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6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至两组,前组患者采取前无张力修补术,组患者则采用后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要高于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前组中切口血肿患者2例(7.14%),术后疼痛患者2例(7.14%),术后尿潴留患者3例(10.71%),术后异物感患者2例(7.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4%),组当中,切口血肿患者和术后尿潴留患者各1例,没有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术后异物感达到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14%)。另外,前组当中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57%,组当中无复发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的方式为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减小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干不同部位骨折的手术选择。方法回顾2003年5月~2010年8月间,对于肱骨干骨折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即肱骨干上段骨折采用传统的前外侧、肱骨干中段骨折采用前内侧、肱骨下段采用后正中。统计病例169例,其中上段骨折采用传统前外侧42例不做比较,我们主要对中、下段骨折手术治疗的127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桡神经对手术操作影响率对比分析。结果对肱骨中段采用前内侧及下段行较传统前外侧手术具有明显地优越性,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桡神经对手术操作影响率减小。结论经后方劈肱三头肌可较好的显露肱骨下段、前内侧能满意的显露肱骨中段、前外侧能很好的显露肱骨上段,而且相应部位肱骨光滑平直能对骨折进行妥善固定,三切口均绕开桡神经使手术操作更加容易,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肱骨骨折 手术入路
  • 简介:颞下窝位置深而隐蔽,解剖结构复杂,又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颅底骨孔进入本区域。对于原发于中颅底或由他处侵犯到该区,甚至侵入颅内的肿瘤,治疗上有许多困难。颞下窝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周围有骨性结构阻挡,显露比较困难。我院2004年2月-2008年3月采用颞下窝手术治疗患者共15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颞下窝入路 手术难度 护理 手术治疗 解剖结构 血管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切开内固定治疗,按照手术分为2组,其中A组25例采用双侧,B组31例接受膝正中。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愈合和负重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B组在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方面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总优良率分别为80.0%和74.2%(P<0.05),A组术后并发症率为4.0%,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各具特色,临床效果相同,其中双侧术后并发症少,更安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手术入路
  • 简介: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通过复杂的连接实现了稳定和运动幅度的最大化。临床上使用多种途径可显露肩关节的前、和外侧结构。由于肩关节位置深在、周围肌肉丰厚,三角肌和肩袖的双层包裹使得手术的选择难以兼顾神经界面和肌肉间隙。肩关节前内侧手术是利用腋神经与胸内外侧神经界面和三角肌、胸大肌间隙的良好显露效果,使其成为肩关节传统手术最常用的。近年来,随着肩关节镜术式的发展,微创通道技术使得三角肌和肩袖肌腱的损伤最小化,而具体的选择变得多样化和个体化。虽然传统的手术正逐步被关节镜所替代,但其简单实用的特点使其不会被完全淘汰。事实上,这些在大多数医院仍是最常用的手术。本文紧密结合临床需要回顾肩关节常用的解剖径路,从实用的角度总结肩关节显露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各种问题。

  • 标签: 手术入路 肩关节前 临床 解剖 显露效果 关节镜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髋臼骨折22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切口8例,Smith—Petersen切口4例,髂腹股沟切口6例,扩大的Smith—Petersen切口2例,前后联合切口2例。结果22例患者随访6~60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Maria的复位标准:解剖复位15例,良3例,差4例,复位优良率为81.8%(18/22),根据MerledAubigne的临床评定标准:解剖复位者疗效优良率为13/15,复位良者2/3,复位差者1/4。结论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是决定临床手术疗效的关键,正确选择切口、正确放置钢板和置入螺钉,是提高复位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髋臼 骨折 内固定器 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胸腺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剑突下胸腔镜与侧胸胸腔镜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80例胸腺瘤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 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侧胸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在胸腺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治疗,临床效果较侧胸胸腔镜治疗更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侧胸入路胸腔镜手术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 胸腺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正中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32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行肘正中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围手术期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安全管理及患肢护理、注重并发症观察及预防,做好疼痛管理、功能锻练及出院指导。结果32例患儿术后功能评定优良率达93.75%。结论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肘正中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做好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获满意疗效。

  • 标签: 小儿 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肘后正中入路 克氏针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下颌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45例,经行下颌功能性肿瘤切除术,并与45例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做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经下颌的功能性切除组术后出现唾液腺瘘(χ2=5.29,P〈0.05)、面瘫(χ2=11.28,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χ2=11.25.P〈0.05)等并发症明显低于浅叶切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时,下颌功能性切除术较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腮腺良性肿瘤 下颌后入路 功能性切除 浅叶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经胸腔腹膜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26例胸11~腰1椎结核,经此病灶清除,12例椎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26例,平均6年5个月.24例痊愈,2例截瘫部分恢复.结论:经胸腔腹膜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病灶显露充分、清除彻底、易于植骨.

  • 标签: 经胸腔腹膜后入路 手术治疗 胸腰段脊柱结核 椎间植骨融合
  • 简介:肱骨干中下部骨折手术内固定,传统手术多采用上臂外侧、前外侧切口,因过度牵拉造成桡神经麻痹、损伤,内固定不牢靠造成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临床并不少见,自1998年~2000年3年间,我们采用上臂(Henry1966)治疗肱骨干下2/3骨折,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上臂后侧入路 治疗 胫骨干下2/3 肱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融合内固定结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伴严重凸畸形重度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伴严重凸畸形的重度胸腰椎结核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6~65岁,平均39岁。入院时血沉66~128mm/h,平均为89mm/h;18例患者椎体病变范围超过50%;伴有严重腰大肌脓肿16例;5例为结核复发二次手术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后凸畸形 植骨治疗 前后路 联合入路 前路病灶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跟腱旁内侧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侧,实验组患者采取跟腱旁内侧,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AOFAS踝-后足和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腱旁内侧可以很好的暴露出骨折的部位,尤其适用在后踝骨折复杂、关节塌陷严重的骨折患者,具有精确复位及可靠固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跟腱旁后内侧入路 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Kugel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采用美国巴德Kugel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Kugel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30例行腹腔镜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进行疝修补(TAPP组),均采用全身麻醉。结果Kugel组患眷均获得满意效果,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复发。Kugel组单侧平均手术时间(22.2±5.8)min短于TAPP组(37.5±5.2)min(t=11.116,P〈0.01)。Kugel组无手术区疼痛,术后手术区不适感1例,TAPP组有2例发生(χ^2=0.532,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Kugel组比TAPP组明显缩短(t=3.977,P〈0.01)。结论Kugel补片修补术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特别是老年复发性疝的一种全新的、微创、安全、效果良好、优势显著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 老年人 外科手术 KUGEL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开展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时间区间:2020年5月-2022年5月,筛选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患者20例,以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开展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指标(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无差值(P>0.05),治疗观察组VAS评分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0.00%,对照组30.00%,,差异明显(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开展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加速康复速度,提供固定效果,同时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盆骨折患者手术中分别采取髂腹股沟以及改良Stoppa,对比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骨盆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髂腹股沟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改良Stoppa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Stoppa可提升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骨盆骨折 手术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髁上骨折行肘前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8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肘治疗,观察组44例行肘前微创小切口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HSS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观察组各临床指标均比对照组优,观察组HSS评分(47.58±1.7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2.42±4.65)分(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P>0.05)。结论骨髁上骨折患者行肘前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利于骨折愈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肘前入路 微创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手术分为经蝶和经颅两种,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这与肿瘤的全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及双额底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其中经单鼻孔-蝶窦手术30例。经双侧额底手术17例,分析手术经过、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9-36%(43/47),其中经单鼻孔-蝶窦组86.67%(26/30),经双额底人组94.12%(16/17)。肿瘤未获全切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肿瘤复发.接受经双额底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或向蝶窦生长的患者。经双额底肿瘤全切率高.便于保护垂体柄,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或巨大型肿瘤.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腺瘤 手术入路 经蝶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在鞍结节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鞍结节脑膜瘤病患76例,根据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8)。研究组采取经额下法,对照组采取经翼点法。分析两组肿瘤切除的情况,并对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肿瘤全切除率为84.21%,比对照组的63.1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同对照组的15.7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经额下法对鞍结节脑膜瘤病患进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术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且不会增加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建议采纳。

  • 标签: 额下入路 并发症 鞍结节脑膜瘤 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