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我院高危药品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开具的高危药品处方180实施常规管理,选取在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开具的高危药品处方180张实施PDCA循环方法管理,然后对比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质量。结果:实施PDCA循环方法前,标示准确率为60.0%,处方合格率为82.78%,实施PDCA循环方法后,标示准确率为97.78%,处方合格率为97.22%,实施PDCA循环方法后药品管理指标明显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药品管理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方法 高危药品管理 常规管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通过临床调研可以看出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在静脉血栓手术过程中形成的,因为这种疾病有着比较典型的特殊性,所以医护人员要着重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在手术之后要充分做好预防和护理,同时落实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体现出应有的护理成效。据此,本文综述高危人群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高危人群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压疮高危人群予以护理策略的疗效分析和影响。方法:36例脑卒中患者均为东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压疮高危人群,按住院顺序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定期拍背翻身,保持环境清洁,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一般护理;研究组给予科学个体化预防护理策略,比较压疮发病率、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纳差、感染等并发症人数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压疮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疮高危人群予以个体化护理策略能减少压疮的发生,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压疮高危 护理策略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服务模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慢性病高危人群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健康管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服务,对比服务效果。结果:实验组(X2=11.5236,P=0.0000)满意度高,P<0.05。结论:健康管理服务在慢性病高危人群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发病率,还可减少患者的治疗成本,提高社会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 标签: 社区 慢性病 高危人群 疾病控制 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147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合并血流感染为条件分为合并血流感染组(66例)与非合并血流感染组(81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各组同时期尿白细胞含量、血小板浓度(PLT)、C反应蛋白(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白蛋白(ALB)水平、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合并血流感染组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D-D、PT、APTT和FIB明显高于非合并血流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血流感染组PLT、ALB水平及ATⅢ明显低于非合并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分布、TT及尿白细胞含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与CRP、空腹血糖水平、D-D、PT、APTT和FIB呈正相关性(P<0.05),与PLT、ALB及ATⅢ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PLT、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ALB水平、D-D、PT、APTT、FIB及ATⅢ水平为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血流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药事管理水平,保障门诊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方法:使用Soft Hard Environment Litigant(SHEL)模式对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发错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流程优化、更新硬件设备、规范药品摆放、完善相关制度等制订有效的改进措施,药房的差错事故明显得到控制。结论:在门诊高危药品管理中应用SHEL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高危药品的发药差错率,不但有利于医院药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保障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品管理 门诊药房 高危药品 SHEL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引发老年性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形成对于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为该科室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方法 选择心内科收治的1200名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20名患者作为感染组,剩余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所面临的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结果 存在院内感染的患者引发感染情况的高危因素包括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切实有时间加长,有着较长的住院时间。存在各种侵入操作以及其他并发疾病情况,这些都属于导致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得到 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发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心功能Ⅲ~Ⅳ级、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多、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与其他合并疾病,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就需要重点围绕个高危因素的预防,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并确保预案内容的有效执行,实现对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

  • 标签: 老年 心内科 住院患者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高危人群管控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中选取了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之间没有实施管控的11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同时选择了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之间实施了管理的11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对比进行管控前后高危人群的配合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以及防治技能掌握率。结果 进行管控之后,研究对象的配合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以及防治技能掌握率均高于进行管控之前,组别内数据对比具有意义(P<0.05)。结论 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管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有效的管控措施可以帮助高危人群改善自身不良生活习惯,提升其对于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降低艾滋病疾病的发生率。

  • 标签: 高危人群 管控 艾滋病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初产妇中产前护理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90例高危妊娠初产妇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各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脑瘫高危儿护理中,总结与探究多元化理念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因脑瘫而就诊于我科室的脑瘫高危儿60例进行调研,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纳入30例患儿。对照组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患儿实施多元化理念护理,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性。结果 对照组患儿MDI评分、PDI评分均低于研究组,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多元化理念护理 脑瘫 高危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引发老年性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形成对于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为该科室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方法 选择心内科收治的1200名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20名患者作为感染组,剩余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所面临的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结果 存在院内感染的患者引发感染情况的高危因素包括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切实有时间加长,有着较长的住院时间。存在各种侵入操作以及其他并发疾病情况,这些都属于导致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得到 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发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心功能Ⅲ~Ⅳ级、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多、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与其他合并疾病,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就需要重点围绕个高危因素的预防,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并确保预案内容的有效执行,实现对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

  • 标签: 老年 心内科 住院患者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的100例高危妊娠产妇纳入研究,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12月。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前期工作经验并综合分析孕妇产前护理需求,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护理干预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危妊娠 产前护理需求 针对性护理措施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再出血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以寻找出引起患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具体因素,从而提高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不明消耗消化道出血患者33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患者的相关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随机采访的方式,对案例患者进行采访。通过对患者疾病成因的单因素与多因素进行分析,再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对患者随机采访的时间在13~112个月之间。患者中CE检查呈现阳性的有202例,占总患者数量中的65.8%;患者出现再出血现象的有86例,占比为28%。患者中CE检测中呈现阳性的患者,其消化道疾病再出血现象高于CE检查为阴性的患者。患者中接受异性治疗的其再出血概率低于接受非特异性治疗的患者。结论: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师注意防范对患者的再出血增加危险因素,对提高治疗预后效果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若临床医师提高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防范意识,将有助于降低患者发生再出血的概率,并避免患者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对于严重的消耗道疾病患者,患者在经囊镜检查后,应至少观察24个月,才有利于患者降低消化道再出血现象发生的概率。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胶囊内径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表现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定为研究组,以及同期20例血肿稳定组患者,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各类临床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血肿形态不规则占比为7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肿体积、舒张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CT扫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包含治疗前收缩压高、CT检查时间短、出血破入脑室、血肿形态不规则等各类因素,临床应重视各项指标的控制,从而抑制继续出血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继续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继发性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再次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常规组。首先,通过卡方检验或t检验分析相关自变量和再出血。然后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再出血与再出血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入院后再出血率为30.00%。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抗凝药史、Hp感染史和内镜下活动性动脉出血增加再出血风险(P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出血 老年患者 再出血 Hp感染 非甾体抗炎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的高危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确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的24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右半结肠切除术且术后恢复顺利、无胃瘫发生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胃瘫的高危因素,同时回顾性分析24例术后胃瘫患者的治疗方法,置入三腔营养胃管患者为观察组,未置入三腔营养胃管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患者胃瘫的恢复时间。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合并糖尿病(χ2=8.190,P<0.05)、低白蛋白血症(χ2=0.486,P<0.05)、术后CRP(χ2=3.037,P<0.05)及腹腔并发症(χ2=5.494,P<0.05)与术后胃瘫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比值比(OR)=0.220,P<0.05]、低白蛋白血症(OR=1.376,P<0.05)与腹腔并发症(OR=0.173,P<0.05)是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胃瘫患者通过三腔营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t=3.973,P<0.05)、肠外营养停止时间(t=2.896,P<0.05)及开始进食时间(t=16.350,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与腹腔并发症是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内镜下置入三腔营养胃管通过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加快胃瘫的恢复,缩短恢复期。

  • 标签: 右半结肠切除术 胃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膀胱癌患者染色体畸变及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按照HPV感染情况分为HPV阳性组及HPV阴性组,采用FISH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尿液脱落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膀胱癌组织的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膀胱癌患者中HPV阳性者39例,HPV感染率为65%。HPV阳性组中3号染色体与GLP p16的畸变率分别为79.49%(31/39)与82.05%(32/39),明显高于HPV阴性组的47.61%(10/21)与52.38%(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中7号与1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分别为74.36%(29/39)与66.67%(26/39),与HPV阴性组的61.90%(13/21)与71.43%(15/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中的p16、Rb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6.15%(18/39)与41.03%(16/39),显著高于HPV阴性组的28.57%(6/21)与23.8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中cyclinD1的高表达率为56.41%(22/39),高于HPV阴性组的28.57%(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K4蛋白的高表达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能引起膀胱癌3号染色体与GLP p16染色体畸变率升高,引起细胞周期蛋白p16、Rb及cyclinD1蛋白表达紊乱,导致P16/CDK4/cyclinD1/Rb细胞周期调控通道的紊乱,其与膀胱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膀胱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周期蛋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