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语块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关注。本研究使用限制性语境下的自由作答任务,考察高级汉语学习的汉语口语语块提取运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水平的高级汉语学习在学过语块占全部语块的比例以及学过语块的正确提取使用率两个指标上都有显著差异,也显著差于汉语母语的测验表现。这些结果暗示着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学过的汉语口语语块数量有限,难以合理得体正确使用。作者进一步讨论了汉语口语语块提取运用的影响因素及加大语块教学的必要性。

  • 标签: 汉语口语语块 语块提取 语块运用
  • 简介:本研究以三名即将毕业的日语专业学习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PAC分析法、辅以KJ法,分析合作学习过程中日语专业学习的学习观。研究结果显示:(1)A、B和C的学习观的共同点体现在合作学习中感到的困难,其他学习观呈现出多样性。合作学习中的困难缘于欠缺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2)三名学生均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魅力,并认为解决合作学习中的困难要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教师的引导能力尤其重要。本研究成果为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观、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提供了启示。

  • 标签: 合作学习 学习观 日语专业学习者 PAC分析 KJ法
  • 简介:语言学习策略的描述型研究显示学习较成功所用的学习策略不论在数量或频率上都明显多于较不成功,其介入型研究说明了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且显示了策略培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并有效地完成语言学习任务。但策略培训应充分考虑学习的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与正常的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 标签: 学习者策略 策略培训 可教性
  • 简介:本文考察了视觉加工对英语母语汉语声调产出的影响,并引入多模态学习理论通过不同的实验任务考察了视觉加工影响学习声调产出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在延时测试中,对零起点汉语学习来说。三周的视听知觉训练没有显著改善学习的声调产出;(2)对于低水平汉语学习来说.即时呈现教师的手势可以引导学习发音器官的运动,可用于课堂上的即时纠音。对于高水平学习来说,由于四个声调的发音模式已经建立并固定下来,不易受教师手势的干扰。

  • 标签: 视觉加工 声调产出 多模态学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检索角度出发,结合编目工作实践,探讨中文图书责任的规范著录,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更规范、更有效的检索点。

  • 标签: 中文图书 责任者 著录 检索点
  • 简介:《心》因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在评论界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了文本中有关自我应当如何处理与他之间关系的"他伦理"问题。小说主人公先是由于自我对于他性的褫夺欲而陷入伦理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主人公做出的伦理选择带来了理性意志的回归,但其"自我"上升为"无我"之后,更进一步形成了与他之间的阻隔和伦理悖论。主人公最终为"明治精神"殉死,这一行为实则包含深刻的时代伦理。夏目漱石通过对个人伦理悲剧的描绘,揭示了明治社会知识分子的伦理模型,隐含着漱石对于民族道德危机的深刻认知,也折射出他对"自我"与"他"之间关系该如何达到理想之境的省思。

  • 标签: 《心》 夏目漱石 文学伦理学批评 他者伦理 明治精神
  • 简介:《孤独旅》是凯鲁亚克记录特殊文化记忆的自传作品,这部作品将多元的文体汇集于短篇故事之中,以立体而连续的画面形式对作者的文化记忆进行呈现。本文从作者选取的记载体裁入手,分别阐述了不同故事场景中蕴含的多元文化记忆,进而分析了文化记忆背后的文化立场。

  • 标签: 凯鲁亚克 《孤独旅者》 文化记忆
  • 简介:随着认知科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的深入发展,动态语言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lwasaki的“多重语法假说”理论和金水敏、定延利之的“角色语言”理论。笔者从动态语言的视角出发,围绕角色语言与话语角色之间的内在联系,考察了日本年轻人爱用的副词。结论是使用符合规范语法的副词还是使用年轻人赋予了特定意义的副词,取决于说话人要扮演的“话语角色”。当年轻人在扮演“成人”角色时,使用符合规范的副词;而当其要扮演“年轻人”角色时,则会使用赋予特定意义的独特的副词,本文将这类副词定义为“若”副词。

  • 标签: 动态语言 角色语言 话语角色 “若者”副词
  • 简介:本文对2008—2013年国内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21篇有关中国学习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实证研究文章,从研究设计和研究内容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过去五年的动机减退研究(1)以大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为主体,较少关注中小学生;研究方法上以定量研究为主,未见相关的定性研究;研究工具以改编后的问卷为主,但普遍没有报告信效度等基本指标;(2)研究内容方面,动机减退因素可归为教师、学习环境、课程、重要他人和学习五个因素。本研究认为未来相关研究应更多关注中小学生;加强研究工具设计的科学性;增加更有深度的定性研究;关注多因素之间的综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力争有所创新。研究内容上应当根据研究目的合理地选择内外部因素,避免出现研究内容“大杂烩”的窘境。

  • 标签: 中国英语学习者 英语学习动机减退 实证研究 述评
  • 简介:小说叙述与电影叙述都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虚拟人格,但电影叙述更为复杂。在默片时代,电影叙述有可能会现身发声,以电影解说员的身份叙述故事。作为具体存在的叙述,电影解说员拥有全知全能的叙述权力,甚至能干预电影画面的运作,他的存在使得放映现场成为充满即兴表演与情感反馈的场所。电影解说员通过他的声音与表演将默片与戏剧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突显出来。通过对这一角色的重访与重估,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电影的多元存在与丰富形态。

  • 标签: 默片 声音 叙述者 电影解说员
  • 简介:港媒2014年4月27日发布这么一则消息:“本报社长董桥退休,《苹果树下》随之结束。五月一日起星期天《名采》改编新版,敬希垂注。”读者如果自作聪明,从上述消息推断出董桥先生仅仅是某报社的社长,

  • 标签: 董桥 翻译家 印象 观众 星期天 社长
  • 简介:本文,通过采用Pintrich等设计的学习动机和策略问卷,对133位在浙江工业大学就读的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新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不非常令人满意。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他们的内在价值观,他们的认知策略使用和自我调节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因为这些都是影响学习自主的关键因素。在仔细分析所得数据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看法和建议。

  • 标签: 大学英语教学 学习者自主 非英语专业 调查 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能力
  • 简介:人类之所以能够运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主要是依赖充裕可懂的语言输入,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在低焦虑的情感过滤的条件下,通过将外观语言知识不断地转化为内隐知识,然后再经过反复尝试与印证,逐步肯定与强化,最终习得而实现的。

  • 标签: 语言准确 语言习得 语言能力 语言材料 语言层次 能力层次
  • 简介:本文描述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状况,报告了中国专业英语学习所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着重讨论了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发。本研究还证明了O’Melley的学习策略分类方法能用来描述中国英语学习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本文建议中国外语教育宜采用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法。

  • 标签: 词汇学习策略 策略研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 专业学习 描述 研究状况
  • 简介:本研究对中国EFL学习英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和产出进行了研究。采用合并句子测试和语法判断测试形式收集数据,旨在检验英语关系从句习得假说。受试为山西一高校大学一年级的新生30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国EFL学习英语关系从句习得难易顺序和PHF、PDH和NPAHH三种假说都不完全一致。调查也发现,受试英语句子合并测试做得较好,语法判断测试较差。无论是产出性任务还是理解性任务,最容易的关系从句类型是O-DO,而最难的类型分别是O-OPREP和S-IO。

  • 标签: 英语关系从句 理解 产出
  • 简介:《祖堂集》中“这()”“那”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有连带成分。它们具有表指示的语义功能,表区别和连接的语用功能。《祖堂集》中“这()”“那”最基本的语法意义是指示,还出现了从指示义虚化而来的语法义。“这()”“那”的虚化一方面是它们自身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其”的类推作用分不开。

  • 标签: 《祖堂集》 这(者) 指示功能 虚化轨迹 类推作用
  • 简介: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举世闻名的俄国作家、思想家、持不同政见。本文不仅简要叙述了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且还介绍了他对俄国文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围绕他所发生的诺贝尔奖风波。

  • 标签: 索尔仁尼琴 俄国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