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措施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362例预防接种儿童,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接种效果。结果所有预防接种的儿童都顺利接种完成,在实施一系列系统护理措施后,接种后儿童的不良反应较少,儿童及家长有较高满意度。结论实施系统护理措施,能够增加接种安全性,提高儿童预防接种效果。

  • 标签: 系统护理 儿童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常规护理),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后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800例儿童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儿童接种的及时率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的及时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预防接种门诊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儿童接种的及时率,提高家长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预防接种门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全县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管理,杜绝接种差错和接种事故。方法每年对全县预防接种上岗人员进行安全注射知识专项培训,加强全县安全注射督导和规范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通过加强安全注射培训和管理,2008-2013年崇明县疫苗预防接种接种差错和接种事故。结论加强全县预防接种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培训,坚持疫苗主渠道进货,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督导管理,加强接种人员责任心教育,规范疫苗和注射器管理,确保安全接种

  • 标签: 疫苗 预防接种 安全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因接种卡介苗(BCG)所致左腋下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06例婴幼儿左腋下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病理形态学及特殊染色等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06例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21,临床以接种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B超检查在左腋下皮下处可探及大小不等为1~5cm混合性回声团,边界尚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病例可见液化区,周边软组织肿胀;彩色多普勒(CDFI)包块周边可见血流信号,而包块内部仅可探及星点状血流信号或探及不到明显的血流信号;106例肿大淋巴结进行病理活检,81例(76.4%)为多个结节融合,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其中32例(39.5%)切面呈淡黄色实性,49例(60.5%)切面呈囊性;25例(23.6%)为不整形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切面淡黄色;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干酪样坏死型,其次为增殖型,渗出为主型少见;送检组织全部做抗酸染色,其中80例(75.5%)抗酸染色阳性,26例(24.5%)抗酸染色阴性;术后病理诊断为BCG性淋巴结结核。结论首先提高接种BCG的技术、接种质量,为了提高临床对接种卡介苗后的局部反应所致BCG性淋巴结结核的认识,临床应注重结核病的基础检查,超声及淋巴结活检与抗酸染色联合应用,对淋巴结的性质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及诊断价值。

  • 标签: 淋巴结 结核/诊断 卡介苗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我院辖区儿童预防免疫工作,了解该疫苗接种反应情况,保障儿童健康,同时也为我院今后开展HIB疫苗接种工作制定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辖区2009年3月-2010年3月份2月龄以上所有受种儿童进行了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异常反应观察。结果通过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反应观察,B型流感是安全的,其反应是轻微的,所引起的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但持续时间短,局部反应主要以疼痛红肿为主,同时也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 标签: B型流感嗜血杆菌 疫苗 异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沙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状况、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市2008~2012年报告的AEFl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长沙市2008~2012年报告AEFI个案828例,一般反应691例(83.45%),偶合症74例(8.94%),异常反应62例(7.49%),心因性反应1例(0.12%);0~1岁儿童发生的反应占报告总数的71.50%;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占89.01%;反应发生的疫苗按报告数排名前五的是百白破疫苗发生率(118.61/100万剂次)、含麻疹类疫苗(93.52/100万剂次)、A群流脑疫苗(107.55/100万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90.57/100万剂次)、乙肝疫苗(30.21/100万剂次);临床损害表现以发热、硬结(或红肿)、过敏性反应最为多见。结论长沙市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全市AEFI的发生在预期范围内。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疫苗 发生率 监测
  • 简介:摘要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是提高儿童免疫水平,控制和消除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随着扩大免疫工作的开展,注重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促进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科学合理地接种疫苗。

  • 标签: 基层 预防接种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麻疹的流行性特征与常规麻疹疫苗接种率和相关的防控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2009年—2011年期间所出现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我市2009年—2011年期间所出现的128例麻疹中,本地麻疹发病的例数为2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1.56%,外来人口的麻疹发病例数为126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98.44%。在本地麻疹发病的病例人数中,免疫史不详的例数为1例,无免疫史的病例为1例。而在外来的麻疹发病的病例人数中,免疫史不详以及无免疫史的病例为127例。麻疹疾病的高发月份为4、5、6月份,故而在此期间发生麻疹的例数为94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73.44%。在所有的发病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3个月,年龄最大的为35岁。结论外来人口的麻疹发病率较高,占所有病例总数的98.44%,其发病年龄较本地病例提前。所以,加强麻疹的初免以及复种工作,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以及外来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是预防临床中麻疹发生的有效措施,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 标签: 麻疹流行特征 常规麻疹疫苗接种 防控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接种后发生死亡病例原因,总结预防接种工作经验。方法根据现场调查,综合分析患儿接种情况、死亡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儿按免疫规划要求接受乙肝疫苗第2针次和卡介苗接种,接种过程符合要求。患儿接种部位出血不易凝固,死前表现为口吐白沫,双手上举,死亡急速。结论死者被排除由于疫苗质量和接种操作不当引起死亡,分析可能由于接种疫苗后诱发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死亡。

  • 标签: 接种 乙肝疫苗 偶合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2017年宜昌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情况,对宜昌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予以评价,对减少或避免疫苗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17年AEFI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宜昌市共报告AEFI个案1442例,其中异常反应79例,占5.48%,一般反应1350例,占93.62%,偶合反应12例,占0.83%。AEFI发生年龄以0~2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14%;高发季节在2至9月份,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80.17%。各接种门诊报告数差异较大,报告数最多疫苗为乙脑减毒活疫苗、麻风二联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结论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工作,做好接种前健康筛查和告知,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减少AEFI的发生,完善AEFI诊断和赔偿机制。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不产生抗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但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患者,再次进行疫苗接种,并在第7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对仍然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患者,检测其乙肝5项、乙肝病毒核酸(HBV-DNA)。以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3O例患者2次接种乙肝疫苗,其中16例抗-HBs阳性、4例抗-HBs(±)、6例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4例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并且阳性结果与HBV-DNA阳性、ALT升高一致。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不形成乙肝表面抗体可能与免疫应答迟缓、HBV的隐匿性感染、免疫耐受有关。

  • 标签: 乙肝疫苗 接种 抗体 原因
  • 简介:摘要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护理行为。通过分析我中心门诊部近5年来发生的6起护理纠纷引起的原因,制定预防护理纠纷发生的措施,将护理纠纷杜绝在萌芽状态。

  • 标签: 护理纠纷 预防接种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488例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人数居多,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一般反应,1岁以下儿童居多,多数表现接种后24小时内发热、红肿,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结论产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比较多,相关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加强相关疫苗接种知识的培训,从疫苗接种前、中、后三个方面进行预防和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疫苗接种安全性。

  • 标签: 疫苗接种 AEFI 不良反应 预防和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对于小儿预防接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中心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种过的80例小儿做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2组/40例小儿。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小儿的哭闹评分及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小儿家长总满意度为92.50%,小儿哭闹评分和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全程护理 小儿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流感疫苗对婴幼儿抗流感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自2009年8月-2012年5月期间接种流感疫苗的幼儿200例作为接种组,选择200例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幼儿作为对照组,自接种之日开始,在6个月内通过随访方式,比较两组婴幼儿流行性感冒和普通类感冒的发生率和就诊率。结果在6个月内,接种组的婴幼儿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和就诊率为0,普通感冒的发生率和就诊率分别为4.0%和3.0%,对照组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婴幼儿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和就诊率均为7.0%,普通感冒的发生率和就诊率分别为15.5%和14.0%,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感疫苗在提高婴幼儿免疫力,减少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发生方面,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广为宣传。

  • 标签: 婴幼儿 流感疫苗 接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织金县2014年健康人群免疫抗体水平,为今后免疫规划和疾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织金县4个乡镇的200名健康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对其麻疹IgG抗体、白喉、破伤风以及百日咳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本组研究中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6.5%(173/200),白喉抗体阳性率83%(166/200),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90.5%(181/200),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94.5%(189/200)。结论织金县麻疹、百日咳、白喉与破伤风4种疫苗的抗体阳性率整体水平较高,针对各项疾病开展疫苗接种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 标签: 疫苗 健康人群 抗体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犬咬伤后伤口处理及狂犬疫苗接种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90例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犬咬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犬咬伤后常规给予包扎处理和狂犬疫苗接种,观察组患者给予伤口处理及狂犬疫苗接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狂犬疫苗接种后的红肿、疼痛、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明显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28.5±4.2)d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35.4±5.3)d短,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咬伤后伤口处理及狂犬疫苗接种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犬咬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使其伤口良好愈合,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犬咬伤 伤口处理 狂犬疫苗接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90例从2015年10月—2018年4月的儿童分一次疫苗接种组和两次疫苗接种组。一次疫苗接种组予以一次疫苗接种,两次疫苗接种组则予以第一次疫苗接种后第18个月给予疫苗复种。比较两组接种疫苗免疫应答效果、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结果两次疫苗接种接种疫苗免疫应答效果高于一次疫苗接种组,P<0.05;两次疫苗接种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低于一次疫苗接种组,P<0.05。结论两次疫苗接种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接种疫苗免疫应答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应答效果,降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接种疫苗 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