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科室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开胸肺叶切除,观察组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中失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显示: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转移和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但两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与开胸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在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及控制术后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该式作为首选方案,以获得更理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早期肺癌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开胸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2021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100例,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康复成功率48/50 (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50(80.00%),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急诊护理干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康复情况 安全性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2021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100例,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康复成功率48/50 (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50(80.00%),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急诊护理干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康复情况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息性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与突发心脏病猝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接诊的急诊科门诊病人及健康体检者共50例的医学材料,研究对象均行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随诊12个月观察是不是产生SCD,依据心电图检查結果分为QRS波<110ms组(n=36)和QRS波≥110ms组(n=14);依据随诊结果分为猝死组(n=11)和对照组(n=39)。搜集整理50例研究对象的医学材料,梳理后开展统计分析。结果:静息性心电图检查QRS波延迟时间与SCD间呈正相关。结论:QRS波延迟时间的检测有利于临床医师预测分析SCD的风险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心电图诊断的方式,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选取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均满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相关标准。患者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仰卧状态,做好异常心电图类型的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异常心电图类型的分析,其中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大人数分别为20例、17例、16例、11例、8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28.33%、26.67%、18.33%、13.33%。结论:在心电图改变中ST-T最为常见。通过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判定,必要时还要进行其他冠状造影检查。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检查 心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病患在急诊科实行针对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时段在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病患: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病例数:82例;分组方法:随机抽样法,常规干预纳入参照组,针对性干预纳入研究组,比对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较参照组干预后GCS评分更高,ICU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病患在急诊科实行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缩短病患ICU住院时间,快速舒缓昏迷症状,促进病情恢复,实践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科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针对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预防心脏介入患者中针对性护理对并发症发生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展开分析与观察。方法:研究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脏病患者为对象,按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5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到早期预防心脏介入患者中,可提升其护理干预效果,降低并发症疾病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早期预防心脏介入术 并发症发生 患者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从护理角度出发,探究微创(MIS)和切开(Open)行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83例2020年1月至3月来我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MIS组(40例)和Open组(43例),即MIS组采用MIS-TLIF治疗、Open组采用Open-TLI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期指标,构建全面的护理方案。结果 MIS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Open组,但首次排气时间、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低于Open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pen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4%,与MIS组的90.00%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结论 给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IS-TLIF联合护理治疗,效果显著高于Open-TLIE,患者痛苦有所减小、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中出血量较少,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创 切开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康复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7-17
  • 出处:《生活与健康》 2019年第7期
  • 机构:广元市青川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100 人工流产是一种防止早孕或者一定程度上对人口数量的控制的一种补救方式,但是有一些手术的人是存在并发症的危险的。人工流产确实是在避孕没有成功之后的一种比较有效的补救方式,但是却不可以作为正常的节制孕育的方法。人工流产在实行方式上分为药流和手术流产两种。所以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人工流产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