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29岁女性患者,因胃癌术后腹腔转移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经回肠造口术+卵巢切除术后经免疫治疗前评估后,接受"FOLFOX+信迪利单抗"方案治疗1疗程,出现免疫相关脑病。立即停止使用PD-1抑制剂,并给予激素冲击治疗。症状完全消失,随访9个月,未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 标签: 免疫相关性脑病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致细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式,并进一步于蛋白水平探讨细胞焦亡的存在,为研究SFTSV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SFTSV感染Vero细胞,逐日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LDH释放试验检测细胞膜受损情况,以判定病毒的最佳感染量与细胞死亡时间。使用不同PCD抑制剂分别对Vero细胞进行预处理后感染SFTSV,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判断SFTSV致PCD死亡形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含量,进一步探讨焦亡的存在。结果SFTSV以MOI=10感染Vero细胞后48 h、72 h为后续实验最佳感染量与时间,此时细胞CPE明显,细胞活力降至对照组的51%、41%(P<0.001、P<0.001),LDH释放量达最大酶活性释放孔的24%、37%,为对照组LDH释放量的3.8、3.4倍(P<0.001、P<0.001)。不同PCD抑制剂对SFTSV致细胞死亡抑制结果显示,泛caspase抑制剂和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 RIP3)抑制剂在48 h、72 h均有抑制作用,48 h其细胞活力为病毒对照组的2.1、1.6倍,72 h为2.3、1.7倍,且泛caspase抑制剂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抑制剂组,caspase-1、caspase-3抑制剂仅在48 h有抑制作用,细胞活力为病毒对照组的1.5、1.3倍。SFTSV感染Vero细胞后,随着时间延长,caspase-1、IL-1β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至48 h分别达对照组的3.4、9.5倍(P<0.001、P<0.001)。结论SFTSV感染Vero细胞可导致多种形式PCD,包括凋亡、焦亡、程序坏死,且PCD过程中可检测到焦亡相关蛋白活化,进一步探讨了焦亡的存在。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焦亡
  • 简介:现代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就职宣誓制度。就职宣誓仪式本质上是宪法规定的权力转移程序,其作为一项宪法实施程序规定在宪法中,具有程序的价值。庄重和公开的就职宣誓仪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仪式参与者和公众对权力转移的认同感,强调国家权力行使者角色的成功转换。就职宣誓制度赋予权力转移的合法,对国家权力转移具有规制价值,承担稳定社会政治秩序的功能。

  • 标签: 就职宣誓制度 宪法程序 权力转移 程序性价值
  • 简介:本文拟从陈国清案出发,对中国刑事法庭上出现的程序辩护问题作一初步的实证分析。笔者所要讨论的问题是:程序辩护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起程序辩护的方式是怎样的?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究竟是如何受理和调查程序辩护请求的?对于被告方的程序辩护请求,法院是否会作出专门的裁判,以及是否会接纳被告方的辩护意见?通过这些讨论,本文将就程序辩护问题得出几个初步的结论。

  • 标签: 程序性 现状与问题 辩护意见 实证分析 刑事法庭 二审法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烷X受体(PXR)活化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内程序细胞死亡因子(PDCDs)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PXR激动剂利福平(10 μmol/L)处理MCF-7细胞24 h后作为利福平组,并以DMSO处理的MCF-7细胞作为其对照组(DMSO对照组),同时,为了排除PXR激动剂的非特异性,采用持续激活型PXR的腺病毒感染MCF-7细胞36 h后作为VP-PXR组,并以Mock处理的MCF-7细胞作为其对照组(Mock对照组)。对以上各组样品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qRT-PCR)检测PDCD2、PDCD4、PDCD5、PDCD6以及PXR经典靶基因CYP3A4和MDR1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DCD4的蛋白表达,并采用qRT-PCR检测PDCD4上游负调控因子微RNA(miRNA)2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miRNA21下游靶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正态分布的数据用±s表示,偏态分布的数据用M(P25~P75)表示。2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qRT-PCR结果显示:利福平组与DMSO对照组相比,PDCD4和PDCD6的mRNA表达更低(0.896±0.069比1.262±0.103,t=-2.961,P=0.012;0.708±0.085比0.963±0.029,t=-2.829,P=0.029),而PDCD2和PDCD5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34±0.148比1.040±0.086,t=-1.210,P=0.254;0.896±0.142比0.946±0.110,t=-0.281,P=0.786),同时,PXR经典靶基因CYP3A4和MDR1的mRNA表达均更高(2.192±0.418比1.000±0.071,t=2.809,P=0.045;2.112±0.397比1.000±0.071,t=2.758,P=0.048);VP-PXR组与Mock对照组相比,PDCD2和PDCD4的mRNA表达均更低(0.721±0.085比0.975±0.035,t=-2.767,P=0.033;0.766±0.131比1.635±0.284,t=-2.775,P=0.017),PDCD6和CYP3A4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3(0.932~2.653)比1.000(0.796~2.091),Z=0.314,P=0.753;1.844±0.397比1.000±0.071,t=2.097,P=0.100],而MDR1的mRNA表达则更高(3.323±0.600比1.000±0.071,t=3.846,P=0.017)。(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利福平组与DMSO对照组相比,PDCD4的蛋白表达更低(0.865±0.062比1.080±0.060,t=-2.490,P=0.026);VP-PXR组与Mock对照组相比,PDCD4的蛋白表达也更低(0.901±0.065比1.130±0.045,t=-2.921,P=0.019)。(3)机制研究发现:利福平组与DMSO对照组相比,PDCD4上游负调控因子miRNA21的表达更高(1.641±0.227比1.029±0.070,t=2.576,P=0.032),VP-PXR组miRNA21的表达也显著高于Mock对照组(1.920±0.251比1.188±0.113,t=2.657,P=0.028);而且miRNA21下游靶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在利福平组和VP-PXR组均明显低于各自的对照组(0.694±0.057比0.875±0.038,t=-2.630,P=0.030;0.713±0.035比0.859±0.020,t=-3.661,P=0.006)。结论PXR可能通过miRNA21抑制MCF-7细胞PDCD4的表达,从而影响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抗药性,肿瘤 细胞死亡 微RNAs 孕烷X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程序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和细丝蛋白A(FLNa)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1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资料完整的76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和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DCD4蛋白和FLNa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率为46.05%(35/76),明显低于前腺列增生组织PDCD4蛋白表达率83.33%(20/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3,P<0.01),PDCD4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精囊腺侵犯明显相关(χ2=4.152、4.5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织中FLNa蛋白表达率为35.53%(27/76),明显低于前腺列增生组织FLNa蛋白表达率75.00%(18/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3,P<0.01),FL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精囊腺侵犯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χ2=7.218、5.289、6.2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和FLNa蛋白表达下调,检测PDCD4和FLNa有助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和不良预后。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前列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2002年10月7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Robert Horv比)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John Sulston),以表彰他们在器官发育及程序细胞死亡的基因调控方面做出的贡献^[]。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 2002年 诺贝尔奖 生理学奖 医学奖 研究成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1)对心搏骤停后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和Nec-1组,每组8只。Sham组仅行一般手术操作,不诱导心搏骤停;模型组采用窒息法诱导大鼠心搏骤停后6 min进行心肺复苏(CPR);Nec-1组于大鼠心搏骤停后立即给予1 mg/kg的Nec-1干预,心搏骤停后6 min进行CPR。各组大鼠于CPR后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100B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脑皮质和海马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并计算阳性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RIP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PR后72 h,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脑细胞程序坏死和脑损伤,表现为:与Sham组比较,NDS评分明显下降〔分:57.0(52.7,60.0)比80.0(80.0,80.0),P<0.05〕,血清S100B水平明显升高(ng/L:44.9±4.5比18.6±1.5,P<0.05),脑皮质和海马RIP3阳性率均明显增加〔脑皮质:(31.7±4.8)%比(11.6±3.2)%,海马:(28.4±0.8)%比(10.9±0.6)%,均P<0.05〕,脑组织RI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RIP3蛋白(RIP3/GAPDH):0.708(0.642,0.722)比0.408(0.253,0.504),P<0.05〕。而给予Nec-1干预后,大鼠脑细胞程序坏死和脑损伤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Nec-1组大鼠CPR后72 h NDS评分明显升高〔分:70.5(68.5,71.7)比57.0(52.7,60.0),P<0.05〕,血清S100B水平明显下降(ng/L:31.9±2.7比44.9±4.5,P<0.05),脑皮质和海马RIP3阳性率均明显降低〔脑皮质:(23.7±4.1)%比(31.7±4.8)%,海马:(20.4±0.4)%比(28.4±0.8)%,均P<0.05〕,脑组织RI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RIP3蛋白(RIP3/GAPDH):0.437(0.379,0.507)比0.708(0.642,0.722),P<0.05〕。结论Nec-1可通过抑制RIP3蛋白表达改善脑细胞程序坏死,从而减轻心搏骤停后大鼠脑损伤。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程序性坏死 脑损伤 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
  • 简介:摘要在慢性病毒性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系统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免疫系统通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发挥正向的积极抗感染作用;另一方面,机体通过免疫负调控机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以防止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而慢性病毒性感染中,免疫抑制作用过强则会阻碍机体正常抗感染效应的发挥。本综述就该过程中免疫抑制分子程序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对靶向于PD-1/PD-L1的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程序性死亡蛋白1 免疫治疗 慢性病毒性感染
  • 简介:刑事辩护从单一的实体辩护,发展为实体辩护与程序辩护并行,乃至程序辩护先行。面对辩护形态的多元化,对程序辩护存在认识不足以及过度辩护两种误区。应加强对程序辩护诉讼原理研究,准确界定程序辩护特点及诉讼价值。结合司法实践,归纳出程序辩护八大误区以及应对思路:立法宗旨理解不到位,望文生义确定程序违法;不当放大程序瑕疵,过度进行程序辩护;程序辩护顾此失彼,缺乏连贯和完整;辩护目标不清,不能准确界定证明对象;忽视程序违法程度差异,辩护缺乏“硬道理”;没有以“证”质“证”,证据形式定位不当;滥用程序辩护,“质疑”不成反被“质疑”误;有错就辩、小错大辩,程序公正观念绝对化。研究应对程序辩护思路和方法,避免程序辩护误区,提高庭审诉辩能力。

  • 标签: 司法公正 程序性辩护 诉辩误区 应对能力
  • 简介: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冲突频发的现状,从程序公正的角度出发,研究当前我国征地程序中被征地农民程序权利设置的缺失,以及现有程序权利的实现和救济存在的困难。在此基础之上,立足于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现实,探讨如何科学地设置被征地农民的程序权利,完善已有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并探讨新增征地合法异议权、补偿议价权、停止执行请求权等的可能和路径,以期为完善我国征地制度提供可操作参考。

  • 标签: 土地征收 征地冲突 程序性权利
  • 简介:众所周知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合宜的能力是需要适当知识来构建的,可见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写作知识的问题,而是怎样的知识能形成写作能力的问题.

  • 标签: 作文教学 程序性 呼唤 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 写作知识
  • 简介:制裁是法律的内在构成要素,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必要机制,对于实现法的公平与正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程序制裁的确立体现了程序的独立价值,而我国的程序制裁机制需要进行合理的制度改革与程序构建。

  • 标签: 程序性制裁 程序规则 诉讼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肝癌细胞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78例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清和有核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78例患者的肝癌组织及正常癌旁组织的PDCD4蛋白表达,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F-κB水平。PDCD4蛋白表达采用χ2检验,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凋亡率、肝组织内TNF-α和NF-κB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对PDCD4蛋白表达与TNF-α和NF-κB水平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DCD4蛋白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15%,但在同一患者的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00%,癌旁组织高于肝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3,P<0.05)。肝癌细胞中转染PDCD4过表达载体的细胞存活率为(61.27±4.18)%、克隆成形率为(66.42±8.94)%,均低于对照组,且PDCD4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8.66±4.2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5,t2=1.676,t3=2.626,P<0.05)。肝癌组肝组织的TNF-α为(204.18±32.17) ng/g,NF-κB水平为(93.19±26.56) ng/g,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95,t2=5.461,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肝癌患者的肝组织PDCD4蛋白表达与TNF-α和NF-κB水平均呈负相关(r1=0.531,r2=0.791,P<0.05)。结论PDCD4能够干预肝癌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生长,促进凋亡。

  • 标签: 肝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细胞核因子-κB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各阶段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在职业教育中,教学理论也呈现出了新形势,在职业教育中,程序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技能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制定科学的程序任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程序知识的掌握,并能够引导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及进程。作为职业能力发展的基础,程序知识能够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程序任务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对程序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掌握,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本文将对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中的程序知识和程序学习任务展开具体分析。

  • 标签: 职业教育课程 教学论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学习任务
  • 简介:个人自主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程序自主观反对为自主个人的行动或愿望施加任何内容方面的限定,而实质自主观则主张施加这类限制。在揭示实质观困难和回应实质观质疑的基础上,一种德沃金自主理论框架下的程序观辩护尝试对个人自主的外部影响机制做出说明,使其与人们的道德直觉相容,同时补充完善德沃金自主理论。

  • 标签: 个人自主 实质性 程序性
  • 简介:刑事和解是解决已然犯罪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两个层面,一是实体性,即一种解决已然犯罪的结果,以道歉、赔偿等方式实现部分或全部刑事责任;二是程序,即刑事和解实现的过程,目前可通过三种司法方式——国家司法、协商司法和恢复性司法实现。刑事和解解决了部分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或者说其内容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方式;刑事和解是在犯罪嫌疑人认罪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此过程中,被害人在追究犯罪的程序中地位上升,犯罪嫌疑人承担的刑事责任相对较轻。

  • 标签: 刑事和解 实体性 程序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就诊的1例术后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38岁女性,肝门胆管癌术后1年,应用信迪利单抗治疗4个月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6个月出现PD-1抑制剂诱发1型糖尿病、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PD-1抑制剂相关血液学不良反应。经治疗好转。结论肝门胆管癌患者治疗后多个内分泌腺功能异常及血液学不良反应临床较少见,易漏诊。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关注PD-1抑制剂疗效的同时也要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 标签: 胆管肿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疗法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