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D2果糖酸钙联合儿肤康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3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婴儿湿疹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综合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患儿维D2果糖酸钙联合儿肤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维D2果糖酸钙联合儿肤康治疗婴儿湿疹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降低患儿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儿湿疹 维D2果糖酸钙 儿肤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D2聚体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清中D2聚体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D2聚体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测定血清中D2聚体及C反应蛋白可作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D2聚体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佝偻病婴幼儿,共8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AD滴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肌内注射维生素D2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客观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婴幼儿佝偻病时,通过肌肉注射维生素D2的方式能够取得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肌内注射维生素D2 预防 婴幼儿佝偻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收治时间在2020年度1月-2021年度12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开腹2D根治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胃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胃癌患者IL-6、MMP-9、VEGF-C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并且能够使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得以降低,改善疾病预后。

  • 标签: 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 治疗效果 术后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T1~3N0~2M0近端胃癌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D2根治治疗,观察组应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6.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裸区清扫 D2根治术 T1~3N0~2M0近端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性手术中采用亚甲蓝示踪对于手术切除的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4例采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亚甲蓝标记手术(标记组),另外76例采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差异。结果标记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64.9±7.8)和(66.0±8.3)岁(P=0.389),男性分别占61.9%(52例)和55.3%(42例)(P=0.394);标记组手术时间为(218.5±19.6)min,短于对照组的(230.1±17.4)min(P<0.001)。标记组患者中出血量、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平均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标记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总数、清扫D1淋巴结总数、清扫D2淋巴结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标记组手术并发症率为11.9%(10例),低于对照组的25.0%(19例)(P=0.032);标记组3年累积生存率为61.9%,与对照组的52.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6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性手术中采用亚甲蓝示踪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淋巴结清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胃肿瘤 胃癌D2根治性术 亚甲蓝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与开腹D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0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4例,采取患者自愿方式分成腹腔镜组35例,开腹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方面较开腹组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开腹组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进食时间方面,两组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4.01±2.01)个,开腹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01±1.02)个,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1年存活29例,存活率为82.56%;开腹组术后1年存活26例,存活率为82.76%,两组在术后1年存活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D淋巴结清扫治疗具有安全、可行性,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并且手术效果和近期患者生存率上和开腹手术无显著性差异.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开腹;D淋巴结清扫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8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癌D2淋巴结根治联合术后腹腔内热灌注化疗在胃癌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在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因胃癌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根据所有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所有被选取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参照组(40日)两组。其中参照组被选取对象应用腹腔镜下胃癌D2淋巴结根治联合常规术后化疗,观察组被选取对象则应用腹腔镜下胃癌D2淋巴结根治联合术后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被选取对象的远期预后效果。结果两组被选取对象各项观察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两组被选取对象临床治疗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40例被选取对象的出院后第三年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下胃癌D2淋巴结根治和术后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患者出院后的远期预后情况也到了有效的改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降低,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下胃癌D2淋巴结根治术 术后腹腔内热灌注化疗 胃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01月至2024年01月接收7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39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治疗的患者纳入常规组,另39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联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疾病控制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CA242与CEA表达水平比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治疗同时与新辅助化疗联合,能够促使肿瘤标志物表达下调,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yclin D2和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87例DLBCL组织及23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LH)患者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LBCL和RLH组织中cyclin D2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间的相互关系及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DLBCL和RLH中cyclin D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3.3%(29/87)、2.0%(1/2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0.9%(54/87)、7.0%(3/23);DLBCL中cyclin D2、bcl-2蛋白阳性率均高于RL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66,P=0.006;χ2=17.512,P<0.01)。cyclin D2和bcl-2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免疫分型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类型均无关(均P>0.05)。cyclin D2和bcl-2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1)。结论cyclin D2和bcl-2可能与DLBCL的发生、发展相关,两者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细胞周期蛋白D2 基因,bcl-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置双套管与普通管效果比较。方法2013年06月至2015年07月,对我院收治的106例施行胃癌D2根治,其中普通引流管组40例和双套管组6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禁食时间、拔管时间、出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普通引流管组与双套管组在术后后切口感染例数(6例比9例)、腹腔感染例数(2例比7例)、肠瘘例数(2例比4例)、术后禁食时间(8.08±3.48)d比(8.82±5.43)d、术后拔管时间(12.58±13.09)d比(12.39±6.30)d、术后出院时间(19.60±11.89)d比(18.29±6.94)d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发生肠瘘的病人中双套管组比普通引流管组在术后出院时间(36.75±4.20)d比(67.00±9.90)d、术后拔管时间(26.75±13.23)d比(66.00±1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双套管在胃癌D2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置是安全、可靠的。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出院时间、拔管时间等方面不劣于普通引流管,但在肠瘘病人中应用腹腔双套管能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出院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腹腔引流 双套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的胃癌患者,依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6例)、CTA组(14例)与增强CT观察组(20例),三组术前均进行腹部CT检查,增强CT观察组和CTA组均加用容积再现(VR)技术,制作胃周血管三维图像。对比三组手术情况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另观察增强CT观察组和CTA组对其胃周血管以及变异的总体显示情况。结果增强CT观察组、CTA组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的显示率达100%,而对胃右动脉分别均54.17%,对胃网膜左动脉分别为100%、50.00%;胃网膜右动脉分别为95.83%、54.17%。增强CT观察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目与CT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处于进展期并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实施增强CT或CTA检查,能将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胃周血管走形及变异情况准确显示出来,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还能为中淋巴结清扫提供指导。

  • 标签: 胃肿瘤 CT血管造影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与传统开腹对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腹腔镜辅助D2根治(观察组)与传统开腹(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伤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D2根治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安全习性高、出血少、创伤少、免疫功能影响小等特点,效果优于传统开腹

  • 标签: 腹腔镜胃癌 D2根治术传统开腹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D2根治联合完整系膜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时间段内选取70名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对患者进行分组,共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两组,前组腹腔镜D2根治联合完整系膜切除治疗,后组给予开放远端胃癌D2根治治疗,比较不同式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D2根治联合完整系膜切除治疗疗效突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D2根治术 完整系膜切除术 进展期胃癌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根治两种式中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肿瘤科2013年3月—2016年3月行根治的9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腹腔镜组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32-56岁;开腹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33-56岁;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和开腹进展期胃癌D2根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恢复进食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19.32±1.42)枚和(20.01±3.22)枚,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5.82±8.23)枚和(16.93±9.12)枚,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4.83±0.23)枚和(4.92±0.63)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进展期胃癌D2根治,两种式的腹腔淋巴结清扫效果基本无差异;但腹腔镜辅助手术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外科手术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治疗5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7月-2016年3月本院接收的53例胃癌患者,参照不同手术方法予以分组研究组(27例,以腹腔镜辅助D2根治治疗),参照组(26例,以开腹远端D2根治治疗),统计2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2例(7.41%)发生并发症,参照组2例(5.56%)发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且2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胃癌患者开展救治工作时,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均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但腹腔镜辅助D2根治治疗效果比开腹远端D2根治更显著,可明显缩减术后住院时长,及减少中出血量。

  • 标签: 腹腔镜辅助 开腹远端 胃癌D2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率影响。方法:病例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选择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展开研究,统计出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期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 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胃癌 临床疗效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胃癌D2根治治疗胃癌对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D2根治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治疗胃癌的手术时间较长,但创伤性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开腹手术无差异。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D2根治术 胃癌 淋巴结清扫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11C-Raclopride PET/CT及rs-fMRI,探讨静息状态下首发抑郁症患者脑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结合力(non-displaceable binding potential,BPND)改变与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改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数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名(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在入组前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评分,入组后均在静息状态下接受脑11C-雷氯必利(11C-Raclopride)PET/CT和rs-fMRI检查。采用MIAKAT软件及DPARSF软件分别分析受试者脑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BPND及纹状体与全脑FC,应用SPSS 20.0软件及Rest 1.8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抑郁症患者脑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BPND及纹状体与全脑FC改变,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种改变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左右两侧纹状体(尾状核及壳核)D2受体BPND均减低(左侧尾状核:1.16±0.37,1.48±0.39;右侧尾状核:1.21±0.31,1.62±0.48;左侧壳核:1.73±0.47,2.21±0.66;右侧壳核:1.79±0.46,2.17±0.65;t=-3.66,-4.42,-3.68,-2.91,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左侧尾状核与左侧内侧前额叶(4.38±1.31,2.35±0.48)、左侧额中回(3.36±1.11,1.64±0.56)及左侧额上回(3.14±0.78,1.64±0.53)FC均增高(t=9.16,8.74,9.95,均P<0.05);抑郁症组左侧壳核与左侧内侧前额叶FC增高(4.10±1.42,2.42±0.64,t=6.82,P<0.05),左侧壳核与左侧前扣带回FC减低(1.60±0.55,2.68±0.84,t=-6.76,P<0.05);抑郁症组右侧尾状核与右侧内侧前额叶FC增高(4.32±1.30,2.33±0.63,t=8.51,P<0.05),右侧尾状核与右侧杏仁核FC减低(1.67±0.57,3.46±0.64,t=-8.27,P<0.05);抑郁症组右侧壳核与右侧内侧前额叶FC增高(3.77±1.25,2.31±0.63,t=6.49,P<0.05)。抑郁症组左侧尾状核BPND同左侧尾状核与左侧内侧前额叶FC值间为负相关(r=-0.66,P<0.001);抑郁症组左侧壳核BPND同左侧壳核与左侧内侧前额叶FC值间为负相关(r=-0.50,P=0.001);抑郁症组右侧尾状核BPND同右侧尾状核与右侧内侧前额叶FC值间为负相关(r=-0.67,P<0.001);抑郁症组右侧壳核BPND同右侧壳核与右侧内侧前额叶FC值间为负相关(r=-0.47,P=0.003)。抑郁症组左侧尾状核与左侧内侧前额叶FC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焦虑躯体化呈正相关(r=0.55,0.68,均P<0.001);抑郁症组左侧壳核与左侧内侧前额叶FC同认知障碍、迟缓呈正相关(r=0.37,0.40,P=0.021,0.01);抑郁症组右侧尾状核与右侧内侧前额叶FC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焦虑躯体化呈正相关(r=0.52,0.67,均P<0.001);抑郁症组右侧壳核与右侧内侧前额叶FC同认知障碍呈正相关(r=0.50,P=0.002)。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纹状体区多巴胺D2受体结合力异常与其多巴胺奖赏环路相关脑区神经元活动协同性异常存在相关性,且与抑郁症临床症状相关,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 标签: 抑郁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计算断层扫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