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血站继续医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我站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采取的培训方式和基本对策,通过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全员培训、科室培训、远程医学教育、培训评估等员工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进一步确保血站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血站 员工继续医学教育 培训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为什么需要为医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该理论应包含的内容以及应如何教授它。同时还为教师何实习医生提供了临床学习的观点及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护理良好率高于对照组(98.00%>80.00%),且临床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6.00%>74.00%),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外科护理实践效果较好,且临床依从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外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虚拟仿真实践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信息化建设与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是信息技术和学科专业高度结合的产物。学生临床医学影像实操技能的培育仅仅依赖附属医院较为有限的设备与较为陈旧的实践教育方式,难以达到育人目标,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育平台弥补以往实践教育的弊端,学生们可利用模拟方式不断练习,从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医学影像 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为最常见的婴幼儿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致,新生儿发病率为1/10 000~1/6000,人群携带率约为1/72~1/47,且具有种族差异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以肢体近端为主的肌无力和肌萎缩,根据发病时间与临床表型又分为Ⅰ~Ⅳ型。约95%的SMA患者是由于SMN1基因第7外显子的纯合缺失所致。患者表型差异大、SMN1基因拷贝数变化多、存在假基因干扰、人群携带率高等因素,给SMA的早期诊断、遗传咨询、治疗和预防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本指南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指南共识,并结合中国人群的实际情况,介绍了SMA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总结了诊断与遗传咨询等方面的相关经验,期望对临床医师及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以促进SMA的规范诊治,降低患儿的出生率。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N1基因 诊断 遗传咨询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分子基础被最早阐明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该病主要分布于包括我国南方地区在内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时无明显症状,但发病后常因严重贫血且缺乏有效的治疗于幼儿期死亡。本病可通过产前诊断阻止受累患儿的出生。严重贫血的患者可借助终生规范输血和除铁治疗长期生存,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愈该病,基因治疗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中国人群的表型和遗传突变数据,聚焦于对β-地贫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进行阐述,并概述了该病临床治疗和人群预防的要点,旨在为临床医师及实验室人员提供指导实践的规范性文本,提高β-地贫的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β-地中海贫血 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作者长期工作实践,对大型公立医院所面对的信息安全威胁、信息安全的管理、信息安全应对策略等提出了个人的建议与思考。

  • 标签: 信息安全 公立医院 安全策略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公认最标准的服务标准是 JCI标准,此标准出自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现今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的标准都是参照 JCI 标准。 JCI 标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以及身体健康,从而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持续性的对服务质量进行改进。

  • 标签: JCI标准 血液净化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近二十年来,以引入NCCN指南为契机,我国乳腺癌规范化诊疗体系开始建立。结合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的NCCN指南中文版出版,以指导临床实践。2011年起,中国专家进入St. Gallen国际专家共识团,参与国际共识和指南的讨论,引入最新的合作机制和治疗理念。在此基础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合产品可及性和专家意见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乳腺癌诊疗指南,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2020年版该指南将进一步总结循证医学证据,优化决策推荐,为推动建立乳腺癌规范化诊疗体系贡献力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指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实验课是医学科研型研究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重视实验课教学、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是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重视实验课教学目的及实验记录,增强学生自主能动性及规范严谨性;增加先进实验仪器培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教学方法及手段,改善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增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这些措施有助于综合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以后的科学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学基础综合实验 医学科研型研究生 教学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各行各业当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医院当中,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临床护理期间采取信息化建设方式大大显著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本文正是基于此,重点分析探究了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情况,以期能够优化以及提升医院内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期间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 90例来参与本次研究,患者被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 45例。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实践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 SAS与 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 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97.78%和 84.44%,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到外科护理中,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提高其依从性,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且获取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外科护理 心理护理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其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护理人员的重要评价指标。人文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来。护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理论和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践教学占据重要比例。

  • 标签: 人文关怀 护理 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作者介绍了参与共治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根据磁性医院标准建立共治委员会,引导激励ICU的临床一线护士参与护理事务管理与决策。经过3年的实践,ICU护理管理模式达到参与共治,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感知增强,工作投入水平提高。

  • 标签: 护理管理 参与共治 重症监护病房 患者安全文化感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参与专科危急值管理对危急值制度执行情况的改善作用。方法根据危急值报告项目修订专科危急值报告项目、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并实施。结果该院肾病学科2017年的危急值知晓率、8 min内接收率和及时处理率与2016年相比均显著改善,两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危急值报告能提高护士的专科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 标签: 危急值 专科护理 安全
  • 简介:摘要我国骨肿瘤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骨肿瘤发病率低且我国各地区医疗发展不平衡,骨肿瘤专业的诊治不规范问题仍比较突出。NCCN《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内容涵盖骨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及脊索瘤等常见骨肿瘤,经过数年的更新,比较成熟,可为我国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提供参考。NCCN《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注重多学科协作策略,建议骨肉瘤行外科治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脊索瘤以外科治疗为主,而因地舒单抗的出现,骨巨细胞瘤从单纯依靠外科治疗,转变为药物治疗配合外科治疗。本文以NCCN指南为基础,对常见骨肿瘤的核心诊治内容进行阐述和解读。

  • 标签: 骨肿瘤 指南 解读
  • 简介:摘要专科联盟作为医疗联合体的主要形式之一,为实现区域内分级诊疗和资源整合提供了服务载体。作者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建立省域内首个儿科专科联盟"华西妇儿联盟"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华西妇儿联盟通过区分功能定位、考核认证医师、持续线上质控、构建转诊平台、创新支付机制等举措,将院前"预防保健"、院中"疾病诊疗"以及院后"随访管理"3个阶段有效结合,探索实现联盟内医疗服务同质化,形成儿科闭环式健康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 标签: 健康管理 专科联盟 服务同质化 闭环管理 分级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识别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法依据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护理中心的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包括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及效果评价4个方面。获取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识别最佳证据并制定相应审查标准。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护理记录进行资料收集。证据应用前后各有80例患者及18名护士纳入。分析每条证据应用存在的障碍及可解决方案。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各审查指标依从性、吞咽障碍筛查率、筛查准确率、筛查记录率及护士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前审查指标依从性为0~33.3%,应用后审查指标依从性达到95.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对吞咽障碍识别知识问卷得分由40~80(60.56 ± 10.69)分上升到60~100(82.78 ± 1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39,P<0.05)。吞咽障碍筛查率由7.5%上升至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9.10,P<0.05),筛查准确率100%,筛查记录率97.4%。应用后24例吞咽障碍风险患者仅4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将吞咽障碍识别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筛查情况,规范护士行为,改善吞咽障碍护理实践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识别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