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侧治疗组(观察组)和前侧小切口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行X线片检查均提示内固定良好,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2±0.6)个月,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0.5)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切口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2015年5月—2016年2月采用Superpath切口70例,结果手术切口长6~8cm;术中出血量200~350ml;手术时间55~90min;术后均放置负压引流,24h负压引流量100~250ml。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7~16个月,均无1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假体松动脱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Super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术后早期疼痛轻、功能恢复较快、早期临床疗效满意,较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现代快速康复外科的要求。但有严格的手术指征,丰富的THA手术经验及术中娴熟的配合及术前术后细致的护理,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手术的顺利成功。

  • 标签: 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改良半侧卧位,在有效暴露手术野的同时,减少乙状窦术中体位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间,由同组医生完成的经乙状窦手术的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半侧卧位(n=21),对照组采用侧俯卧位的(n=2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野质量评分、气道压力的变化、体位摆放耗时及术后肩颈酸痛麻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野质量评分为(4.381 0±0.589 59)分,对照组为(4.428 6±0.597 61)分,两组比较并无明显区别(P=0.796)。观察组患者气道压力的变化(1.80±0.789)cmH2O(1cmH2O=98Pa)、体位摆放耗时(6.1±2.283)min,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0±0.527)cmH2O、(11.1±3.725)min],均P<0.05;两组患者肩颈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半侧卧位在乙状窦手术中更利于手术医生操作,保证患者舒适与安全,减少因手术体位引起的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手术体位 改良半侧卧位 侧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病人体位的稳定性及减少因体位摆放不当而导致的损伤。方法统计两种摆放方法对病人的股动脉压迫例数和术中体位变动例数。结果采用传统方法摆放的37例手术体位术中发生体位变动3例,压迫股动脉2例。改进的体位摆放25例手术体位术中发生体位变动和压迫股动脉均为1例。结论改进手术体位术中体位变动率由原来的8%降为4%,股动脉压迫率由原来的5%下降为4%。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体位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中,采用椎旁肌间隙正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7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正中,观察组使用椎旁肌间隙,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的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相比正中,椎旁肌间隙更具安全性、有效性,值得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中应用。

  • 标签: 胸腰段椎体骨折 无神经损伤 手术 椎旁肌间隙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对比评价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椎体融合术(P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术"和"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anterior to psoas""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19年9月国内外已发表关于OLIF与PLIF对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IDH)、腰椎前凸角(LL),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研究共580例患者,其中经OLIF手术276例,经PLIF手术304例。1项随机对照研究,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9项病例对照研究纽卡斯尔-渥太华评分(NOS),其中高质量6项、较高质量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OLIF较PLIF平均手术时间短(WMD=-84.02,95% CI -118.29~-49.74,P<0.01),平均术中出血量少(WMD=-269.12, 95% CI -319.84~-218.41,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WMD=-3.29, 95% CI -4.70~-1.89, P<0.01),术后IDH恢复更高(WMD=1.11, 95% CI 0.44~1.77,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ODI(WMD=0.16, 95% CI -1.98~2.30, P>0.05)、VAS(WMD=0.02, 95% CI -0.52~0.56, P>0.05)、LL(WMD=0.77, 95% CI -0.40~1.94, 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OR=0.91, 95% CI 0.50~1.64, P>0.05),OLIF和PLI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IF与PLIF应用于椎体间融合术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OLIF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更低,术后IDH恢复更高,有更大优势。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腰椎 斜外侧入路椎体融合术 后入路椎体融合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DDH低位脱位患者采用直接前放入外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手术的72例DDH低位脱位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直接前放入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及格率达到91.7%,高于对照组的69.4%;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低位脱位(CroweⅠ、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直接前放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相对于外侧而言,其术后并发症更少,治疗效果更加确切。

  • 标签: 髋关节 发育不良 直接前放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肌间隙正中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将其根据不同方式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正中椎弓根,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椎旁肌间隙,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引流量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5.71%和5.71%,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过程中,经肌间隙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正中治疗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也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肌间隙入路
  • 简介:摘要髋臼骨折的损伤机制为股骨头撞击髋臼导致的髋臼骨性结构破坏,手术目的是重建髋关节的头臼匹配关系并维持稳定。由于髋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股骨头的遮挡使其前后面不能相互照应,因此手术的选择关系到手术区域显露、骨折复位质量、固定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合理的手术选择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髋臼骨折的手术包括前方和后方,但由于髋关节的解剖复杂性及髋臼骨折的多样性,没有一种手术能完成所有类型的髋臼骨折手术。笔者阐述多种手术的解剖特点及适应证、手术选择策略,为临床医师处理髋臼骨折提供参考。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Draf Ⅲ型手术治疗顽固性额窦炎症、额窦黏液囊肿、内翻性乳头状瘤、骨瘤、脑脊液鼻漏或进行前颅底肿瘤前期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经典的Draf Ⅲ型手术需要首先辨认额窦开口再进入额窦,易导致术腔出血和手术时间延长。经中线手术即“outside-in”(由外向内)技术,避免了寻找额窦口的步骤,早期即确定解剖界限,大大降低了手术时间和难度。本文介绍这一手术技术的有关解剖和操作方法,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进行分析,从而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条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名。利用随机原则把80名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0名。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把在治疗过程中运用无张力修补手术组的组别命名为1组,把在治疗过程中运用无张力修补手术组的组别命名为2组,在治疗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对别。结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前组,住院费用少于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低于1组,在对2组患者的术后随访过程中,2组的复发率为1.67%,1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3%。结论在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式有着一定的优越性,相关的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手术 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和耳后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及颈前甲状腺手术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成三组,A组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治疗,B组患者通过耳后手术治疗,C组患者通过颈前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引流液总量、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声嘶、切口血肿、淋巴漏)。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38±20.16)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26±10.76)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46±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10.16±30.46)ml,B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20.41±43.52)ml,C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76.56±22.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和耳后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耳后入路腔镜 无充气腋窝入路 颈前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和耳后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及颈前甲状腺手术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成三组,A组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治疗,B组患者通过耳后手术治疗,C组患者通过颈前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引流液总量、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声嘶、切口血肿、淋巴漏)。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38±20.16)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26±10.76)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46±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10.16±30.46)ml,B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20.41±43.52)ml,C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76.56±22.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和耳后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耳后入路腔镜 无充气腋窝入路 颈前入路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经胸乳与经颈部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上海市浦南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经胸乳组(n=50)和经颈部组(n=50)两组,分别经不同行微创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胸乳组患者的总缓解率[92.0%(46/50)]显著高于经颈部组[70.0%(35/50)](P〈0.05),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经颈部组(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经颈部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1/50)]显著低于经颈部组[18.0%(9/50)](P〈0.05)。结论经胸乳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效果较经颈部微创腔镜手术好。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微创腔镜手术 经胸乳入路 经颈部入路
  • 简介: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常见膝关节急性损伤之一,其发生率高于单纯的十字韧带断裂。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因骨折块与骨床之间软组织嵌夹,保守治疗几乎无复位的可能,或采用保守治疗,至出现十字韧带功能不全时再行十字韧带重建。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膝关节后侧,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后十字韧带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骨折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腹腔腹腔镜手术治疗双肾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21例经腹和27例经腹腔腹腔镜下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效果等无明显差异,经腹组囊肿暴露优于经腹腔组,并且可以同时处理双肾囊肿,但经腹腔组手术并发症更少,手术安全性更高。结论经腹与经腹腔腹腔镜手术治疗双肾囊肿各有优缺点,但为减少手术并发症,腹腔镜下双肾囊肿的治疗仍首选经腹腔

  • 标签: 经腹 经后腹腔 双肾囊肿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三角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患者手术路径选择的差异,纳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37)。参照组经前三角行腹腔镜手术,实验组经胆囊三角行腹腔镜手术,对比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相对较短,与参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术后出现6例并发症,参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胆囊三角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 急性胆囊炎 前三角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2例后踝骨折的患者,患者使用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治疗的效果和优良率以及负重视觉模拟评分。结果32例后踝骨折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骨折均在术后的六个月内愈合,平均的愈合时间为(4.12±1.25)个月,所有的患者未出现固定松动以及断裂情况。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平均分为84.69分,优良率为93.75%。患者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为(1.98±1.25)分。结论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显著。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 后踝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