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浦东新区≥15岁社区居民BMI、腰围、腰臀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为糖尿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16年对7 194名≥15岁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线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BMI、腰围、腰臀与糖尿病患病的相关性。结果2016年浦东新区糖尿病粗患病率为27.37%,标化后为12.75%,男、女性之间患病率存在差异,男性略高于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BMI、腰围、腰臀呈正相关。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1.351,P<0.01)、腰围过大(OR=1.255,P<0.01)、腰臀比过高(OR=1.291,P<0.01)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腰围、腰臀的升高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保持健康体重,尤其要防止腰围、腰臀的升高,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体质指数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洛芬酯预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且术前合并宫缩乏力高危因素产妇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24~45岁,体质量50~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洛芬酯组(D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30例。D组年龄(34.22±2.13)岁,体质量(64.14±4.18)kg,身高(158.22±10.19)cm;N组年龄(35.11±3.13)岁,体质量(65.21±4.95)kg,身高(159.84±11.27)cm。两组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D组在胎儿娩出后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前静脉注射氟洛芬酯,同时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5 min泵注完毕。记录两组产妇入室休息15 min(基础值,T0)、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后15 min(T1)、术毕(T2)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产妇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恶心、呕吐、胸闷胸痛、高血压、心动过速、寒战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产妇需要静脉注射昂丹司琼、布托啡诺补救例数。结果T1时D组MAP、HR分别为(84.40±5.20)mmHg(1 mmHg=0.133 kPa)、(67.25±5.13)次/min,明显低于N组的(92.84±6.12)mmHg、(91.44±6.5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恶心、呕吐、胸闷胸痛、高血压、心动过速、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0.00%、6.67%、0.00%、0.00%、0.00%,明显低于N组的66.67%、33.33%、56.67%、40.00%、36.67%、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D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N组(P<0.05),T0、T2时两组MAP、HR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需要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或布托啡诺补救例数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洛芬酯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所致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氟比洛芬酯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及布卡因经超声引导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20例需行上肢手术的患者,男75例,女45例,年龄(46.57±4.58)岁,年龄范围为27~66岁。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与布卡因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腋路臂丛神经麻醉,罗哌卡因组应用罗哌卡因,布卡因组应用布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完全失效时间)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产生时间、持续时间)各项指标,采用Ramsay镇静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8 h镇静情况及疼痛情况,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感觉阻滞的完全失效时间[(465.28±42.25)min]、运动阻滞持续时间[(268.59±39.25)min]长于布卡因组[(356.58±43.69)min、(206.51±28.59)min],运动产生时间[(12.36±2.13)min]短于布卡因组[(18.59±2.6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术后2 h[(3.14±0.61)分]、6 h的Ramsay镇静评分[(2.61±0.45)分]高于布卡因组[(2.51±0.31)分、(2.13±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8 h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1.26±0.26)分]、6 h[(1.58±0.52)分]、8 h的VAS[(2.11±0.71)分]低于布卡因组[(1.68±0.34)分、(2.31±0.71)分、(2.43±0.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罗哌卡因术后麻醉效果更长,镇静效果更佳,临床麻醉中可优先考虑,但其运动阻滞时间较长,若患者有早期肢体活动需求当考虑改用布卡因。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Ramsay镇静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戈舍瑞林与卡鲁胺对微创术后高龄晚期前列腺癌并尿潴留患者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并尿潴留患者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4),均行微创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戈舍瑞林与卡鲁胺持续治疗,观察组采用戈舍瑞林与卡鲁胺间歇给药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总缓解率均高达84.09%(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尿不尽感、排尿困难、每日排尿次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PS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血清PSA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6.82%2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舍瑞林与卡鲁胺治疗微创术后高龄晚期前列腺癌并尿潴留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前列腺症状,降低PSA水平,且间歇给药在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前列腺癌 尿潴留 比卡鲁胺 戈舍瑞林 等离子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氟洛芬酯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8~9周龄,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脂微球溶剂组(V组)和氟洛芬酯10 mg/kg后处理组(F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即刻F组尾静脉注射氟洛芬酯10 mg/kg,V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脂微球,S组和I/R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水含量和伊文思蓝(EB)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V组和F组脑组织EB含量和水含量均升高,缺血区脑组织MMP-9、p-p38 MAPK和iNOS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F组脑组织EB含量和水含量降低,缺血区脑组织MMP-9、p-p38 MAPK和iNOS表达下调(P<0.05),V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洛芬酯后处理可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iNOS信号通路激活,下调MMP-9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氟比洛芬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达加群酯与华法林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VT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达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主要转归指标为治疗后6个月时的功能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次要转归指标包括受累静脉窦再通率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52例CVT患者,其中达加群酯组34例,华法林组118例。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达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功能转归良好率(94.1%对93.2%;χ2=0.043,P=0.836)以及受累静脉窦再通率(94.1%对93.2%;χ2=0.043,P=0.83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加群酯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8.8%对27.1%;χ2=4.985,P=0.026),两组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对16.1%;χ2=0.618,P=0.432),但达加群酯组严重出血发生率有显著低于华法林组的趋势(0%对11.0%;Fisher精确检验P=0.074)。达加群酯组无死亡病例,华法林组死亡2例,其中1例妊娠期女性患者在治疗4个月时死于CVT复发,1例男性患者在治疗2个月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对1.7%;Fisher精确检验P=1.000)。结论达加群酯治疗CVT的有效性不逊于华法林,且出血并发症风险更低。

  • 标签: 颅内血栓形成 脑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达比加群 华法林 抗凝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氟洛芬酯不同给药时机对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疼痛及认知障碍功能( POCD)的影响。方法:抽取 90例我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对 9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实施根治手术,根据不同给药时机将老年患者均分为两组,各 45例。观察组老年宫颈癌患者接受术前给药,对照组老年宫颈癌患者接受术后给药,对比两组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和认知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在术后 3h和 6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评分, P< 0.05;术后 12h和 24h的疼痛评分两组并无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老年患者在术后 1d和 3d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患者评分, P< 0.05;观察组老年患者术后 POCD发生率为 2.2%,对照组老年患者术后 POCD发生率为 13.3%。结论:在手术前为患者使用氟洛芬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地缓解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疼痛情况,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产生,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老年宫颈癌 氟比洛芬酯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解析口服特萘芬联合外用联苯苄唑治疗手足癣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手足癣患者150例,按数字表法照组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应用口服特萘芬联合外用联苯苄唑疗法)(对照组,75例,应用口服特萘芬疗法)。将比较两组手足癣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利用口服特萘芬联合外用联苯苄唑方法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运用口服特萘芬的对照组,满足统计学差异条件(P

  • 标签: 血液生化指标 手足藓 联苯苄唑 特比萘芬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分层应变技术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表柔星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心肌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表柔星化疗的乳腺癌患者64例,根据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无心血管危险因素,31例)、B组(单一心血管危险因素,20例)、C组(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13例),在化疗前后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用EchoPAC软件分析左室心肌整体、内膜、外膜纵向应变(GLS、EndoGLS、EpiGLS)、环向应变(GCS、EndoGCS、EpiGCS)及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计算化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值(ΔGLS、ΔEndoGLS、ΔEpiGLS、ΔGCS、ΔEndoGCS、ΔEpiGCS和ΔGRS),36例女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2D-STI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A、B、C组GLS、EndoGLS、EpiGLS、GCS、EndoGCS、EpiGCS、GRS显著减低(均P<0.05)。化疗前后ΔEndoGLS和ΔEndoGCS在A、B、C组间呈递增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表柔星化疗结束后心血管危险因素数与2D-STI分层应变参数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中与EndoGLS相关性较明显(r=-0.582,P<0.001)。结论2D-STI分层应变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表柔星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心脏运动功能变化的影响,其中心内膜纵向运动功能的受损对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化疗患者影响相对较大,是评估患者发生心肌受损及心肌毒性的敏感指标。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分层应变 乳腺肿瘤 表柔比星 心肌运动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特萘芬 + 咪唑斯汀对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 TH1/TH2 平衡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慢性湿疹患者 74 例,时间范围在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 37 例。观察组实施 特萘芬 +咪唑斯汀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指标比较无意义(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 白细胞介素 -4( IL-4 ) 、 IL-5 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 0.05 ),但两组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 、 干扰素 -γ( IFN-γ ) 比较无意义( P > 0.05 ) ;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特萘芬 +咪唑斯汀对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可改善 TH1/TH2失衡。

  • 标签: 特比萘芬 咪唑斯汀 慢性湿疹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达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2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病例患者 2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案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 13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加群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此两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后,患者的栓塞、血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指定药物治疗后,患者均为出现大出血、死亡等病症现象。研究组患者的栓塞、血栓形成率为 3.05%、缺血性脑卒中为 1.53%、少量出血发生率为 0.76%,对照患者栓塞、血栓形成概率为 3.29%、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 0.76%、少量出血患者为 0.76%。结论:对于非瓣膜性房颤病症患者的治疗而言,采用达加群酯或华法林均能够起到治疗作用,二者治疗效用具有类似性,但通过对案例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达加群酯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出现风险更低。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CARMN对三阴性乳腺癌多柔星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瞬时转染CARMN过表达质粒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多柔星对乳腺癌的抑制率。通过StarBase数据库预测CARMN可能下游分子,并筛选RAD51作为下游靶基因。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免疫印迹法对CARMN在乳腺癌细胞系的表达量、CARMN过表达质粒的转染效率和RAD51的mRNA及蛋白表达改变进行检测,探讨CARMN影响三阴性乳腺癌对多柔星敏感性的可能机制。配对样本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CARMN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BT-549、BT-20、MDA-MB-468中较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表达下降(分别为0.032±0.005、0.524±0.044、0.367±0.783、47.448±6.929)。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显示CARMN可以提高癌细胞对多柔星的敏感性:在MDA-MB-231和BT-549细胞系中,过表达组多柔星的抑制率均低于阴性对照组(t=-9.042、-10.217,P<0.05);药物作用72 h时过表达组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低于对照组(MDA-MB-231:1.43 μmol/L2.32 μmol/L;BT-549:228.00 nmol/L375.78 nmol/L,t=-3.402、-3.624,P<0.05)。RAD51在CARMN过表达组的mRNA[MDA-MB-231 (25.59±1.5277.19±7.08)、BT-549 (4.54±0.5277.03±10.96)]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t=-12.352、-8.864,P<0.05)。结论lncRNA CARMN可提高三阴性乳腺癌对多柔星的敏感性,可能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RAD51的表达来实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三阴性乳腺癌 多柔比星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不同比重布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下肢手术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摘选2018年3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下肢手术病例93例,依据不同布卡因总比重,得到了组一(n=31)、组二(n=31)、组三(n=31),组一施予0.75%且2ml的布卡因联合2ml的注射水,而组二施予0.75%且2ml的布卡因联合0.9%且2ml的氯化钠注射液,而组三施予0.75%且2ml的布卡因联合10%且2ml的葡萄糖溶液,观察并比较其最终的结果。结果:组一、组二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与组三相显著性更短(P<0.05);组一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与组二相,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低比重的布卡因与等比重的布卡因应用到下肢手术患者中,对比重比重的布卡因,对排尿功能、运动功能所带来的影响更少。

  • 标签: 布比卡因 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效果 下肢手术 比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比较小剂量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和布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用于混合痔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 2019年 7~ 12月本院拟行混合痔手术患者 60例, 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 30例。各组分别经 L3-4间隙行腰麻。Ⅰ组采用 0.25%盐酸罗哌卡因 7.5 mg,Ⅱ组采用 0.25%布卡因 7.5 mg。观察两组感觉阻滞(针刺法)、术中直肠牵拉反射,术者手术开始评估肛管松弛例数,肛管松弛持续时间,术毕肛门收缩恢复率。 结果 感觉阻滞平面Ⅰ组低于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术中直肠牵拉反射率高于Ⅱ组( P<0.05);手术开始肛管松弛满意率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肛门收缩运动恢复时间Ⅰ组( 45±6) min,术毕肛门收缩运动恢复率Ⅰ组高于Ⅱ组。 结论 0.25%罗哌卡因 7.5 mg与相同浓度剂量布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混合痔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 0.25%罗哌卡因 7.5 mg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为满足混合痔手术提供便利条件,值得推荐。     [关键词 ] 罗哌卡因;布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混合痔手术;肛门运动阻滞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small-dose and low-concentration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and bupivacaine in spinal subarachnoid block ( lumbar anesthesia) for mixed hemorrhoid surgerie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ho would be undergone mixed hemorrhoid surgeri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9, in ASAⅠ to Ⅱ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Each group was carried out lumbar anesthesia through interspace between L3 and L4.In groupⅠ, 0.25%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in 7.5 mg was applied, while in group Ⅱ, 0.25% bupivacaine in 7.5 mg was adopted.The sensory block ( by acupuncture), intraoperative rectal stretch reflex, the number of surgical patients evaluating relaxation of anal tube at the beginning of surgery, duration of anal tube relaxation, and recovery rate of anal contraction at the end of surgery was observ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level of sensory block in group Ⅰ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Ⅱ,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The reflectance of intraoperative rectal stretch in group Ⅰ was higher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in group Ⅱ,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satisfaction of anal tube relax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surgery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recovery time of anal contraction in group Ⅰ was( 45±6) min,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Ⅱ. Conclusion Both 0.25%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in 7.5 mg and the same dose and concentration of bupivacaine in spinal subarachnoid block for mixed hemorrhoid surgeries obtain favorable effects, and the former one used for spinal subarachnoid block can facilitate mixed hemorrhoid surgery,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Ropivacaine; Bupivacaine; Spinal subarachnoid block; Mixed hemorrhoid surgery; Anus movement block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用于混合痔手术,因其操作简单、起效快、效果满意成为临床常为采用的方法。随着混合痔手术的发展,其要求在既有腰麻麻醉的优点外,还能在手术开始处理内痔时肛门松弛,镇痛完善,同时无直肠牵拉反应。在手术后段处理外痔及整理肛管时肛门收缩适当恢复。罗哌卡因和布卡因是腰麻经常应用的药物,合理利用罗哌卡因运动 -感觉阻滞分离特性,从而满足混合痔手术的发展要求值得探讨。本研究比较两种药物应用的不同效果,为临床此类手术提供参考,也为了解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运动阻滞时效提供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剂量布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 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收治的 126名股骨颈骨折老年病患 作为观察 对象。分组给予不同麻醉方式, 对比麻醉优良情况、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小剂量布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能够有效的提升麻醉优良情况 ,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优于常规组 ( P< 0.05)。结论:小剂量布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能够提升麻醉有效率 ,对病患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表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遴选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并接受TURBT治疗的300例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灌注化疗药物选择随机分为表柔星组和吉西他滨组各150例,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化疗复发情况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表柔星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复发例数分别为3、10、14例,总复发率为18.0%;吉西他滨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复发例数分别为3、8、13例,总复发率为16.0%,两组患者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7,P=0.362)。表柔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33%(53/150),吉西他滨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40/150),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23)。结论表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效果相当,但吉西他滨膀胱灌注产生的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表柔比星 吉西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s-ex)对多柔星致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20只)与DCM组(80只)。采用腹腔注射多柔星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DCM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经大鼠尾静脉注射1 mL/kg氨基酸葡萄糖培养基(DMEM),外泌体20 μg/kg、100 μg/kg和250 μg/kg。造模结束后按随机数字法表随机选取正常组10只、DCM组30只大鼠行心脏超声评估大鼠心功能。外泌体治疗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各组大鼠各10只行心脏超声评估大鼠心功能。大鼠心室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学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Ⅰ型胶原蛋白(COLⅠ)、Smad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DCM组大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64.30±3.51)%和(38.70±2.85)%]较正常组[(78.80±1.52)%和(50.60±1.50)%]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18、22.311,均P<0.01)。DCM组大鼠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62±0.13) mm和(3.40±0.12) mm]较正常组[(3.29±0.24) mm和(3.16±0.33) mm]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4、3.800,均P<0.01)。外泌体治疗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外泌体组LVEF[(84.3±2.6)%和(83.4±3.2)%]明显高于DCM组[(79.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asson染色发现外泌体治疗组蓝染的胶原纤维较DCM组有所改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剂量外泌体可显著降低α-SMA和Smad2的表达(t=2.828、2.972,均P<0.05),高剂量及低剂量外泌体均可降低COLⅠ的表达(t=4.276、2.972,均P<0.05)。结论大鼠尾静脉注射hUCMSCs-ex能显著降低多柔星诱导大鼠DCM所致的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大鼠心功能。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 纤维化 外泌体 静脉注射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伐卢定单用或联用替罗非班与肝素联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急诊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5例(年龄范围为65~75岁)的临床资料,其中比伐卢定单用或伐卢定联用替罗非班组68例,肝素联用替罗非班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事件发生率、心源性猝死、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心衰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伐卢定组住院期间总出血风险、主要出血风险、小出血风险率分别为8.8%、2.9%、5.9%,均低于肝素+替罗非班组28.7%、11.5%、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伐卢定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安全有效,与应用肝素+替罗非班相比,主要临床获益为降低出血风险。

  • 标签: 比伐卢定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α-2b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百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给予α-2b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转换率和HBeAg阴转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转换率、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0%(17/34)、67.6%(23/34)、61.8%(21/34),均高于对照组23.5%(8/34)、41.2%(14/34)、35.3%(1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水平分别为(47.2±9.8)%、(2.9±1.3),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为(23.4±5.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4/34),低于对照组35.3%(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α-2b干扰素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感,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临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α-2b干扰素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