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胍西替柳干混悬剂的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出度测定法第二法(桨法),选用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1000ml为溶剂,转速100r·min^-1,取样时间为45分钟,采用HPLC法测定,C18柱,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6nm。结果:胍西替柳的线性范围:0.108~0.973μg(r=0.99996);平均回收率为:胍西替柳88.1%(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信,可为评价胍西替柳干混悬剂的出度提供依据。

  • 标签: 胍西替柳干混悬剂 HPLC法 溶出度
  • 简介:目的考察影响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体外出度的因素。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以出度为考察指标,对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制剂配方筛选,考察可能影响出度的因素。结果按优化配方制备的分散片出较好,分散较快。结论优选配方制备的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出度较好,影响出度的主要因素为聚维酮k30浓度、羧甲基淀粉钠和微晶纤维素的用量。

  • 标签: 盐酸洛美沙星 喹诺酮 敏感细菌 感染
  • 简介: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的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栓组、非栓组,每组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阿替普酶静脉栓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与治疗前及非栓组进行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栓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从而降低急性脑梗死所致的致死和致残率,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 简介:目的研究评价栓药物瑞替普酶(r-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栓条件并同意接受该疗法的69例AMI患者作为栓组,用(r-PA)按10Mu-20Mu剂量治疗;将同样符合栓条件但因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栓治疗的AMI患者作对照组(49例),比较两组的再灌注率、住院2周内病死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栓治疗组再灌注率(80.9%)显著高于对照组(20.4%),(P〈0.01)栓组3周病死率(7.8%)、心力衰竭(12%)、心源性休克(8%)和严重心律失常(12%)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35%、31%和31%),有统计学差异(P〈O.01)。栓组有一例脑出血,轻度出血发生率栓组(10.3%)高于对照组(8.3%)(P〈0.05)。结论栓剂(r-PA)栓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价格较廉,适合我国广泛应用。

  • 标签: 瑞替普酶 溶栓 心肌梗死
  • 简介:STEMI再灌注治疗方法有药物栓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PCI能更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是PCI存在时间延迟,而且受到导管室设备和技术队伍的限制;药物栓治疗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和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有用方法。本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论述了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栓后PCI的适应证等。

  • 标签: STEMI 溶栓治疗 PCI
  • 简介:目的分析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栓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8例。观察组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83.05%(P〈0.05)。护理前2组患者QO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QO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静脉栓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出现并发症,为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静脉溶栓 细节化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静脉栓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急诊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0例。根据不同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结果 患者间NIHSS评分及静脉栓时间存在较大差异(P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静脉溶栓 干预措施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通过制备固体分散物提高西尼地平体外出速率。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和物理法制备固体分散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定西尼地平以无定型状态分散在载体中,并进行了药物体外出度的测定。结果固体分散物的体外出速率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的体外出速率。DSC图谱检测能充分说明采用溶剂—融法能够形成较好的固体分散物,药物与载体的晶体吸收峰已经消失。结论形成稳定固体分散物后制成制剂,体外出度显著提高。

  • 标签: 固体分散物 西尼地平 体外溶出度 体外溶出速率 药物 法能
  • 简介: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尼莫地平的出度,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其速释制剂,本研究选用PVP(k30)为载体制备了尼莫地平的固体分散体及机械混合物,比较了二者体外药物出度及药物的结晶形态,并考查了共沉淀物的稳定性。进而进行了尼莫地平速释片剂处方的筛选,并按最优处方制备了胶囊剂。比较了自制速释胶囊剂与市售片剂的释药情况。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对尼莫地平出度的提高大大优于机械混合物,5分钟的释药量,前者为89%,而后者仅为45%。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尼莫地平在以PVP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中是以非晶体形式存在,并且在室温并密封于玻璃瓶中放置一年后仍无结晶出现。本研究制备的片剂和胶囊剂都具有速释性质,而以胶囊剂为优,说明压片压力可能影响出。速释胶囊的释药速率大大高于市售普通片剂。

  • 标签: 尼莫地平 固体分散体 速释制剂 溶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出度的统计学结果。方法:本实验通过相似因子法将药物分为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和对照组,对比不同分组药物的体外出度检验结果,通过相似因子和Q值的比较阐述不同分组药物与对照组药物是否相似。结果:药物1组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26.37±2.92、64.20±1.98、87.44±3.07、98.85±2.77,药物2组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27.36±3.88、65.20±3.24、84.48±4.20、94.31±1.97,药物3组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18.96±2.82、47.66±3.41、73.80±2.60、82.99±3.12,对照组药物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38.55±2.75、60.24±1.84、77.63±1.58、95.89±2.20;药物1组体外出度Q值和相似因子统计学结果分别为703.6、50.7,药物2组体外出度Q值和相似因子统计学结果分别为1029.4、68.0,药物3组体外出度Q值和相似因子统计学结果分别为482.9、82.6。结论:固体缓释药物制剂的体外出度的统计学结果中相似因子均在50~100之间,因此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和对照组药物都比较相似,但是药物3组的相似因子>药物2组>药物1组,因此药物3组与对照组药物最相似。

  • 标签: 固体药物制剂 体外溶出度 统计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急性脑梗塞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一般采用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现研究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栓护理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此次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栓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并建立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霉素钙和甲氧苄啶为原料制备胶囊,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法测定出度。结果:采用全粉末填充工艺成功制备出出度良好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出度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甲氧苄啶浓度在0.01119~0.03077m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0.02224x+0.004155(r=0.99999);磷霉素钙浓度在0.01128~0.03101m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6.887761x+0.0060719(r=0.9994);甲氧苄啶:在相当于标示量限度50%~100%范围内,测得甲氧苄啶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38%;磷霉素:在相当于标示量限度50%~100%范围内,测得磷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1%。0.01mol/L盐酸溶液900ml为出介质,采用转篮法,转速为每分钟75转,其出结果良好。结论:该胶囊制备方法可行,出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可用于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的出度测定。

  • 标签: 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 溶出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救措施,实验组采取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患者采取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栓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相比对照组有极大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牙龈出血、泌尿系统出血、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发生率均对照组,治疗后整体并发症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有极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开展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栓治疗,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有助于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极强的治疗安全性,从而保证患者机体康复效果。

  • 标签: 阿替普酶 早期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动静脉内瘘栓塞患者接受栓治疗的同时接受全面护理的效果。方法:经探讨决定,本研究合计选取48例接受栓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定为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随机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组别命名为对照组,接受全面护理干预的组别命名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面护理 动静脉内瘘栓塞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纤酶与三七总皂苷对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应用投掷硬币法随机分为纤酶组与三七总皂苷组各60例,纤酶组给予纤酶治疗,三七总皂苷组给予三七总皂苷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纤酶组显效36例(60.0%)及有效55例(91.7%)均明显高于三七总皂苷组的25例(41.7%)及46例(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纤酶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而对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延长。结论纤酶是栓治疗发病72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药物。

  • 标签: 脑梗死 纤溶酶
  • 简介:目的通过纳米骨架给药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缬沙坦的体外出度。方法应用旋转蒸发法制备缬沙坦口服纳米骨架制剂,以出度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优化处方的纳米骨架制剂与市售制剂在不同pH介质中的体外出行为进行对比研究,并对优化处方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筛选的优化处方为:Valsartan:Sylysia350:EudragitL100-55=1:2:2。与市售制剂相比,优化处方的纳米骨架制剂在pH=1.2、pH=4.5和水中有更好的出行为。结论纳米骨架制剂能够提高缬沙坦的体外出,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药剂学 纳米骨架 旋转蒸发法 溶出度 缬沙坦
  • 简介:目的本文选择EudragitL100和EudragitRL30D分别作为微丸的肠和缓释包衣材料,将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应用于处方筛选过程中,制备卡马西平肠缓释微丸。方法采用综合评分法,以6h和12h两点的累积释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将包衣时间(间接代表包衣厚度)和增塑剂的比例作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肠缓释微丸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的三维响应面图可以看出,评分最优自变量处方为椭圆形的区域,在此区域内任取3点进行验证实验,通过对比评分标准,3批自制样品符合理论释药目标。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可用于卡马西平肠缓释微丸的包衣处方优化,所建模型具有较好地预测能力和实用性。

  • 标签: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肠溶缓释微丸 卡马西平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主因上腹部饱胀不适1月,于2009年11月6日入院,入院诊断为:胆囊结石。询问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糖尿病史,入院后第2天及第7天检查空腹血糖分别为7.5mmol/L与9.12mmol/L,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为8.8%,于2009年11月11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标签: 二甲双胍肠溶片 不良反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009年 口服 青霉素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