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丹参酚酸盐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及药物经济学。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加用丹参酚酸盐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周为一疗程。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1.7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11.7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疗程成本(1576.90±26.30)元,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60±3.8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为安全、有效,丹参注射液较为经济。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丹参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药物经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的间歇导尿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源膀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科脑卒中后神经源膀胱患者50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膀胱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间歇导尿,干预2周,4周后予残余尿及尿失禁质量生活评分,根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使用间歇导尿后残余尿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尿失禁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导技术在脑卒中神经源膀胱应用能减少残余尿量,提高患者生活的舒适度。

  • 标签: 脑卒中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用PVP(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段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资料来自于2015年—2017年期间本院接受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相关数据,从中抽取80例并根据患者采取对应治疗手段差异分组(n=40),对照组用PK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组用PVP治疗。在手术后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并归纳PVP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分别在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检测其VAS评分和Cobb角数据,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均有改善,其中Cobb角观察组治疗后数据更具优越,统计学软件对组间差异处理,提示P<0.05;对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与对比,观察组各项数据有明显优越,组间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用PVP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效果令人满意,而手术指标及对机体损伤程度相对较低,对保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VP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PK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补液在非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非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限制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补液总量及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限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限制补液,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补液量,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 标签: 非控制性创伤 失血性休克 院前急救 限制性补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针灸处方治疗常年变应鼻炎近期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07例常年变应鼻炎患者,依照拟定针灸处方,给予针灸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总体症状和鼻部分类症状进行评分并比较其变化。结果83例患者坚持完成了全部治疗。83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52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98%。患者治疗前、后鼻部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本拟定针灸处方治疗常年变应鼻炎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针灸处方 针灸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心脏病采用针对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采取心脏瓣膜置换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护理措施,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在护理前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结论采取针对护理措施可使得风湿心脏病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增强,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减轻,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针对性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不同茶碱类药物(索茶碱、氨茶碱)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和研究。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索茶碱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28(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72.41%),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较之氨茶碱明显更为显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安全有效。

  • 标签: 多索茶碱 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达英-35、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前者,采用达英-35、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后者,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实验组临床症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及对照组激素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FNS、LH、FSH、T激素水平分别为(7.3±4.2)U/L、(1.3±0.8)U/L、(2.1±2.2)、U/L(1.3±0.7)mol/L,(10.3±7.2)U/L、(1.9±0.8)U/L、(3.4±2.7)、U/L(1.8±0.8)mol/L,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排卵率及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疗法相比,达英-35、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疗法可促使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内分泌发生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极佳,建议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达英-35 二甲双胍 克罗米芬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西紫杉醇+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预后及用药安全。方法将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西紫杉醇+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行西紫杉醇+5-氟尿嘧啶化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6.3%,低于对照组的13.3%(P<0.05)。结论西紫杉醇+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值得肯定,耐受好,药物不良反应少,是比较理想的化疗选择方案。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多西紫杉醇 奥沙利铂 5-氟尿嘧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顽固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顽固高血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规律治疗三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尿微量蛋白、尿肌酐和血清尿酸等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规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尿肌酐等实验室指标和24h动态血压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2.50%,虽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具有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顽固高血压时,与单独使用硝苯地平相比,共同使用倍他乐克以及硝苯地平虽不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临床疗效确有提高,并且安全与单独使用硝苯地平相比也大有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顽固性高血压 硝苯地平 倍他乐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的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5例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检查患者的心电图,比较其QRS形态和电压。结果右心室流出道心动过速和室期前收缩两者的心电图有相似的形态,即呈现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同时伴有心电轴右偏,但是因为其的起源不同如前间隔、后间隔、游离壁等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结论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有不同的心电图特征,熟练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在患者接下来的治疗中较为准确地初步判断患者的心律失常起源灶,帮助以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更改,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给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起源右心室 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肺癌临床治疗中应用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有效率与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A组选择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B组选择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组化疗有效率为46%,B组为42%;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B组为52%;两组临床收益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与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治疗效果相似,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程度低,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癌 多西他赛 顺铂 有效率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时使用含吡柔比星与柔比星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柔比星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含吡柔比星方案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6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χ2=46.898,P=0.006;观察组白细胞降低、消化系统副作用、化疗后感染、周围神经病变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含吡柔比星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多柔比星 吡柔比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滑动疝手术修补过程、游离、回纳脱垂赃器,重建完整内环、疝囊、再作高位结扎和疝修补。熟练掌握手术解剖结构,术中严格操作,能有效减少滑动疝复发和赃器损伤。

  • 标签: 滑动性疝 赃器游离 重建疝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非侵袭真菌鼻窦炎采取鼻内镜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非侵袭真菌鼻窦炎患者资料50例,50例患者全部接受鼻内镜治疗,总结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VAS评分以及鼻内镜LundKenedy评分情况、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患者治疗之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之后的LundKenedy评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0例患者治愈率为96.0%,所有患者没有出现鼻泪管阻塞并发症以及脑脊液鼻漏现象,同时腔内没有产生脓状分泌物以及真菌团块,此外患者的头痛、鼻塞以及脓涕等临床症状全部消除。结论针对非侵袭真菌鼻窦炎采取鼻内镜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减少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脑膜炎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的必要及优点。方法回顾分析结核脑膜炎患者80例,分为外周静脉组和深静脉置管组各40例。外周静脉组采用外周静脉输液,深静脉置管组采用颈内静脉插管输液,比较2组患者每天平均输液时间、并发症、患者、护士满意率情况。结果深静脉置管组患者每天平均输液时间(10.24±2.12)显著低于外周静脉组的(13.12±2.40)(P<0.05);外周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5%,液体外渗发生率为67.5%,显著高于深静脉置管组的2.5%和12.5%(P<0.05);深静脉置管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2.5%,护士满意率为60%,显著高于外周静脉组的15%和17.5%(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可显著缩短结核脑膜炎患者每天静脉输液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患者、护士满意率。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深静脉置管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消化溃疡利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消化溃疡患者28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三联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四联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64.29%;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半年以及1年Hp根除率分别为92.86%、85.71%、78.57%,对照组78.57%、71.43%、64.29%;观察组治疗后半年以及1年复发率分别为7.14%、21.43%,对照组21.43%、42.86%。结论四联疗法用于难治消化溃疡治疗中效果更显著,能够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难治性消化溃疡 四联疗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分型与炎因子之间的相关。方法针对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归类,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炎症因子水平,并进行分析,研究者均收自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6月间。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其临床分类不同,C-蛋白反应以及白介素细胞-8的炎症因子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分型与炎因子相关研究发现,患者病情的中医分型不同其炎因子表达也存在不同,C-蛋白反应以及白介素细胞-8对于其可做出相应分析,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中医辨证分型 炎性因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肠管可逆改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经治疗恢复的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特征,观察病变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表现及相应供血肠管的异常表现(观察组),将缺血肠管与正常对照组肠壁CT表现进行比较,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21例,肠系膜下动脉病变3例,6例肠系膜上、下动脉均有异常。28例小肠缺血表现为肠管扩张,管径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肠腔内积液18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于静脉期增强,小肠壁呈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为43.02±4.15HU,低于对照组(P<0.05),小肠黏膜强化中断20例,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小肠和结肠的缺血性改变,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肠缺血可逆改变的排螺旋CT征象为肠管轻度扩张,肠腔内积液增多,小肠改变较结肠改变显着,是诊断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肠管可逆改变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系膜 动脉供血障碍 肠管可逆性 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