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突触核蛋白(Synuclein)表达模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半定量RT-PCR检测2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α-synuclein、β—synuclein和γ-synuclein基因mRNA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α-synuclein、β-synuclein和γ-synuclein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α—synucle—in、β—synuclein和γ-synucle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2±0.32、0.61±0.32和0.72±0.3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41±0.27、0.40±0.25和0.45±0.25(P=0.034,P=0.026,P=0.007)。γ-synucle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7.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3.5%(P=0.022),而α—synuclein、β—synuclein蛋白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α-synuclein、β—synuclein和γ-synuclein表达模式8种组合中,任一种蛋白表达、α-synuclein或γ-synuclein、β—synucleln或γ-synuclein、α-synuclein和γ-synucle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α-synuclein、β—synucle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γ-synuclein蛋白表达与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7,P=0.048)。淋巴结转移及分期较晚者任一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分期较早者(P=0.030,P=0.040)。结论Synucle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有增高趋势,其中γ-synuclein对于评估结直肠癌病程发展和转归具有潜在价值。

  • 标签: 结直肠癌 突触核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背景和目的:目前海绵状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由于位于生命中枢,手术治疗风险和难度较高。本文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行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1年6期间收治1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肿瘤位于中脑2例,中脑脑桥交界8例,延髓2例。结果:10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再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改善6例,4例同手术前,加重2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有手术指征脑于海绵状血管瘤,积极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脑干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组和对照组,AFB1组以200ug/kg体重腹腔注射AFB1,第13周、第33周和第5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并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不同时期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一组不同时段比较,随着诱癌进行,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不仅明显高于第13周,而且亦高于第33周(P〈0.01)。其余各组和同组不同时段之间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B。组中发生肝癌动物肝组织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率为100%(10/10),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率30%(3/10)(P〈0.05)。结论AFB,诱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CCT亚基γ基因蛋白有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肝肿瘤 CCT亚基γ基因蛋白 AFB1 大鼠肝癌 蛋白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运用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治疗中护理经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早期下床活动干预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处理71例患者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部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问11~21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能加速患者康复,加强护理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川。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食管癌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行开胸食管切除术食管癌患者60例,于术前随机分成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和术前常规准备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结果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主动咳嗽排痰24例(80%),常规准备组主动咳嗽排痰15例(50%),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准备组(P〈0.05)。结论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积极主动咳嗽排痰,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食管癌术前准备 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 咳嗽排痰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应用后路Coflex动态稳定术治疗退行腰椎管狭窄,评价其安全和临床有效.方法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28例连续退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有限减压、椎板间Coflex动态稳定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38~72岁,平均54.8岁.本组患者术前均有下腰痛以及下肢神经症状或间歇跛行症状,并经过X线平片以及动力片、CT和MRI检查确认病变节段和诊断.本组患者接受单节段手术27例,双节段手术1例.手术方式均为全身麻醉下有限开窗减压、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术.手术前后对患者VAS视觉疼痛评分和改良Oswestry残障指数评分进行评价,通过动力平片评价手术节段腰椎活动情况.随访时调查患者对手术治疗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78min,出血量180~310ml,平均210ml.无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d佩戴软腰围下地活动,术后7d出院.术后1、3、6、12、24和36个月门诊随访,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评价.本组发生并发症3例(9.3%).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5.2个月.平均VAS视觉疼痛评分由术前8.1到术后2.8,最后随访为2.6;Oswestry评分由术前54.3到术后21.8,最后随访为23.2.上述评价指标手术前后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别.随访中手术节段屈伸活动良好,活动度2°~6°,平均3.6°.未发现假体移位脱出现象.随访时本组患者对本次手术治疗满意度为89.3%(25/28).结论退行腰椎管狭窄症应用Coflex动态稳定术,可以通过微小创伤手术,直接彻底解除神经压迫,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同时良好保留了手术节段腰椎运动功能,随访结果表明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板间 动态稳定
  • 简介:目的探讨专业护理对胃肠道肿瘤腹腔转移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73例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胃肠道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每例患者共完成3次腹腔热灌注化疗,5-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作为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患者分为专业护理组(39例)和传统护理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治疗疗效、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腹腔热灌注化疗成功率100%.化疗毒副反应及热灌注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专业护理组与传统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治疗后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专业护理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卡氏评分平均为(74.7±6.1)分,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70.1±9.0)分(P<0.05).专业化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评分(87.4±9.6)分,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80.0±9.9)分(P<0.01).结论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胃肠道肿瘤腹腔种植转移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专业化护理有助于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进行,保证疗效并避免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 标签: 胃肠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C)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临床应用和技术方法.方法我科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收治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和8例胰腺癌患者,其中根治术后31例和9例晚期恶性腹水患者行CHPPC治疗,观察灌注前后反应和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40例,随访时间3~18个月,20例肝癌根治切除后患者中,1例巨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8个月,1年累积复发率为8.0%;7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有1例肝内转移复发,复发时间术后9个月;其余根治病例无肿瘤局部、腹腔、腹膜、膈肌、大网膜等转移.9例恶性腹水患者经腹腔热灌注化疗,7例腹水消失,2例腹水明显减少,症状缓解总有效率(RR)100%,其中2例已死亡,距灌注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最终无腹水出现,5例已存活6个月以上.CHPPC副作用包括4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白细胞下降,无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一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晚期患者恶性腹水控制好,有很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腹腔热灌注 化疗 恶性腹水 肝胆胰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评估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实施安全和可行.方法回顾分析接受CME手术(35例)和传统手术(36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布无显著差异,平均手术时间亦无明显差异.CME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8.3±82.5)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181.9±53.7)ml(P<0.05).CME手术对术后病理分期如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无影响,CME手术组平均活检淋巴结数目为(17.7±5.8)枚,而传统手术组为(13.6±2.5)枚,CME手术可提高术后活检淋巴结数目(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感染并发症以及非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CME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安全、可行、有效,可保证切除系膜完整和清扫更多淋巴结,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 标签: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集中式术前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将186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02)和对照组(n=84),试验组采用集中式术前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口头术前健康教育,利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参加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6.1%,明显优于对照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5.6±15.7)、(57.4±17.5)和(50.2±10.7)、(52.6±9.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后,再次评定结果显示,术前1d、术后1d和7d,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下降,但试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集中式术前教育,有助于患者掌握手术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术前、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癌 护理 术前教育 集中式 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和术后椎间盘再突出原因.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40例采用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24例,年龄39~77岁,平均58.3岁;后路单纯开窗减压+Coflex固定15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Coflex固定25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随访均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及椎间隙高度指数变化.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行腰椎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ODI和VAS评分分别由术前43.88±16.34和5.94±1.39降至末次随访14.63±6.84和1.13±0.9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活动度8.32±3.56,术后3.64±2.7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指数有明显提升(P〈0.05),随访末期椎间隙高度指数逐渐下降,与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例行单节段减压、椎间盘切除+Coflex固定患者术后6个月内原有症状加重,MRI检查提示有椎间盘再突出,再突出率7%;1例患者行翻修手术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疾患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有再突出风险,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选择需慎重,术后指导不可忽视.

  • 标签: 腰椎 退变性疾病 COFLEX 棘突间固定 再突出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距离对肛门功能恢复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距离,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Ⅰ组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0~1.0cm;Ⅱ组为1.0~2.0cm;Ⅲ组为2.0cm以上.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并记录患者肛门功能状况,比较三组间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间,性别、年龄、T分期、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肛门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63.3%、80%和83.3%.术后第12个月各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达优良百分率分别为80%、86.7%和93.3%.术后第1、3个月,Ⅰ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Ⅱ组(P<0.05),Ⅱ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Ⅲ组(P<0.01);术后第6和12个月,Ⅰ组与Ⅱ组之间、Ⅱ组与Ⅲ组之间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两组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各时间段,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离齿状线越近,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越差,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大多患者可在术后6个月恢复,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远期效果较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肛门功能
  • 简介:目的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疼痛进行相关临床研究.方法选择68例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均为新鲜压缩骨折,完成72个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均采用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为单侧球囊穿刺.对术中穿刺、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射三个阶段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和比较,同时观察术中疼痛行为特征和生命体征.结果59例(87%)患者术后疼痛出现明显改善,术中疼痛出现率为82%.手术前后VAS均值分别为8.1±1.2和3.1±1.4,穿刺VAS均值为7.6±1.2,球囊扩张VAS均值为8.7±0.9,骨水泥注射VAS均值为8.1±0.7.最疼痛比率:穿刺占18%,球囊扩张占53%,骨水泥注射占29%.球囊扩张时疼痛程度与穿刺和骨水泥注射疼痛程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疼痛发生对临床效果无影响.结论对于椎体后凸成形术,多数患者会出现术中疼痛.尽管术中疼痛出现不会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疗效,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对它给予足够重视和处理.

  • 标签: 椎体成形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11C-鬼臼毒素(^11C—PDT)在肺癌和炎症模型小鼠体内生物分布,评价^11C—PDT作为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示踪剂对肺癌与炎症鉴别价值。方法肺癌模型小鼠和炎症模型小鼠各12只,分别根据示踪剂种类随机等分为两组,于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入^11C-PDT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注药后60min用井型探测仪测量^11C-PDT或^18F—FDG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结果^11C—PDT在肿瘤组织放射摄取值(%ID/g)高于炎症组织(0.63±0.25vs.0.29±0.09,P〈0.05);^18F-FDG肿瘤组织放射摄取值高于炎症组织(7.56±1.77vs3.83±O.71,P〈0.01);^11C-PDT和^18F—FDG示踪剂在肿瘤组织放射摄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组炎症对肌肉放射摄取值比值为1.58±0.11,明显高于^11C—PDT组0.734-0.28(P〈0.05)。结论^11C—PDT具有更高肿瘤特异性,将来有望作为PET示踪剂用于肺癌和炎症鉴别诊断。

  • 标签: 11C-鬼臼毒素 生物分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 简介:目的检测CD90在化学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过程中各时期动态变化。方法实验组通过化学法诱导50只C57BL/6J雄性小鼠肝癌,对照组为50只正常C57BL/6J雄性小鼠。观察小鼠成瘤情况和生长状态。对每4周定期处死小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应用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FQ—RT-PCR)、Western印迹法技术检测100只小鼠肝组织及相应阶段正常肝组织CD90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化学诱癌第16周时,小鼠肝脏表面开始出现结节样变化,直径约2mm,呈灰白色,多发性。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细胞排列轻度紊乱,细胞轻度异型增生。第20周时肝癌结节直径在5-25mm之间,镜下为中、高分化肝癌细胞;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在16周以前CD90蛋白不表达。FQ-RT-PCR、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CD90mRNA在化学诱癌16周以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诱癌16周以后,CD90表达呈显著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90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蛋白表达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认为CD90对肝癌发生、发展有一定调控作用。

  • 标签: 肝肿瘤 干细胞 CD90 诱癌 动态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疗效。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第一步在局部麻醉下行颅骨牵引术,第二步在牵引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该组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颈椎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恢复,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tgkel分级,显效f降低2级)6例,有效(降低1级)13例,无效3例。结论在颈椎牵引复位基础上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有效方法。

  • 标签: 低位颈椎 骨折脱位 牵引 复位 前路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增殖及TRAIL受体表达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阿霉素、TRAIL及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处理HepG2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阿霉素作用前后HepG2和SMMC-7721细胞TRAIL受体DR4、DR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种浓度阿霉素(0.86、8.6、86μmol/L)作用24h后,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84±0.44)%和(8.67±1.22)%、(24.12±1.11)%和(25.39±2.26)%、(64.55±4.05)%和(66.2±3.74)%,呈浓度依赖,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浓度TRAIL(10、100、500、1000ng/ml)作用24h后,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3±0.25)%和(5.66±0.56)%、(9.60±1.38)%和(8.96±1.13)%、(11.87±1.43)%和(12.11±1.84)%、(15.12±3.84)%和(16.16±1.41)%,其他3种浓度分别与10ng/mlTRAI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作用于HepG2和SMMC-7721细胞,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HepG2和SMMC-7721细胞对TRAIL治疗敏感性,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和TRAIL浓度增加,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呈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无论在mRNA还是蛋白水平,阿霉素处理后HepG2细胞死亡受体DR4、DR5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显著增加;在SMMC-7721细胞,阿霉素处理后,DR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DR4表达水平与阿霉素未处理组相似。结论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肝癌细胞对TRAIL治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阿霉素增加死亡受体特别是DR5表达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TRAIL在肝癌治疗方面存在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阿霉素 TRAIL 肝细胞癌 增殖 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94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康莱特注射液100ml,静滴,第1-7天,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FOLFIRI方案化疗,2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观察临床有效率,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临床有效率分别为34.1%和16.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分别为56.8%和12.0%(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重度延迟腹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能提高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 标签: 康莱特注射液 FOLFIRI方案 晚期胃肠道肿瘤 化疗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直肠癌安全和可行,比较其与常规根治手术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患者,根据术中是否选择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分为动脉灌注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术后并发症、化疗相关副作用以及远期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Duke分期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术后肠道出血、尿潴留和切口脂肪液化以及远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狭窄、肠梗阻、排便功能不良无显著差异.灌注化疗组发生Ⅲ级和Ⅳ级化疗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管灌注化疗组患者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灌注化疗组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5.8%,显著高于对照组62.1%(P<0.05).结论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中行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安全、可行,并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化疗副反应可接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 标签: 直肠癌 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 并发症 化疗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回顾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检测胃癌病灶能力和在术前肿瘤分期中作用。方法对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胃癌患者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分析,评价轴位CT图像、多平面重组(muhiplanarreconstruction,MPR)和MPR结合CT胃镜(CTgastroseo-PY,CTG)检出胃癌病灶准确率以及轴位CT图像和MPR对胃癌T分期准确率。结果轴位CT图像、MPR和MPR结合CTG检测胃癌病灶准确率分别为84.76%、91.43%和95.24%,轴位CT图像与MPR以及MPR与MPR结合CTG之间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轴位CT与MPR结合CTG检出胃癌病灶准确率有显著差异(X^2=6.40,P〈0.05)。轴位CT图像与MPR对胃癌肿瘤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6.40%和87.50%,两者有显著差异(X^2=3.88,P〈0.05)。结论与轴位CT图像相比,MPR结合CTG显著提高胃癌病灶检出率,MPR可明显提高胃癌肿瘤分期准确率。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胃癌 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