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网络教学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方法。方法采用试验对照和问卷调查方法。以2019年至2020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眼科学教学的2015级和2016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级27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网络教学的教学方法;2015级38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现场授课的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按照相同的命题原则进行理论知识考核,比较两组学生考核的得分率;分析试验组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情况与得分率的相关关系;并对参与教学的29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的考核总得分率以及眼前节疾病板块、眼后节疾病板块、视光学板块的得分率均高于对照组[(76.2±8.0)%比(70.0±10.7)%,(79.2±14.2)%比(71.0±13.9)%,(92.7±11.8)%比(52.0±15.9)%,(88.1±7.2)%比(79.2±13.4)%],眼基础解剖板块得分率低于对照组[(37.0±17.6)%比(77.7±1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观看视光学教学视频时长与该教学板块得分率呈正相关关系(r=0.467,P=0.016)。50%以上的教师认为网络教学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素材准备和课堂沟通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结论网络教学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眼科学教学中具有可行性,适合大多数教学内容,眼解剖学基础板块网络教学需要继续改进,教师需要持续提搞教学能力以确保教学质量。

  • 标签: 网络教学 八年制医学生 眼科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专科医师的学习主动性,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逐步开展。本研究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18名专科医师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放射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设计和实施,采用理论和病例读片出科考试、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专科医师理论考试成绩为(86.69±3.20)分、病例读片考试成绩(85.63±2.29)分。专科医师对课程内容的评分为(94.50±2.23)分,对授课教师的评分为(93.11±1.78)分。专科医师对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观感受评分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评分[(17.17±1.43)分]、实际读片能力评分[(17.11±1.37)分](满分均为每项20分)与其理论和病例读片考试成绩均呈正相关(均P<0.05)。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专科医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专科医师的认可,培训效果良好。

  • 标签: 网络学习平台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专科培训医师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二妙散干预特应性皮炎的药理机制,分析其作用的活性成分、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通过TCMSP和Drugbank数据库获得二妙散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GEO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获得特应性皮炎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的Bisogenet和CytoNCA插件获得二妙散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靶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获得二妙散12种活性成分和107个靶点;鉴定出274个特应性皮炎差异表达基因(矫正P值<0.005和|log2(差异倍数)|>1.5)。得到187个二妙散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靶基因。靶基因的功能注释与端粒组织、蛋白异四聚体化、基因表达调控等相关。PI3K-Akt、MAPK、HIF-1信号通路等20条通路显著性富集。MAPK1、AKT、RELA、和TP53等多个基因为二妙散基因通路网络中干预特应性皮炎的关键基因。结论二妙散中槲皮素、四氢小檗碱、豆甾醇等核心成分可能通过参与PI3K-Akt、MAPK、HIF-1等信号通路,调控MAPK1、AKT、RELA和TP53等基因靶点,治疗特应性皮炎。

  • 标签: 二妙散 皮炎,特应性 网络药理学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无痛结肠镜检查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门诊患者,收集围术期共38个影响因素。于麻醉复苏达标时,行Christensen术后疲劳评分。Christensen术后疲劳评分≥3分为发生POFS。根据是否发生POFS将患者分为POFS组和非POFS组。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和ANN预测模型,并进行检验。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较2种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ANN预测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错误率分别为23.1%和28.1%,训练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和52.7%,测试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和71.1%。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和ANN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和0.776。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无痛结肠镜检查术患者POFS的ANN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效果优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疲劳综合征 手术后并发症 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胆道闭锁(BA)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初步构建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调控网络,探索其在BA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数据集GSE46960,利用GEO2R在线工具分析BA和正常肝组织之间的DEGs,利用注释、可视化和富集发现数据库(DAVID6.8)对DEGs进行富集和功能注释。基于蛋白质互作数据库(STRING11.0)和Cytoscape_v3.7.1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其关键基因。通过人类miRNA疾病数据库(HMDD_V3.2)查询与BA相关且经过验证的miRNA,并利用miRNA目标预测数据库(miRDB)预测其靶基因。将预测的靶基因和GSE46960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求得交集,获得miRNA、mRNA相互作用关系。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图。结果从GSE46960数据集中共获得565个DEGs,其中352个为上调基因,213个为下调基因。其中上调的DEGs显著富集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激酶、阿米巴病通路、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下调的DEGs显著富集于新陈代谢、抗生素的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通路中。根据PPI网络,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在DEGs基础上成功构建了BA miRNA-mRNA分子调控网络。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的DEGs及构建的miRNA-mRNA调控网络有助于全面了解BA发生的分子机制,为探索联合miRNA及DEGs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分子靶点提供了新方向。

  • 标签: 胆道闭锁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微小RNA 调控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方法探讨散寒祛湿温经通络复方的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基因,分析其治疗腰肌筋膜炎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对散寒祛湿温经通络复方的化学活性物质及作用靶点蛋白进行检索和筛选,应用基因组注释数据库平台(GeneCards)预测疾病的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寻找核心基因,再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靶点-通路网络。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散寒祛湿温经通络复方治疗腰肌筋膜炎的有效成分23个,共同靶点蛋白25个;GO富集分析结果包括抗生素应答、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全酶复合物、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麻疹、内分泌抵抗、炎症性肠病等;得到与上述通路匹配度较高的靶点基因包括IL6、JUN、IL1B、CDK4、CCND1。结论散寒祛湿温经通络复方可通过调节IL6、JUN、IL1B、CDK4、CCND1等靶点基因对腰肌筋膜炎起到治疗作用。

  • 标签: 筋膜炎 散寒祛湿温经通络复方 网络药理学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基因芯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小儿肝母细胞瘤预后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后,对差异基因的功能及通路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共表达网络筛选出决定小儿肝母细胞瘤预后的核心基因并对其预测能力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小儿肝母细胞瘤基因芯片表达谱来自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http://www.ebi.ac.uk/embl/);数据收集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先通过SAM法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基因表达水平上升至原来的2倍或下降至原来的1/2),再基于降维原理通过共表达网络模型筛选得到核心基因,运用MCODE算法计算基因的调控评估能力评分,以评价其在整个网络模型中的调控能力。结果针对213个差异表达基因的细胞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富集度最高的信号通路为代谢途径通路,富集度为2 122.529,信号通路富集结果误判率均<0.001,经SAM算法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213个在不同预后组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作为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基础,本次构建得到的共表达网络共纳入12个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以预后不良组为实验组,以预后较好组为对照组,采用MCODE算法计算基因调控能力评分的结果显示,决定小儿肝母细胞瘤预后调控能力评分最高基因为ADH1A基因,得分为19分。此外,HAO1、ADH1B、ALDOB以及DPYS基因的调控能力评分均高于或接近于5分,因此可认为它们是本次构建得到的共表达网络模块中的核心基因。结论从共表达网络模型结果来看,ADH1A基因与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其分子生物学证据对临床开展肿瘤靶向干预疗法的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挖掘。

  • 标签: 肝胚细胞瘤 基因组学 差异表达基因 共表达网络
  • 作者: 陈晨 吴予涵 张景玮 邱应和 吴泓 李起 宋天强 何宇 毛先海 翟文龙 程张军 李敬东 司书宾 蔡志强 耿智敏 汤朝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09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710061,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西安 710072,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外科,上海 20043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与肝脏移植中心,成都 61004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 300060,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重庆 400038,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长沙 4100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 45005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外科,南京 210009,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充 637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 20009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10家中心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意向性根治切除治疗的516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66例,女性250例,年龄[M(QR)]58(14)岁;116例(22.5%)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43例(27.7%)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根据不同变量特征分别采用树增益朴素贝叶斯网络(TAN)及朴素贝叶斯网络算法,应用BayesiaLab软件建立以12个月为目标节点的生存预测模型。同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的优劣。结果516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5.0个月,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6%、37.9%、2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前有无黄疸、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血管侵犯、有无脉管侵犯、有无肝包膜侵犯、T分期、N分期、切缘、有无结石、癌胚抗原水平、CA19-9水平是患者的预后因素(χ2=5.858~54.974,P值均<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肝包膜侵犯、T分期、N分期、有无结石及CA19-9水平为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依据19个临床病理学因素建立的TAN模型的AUC为74.5%,依据单因素分析得到的12个预后因素所建立的TAN模型的AUC为74.0%,依据多因素分析得到的7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朴素贝叶斯网络模型的AUC为79.5%,依据多因素分析得到的7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的AUC为78.8%,C-index为0.73。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的肝内胆管癌根治术后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较列线图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胆道肿瘤 预后 肝内胆管癌 生存预测模型 贝叶斯网络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虎杖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虎杖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预测RA相关靶点,将虎杖药效靶点与RA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虎杖干预RA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获得的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经R语言计算筛选出虎杖干预RA的核心靶点。运用DAVID在线数据库及R语言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子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前5位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获得10个虎杖有效活性成分和对应的203个药效靶点,检索得到4 424个RA相关靶基因,取交集后得到139个虎杖干预RA的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提示,v-akt鼠科胸腺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Ⅰ (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1, AKT1)基因、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 TP53)基因、JUN、MAPK1、人v-rel禽网状内皮细胞过多症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V-Rel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 A, RELA)等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虎杖干预RA的分子功能共35个,包括ATP结合、锌离子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得到虎杖干预RA的相关信号通路共117条,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有效成分均与基因AKT1、TP53、JUN、MAPK1、RELA对接良好,其中大黄素甲醚双葡萄糖苷与JUN显示出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分析虎杖可多靶点、多通路干预RA,为其药品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虎杖(中药) 关节炎,类风湿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用一体化PET/MR研究健康年轻男性脑默认网络(DMN)的功能连接(FC)和代谢有效连接(MEC)特征。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西安招募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中位年龄29岁),使用PET/MR采集所有受试者全脑的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静息功能MRI(fMRI)以及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MPRAGE)T1加权数据。使用CONN18b软件和统计参数图(SPM)12进行分析,基于体素提取DMN 4个子网络: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后扣带回皮质(PCC)及左右两侧的外侧顶叶(LP)的FC及FDG代谢数据,计算FC和MEC并分别进行单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经Bonferroni校正。结果DMN的4个子网络两两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FC(t值:6.00~7.71,均P<0.008,Bonferroni校正);MPFC与PCC之间(MPFC到PCC: t=10.03, PCC到MPFC: t=3.73,均P<0.004,Bonferroni校正)、双侧LP相互之间(左LP到右LP: t=5.28,右LP到左LP: t=4.76,均P<0.004,Bonferroni校正)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双向MEC;MPFC、PCC分别和双侧LP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向MEC(t值:3.44~6.93,均P<0.004,Bonferroni校正)。结论DMN内部存在特殊的FC和MEC模式,MPFC和PCC在DMN中较为关键,存在紧密联系且共同调节LP。一体化PET/MR提供了认识脑网络组织形式的新角度,深化了对DMN的全面了解。

  • 标签: 神经通路 男(雄)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基因芯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小儿肝母细胞瘤预后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后,对差异基因的功能及通路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共表达网络筛选出决定小儿肝母细胞瘤预后的核心基因并对其预测能力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小儿肝母细胞瘤基因芯片表达谱来自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http://www.ebi.ac.uk/embl/);数据收集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先通过SAM法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基因表达水平上升至原来的2倍或下降至原来的1/2),再基于降维原理通过共表达网络模型筛选得到核心基因,运用MCODE算法计算基因的调控评估能力评分,以评价其在整个网络模型中的调控能力。结果针对213个差异表达基因的细胞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富集度最高的信号通路为代谢途径通路,富集度为2 122.529,信号通路富集结果误判率均<0.001,经SAM算法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213个在不同预后组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作为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基础,本次构建得到的共表达网络共纳入12个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以预后不良组为实验组,以预后较好组为对照组,采用MCODE算法计算基因调控能力评分的结果显示,决定小儿肝母细胞瘤预后调控能力评分最高基因为ADH1A基因,得分为19分。此外,HAO1、ADH1B、ALDOB以及DPYS基因的调控能力评分均高于或接近于5分,因此可认为它们是本次构建得到的共表达网络模块中的核心基因。结论从共表达网络模型结果来看,ADH1A基因与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其分子生物学证据对临床开展肿瘤靶向干预疗法的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挖掘。

  • 标签: 肝胚细胞瘤 基因组学 差异表达基因 共表达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中精神活性物质流行情况,分析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7-12月,在6个省份依托以MSM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组织从社区中招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8岁男性,发生过男男性行为或主要性取向为男性、知情同意。采用匿名自填网络调查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情况、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MSM 2 616人,其中32.2%(841/2 616)用过至少1种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最多的是Rush,占使用人数的92.4%(777/841)。使用≥2种精神活性物质的人占使用人数的14.4%(121/841),其中,使用过Rush和零号胶囊的最多(79.7%,98/121)。在控制调查省份影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相关因素有:<35岁(<25岁:OR=1.28,95%CI:1.02~1.61;25~34岁:OR=1.34,95%CI:1.08~1.67)、主要性角色为插入方(OR=1.47,95%CI:1.22~1.77)、最近一次性行为对象为临时性伴(OR=1.21,95%CI:1.01~1.45)、最近6个月使用烟草制品(OR=1.29,95%CI:1.06~1.56)。结论以Rush为代表的精神活性物质在MSM中广泛流行,以青年人为主,主要性角色为插入方、有临时性伴、使用烟草制品者报告的使用比例较高,需要针对该特殊人群采取精准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其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及相关危害。

  • 标签: 艾滋病 药物滥用 男男性行为人群 调查
  • 简介: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是一种胶原酶,通过裂解靶蛋白的肽键来调节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负责降解关节软骨中的Ⅱ型胶原。在软骨动态平衡过程中,合成代谢反应(如Ⅱ型胶原的产生)和分解代谢反应(如MMP-13对软骨结构的破坏)的平衡有助于维持关节软骨的正常生理结构及功能,骨关节炎的软骨丢失通常是平衡失调所导致。目前对影响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因素尚未完全了解,无早期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方案可用,鉴于此,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对有关MMP-13调控网络的深入研究,以探讨MMP-13与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寻找治疗骨关节炎更有效的靶点和药物。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传导通路 骨关节炎 表观遗传 自噬
  • 作者: 孟凡松 徐晓庆 宋吉祥 康昌春 刘兆刚 魏玉春 韩晓运 刘俊彦 赵磊 于金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医务管理部,济南 250117,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质量管理部,济南 250117,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信息工程部,济南 250117,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院务部,济南 250117
  • 简介:摘要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被视为恶性肿瘤标准化诊疗的核心要素,但目前普遍施行的MDT组织形式尚存在较多问题,如需耗费较多的临床资源与时间成本,效率不高,缺乏对参与专家诊疗活动的管理,结论方案的执行不具有强制性等。作者总结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MDT的实践。包括网络化大比例覆盖初诊恶性肿瘤患者MDT体系的构建,以及医院行政主导MDT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成效,提出用申报比例作为推进MDT的主要考核指标和多科室诊疗中绩效、责权划分与归属的界定,旨在将医生个人行为上升为医院组织行为,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规范、全面及个体化的诊疗决策。

  • 标签: 诊疗工作管理,医学 多学科协作诊疗 肿瘤医院 行政主导 网络化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注意力机制网络的多实例学习(Attention-MIL)框架技术,实现慢性胃炎多项指标的自动识别。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胃炎活检病例1 015例和上海市浦东医院诊断为胃炎活检病例115例,所有病理切片经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全载玻片成像(whole slide imaging,WSI),WSI标签依据胃炎病理报告,包含活动性、萎缩和肠化3项指标。所有的WSI分为训练集、单一测试集、混合测试集和外部测试集,Attention-MIL模型在3个测试集上评价自动识别的准确性。结果Attention-MIL模型在240例WSI单一测试集上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活动性”0.98,“萎缩”0.89,“肠化”0.98,3项指标的平均准确率为94.2%。模型在117例WSI混合测试集上的AUC值分别为:“活动性”0.95,“萎缩”0.86,“肠化”0.94,3项指标的平均准确率为88.3%。模型在115例WSI外部测试集上的AUC值分别为:“活动性”0.93,“萎缩”0.84,“肠化”0.90,3项指标的平均准确率为85.5%。结论在慢性胃炎的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中,Attention-MIL模型的诊断准确性非常接近病理医师的诊断结果,这种弱监督下的深度学习模式适于病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 标签: 胃炎 人工智能 模式识别,自动 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 注意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腹主动脉瘤(AAA)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对数据库编号GSE47472和数据库编号GSE57691两个AAA转录组测序数据合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得到差异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得到中心基因,两者取交集得到差异中心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建立小鼠AAA模型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差异中心基因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统计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正态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共筛选出745个差异表达基因,建立16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中心模块包含119个基因,取交集后共得到60差异中心基因。对差异中心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示AAA中平滑肌增殖分化功能和细胞黏附功能相关基因低表达。低表达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为钙黏着蛋白-2(CDH2),(钙黏着蛋白-13)CDH13,整合素相互作用蛋白-2(FERMT2),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OCK1),层黏蛋白α5(LAMA5),进行qPCR验证其表达差异显著性。相对表达倍数分别为FERMT2=0.31 (t=2.454,P<0.05),ROCK1=0.22(t=3.686,P<0.05),LAMA5=0.45(t=3.168,P<0.05),CDH13=1.36(t=0.103,P>0.05),CDH2=1.71(t=0.702,P>0.05)。结论FERMT2、ROCK1、LAMA5低表达可能通过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异常参与AAA形成。

  • 标签: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腹主动脉瘤 黏附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层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脑网络枢纽长程和短程功能连接强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strength,FCS)的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对30例SIVD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s,NC)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计算获得脑网络枢纽图和长程、短程FCS图。比较组间脑网络枢纽长程、短程FCS值的差异,并评估其与认知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两组受试者脑网络枢纽主要分布在楔叶、楔前叶、舌回、中扣带回、后扣带回、梭状回、距状裂周围皮层等区域。与NC组比较,SIVD组双侧颞上回、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长程、短程FCS值以及右侧脑岛短程FCS值降低;右侧额上回长程、短程FCS值和右侧楔前叶长程FCS值升高(P均<0.05)。SIVD组右侧脑岛短程FCS值(r=0.390,P=0.044)和右侧颞上回长程FCS值(r=0.438,P=0.022)与认知功能评分相关。结论SIVD患者部分脑网络枢纽存在长程和短程FCS的异常改变,特别是在脑岛和颞上回,这可能有助于揭示SIVD发病的神经机制。

  • 标签: 皮层下缺血性血管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强度 脑网络枢纽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茵陈二陈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并探讨其干预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筛选得到茵陈二陈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NASH相关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可视化网络。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以关键靶点蛋白为基础,实现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茵陈二陈汤45个有效活性成分,114个药物靶点蛋白,463个NASH相关靶点,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33个。茵陈二陈汤干预NASH的关键靶点主要为IL6、CASP3、MYC等。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34个生物过程和79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炎症、细胞凋亡、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肿瘤等。结论茵陈二陈汤干预NASH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本研究揭示了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肝炎 茵陈二陈汤 网络药理学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的跌倒和步态障碍症状是致残的主要因素,其对药物治疗和丘脑下核刺激的反应通常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脚桥核作为中脑运动区和网状激活系统的一部分,与基底神经节、丘脑和小脑等多个脑区均有密切的纤维联系,在姿势和步态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扩散张量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可分别反映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和脑区网络功能方面的信息,能更好地评估脚桥核在中轴症状发生中的作用。作者就扩散张量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患者脚桥核网络连接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脚桥核 扩散张量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逃避动机和沉浸体验在挫折感和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北京市随机抽取5所高校的740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挫折心理量表、网络游戏动机量表的逃避分量表、游戏沉浸感量表、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以及PROCESS宏程序模型6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挫折感[(62.94±15.84)分]与逃避动机[(6.89±2.34)分]、沉浸体验[(20.36±7.38)分]、游戏成瘾[(16.05±6.62)分]呈正相关(r=0.30,0.19,0.39,均P<0.01),逃避动机与沉浸体验、游戏成瘾呈正相关(r=0.51,0.50,均P<0.01),沉浸体验与游戏成瘾呈正相关(r=0.51,P<0.01)。挫折感对游戏成瘾的直接效应值为0.23(95%CI=0.17~0.30),挫折感通过两条路径间接影响游戏成瘾,逃避动机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7(95%CI=0.05~0.11),逃避动机和沉浸体验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5(95%CI=0.04~0.08)。结论挫折感不仅直接作用于网络游戏成瘾,也可以通过逃避动机、沉浸体验间接作用于网络游戏成瘾。

  • 标签: 挫折感 逃避动机 沉浸体验 网络游戏成瘾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