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英国现代歌剧作曲家杰明·布里顿(BenjaminBritten1931—1976),在歌剧、合唱音乐、室内乐、交响音乐、声乐套曲及歌剧等众多领域成就卓著,仅歌剧作品就有16部之多。1945年,曲斯拉根据英国诗人克雷布的诗篇改编脚本的三幕喜剧《彼得·格雷姆斯)》(以下简称《彼》)和1946年由伦纳德。杜肯根据莎士比亚改编的二幕歌剧《卢克利西娅受辱记》(TheRapeofLucretia,1946)(以下简称《卢》剧)的成功演成,确立了布里顿在世界乐坛的崇高地位。

  • 标签: 歌剧作品 布里顿 艺术特色 合唱音乐 交响音乐 声乐套曲
  • 简介:龙应台的随笔集《女子和小人》中有一个贯穿其中的人物——美丽。其中,《小姐什么》、《美丽的权利》、《不像个女子》、《我不是卫生纸》等篇的主题都是围绕着男人和女人在社会和生活和权利。龙应台的创作以散文为主,无论是随笔、杂文,还是政治文,她都写得辞锋犀利,思维缜密,文字灵转。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的作品情感挚烈,悍然无畏.见解独到。

  • 标签: 龙应台 社会 性别观 简论 作品情感 随笔集
  • 简介:英美文学中的象征主义源源流长.从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作到乔治·艾利特的小说,再到查尔斯·狄更斯、托马斯·哈代和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无不闪烁着象征主义艺术的灿烂光芒.美国作家德莱塞在象征手法运用上超越了许多他同时代作家,从到,他的象征手法逐渐走向成熟.

  • 标签: 中的社会 嘉莉妹妹 妹妹中的
  • 简介:在莎士比亚的戏剧舞台上,我们不难发现有三个实在加虚幻的层面,即天堂、尘世和地狱。这三个空间的层面组合在一起,再加上时间上的前生、现世和来世,便构成一个人类活动的大世界。在莎士比亚的这个大世界中,我们可以轻易发现自然界、国家政体、家庭以及个人之间的类比或对应。

  • 标签: 莎士比亚 社会秩序观 戏剧舞台 人类活动 国家政体 自然界
  • 简介:本文尝试借助精神分析理论、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思想等理论资源来解读2014年好莱坞电影奖最佳影片《消失的爱人》,深入挖掘女主人公艾米的形象内涵。影片中的艾米有着复杂的三重形象,分别对应着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结构,但艾米的本我取代了自我在心理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弗洛伊德的体系;艾米的形象是对美狄亚、阁楼上的疯女人等女性原型的激活,颠覆了以往银幕上自我牺牲或自我毁灭的女性形象;艾米的形象表面上体现了对女权主义立场的焦虑和反拨,似乎可以看作“反女性主义”的电影,实际上以狂想曲的形式反映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和女性绝望的反抗。

  • 标签: 精神分析 美狄亚 阁楼上的疯女人 大众传播 女性主义
  • 简介:小成本电影《心迷宫》讲述了一具尸体引发村庄连环效应的故事。该片以其独特的结构主义叙事方式,从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脱颖而出,以略显粗糙的影像,向观众用心讲述了一个充满黑色气息和荒诞色彩的似是而非的故事。故事中隐藏的现实隐喻和精神黑洞让人深思。

  • 标签: 《心迷宫》 结构主义 叙事
  • 简介:《李尔王》描写的是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到一场悲惨的结局,同时也是一个古典老实人——考狄利娅的悲惨结局。此剧开始不久,年迈的李尔王就决定自己要退出政治中心,把国事交给年轻人打理。“孩子们,在我还没有把我的王权、领土和国事的重任全部放弃以前,告诉我,你们中间哪一个人最爱我?我要看看谁最有孝心、最贤惠,我就给她最大的恩惠。”

  • 标签: 《李尔王》 人文主义理想 专制独裁 政治中心 年轻人 国事
  • 简介:在建国后的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坛诞生了一大批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斗争历史的小说,这些作品在今天大多被冠以“红色经典”的称号,如《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等。这些作品虽然表现的历史生活内容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地具有一种革命浪漫主义气质.革命历史正是在革命浪漫主义理念的观照下而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特有的思想内涵与精神风貌。“红色经典”是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是相继出现而又相互关联的两条基本的创作原则。

  • 标签: 革命浪漫主义 “红色经典”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 叙事
  • 简介:浪漫主义音乐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诗意的幻想和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再加上当时钢琴制造工艺不断改进,内部结构不断完善并开始广泛应用踏板,这都为肖邦的钢琴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肖邦钢琴作品在速度布局上的多样性是对传统速度布局模式的突破,力度表现上的丰富性则极大地发掘了钢琴的表现性能。使得肖邦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和演奏特色极具浪漫主义的风格。

  • 标签: 肖邦浪漫主义速度力度《华丽大圆舞曲》
  • 简介:回顾2009年,"魔术"成为这一年最为耀眼的两个字眼。魔术从未如此被关注过,魔术从未有过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中国魔术也因此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发展契机。2009,中国的魔术年,这年的精彩,也必将载入中国魔术发展的史册。

  • 标签: 魔术 中国 2009年 社会影响力
  • 简介:刘月美女士是戏曲服装、化装整理研究和教材建设这一领域的辛勤耕耘者,成果丰硕。2002年以来,连续出版了《中国京剧衣箱》、《中国戏曲衣箱——角色穿戴》、《中国昆剧装扮艺术》三本专著,现在又有《中国昆剧衣箱》的出版。这四本书属于两种类型:《中国京剧衣箱》和《中国昆剧衣箱》是大型画册,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介绍了京剧、

  • 标签: 《中国京剧衣箱》 昆剧 连续出版 中国戏曲 教材建设 整理研究
  • 简介:自20世纪初至今,中国话剧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作为中国新文艺兴起的主要象征之一,话剧伴随着变革图新、自强独立的社会要求而被引入中国,在一个世纪的进程中迂回曲折,成功地从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转化为具有现代性和民族特色中国戏剧样式。无论在艺术品格还是意识特色上,话剧都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性自觉地承担了现实主义使命,与整个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谱就了中国话剧的总体格局,并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

  • 标签: 中国话剧 简史 民族特色 艺术形式 百年历史 戏剧样式
  • 简介:<正>要接受并欣赏一种艺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那就是需要逐渐地去适应,去熟悉,去习惯,去理解,这样,才能培养起对它的兴趣,引发起对它的爱好。接受并欣赏京戏,尤其需要这样一种过程。如果说任何艺术品都有它特定的语言,那么以虚拟性程式为手段、以写意为表现形态的京戏的特定语言,就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艺术语言之一。正如我们说拼音文字是最易懂的,可是至今未能破译的玛雅文字却像天书一样,令人感到扑朔迷离。除了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外,谁愿意去和这迷一般的玛雅文字打交道呢?观众要接受京剧,就先要使京剧的特定语言在自己心中有一个破译过程。这种过程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熏陶,才能慢慢习惯起来。以我自己为例,我在五、六岁时被喜爱京剧的外祖母经常带到剧场去看戏,往往不到终场即已昏昏入睡,散场后由家人抱着回家。有好一阵,如果不是孩子爱热闹的心理,我对剧场中刺耳的锣鼓喧哗是难以忍受的。我也害怕老生或老旦一直呆坐着或呆站着大段干唱。我看武戏开打才感到有点意思。但我并不懂功架身段,只知道黑花脸杀出红脸杀进,打旋子,翻筋斗,耍枪花……这些近于难技式的功夫。后来年岁渐长,在较长的看戏过

  • 标签: 中国京剧 虚拟性 艺术语言 长时间 语言学家 表演体系
  • 简介:第二届中国杂技艺术节上,来自全国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杂技团,带来了一个个倾力打造的艺术精品。透过作品仔细观察其中变化的脉络,或许我们从中可以找出未来的发展之路。发展方向:综合艺术

  • 标签: 杂技 中国 转身 华丽 艺术精品 综合艺术
  • 简介:郝延斌在《文艺研究》2011年第10期上发表文章指出.“新时期”电影在把农民指认成传统中国的象征时.也都不约而同地把农民的身体挪用为有效的修辞装置。小到漱口刷牙.大到生病、怀孕与身体的残缺,借由农民的身体衍生的故事,往往是“新时期”电影在想象一个现代中国时所不可或缺的情节单元。

  • 标签: “新时期” 身体 农民 电影 政治 传统中国
  • 简介:中国舞台演出西方现代戏剧是一个从领会、吸收到创新的过程。以往对北京人艺1983年版《推销员之死》的评论偏重于剧作家米勒与译者兼主演英若诚之间的合作。要揭示京剧等中国艺术是如何融入《推销员之死》的,我们必须梳理米勒与北京人艺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配角演员的合作。是这一被忽视的合作促成了1983年版《推销员之死》创新戏剧表现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并影响了百老汇1985年和2012年版的《推销员之死》。

  • 标签: 米勒 《推销员之死》 北京人艺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 简介:上海沪剧院根据查文红等优秀教师教育支边扶贫先进事迹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沪剧《上海老师》于3月27日起在逸夫舞台与观众见面。这是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领导下,以院长茅善玉为首的沪剧院新班子上任后推出的第一个新戏。这个戏的创作排练一直得到包括新闻传媒集团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广大观众也早就翘首期盼新世纪沪剧院第一个教育题材新戏问世。

  • 标签: 上海 沪剧 《上海老师》 戏剧创作 教育题材 人物形象
  • 作者: 丛晓君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我国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它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20世纪以来逐步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发展阶段。这些新的民族声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形式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之上又吸收了很多姐妹艺术和时代的精华、以及更多的世界性的音乐元素,和传统相比既有共性同时也有个性,既有保留又有发展,音乐更加丰富,呈现出一种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局面。下面本文就从教学与演唱的角度对新创作的时代性较强的《藏羚羊的诉说》这首民族声乐作品进行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接到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的邀请时。只知道这是戏剧系2002级表演班毕业汇报演出剧目。之前没看过本子,听剧名《天堂有多远》——似乎有些洋派:想必又是眼下演绎爱情神话的都市言情剧吧。然而,走出剧场,那建筑工地钢筋水泥的坚硬灰色与沉重滞钝的机器轰鸣声,却久久挥之不去,巨大的撞击与喧嚣渐渐蔓延成一种感动的情绪。是的,感动!为能够诚恳地关注这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编剧们而感动;为主创人员寒冬酷暑历时九个月的辛劳与智慧而感动;为山东艺术学院对毕业演出的重视与关怀而感动;也为即将踏出校门的年轻学子们对戏剧的热爱与痴迷而感动。这个戏虽然无法与经典相媲美,也没有经典的轰动效应,但它在泉城话剧舞台所吹动的丝丝微波涟漪,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山东艺术学院的办学水准和办学理念。集中展示了戏剧系优秀的教学成果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这台精心打造的校园话剧,惟其稚嫩,惟其年轻,惟其纯粹,为六月的泉城舞台带来一抹明丽的绿色。

  • 标签: 现实主义艺术 山东艺术学院 话剧舞台 演出剧目 办学理念 都市言情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