颅盖骨获得成骨细胞并用0,10-9~10-5M香豆雌酚孵育48h,以17β雌二醇阳性对照,用酶消化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含量,放免法测定骨钙素含量,RT-PCR法测定OPG及RANKL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测定OPG蛋白含量。结果干预48h,不同浓度香豆雌酚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含量,10-6M时达到最大效应(P〈0.05),但10-5M效应有所降低,香豆雌酚轻度增加成骨细胞骨钙素含量,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香豆雌酚呈剂量依赖性增加OPG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轻度降低RANKL基因表达。结论香豆雌酚能增加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可能其部分通过OPG/RANKL发挥作用。

  • 标签: 香豆雌酚 成骨细胞 OPG 骨质疏松
  • 简介:骨质疏松(OP)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特征,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强度下降及骨折危险性增加全身性骨骼疾病.测量骨密度(BMD)诊断OP和评价各种疾病状态下骨量变化及预测发生骨折风险,已在临床多种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MD个非常特殊定量指标,它不但具有年龄、性别和种族特异性,而且还具有骨骼部位特异性。因此,判别其正常与否,必须采用种族、性别和骨骼部位相匹配及年龄范围尽可能广泛BMD拟合参考曲线(也称参考数据库)进行比较和评价。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诊断 曲线 合参 全身性骨骼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巢蛋白(nestin)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30只Wiste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组(B组)。采用Allen打击模型(25g·cm),T10段造成急性脊髓损伤,于损伤后1d、3d、1周、4周、8周进行取材,距离损伤中心5mm处脊髓进行nestin免疫组化检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nestin阳性区域面积侧算。结果A组脊髓室管膜细胞只可见极少数细胞胞浆nestin表达,白质几乎无表达。B组nestin于损伤后24h表达于室管膜以及软膜,灰质和白质亦有少量表达,1周达到高峰(P〈0.05),4周明显下降,8周时很少或几乎无表达。结论脊髓组织许多部位可能存在具有分化和更新潜能祖细胞,脊髓损伤后这些细胞被激活,功能恢复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干细胞 室管膜 神经再生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使用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病例共23,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情况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2个月,未出现感染、固定失败及并发症。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优17,良5,可1,优良95.7%。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粗隆下骨折 手术
  • 简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其预后变化较大,目前尚缺乏客观有效影像学评价和判断方法。本研究通过前瞻陛研究急性颈髓损伤病例MRI影像上定量、定性指标预后关系,试图寻找些可用于判断颈髓预后影像学指标研究共入组急性颈髓损伤患者100,其中男性79,女性21,平均年龄45岁(17~96岁)。采用ASI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

  • 标签: MRI影像 功能预后 颈髓 急性 损伤神经 脊髓损伤患者
  • 简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这个概念目前正被大多数临床医师所接受,具体可描述以化学介导为主椎间盘源性痛。临床表现为难以定位弥散性腰部钝痛,很少有固定压痛点,类似于内脏痛,可同时伴有腹股沟区,大腿前侧酸胀、麻木、疼痛感。影像学上没有腰椎不稳、脊髓受压等表现。目前临床研究已明确腰椎间盘退变同时可导致纤维环裂隙,通过此裂隙长入血管和神经;退变椎间盘细胞和浸润炎性细胞分泌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和介质;应力作用下,这些化学因子刺激腰椎间盘神经纤维,引起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但令人困惑其传导解剖通路不沿任何已知周围神经或神经根支配区域分布。

  • 标签: 交感神经系统 腰椎 椎间盘 腰痛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估髓内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功能结果。方法选择50岁及以上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关节外骨折或简单部分关节骨折,并可以通过闭合或经皮撬拨复位,均采取髓内钉固定技术。本研究总共包括31名患者,其中只有29名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随访,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7岁(51~85岁)。根据AO分型,A2型1,A3型24,C2型4。分别对患者术后6周、3个月、6个月以及1年经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放射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握力、Mayo腕关节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调查(disabilityofarmshoulderandhand,DASH)问卷。结果术后1年患者进行评估,腕关节活动度(伤侧对比健侧):掌屈95%,背伸95%,尺偏93%,桡偏91%,旋前99%,旋后99%;平均握力(伤侧对比健侧)96%;Mayo腕关节评分,优20,良9;平均DASH问卷评分4.8分;最终影像学参数:平均尺偏角25°,掌倾角11°,桡骨高度10mm,尺骨变异﹢1mm,2患者术后1年发生了复位丢失,有1患者出现了短暂桡神经浅支损伤症状,术后2个月逐渐恢复。结论髓内钉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关节外骨折或简单部分关节骨折中具有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小特点

  • 标签: 髓内钉 治疗 桡骨 骨折
  • 简介:目的:通过住院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全程健康管理,从而探索最佳骨质疏松骨折健康管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年龄50岁~75岁骨质疏松骨折200患者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干预后,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干预前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行为均明显改善,依从性提高;各部位骨密度均高于干预前;患者疼痛程度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结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全程健康管理,促进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骨质疏松再骨折发生,从而为防治骨质疏松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