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检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入选病例均自愿接受骨科手术,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前为实验组预防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后为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不给予预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检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科手术患的预防效果更佳,实验组共5例患者出现了静脉血检,对照组出现了12例,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对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检症状均消失。结论做好预防措施,可降低骨科患者静脉血检发生率,抗凝、溶检疗法在血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静脉血检检塞 骨科手术 预防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35例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肾上段下腔静脉受累部位和范围。肿瘤类别:肾癌下腔静脉癌栓19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5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3例,肾上腺皮质癌下腔静脉癌栓3例,肝癌下腔静脉癌栓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腹膜后纤维肉瘤下腔静脉癌栓1例。依据肿瘤累及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下腔静脉阻断平面及方法、重建方式、预防癌栓脱落的方法。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结果19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10例在术前经颈内静脉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10例行全肝血流阻断,9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19例均行肿瘤切除,下腔静脉切开取栓缝合。5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中,3例行全肝血流阻断,2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5例患者均切除病变段下腔静脉,其中4例行人工血管重建,1例合并右肾切除者单纯结扎肿瘤近端和远端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3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中,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3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缝合,并同时行子宫切除。3例肾上腺皮质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和2例肝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均行全肝血流阻断;5例患者中,4例行肿瘤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直接缝合,1例行下腔静脉部分切除后补片成形。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显露下腔静脉近、远端后悬吊,未阻断;均完整将肿瘤从下腔静脉剥离。1例腹膜后纤维肉瘤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拟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但术中发生癌栓脱落肺栓塞,患者死亡。35例患者中,34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围术期死亡

  • 标签: 肾肿瘤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癌栓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操作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00例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穿刺进行输液,加强患儿护理,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500例患儿穿刺1次成功的468例、2次成功的23例、3次成功的8例、3次以上的2例,整个静脉输液过程护理满意率达96%,无医疗纠纷。结论加强静脉输液全程的护理,可有效与家长进行感情沟通,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小儿 头皮静脉 输液 操作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99-01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行及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血管外科60例70条患腿施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插入微波腔内辐射器行腔内微波治疗,小腿局部侧支静脉血管迂曲处进行注射硬化剂治疗(观察组);对照组(2011年8月~2012年9月)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浅静脉剥脱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切口数目、腹股沟处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0.8±2.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03.5±16.0)min(t=-25.183,P=0.000);术中出血量(43.2±4.6)ml,明显少于对照组(107.5±35.2)ml(t=-14.030,P=0.000);手术切口数(2.2±0.7)个,明显少于对照组(6.3±2.5)个(t=-12.233,P=0.000);腹股沟处切口长度(2.3±0.3)cm,明显短于对照组(4.8±0.3)cm(t=-17.697,P=0.000)。术后并发症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局部皮肤麻木(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χ2=0.147,P=0.702),皮下淤血(观察组4例,对照组9例,χ2=2.157,P=0.142)。结论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操作简捷等优点。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微波凝固 聚桂醇
  •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血管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和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血型A型,病例2血型O型。术中均发现肿瘤包裹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包裹长度分别为6cm,决定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及同种异体血管(血型B型)移植。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肿瘤转移、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病例1手术时间为480min,脾静脉阻断时间为45min,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阻断时间为30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mL,术中输RBC10U,血浆600mL。血管切除长度为7cm。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5天恢复进食,第5、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21天出院。术后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间仍生存,未见肿瘤复发。病例2手术时间为480min,脾静脉阻断时间为30min,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阻断时间为25min,术中出血量为600mL,术中输RBC2U,血浆400mL。血管切除长度为7cm。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5天恢复进食,第5、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14天出院。至随访截止时间仍生存,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的血管重建,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 血管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静脉丙球治疗早期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娩出的早期早产儿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早产儿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早期早产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从治疗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死亡率、治愈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静脉丙球对早期早产儿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以选择性地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静脉丙球 早期早产儿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性应激源,解析了静脉采血人群的具体心理反应类型,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工作经验,针对过度紧张、焦虑、潜在紧张、烦躁不安、恐惧等心理反应,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希望能为探究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措施,提供部分理论支撑.关键词静脉采血人群;心理反应;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4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单侧手术耗时和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的双侧手术耗时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发生阴囊水肿和睾丸鞘膜积液的情况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方式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较好。

  • 标签: 手术 治疗 精索静脉曲张 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33-02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在连续静脉采血中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随机从内、外、妇、儿四大科室抽选162名护士监测其连续静脉采血中手卫生情况。结果监控显示162名护士共静脉采血1846人次,采血过程中选择戴手套的护士有76名,达到469%,而不同患者之间执行换手套仅占19%,不同患者之间未选择清洁手的护士有153人,占944%,全部静脉采血完后执行手卫生明显好于不同患者之间手卫生执行情况。结论护士在连续静脉采血中手卫生执行情况差,手卫生执行有待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总动脉部分切除后应用颈外静脉1期重建的方法及可行。方法对1例患者进行了右侧颈总动脉部分切除,应用同侧自体颈外静脉进行Ⅰ期血管重建。本患者为女性31岁,甲状腺髓样癌晚期,欲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瘤灶和颈部转移肿大淋巴结将右侧颈总动脉下部一段绝大部分包绕,长度约4cm,术前行球囊阻塞实验阴性。手术中在肿瘤包裹的颈总动脉段上下各保留约0.5mm安全界后切除右颈总动脉约5cm,用同侧自体颈外静脉连接重建,颈外静脉管径为颈总动脉管径2/3,手术成功,术后愈合良好,Ⅰ期愈合,无并发症。术后3d、1w、1月,2月,6个月,1年后分次复查,重建血管未见堵塞。结果随访12月,患者未出现脑缺血症状,管壁变厚,考虑静脉壁部分动脉化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的手术方法较应用大隐静脉修复,具有简便,时间短,手术切口少,创伤小等特点,重建后未出现因动脉压力高引起重建静脉管壁怒张或破裂等情况。但手术例数少,统计学比较无法进行,需长期积累。总结颈外静脉代替大隐静脉行颈总动脉置换、重建,优点多,创伤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方向。

  • 标签: 颈外静脉 重建 颈总动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4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Muller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普兰店市中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256例,其中行改良Muller术192例。结果192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评价住院时间为7天。随访3个月至6年,术后无出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色素沉着减轻或消失,湿疹样皮疹明显好转,无残留静脉曲张。3个月后切口痕迹消失,无复发。美容效果很好。结论采用改良Muller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练,疗效确切。能够满足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腿部的美容要求。

  • 标签: 静脉曲张 点刺放血或血栓 挤压 七号线缝扎 血管 下肢Muller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1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及临时血液透析患者选用直接动静脉穿刺的方法及透析效果的观察。方法通过对52例急诊及临时血液透析患者选用动静脉直接穿刺的方法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的观察。结果1例足背动脉穿刺后形成<3cm动脉瘤(处理后动脉瘤消失),l例肱动脉穿刺透析结束后形成<5cm血肿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直接动静脉穿刺操作方法简单,操作过程简便,危险小,透析效果比较满意。

  • 标签: 直接动静脉穿刺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249-01
  • 简介:摘要晕针是静脉采血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是一种血管抑制晕厥,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床广泛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晕厥。晕针发生急骤且没有前兆,许多的因素可以导致学生在静脉采血时出现晕针的现象,通过分析相关的因素及制定出相应的有效预防方法可以避免晕针的发生。

  • 标签: 晕针 疼痛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30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30例DVT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30例骨创伤但未发生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选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C反应蛋白(CRP)含量进行测定,选用PT导出法对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选用散射比浊法对D-二聚体(D-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FIB、D-D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多部位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治疗之后FIB、D-D明显低于治疗之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D-D、FIB升高与年龄、骨折状况是骨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骨折状况越严重,年龄越大,那么静脉血栓发生率、危险就会越大,溶栓治疗对于骨创伤后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 标签: 骨创伤 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