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治疗。方法对448名机采血小板献血中发生不良反应者15例献血反应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机采血小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5%,低钙反应9例,低血容量反应2例,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1例,轻度献血反应11例,占73.33%,枸橼酸钠过敏和精神因素是献血反应的重要因素。献血反应经相应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应严格掌握献血标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原因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站中无偿献血在初次献血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的因素,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针对青岛市中心血站的420名无偿献血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人,针对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人员在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献血容量和献血完成率之间的比较情况,并采取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人员的献血完成率为78.1%,平均献血为331.4±28.4mL,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献血完成率为60.0%,平均献血为281.5±24.3mL,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3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初次无偿献血,采取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够提高献血成功率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障碍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以减少无偿献血献血反应。方法对28位在第一次献血时发生过献血反应的献血,再次献血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28人中只有3人再次发生了献血反应。

  • 标签: 心理护理 减少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护理对献血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评估。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高校所有献血当中,随机收集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将常规护理干预作用于前者,将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作用于后者,对比两组献血的心理状态、献血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的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献血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心理护理对献血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献血的心理状态,还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水平,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 标签: 心理护理 献血者 献血反应 效果 护理质量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探究其诱因,讨论无偿献血过程前中后的保护手段。方法2014年6月1日到2015年5月31日间,本血站市区一共有16872人进行无偿献血,对其献血记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作为研究对象的16872名无偿献血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是241,其概率为0.43%,献血环境、献血心理和生理状况等都是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在献血前和献血过程中,都需要对无偿献血进行心理和生理上的有效防护。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不良反应 发生概率 相关性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电话回访在无偿献血服务中的重要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对我站无偿献血后的电话回访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完善回访工作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通过无偿献血后的电话回访,提高了献血服务的满意度,改善了献血服务质量。

  • 标签: 献血者 电话回访 无偿献血 重要性
  • 简介:【摘要】:临床用血量的增加,推动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使更多的公民参与到了无偿献血事业中来。为了更好的提升公众对于无偿献血事业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需要对献血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的提升献血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坚持和体现人性化服务原则,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更加健康、持续和稳定。

  • 标签: 献血者 满意度 服务质量 改进成效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献血献血前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分型的变化情况。方法:36例献血献血前即时、献血后第3、6、9、12天按网织红细胞常规方法计数和分型。结果:36例献血献血前网织红细胞计数在0.6%~1.4%之间,均值0.91%,献血后第3、6天均值分别为2.06%、1.83%,明显高于献血前,第9天均值1.47%,半数以上恢复至正常范围,第12天均值1.04%,全部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献血后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加速增殖分化,促进骨髓释放网织红细胞,使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量明显增高。

  • 标签: 献血者 外周血 网织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2010年无偿献血20044人为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宣教;选择2011~2012年无偿献血26323人为干预组,实施全程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2009~2012年无偿献血反应总发生率为1.36%,其中对照组有献血反应387例(1.93%),干预组有献血反应242例(0.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无偿献血进行全程早期护理干预,献血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无偿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降低献血反应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血站献血的32例献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献血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普通组,一组采用心理护理,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献血献血反应。结果干预组献血均为未见明显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普通组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5%(4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献血的VAS评分为(2.1±0.1)分,普通组献血VAS评分为(4.2±1.8)分,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无偿献血献血反应,并缓解疼痛感,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者 献血反应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减少初次献血献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本站的80名初次献血为对象,将献血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名。对于对照组,采取常规献血护理方案。对于观察组,则予以强化心理护理。结果:对比两组初次献血心理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佳,献血的心理素质更为良好,P<0.05。结论:对于初次献血,强化心理护理能够提高献血的心理素质,减少献血献血反应,缓解献血的焦虑情绪,消除献血的紧张心理。

  • 标签: 强化心理护理 初次献血者 减少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自我国在1998年颁布实施了《献血法》之后,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对我国的临床医疗用血也起到了良好的补充效果。来自街头献血车,固定献血屋及大中专院校的无偿献血群体里,部分人群在无偿献血之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对于其献血积极性与复献血情况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做好献血献血之前的心理护理,缓解献血的不良情绪与心理障碍,推动无偿献血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就无偿献血献血前心理障碍的护理策略进行探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献血前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献血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对2009年我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归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比较大的两种血液报废原因是ALT不合格、脂肪血。结论为减少血液的浪费,必须做好围绕造成ALT和脂肪血不合格的原因做好献血前饮食宣传、ALT筛查工作,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的谷丙转氨酶结果不合格标准改变是否减少血液的报废。方法统计不合格报废的血液谷丙转氨酶结果在男女性别不同的献血中的差异以及谷丙转氨酶结果在40-50IU及>50IU中的比例。结果谷丙转氨酶结果不合格的献血在男性献血中比例较高,同时转氨酶结果不合格在40-50IU的比例较高。结论献血谷丙转氨酶结果不合格在男女中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同时转氨酶结果40-50IU及>50IU中的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将转氨酶不合格标准男女均提高到50IU,可以大大降低血液的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

  • 标签: 献血者 谷丙转氨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献血开展ALT筛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奉节中心血站12478例无偿献血ALT检测结果;同时分析其中706例ALT检测不合格献血再次献血筛查时间间隔和检测结果。结果ALT检测不合格在本次无偿献血中占5.66%,(706/12478);延缓献血中的72名献血二次血液筛查合格的有49名(68.1%),血液筛查不合格23例(31.9%),24名(33.3%)单纯ALT不合格。延缓献血献血间隔时间未超过半年的人群占67.1%。结论对献血进行ALT筛查是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 标签: ALT血液筛查 延缓献血 血液安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