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宪法学是以宪法理论和宪法规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一切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因此,开展宪法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各国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明了各国宪法规定的优劣之处,完善我国的宪法规范和宪政制度,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标签: 宪法学 基本理论问题 宪法监督制度 比较研究 宪法规范 民主政治建设
  • 简介:列奥·施特劳斯在其《自然权利与历史》中,通过其对经典的解读与批判呈现了自然权利走向现代性困境的历史过程,为我们清晰地勾画了不同思想间的逻辑线条。霍布斯将人的主观欲望代替了古典自然权利论的德性以论证自然权利的正当,从而使解构古典的普遍正义成为可能;卢梭则将文明的进化过程视为人道的历史过程,从而在相对的历史中追寻人道,使自然权利论走向了相对主义;事实与价值的两分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将相对主义进一步推进,海德格尔将存在投入时间的视野,以时间性和历史性呈现暂时和断裂的意义,彻底将自然权利抛向了虚无主义的现代性困境。

  • 标签: 自然权利 历史 相对主义 虚无主义 现代性
  • 简介:<正>证人宣誓(oath)制度是一项古老的证据制度,早在人类早期弹劾式诉讼和神示证据制度中即已存在,时至今日仍然为西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所采用,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的前置程序,发挥着促使证人如实作证的作用。在我国证据制度的建设中,关于证人宣誓问题始终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借鉴西方国家的证人宣誓制度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伪证问题;另一种观点则以证人宣誓不合我国国情、我国缺少证人宣誓所需要

  • 标签: 证人宣誓 证据制度 弹劾式诉讼 出庭作证 免证权 前置程序
  • 简介:大理院的设立,是晚清推行预备立宪的初基,实行司法独立的肇端。与司法制度层面的无形变革相适应,作为司法设施的器物——大理院办公场所也在外观上发生着有形的嬗变。大理院办公场所的筹设经历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过程,与晚清大理院司法独立的实践相始终。而且,这座建筑此后还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大理院和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所继续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直是近代司法活动的历史空间,也是近代法制变迁的物化见证。回顾大理院办公场所的建筑过程、基本格局、建筑原因及历史命运,可以为透视晚清预备立宪背景下法律观念的变迁和近代司法独立的艰难开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大理院 办公场所 建筑 司法独立
  • 简介:以19世纪以来的英美医疗过失刑事案件为素材,展示过失处罚规则在英美三个阶段的发展状况;说明刑事过失与民事过失之间的境界线的变动轨迹;最后按照过失样态,对恶劣的医疗行为,医生的裁量错误,单纯过失分类进行探讨。

  • 标签: 医疗过失 轻率 疏忽大意的过失 医生的裁量错误 单纯过失
  • 简介:美国法制现代化经历起始、形成、成熟和进一步发展四个时期。在价值取向上,美国法制现代化向公民权利的全民化和平等保护的方向发展,向形式平等兼顾实质平等的方向前行。在规范制度层面上,以宪法及其修正案的创制为主线,向着公法和私法体系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显示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标签: 美国 法制现代化 历史道路
  • 简介:目前,学界有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责难.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没有片面性,也没有什么不妥,而是不可置疑的科学真理.

  • 标签: 劳动价值论 科学真理 丰富和发展
  • 简介:<正>目次:一、前言二、卢曼的社会功能分化理论(一)环节分化(二)分层分化(三)功能分化三、公民社会语义史(一)两个区分:"整体/部分"与"系统/环境"(二)希腊罗马时代的公民社会语义(三)近代的公民社会语义(四)马克思以后的公民社会语义

  • 标签: 公民社会 功能分化 历史语义学 社会系统论 卢曼
  • 简介:我国古代早期即有类似于“公证”程序的第三方介入契约过程的制度或习俗,如西周时期的“井田交易”。西周施行土地国家所有,禁止土地买卖。在井田制走向衰退的过程中,民间出现了最早的土地交易。井田要交易,须履行告官程序,并经“三有司”现场监督,即国家机构参与契约的订立和履行,代为行使国家权利,这实际上可以视为我国公证制度的起源。

  • 标签: 公证制度 中国房地产 历史传承 土地交易 西周时期 土地买卖
  • 简介:美国宪法的经济内容在美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演绎出丰富的含义,表现出平等原则的不同价值取向。《独立宣言》强调美洲人民应当平等地享有与英国人同样的权利和自由,表达出平等地进入世界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迫切要求,以及有产者捍卫既得财产权的坚定决心。《邦联条例》强调各州主权平等之下各州的经济权利。《美国联邦宪法》则为了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经济区域,协调联邦和各州的关系免受狭隘地区主义的破坏,保障经济的平衡发展,进而维护国家安全,在联邦与各州的立法范围上作出分配,其中涉及多项经济财产制度。美国宪法在经济内容含义上的变化对美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平等原则 独立宣言 邦联条例 美国宪法 经济观察
  • 简介:英挪渔业案是国际法院处理历史性权利的最重要案件之一。法院对历史性权利的内容、构成和适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回顾该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历史性权利,借以为中国未来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该案的经验,中国有权在解决海洋争端时积极主张历史性权利,同时一方面明确权利涉及的地区范围和行使内容,另一方面强化这些地区有效的行政管理和开发利用。

  • 标签: 英挪渔业案 领海基线 历史性权利 南海划界
  • 简介: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中的"诸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密码,其不仅有历史名词的"所指",还有作为法律主体的"适用范围"。基于现有的材料,精确地界定其"所指"可能存在困难,但判断出其适用范围则是可能的。从已知的汉初政治法律环境来看,"诸侯"的适用范围可能不仅仅包括汉初统治者册封的同姓或者异姓诸侯,还包括六国王室的后裔,秦末农民战争中自封或被封的诸侯及其残余势力以及汉初军功集团,还可能适用于匈奴。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二年律令 贼律 诸侯 军功集团
  • 简介:我国《反垄断法》实施8年多来取得不少成绩,但仍未达到社会公众预期。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历史经验来看,其长期以来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竞争文化很好地促进了该法的实施。强有力的竞争文化有赖于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卓有成效的竞争宣导工作。作为缺乏自由竞争传统的国度,我国应通过包括严格执法、有效宣传等竞争宣导工作来培育良好的竞争文化,从而促进《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

  • 标签: 美国反托拉斯法 竞争文化 竞争宣导 反垄断法
  • 简介:2014年10月24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在最高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上强调,最高硷和地方各级检察机关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全面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工作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四中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上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 历史使命感 国家建设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党组书记 检察机关
  • 简介:<正>中国目前正处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转型时期。转型社会的根本特点在于政府与新兴市场的关系正处在不断的调整之中。因此,中国经济法承担的功能已不是邯郸学步,必须直面中国经济转型之需。那么,经济转轨与经济法究竟为何种关系?转型经济中的经济法又有何特点?中国经济法在转型时期承担什么样的历史使命?这些都是每一个经济法学人不能不予以考虑的问题。

  • 标签: 中国经济法 转轨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转型 社会整体利益 计划经济体制
  • 简介:弗里德里希·谢林是德国古典法哲学发展史中的一位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思想家。他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发展了费希特以来有关相互承认的看法,不是将相互承认视为是一种个体性的机制,也就是说,不是将相互承认建立在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基础上,而是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待相互承认的可能性,从而将历史引入到了对于自由的论证之中,从而导致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史上的自由观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历史开始成为自由的要素。并且在此基础上,为新的法权演绎,也为历史法学派的诞生提供了哲学的基础。这就是权利在历史过程中获得先验的根据,法律制度因此获得了客观历史的基础。然而,在《先验唯心论体系》的末尾,这一建立在历史基础上的自由观却被他有关审美自由的论证所削弱。自由被视为出自天才艺术家之手的创造,法律制度也就成为了天才立法者的个人创造的产物。由此,在谢林的整个法权演绎的过程中就存在内在矛盾,也造成了他在主张废除国家和强调绝对的伦理国家之间的立场摇摆。

  • 标签: 相互承认 理智直观 历史 法权 国家
  • 简介:<正>在众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中,口头辩论或是以明文或默认的方式被确立为民事诉讼审理的基本要求,口头辩论也构成近现代各国民事诉讼审理程序中的基本审理方式。口头辩论的重要性不仅在此,作为口头辩论审理方式的基本要求,其还衍生出公开主义、直接主义、随时提出主义、自由心证主义等诉讼

  • 标签: 德国法 审理方式 口头审理 书面审理 审理程序 证据调查
  • 简介:<正>要简要地向大家介绍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的历史,我感到有些困难。有关在中国进行的教学活动、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的设立以及此后的运行细节,还有在中国开展的诸多进一步的讨论和相关工作,我做了大量的笔记,也记下了详细的日记。不过,在这里,我无法将这期间大约1000页的记录作详细

  • 标签: 法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 哥廷根 教学活动 经济法研究 语音实验室
  • 简介:地役权作为我国物权法上的新制度,继受色彩明显。正确认识地役权有必要走向其起源,回顾其演变。在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罗马法早期,虽然未明确规定地役权,而只是对与地役权密切相关的相邻关系进行了规定,但也说明了调节土地利用关系的法律规则存续的古老性与必然性。在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中后期,地役权因类型化而逐渐走向成熟,并为地役权植入了活力生长因子。在以并存之诸法为代表的中世纪直至民法典编纂时期,地役权在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随着罗马法的影响及复兴而延续、发展。地役权在欧洲大陆的发展史充分表明古罗马人在对待法律时实践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以及所具有的传世影响力。

  • 标签: 地役权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民法大全 教会法 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