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分析缺铁性贫血(IDA)的脑血流动力特点,探讨TC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IDA患者(贫血组)、82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和6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狭窄组)行TCCD检测,观察颅内大动脉(MCA、ACA、PCA、VA、BA)的脑血流动力指标。结果贫血组各支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整体性升高,狭窄组主要表现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升高,健康组各支动脉流速均未升高。贫血组与狭窄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75.7±30.2cm/svs181.0±24.7cm/s)(P<0.001)。结论TCCD可以对IDA、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正常人群加以鉴别。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
  • 简介:目的研究四妙勇安汤中绿原酸、甘草苷、阿魏酸的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动力。方法通过外翻肠囊法进行离体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中绿原酸、甘草苷、阿魏酸的含量并计算累计吸收量,以累计吸收量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吸收动力参数。采用Kromasil100-5C18色谱柱(250mm×4.6mm,4μm),流速:1.0mL·min-1,柱温:25℃,其中绿原酸以乙腈-0.4%磷酸水为流动相按13:87比例洗脱,检测波长:327nm;阿魏酸、甘草苷以乙腈(A)-1%醋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5min,80%-60%B),检测波长:245nm。结果绿原酸吸收动力方程为Y=0.937X-8.111,r=0.982;甘草苷吸收动力方程为Y=0.150X-0.936,r=0.983;阿魏酸吸收动力方程为Y=0.049X+1.448,r=0.995。结论四妙勇安汤中绿原酸、甘草苷和阿魏酸在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为一级动力过程。

  • 标签: 四妙勇安汤 外翻肠囊法 吸收动力学 绿原酸 甘草苷 阿魏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肺保护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和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n=20)常规通气组C组(潮气量10~12ml/kg,PEEP0cmH2O)、肺保护通气PⅠ组(潮气量6~8ml/kg,PEEP5cmH2O)和肺保护通气PⅡ组(潮气量6~8ml/kg,PEEP10cmH2O)。全麻气管插管后按分组调节麻醉机呼吸参数。观察时点为气管插管后5min(T1)、体外循环停机后5min(T2)和手术结束即刻(T3)。于三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麻醉呼吸机上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吸气平台压(Pplat),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ydn);记录三个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麻醉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组间比较,T1时间点,OI和Cdy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OI和Cdy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Ⅰ组的OI和Cdyn大于C组(P<0.05),PⅡ组的OI和Cdyn大于PⅠ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组内比较,OI和Cdyn在T1时间点均明显高于T2、T3时间点(P<0.05)。任一时间点,三组患者的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期间,采用10cmH2OPEEP的肺保护通气策略比5cmH2O可以更好的提高氧合指数和改善动态肺顺应性,且不影响血流动力稳定。

  • 标签: PEEP 体外循环 氧合指数 动态肺顺应性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3,5,10d的脑血流动力参数、颅内压(ICP)以及高压氧治疗后1,2,3疗程GC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s、Vd、Vm)均快于对照组(p<0.05),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高压氧治疗后IC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3个疗程后GCS评分明显提高,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流动力,降低患者急性期的颅内压,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 脑血流动力学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持续泵入在老年人肠梗阻患者急诊手术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急诊手术的老年肠梗阻患者30例,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多巴胺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15例。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常规心电监护,同时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在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的同时,A组即予3—8ug/(kg·min)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术中适当调整剂量,以保持血压稳定。B组则于同一时间持续静脉泵入相同剂量0.9%氯化钠。麻醉诱导后经口气管插管,听诊无误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整个手术过程中,B组在一定麻醉深度的情况下出现血压明显的降低,适当及时单次给多巴胺1-2mg纠正血压至正常范围。观察指标A组和B组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完插管后(T1)、手术切皮(T2)、手术开始30min(T3)、手术开始60min(T4)、手术开始90min(T5)、手术开始120min(T6)及腹膜关闭(T7)各时间点的MAP和HR。并计算两组患者多巴胺的总用量。结果A组患者与B组比较,在T3、T4、T5时的血流动力稳定(P<0.05);A组多巴胺总用量小于B组总用量(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持续泵入在老年肠梗阻患者行急诊手术的麻醉过程中可以使血流动力更稳定,且围术期持续小剂量泵入多巴胺总用量小于单次静脉推注的总用量。

  • 标签: 多巴胺 老年肠梗阻患者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对全麻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全麻手术患者,高血压1或2级,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观察组患者全麻诱导前10min持续微量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泵注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4时刻HR明显降低(P<0.05);T1、T2、T3时刻,观察组患者DBP水平低于对照组,T1、T2时刻,观察组SB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前持续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有利于提供适当的镇痛、镇静作用,有效控制高血压,确保血流动力稳定,提高手术麻醉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 全麻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训练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此类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92名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60~70岁)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安静对照组(n=46)和有氧训练组(n=46),安静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有氧训练组进行3个月有氧训练干预。分别于实验前后测定两组受试者的安静心率和血压;利用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力竭时间和力竭距离并描计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曲线、血压曲线和主观疲劳感觉(RPE)曲线;利用软件测试受试者基本认知能力(包括知觉速度、心算效率、空间表象、工作记忆、记忆再认和总成绩共6个得分)。结果:安静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有氧训练组进行运动后安静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P〈0.05);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V·O2max、力竭时间和力竭距离升高(P〈0.05),心率曲线、血压曲线和RPE曲线右移(P〈0.05);认知能力测验中,知觉速度、工作记忆和总成绩显著提高(P〈0.05)。结论:长期有氧训练能够改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异常,提高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中的短暂信息处理能力。

  • 标签: 有氧训练 高血压 运动能力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 简介:首先讨论了ICM公司职位分配到职员办公室的原则,并讨论了在这些原则下一个合理分配方案的合作网络和监管网络构成的混合网络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的节点属性、公司职员属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后档案矩阵,讨论了公司职员属性函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包含职员离职算法、内部升迁算法和外部招聘算法的动力分析;最后,在混合网络模型中利用算法进行了动力仿真。

  • 标签: 混合网络模型 动力学分析 后档案矩阵 属性函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组织的生成发展中,精英是一个重要角色。但在相关组织理论中,组织化即组织生成问题很少受到应有的重视,组织生成与精英关系的研究更是付之阙如。结合农民组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分析农民组织化发展过程中的乡村精英角色,可以揭示农民组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农民组织化发展离不开乡村精英,而农民组织也是乡村精英追求自身利益以及发挥对村庄影响的重要载体或平台。由乡村精英与农民组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培育乡村精英,通过体制吸纳,赋予乡村精英公共身份,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是实现农民组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 标签: 乡村精英 农民组织 农民组织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肺癌患者,共76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所有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肺癌患者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肺癌患者实施开胸肺叶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肺癌患者在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各项指标的波动幅度。结果与对照组肺癌患者相比,研究组肺癌患者在术中的血流动力各项指标的波动幅度显著较小,且数据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有其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各项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开胸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肺癌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血管活性因子及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36例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指标及血管活性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的变化情况,分析超滤液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心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XB2和s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6-keto-PGF1α和ED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超滤液显著降低了内皮细胞的跨细胞电阻(P〈0.05)。结论与常规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相比,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流动力及血管活性因子水平,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高容量血液滤过 血流动力学 血管活性因子 通透性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在全身麻醉鼓室成形术前行手术区域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对于术中血流动力稳定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L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于手术区域(耳后手术切口及耳道内)行1%利多卡因混合1∶20万肾上腺素10mL多点浸润注射;N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于手术区域行0.9%生理盐水混合1∶20万肾上腺素10mL多点浸润注射。2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完毕即刻(T1)、切皮时(T2)、耳腔成形时(T3)、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T4)和术后6h(T5)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记录患者PACU内的苏醒时间、镇静评分(Ramesay评分),记录患者T4和T5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结果在T2、T3及T4,L组MAP和心率显著低于N组(P〈0.05)。术后6h2组患者的MAP、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43、0.094)。在PACU内,L组Ramesay评分高于N组(P=0.009)。T4、T5的镇痛评分L组显著低于N组(P值分别为0.0002、0.043)。结论全身麻醉鼓室成形术前行手术区域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可明显改善围术期由于创伤应激引起的血流动力波动,同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 标签: 利多卡因 鼓室成形术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式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对孕妇血流动力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04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02例,A采取L2-L3穿刺方式,B组采取L3-L4穿刺方式,监测两组产妇在术中、术后有无并发症,并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10、20、30min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合度(SpO2)。结果两组产妇术中无恶心、呕吐、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无心脏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新生儿母乳喂养良好;麻醉后5、10、20、30min两组SBP、DBP、HR、SPO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L2-L3或L3-L4穿刺方式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对孕妇的血流动力和其安全性上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 简介:研究氧化铟锡转化为氢氧化铟(III)粉末的等温分解过程。对非活化和机械活化这两种粉末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活化试样具有较短的诱导期,利于较小晶粒尺寸的晶体生长;而非活化试样的诱导期较长,其特征是利于较大晶粒尺寸的晶体生长。DAEM结果表明,非活化和机械活化试样的分解过程可分别用表观活化能(Ea)两种不同密度分布函数线性组合的收缩模型及具有单一对称密度分布函数(Ea)的一阶模型进行描述。样品颗粒的特性不仅影响其分解机理,而且对其热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氧化锡铟 机械活性 化学制备 晶界 热性能 分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肢手术的血流动力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给予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和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差异均较小,P>0.05。而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较大,P<0.05。另外,观察组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且差异较大。结论给予下肢手术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能在稳定血流动力的前提下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下肢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脉络膜血流动力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及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156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9例,平均(59.8±6.2)岁。根据ETDRS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PDR组。采用EDI-OCT与超声多普勒对四组患者进行脉络膜厚度测量与脉络膜血流动力指数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血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FCT与血流动力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NDR患者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高于其它患者组,SFCT较其它各组偏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无统计学差异;重度NPDR组血管阻力指数(RI)高于NDR组及轻中度NPDR组;PDR组RI进一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FCT与糖化血红蛋白有显著正相关性(b=0.540,P〈0.001);SFCT与DR分级(P=0.341)、PSV(P=0.770)、EDV(P=0.131)及RI(P=0.084)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SFCT与血流动力各指数无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SFCT的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脉络膜病变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彩色多普勒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