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两位外国选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击败才女武亦姝攻擂成功的新加坡女大学生李宜幸,一位是热爱毛泽东诗词的美国大学生伍淡然。或许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外国选手没有太大的比赛压力,反而显出一派轻松,李宜幸攻擂的过程眉头都不皱一下,伍淡然也是表现呆萌,采访中,令人感触的是他们对中国诗词的纯粹热爱。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经今古文学的差异,自来论说纷纭。就《诗经》而言,今古文的区别标准不在字体和异文,而在於学说思想。《毛诗)属於古文学派。两汉之际《毛诗》存有古文本,但在立为博士之学前後出现了隶古定本即今文本,後者更为流行。四家诗学交替兴盛,但汉代经学中一直涌动着一股通学潮流。汉末郑玄会通今古,其出现并非偶然,但在诗学范围内郑玄会通四家的努力并不是很成功。

  • 标签: 汉代 《诗经》 《毛诗》 诗学 中国 古代
  • 简介:只有语言,没有文学,这是当前外语教学普遍关注的问题.诗歌翻译和欣赏无疑是学习文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剖析现行通用教材中加入的两首英的汉译,指出大学英语在诗歌教学方面几乎是盲区,有待全面改进和提高.

  • 标签: 高校 英语教学 英国诗歌 诗歌翻译
  • 简介:区别于传统教学理论的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于小学语文中古代哲理的教学,我们有以下教学思路: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合作探究,稳步提升;情境教学,体验感悟。

  • 标签: 建构主义 认知理论 小学语文 古代哲理诗
  • 简介: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个中外比较文学研讨会,与会者对中国中外比较文学的现状、发展、方法及研究生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笔者受到了极大的启发.然而,不经意中笔者产生了一个另类的想法,这就是在场的大多数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或是不懂外文,或是不能用外文阅读原著,他们用作比较项的外国文学作品几乎都是经他人之手翻译出版的.对此,笔者产生了两个方面的质疑:

  • 标签: 得失 译诗 失真 文化 比较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作品
  • 简介:分析题目就是分析常规指向高考考纲的题型,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效果;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归根到底,评价类题型只是高考考点的一个变向表达而已。

  • 标签: 古典诗词 评价题 解题
  • 简介:波西·比希·雪莱(1772—1822)出生在英国贵族家庭,自幼聪颖,8岁能。在中学读书时,他向着蓝天和大地,发出心誓:“我誓必正直、明慧、自由,只要我具有此种力量,我誓不与自私者、权势者为伍共谋祸人之事,而且我必加以抨击。我誓必将我整个生命贡献于美的崇拜。”在牛津大学求学时,他因发表《无神论的必然性》一文而被开除学籍,不久又因婚姻问题被被迫和家庭断绝关系。接着他赴爱尔兰参加解放运动,发表演说、散发传单,号召人民反对英国的统治;随后又发表长诗《麦布女王》,公开谴责基督教,批判封建统治的罪行。

  • 标签: 永恒真理 形象表达 长诗 雪莱 生命 哲理
  • 简介: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诗人译、知行合一的鲜明特色。作为诗人,郭沫若不但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而且在中外诗论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诗歌创作的见解。作为诗歌翻译家,他就诗歌翻译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提出了'风韵译'、'创作论'、'共鸣说'和'以'等诗歌翻译理论,在实践上有感而译,作译并举,译形式丰富多彩,译的音乐性特别强。

  • 标签: 诗歌 翻译 知行
  • 简介:将儿童教学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透过富有节奏性的语言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在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教育科研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儿童诗 欣赏 创作 教学模式
  • 简介:迄今已有的《莎士比亚十四行》11种译本,其中九种采用了忠实于原文形体和意义的手法。然而,诗歌的抗译性是众所周知的。作为传统形式,又深深置根于西方文化的十四行,更是具有这一深层次的特征了。从理论上说,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有着不同的异质结构,要移花接木,是不易做到的。从实践来看,八十多年来的阅读史和十四行创作史说明,移植英国和西方本土味的十四行形式到中国的土壤,还远远没有形成。这种理想和实践上的抵捂说明,英语中的十四行和汉语中的十四行[如果能够存在的话],是无法殊途同归的。总结起来,这是一个形式的文化的问题。思考这个问题,既有助于在理论上提高认识,纠正一些认识论的偏差,也有助于给诗歌翻译,尤其是传统的格律诗翻译提供启迪和指导。

  • 标签: 形式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汉译 可行性
  • 简介:秋天,在诗人笔下无疑是经常吟唱的主题。在唐诗宋词里。秋风秋雨总是伴随着诗人们沉重的步履。其实,秋天的歌并非好唱,这个季节过于让人产生喜悦和悲怆、成熟和失落。收获总是让人欢乐的,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但是,随着麦浪稻海的消失,青草及绿叶的枯萎,“不

  • 标签: 高万红 《秋天与可爱的植物保持亲近》 诗歌 艺术风格
  • 简介:作为其"百科全书计划"的一部分,诺瓦利斯将自己的诗学观建立在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对比之上。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媒介被诺瓦利斯从抽象的数字比例关系中剥离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和谐的概念,将之作为其诗学的核心概念融入了文学创作中。本文以诺瓦利斯的断片创作中涉及音乐的文本为出点,梳理了诗人对音乐之数学本质的理解,进而提炼出其中所蕴含的和谐世界观及诗学观。

  • 标签: 早期浪漫主义 诺瓦利斯 诗学 音乐 数学 和谐
  • 简介:本卷选录25篇文章,按专题组成“中学读诗”“林庚品与浦江清释词”“李长之评司马迁《史记》”“《唐诗三百首》与《古文观止》的编选标准”四个单元,还有现代诗文讲解的一组文字。1940年6月问世的《国文月刊》刊载的文章有四类,其中有“诗文选读,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及现代文学作品两项,均附以详细的注释或解说,备学子自修研究”。1942年8月创办的《国文杂志》设有《范文选读》一栏,栏内“对于白话……

  • 标签: 品诗 解诗 国文教学 《唐诗三百首》 古代文学作品 林庚
  • 简介:唐科举进士科考由尚书省礼部掌管,故称“省试”。进士科试帖,由此又称为“省试”。唐科举以诗赋取士对唐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日本古代在八世纪中后期,其国学机构大学寮开始通过考试选拔文章生,史称“文章生试”。进入九世纪后,文章生试改由式部省负责,亦名“省试”。平安朝的文章生试不论在命名还是考试的形式与内容上,均与唐进士科颇为相似。本文对唐进士科考与平安朝文章生试展开比较,进而剖析了唐初与平安朝前期省试的异同。

  • 标签: 文章生试 进士科考 省试诗 近体诗 声律
  • 简介:菲利普·弗伦诺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也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写了很多的革命和抒情诗,《野生金银花》是他的抒情诗中的名篇之一,该文从格律和韵律的角度对《野生金银花》这首抒情诗的音乐性进行了分析和欣赏。从而为解读这首诗歌提供了新的赏析角度,也更加丰富和深化了对于这首抒情诗的理解和欣赏。

  • 标签: 《野生金银花》 格律 韵律 音乐性
  • 简介:<正>在浩瀚的文艺作品中,那些成熟作家的优秀作品,都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研究作品的不同风格,对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性,提高鉴赏能力,指导人们在创作中自觉地培养和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风格,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郭小川的遗作《团泊洼的秋天》和民歌《新媳妇走娘家》两首的不同特色,谈谈作品的语言风格问题。作品写作的年代不同,作者所处的环境、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以及各人个性特点的不同等等,决定了两首的作者在处理题材、艺术构思、语言运用上呈现不同特点,构成了两首不同的语言风格。

  • 标签: 不同特色 波涛涓涓细流 涓涓细流诗
  • 简介:中国自古盛产民谣、歌谣(也称顺口溜),这些民谣反映出民间百姓对当时的政治、民俗和风气变化的评价与态度。虽然民谣来自偏僻乡野,有点不登大雅之堂,而且口头表达显得粗糙肤浅,甚至有点下里巴人、俗不可耐的味道,但这种草根文学的诗性话语却十分鲜活,而且富于生命活力。民谣所继承的古典文学中的诗学韵味,既简洁精炼,又合辙押韵;既幽默风趣,又通俗易懂,值得人文学者关注和研究。首先从歌谣的历史渊源和口耳相传、美刺批判的特点入手,进而借鉴西方"口头诗学"的角度来阐释歌谣的口头传承、采集加工以及形成的语言修辞文本的特点,结合中国古代歌谣"观风知政"、美化风俗以及干预现实的特征来展开论证,从而挖掘歌谣中的"言志"和"文以载道"的现实批判精神,进而阐明口头歌谣文学表达的修辞风格与口头诗学的特征。

  • 标签: 口头民谣 诗学特征 美刺精神 载道传统
  • 简介:邵洵美《麦布女王》长诗翻译对叙事翻译的似真性策略表现在:译者对诗歌韵律与节奏的把握、对诗歌叙事衔接与连贯的关注和意象的移植与再造,这些对自由体叙事的翻译有着重要启示。

  • 标签: 似真性策略 麦布女王 诗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