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完善的公共卫生系统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出复杂性、广泛性、差异性等多元化的特点,为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应急机制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的现状,并对如何构建健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行阐述。

  • 标签: 突发事件 公共卫生 应急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对其不良事件的管理和控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 2015年 3月到 2016年 1月在我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 80位,并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比组。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一个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考核之后再对患者进行护理,对对比组的护理人员不作任何培训和考核,并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进行评比。结果:通过对比调查,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对比组少得多,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护理人员进行一个护理培训和考核之后再对其患者进行护理,能使护理不良事件减少很多,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值得在神经内科护理上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管理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2016本院发生的90例不良事件的类型、发生原因以及发现人或当事人工作年限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分为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患者及环境、布局等方面的因素,其中发现人/当事人工作年限仅0~5年的低年资护士占68.89%,71.11%的非计划拔管发生在中夜班。结论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继续实施非惩罚性上报制度,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合理有效沟通,均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营造一个安全、完整的、护患满意的医疗护理体系。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学校多发传染病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开展时间2018年至2020年,收集整理学校多发传染病事件4起(1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其传染病事件的疾病类型以及发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制定相关的预防控制策略。结果 4起学校多发传染病事件中,共发生传染病例100例,无死亡病例;传染病类型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分别占比45.00%(45/100)、25.00%(25/100)、15.00%(15/100)、5.00%(5/100);分析原因主要包括防控机制不健全、卫生监督不力及校医务室防控措施不足等,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结论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均属于学校多发传染病事件的疾病类型,应采取相关的针对性防控策略,有效降低其类似传染病时间的发生。

  • 标签: 学校 多发传染病事件 预防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由于护理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事件,有的可能导致护理危机。重视重症监护风险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频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健康和经济损失。对于儿科护理从业者而言,患者的特异性要求提高对临床护理实践的要求,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工作要求,这对减少儿科护理中的不良情况发生频次具有很大意义。本研究以新生儿科发生的护理不良反应为例,分析护理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良事件原因及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就诊时间在2021年1月—12月之间的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研究资源询问,经筛选,共计122例患者参与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分组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对照组患者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果经统计学比较具有现实意义(P

  • 标签: 神经外科 不良事件 护理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精神科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原因,做好防控工作以降低医院面临的法律风险,同时做到对病患及其家属负责,致力于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6月实际的病例为基础数据展开整合归纳,探究出现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其风险,最后反思总结得到结论,为本院精神科接下来的医疗护理工作指明方向。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不良事件 医疗制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在儿科护理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针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2月时间阶段内,儿科护理环节当中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以及护理人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研究不良事件的主要引发因素。结果 进行调查的时间阶段内共计发生不良事件52例,其中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主要包含输液外渗以及制度落实不到位、留置针意外拔管等,其中制度落实不到位,发生的情况最多,工作时间越长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工作时间较短的护士。结论 针对儿科护理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因素分析,应当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通过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以及综合培训等方式控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引发的因素,进而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诱发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一直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被广泛关注着。本文从精神科护理的不良事件出发,从患者病情以及护理两方面寻找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从落实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以及制定周密的防范护理计划、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调配三方面给出了护理的建议,从而有效的减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压力、同时强化护理的责任,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希望能够有助于临床护理的研究以及实践的发展,助推医疗护理的完善。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例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3月,2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观察组100例选择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100例并未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同时前者服务态度、采血技术、环境、人文关怀以及健康宣教满意度高于后者,组间数据对比后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将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及风险控制能力。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门诊采血室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外科病人对于治疗和护理的标准日益提高。医护服务面临的挑战日渐严峻,外科是医院意外事件的高风险区、频发区和重点关注区。在日常的医疗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尽管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指导,仍然不免发生护理事故。如何规范护理操作,提升照护效果,消弭事故潜在风险,已成为护理界研究的重要议题。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外科护理中常见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 标签: 外科 护理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调控麻醉深度对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40例患者根据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调整麻醉深度,观察组40例患者按照AAI及BIS变化调整麻醉深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及皮质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T1时的HR及MAP均明显降低(P<0.05),T2时,观察组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糖及皮质醇均得到明显变化(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AI、BIS同麻醉深度、应激反应密切相关,进行联合检测对于调控麻醉深度,降低过度应激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听觉诱发电位 麻醉深度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测试时间对婴幼儿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听力诊断检查的新生儿共计90例,根据新生儿的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B、C三组,三组新生儿均进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测试,对比不同时间对于不同新生儿测试结果的影响以及实际使用时间的情况。结果A组不同测试时间的测试结果完全一致;B组、C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整体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测试所需平均检查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C组患儿在60s测试中所使用的平均检查时间要少于600s测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BR中采用60s测试能够缩短诊断的时间,使患儿尽快进行干预治疗,提高了临床的检查效率。

  • 标签: 测试时间 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新生儿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本院2020年1月-2022 年 12 月 20 例意识障碍患者根据随机分为对照组 (n=10) 和治疗组 (n=10)。治疗组给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1次/d,连续治疗10天。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改良国际昏迷恢复量表评分评估意识水平恢复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在指标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并能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意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