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研究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产妇共50例,作为观察组,术后无切口感染的产妇共50例,作为对照组,从多个感染因素展开调查并分析其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比较可得出对照组中检查次数>2次为10%(5/50)、胎膜早破为14%(7/50)显著低于观察组检查次数>2次为40%(20/50)、胎膜早破为40%(20/50),而对照组中羊水污染12%(6/50)高于观察组6%(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阴道检查次数过多以及所用的手术时间过长等,因此,在临床医疗中应该积极采用相关预防及临床处理对策,是控制剖腹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方面。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产科接收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改行剖宫产术进行分娩,统计产妇经硬膜外导管麻醉成功情况,并按麻醉成功/失败将其分入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对比两组硬膜外镇痛相关指标及基线资料,探究导致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产妇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率为10.56%(19/180);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基线资料、镇痛前疼痛评分、镇痛时宫口开指情况、镇痛半小时后疼痛评分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一组镇痛追加次数明显少于研究二组,且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研究二组(P<0.05)。结论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主要与镇痛追加次数增加、镇痛持续时间延长有关,临床麻醉医生应严格把控镇痛追加指征以及麻醉用药剂量等,以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分娩镇痛 剖宫产 影响因素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切口感染高危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剖宫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2组的产妇在体重指数、胎膜早破、合并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和A1组产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体重指数、胎膜早破、合并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高危影响因素主要有体重指数、胎膜早破、合并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在产妇的围手术期进行更加严格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高危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非临床指征剖宫产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011年12月来该院分娩的所有产妇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并对2011年6-12月的65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剖宫产因素调查。结果2年内产妇867例,其中剖宫产301例,占43.8%;65例剖宫产因素临床指征占40%,优生考虑占27.69%,高龄产妇占13.84%,产妇怕痛占6.15%,择时占7.69%等。结论非临床指征剖宫产因素主要为优生考虑,满足产妇及家属需要等。非临床指征剖宫产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剖宫产 非临床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剖宫产术后黏连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再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产妇术后黏连的发生率,并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引发产妇出现术后黏连的相关因素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62例(31.0%)出现术后黏连。通过分析发现,年龄、剖宫产时机、羊水污染与剖宫产术后黏连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而术后发热、剖宫产次数以及首次手术不关腹膜、子宫切口单层缝合、未用防粘连药物是导致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出现盆腔黏连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体温控制、减少手术次数、改良子宫切口缝合方式、术中给予防黏连药物预防等措施,能够降低术后黏连发生率;但与此同时也要加强自然分娩的健康教育,降低剖宫率,从而减少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黏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再次剖宫产产妇300例设为研究组,并抽取同期初次选择剖宫产的再次妊娠产妇300例设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娩时间、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分娩时间长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盆腔或腹腔粘连、子宫破裂发生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胎盘组织处于瘢痕处、瘢痕处于子宫下段的发生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与剖宫产造成腹腔及盆腔结构影响、瘢痕子宫子宫壁解剖结构受损、胎盘亲瘢痕组织生长特性等因素相关。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产后出血 盆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腹产率逐年升高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合理降低剖腹产率。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2009年我院剖腹产率为44.30%,2010年我院剖腹产率为45.30%,2011年我院剖腹产率为42.70%,2012年我院剖腹产率为42.97%,2013年我院剖腹产率为43.00%,剖腹产率居高不下,在因素分析中疤痕子宫、社会因素、妊娠高血压、胎儿窘迫、巨大儿以及脐带因素占重要比例。结论我国剖腹产率逐年升高的原因受很多因素影响,医生在对产妇进行检查时就要对其灌输正确的分娩方法,加强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倡导健康分娩,降低剖腹产率。

  • 标签: 剖腹产率 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尽可能降低基层医院剖宫产率,避免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所需费用。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设计出合理的调查表格,对不同年份时我院剖宫产率进行调查,同时采取干预措施,对采取措施后我院的剖宫产率进行前瞻性的监测。结果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剖宫产率分别为30.30%、35.44%、26.67%和18.60%,并且在2012年时我院的剖宫产手术中无手术指征比率高达35.44%,在众多导致剖宫产因素中,其中社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来自于孕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当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后,我院近几年里的剖宫产率下降明显。结论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孕妇的孕期健康管理,并及时建立严格的剖宫手术管理制度,加上相关行政和法律部门的监管,开展无痛分娩项目,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层医院的剖宫产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避免过度医疗现象。

  • 标签: 剖宫产率高 因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以后阴道分娩影响因素以及妊娠结局。方法本次所选70例孕妇入我院分娩的时间均是2017年06月份-2018年06月份,全部产妇都有一次剖宫产史,均是头位与足月单胎,没有妊娠期的合并症,全部都愿意进行阴道试产,其中50例阴道试产成功作为成功组,20例阴道试产失败作为失败组,分析阴道试产影响因素与妊娠结局。结果成功组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史、BIM与失败组相比,数值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组间对比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成功组出血量、输血情况与失败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失败组小,组间比较显示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以后阴道分娩影响因素主要包含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史、BIM等,而阴道试产成功的产妇妊娠结局也比较好。

  • 标签: 剖宫产 阴道分娩 影响因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分娩是一个高风险、多变化、动态过程,产程进程中出现异常情况需手术结束分娩时,孕妇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出现焦虑、恐惧,表现为哭泣、叫喊、拍打。增加胎儿宫内缺血缺氧和产后出血量。临产后助产士加强监护和产时健康宣教,及时沟通;让产妇及家属懂得宫缩疼痛对胎儿有益;孕妇及家属能理解配合手术,防止产妇术前焦虑恐惧。

  • 标签: 产程 剖腹产 焦虑恐惧 胎儿宫内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我院行第二产程剖宫产术的76例产妇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第一产程剖宫产术的76例产妇为对照组,总结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术中出血情况及其原因。结果研究组产妇术中出血率、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产妇术中出血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术中出血情况的发生,确保产妇安全。

  • 标签: 剖宫产 第二产程 术中出血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孕妇60例,按照单双数的方法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孕妇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孕妇受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为50%,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的刨宫产率为78.26%;实验组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种比较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受社会因素影响的刨宫产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社会因素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三年来导致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提高产科质量及管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在我院住院产妇的所有病例资料,分娩方式为顺产、胎头吸引助产和剖宫产。结果3年间剖宫产率逐步下降,分别为40.09%和24.62%及19.98%差异有显著性,阴道助产率是0.58%,9.32%,13.26%。结论阴道试产、阴道助产技术的提高,产科医生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医护人员的宣教工作是导致剖宫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87例剖宫产产妇,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愈合不良出现几率,影响因素、治疗效果。结果切口愈合良好1056例(9715%),愈合不良31例(285%),分别有脂肪液化症状者23例,切口感染者4例,伤口裂开者4例。愈合不良相关因素主要为体质量指数高、基础疾病、胎膜早破、瘢痕子宫、试产时间较长、急症手术、未选用合适预防抗生素、手术时间过长、住院时间增加、失血量大。治疗后预期愈合,患者未出现瘘道。结论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率高,相关因素较多,需给以孕期保健,确保体质量指数在适宜范围内,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病变;产程中减低非必要阴道检查、肛查等;采取合理措施避免产程过长;选用预防抗生素;提高手术医师操作水平,减少手术时间;切口愈合不良时需尽快处理。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愈合不良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住院分娩,既往有1次剖宫产术分娩史,并自愿选择TOLAC的19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最终分娩方式,将其分别纳入TOLAC成功组(n=122,VBAC者)与TOLAC失败组(n=71,TOLAC失败后,中转剖宫产术分娩者)。进一步将TOLAC成功组产妇,以2017年1月本院对有剖宫产术分娩史产妇开展TOLAC为时间节点,分为开展前亚组(n=25,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择VBAC产妇)与开展后亚组(n=97,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VBAC产妇)。回顾性分析这193例TOLAC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术分娩间隔时间、入院时宫颈评分、是否自然临产、新生儿出生体重等。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VBAC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以及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可能影响产妇VBAC的9项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对TOLAC成功组与TOLAC失败组,开展前亚组与开展后亚组产妇妊娠结局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并获得批准(审批文号:202H2019PJ039)。TOLAC成功组与TOLAC失败组产妇年龄、学历构成比、孕次及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孕妇TOLAC率为5.01%(193/3 851),VBAC率为63.21%(122/193);自2017年1月开展TOLAC后,VBAC率由2017年1月前的47.17%(25/53),上升至2017年1月后的69.29%(97/1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6, P=0.004)。②影响VBAC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LAC成功组产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分娩前产妇人体质量指数(BMI)、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术分娩间隔时间、分娩孕龄、分娩巨大儿所占比例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或短于TOLAC失败组,入院时宫颈评分、自然临产率及早产率,均显著高于TOLAC失败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将上述可能影响产妇VBAC的9项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入院时宫颈评分>6分(OR=2.806,95%CI:1.290~6.105,P=0.009),自然临产(OR=2.650,95%CI:1.137~6.175,P=0.024)及新生儿出生体重<3 750 g(OR=2.928,95%CI:1.193~7.185,P=0.019),均为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余各项,则均非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④TOLAC成功组产妇产后出血(PPH)量及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OLAC失败组,产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均显著短于或低于TOLAC失败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91、P<0.001,χ2=4.555、P=0.033,t=-11.487、P<0.001,t=-14.774、P<0.001)。193例TOLAC产妇及其新生儿均未发生死亡。⑤TOLAC成功组产妇中,开展前亚组产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分娩前BMI、分娩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程中使用缩宫素、分娩镇痛、阴道助产率,以及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及产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小于或短于开展后亚组,而入院时宫颈评分、自然临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比例,则均显著高于开展后亚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可以提高TOLAC安全性及VBAC率。宫颈成熟、自然临产、新生儿出生体重<3 750 g,均为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剖宫产术,再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 妊娠结局 宫颈成熟 影响因素 产妇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12例子宫破裂者为病例组,30例正常分娩者为对照组,采用秩和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孕周、孕次、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瘢痕厚度、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是否为巨大儿等因素中筛选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6kg/m~2、剖宫产产次〉1次、再次分娩时间间隔≥4年是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结论超重、重复剖宫产、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长是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对此类孕妇应给予重视,预防子宫破裂的发生。

  • 标签: 瘢痕子宫 子宫破裂 危险因素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一2012年12月的3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结果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胎膜早破时间长、产程时间过长,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患者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影响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的愈合。结论加强术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感染,尽快早扩开切口,拆除缝线,局部行彻底清创,坚持换药,二期缝合切口,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并促进使切口尽快愈合。

  • 标签: 剖宫产 腹部切口 愈合不良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妇产科手术病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对影响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积极的预防措施。结果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有密切关系。结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 标签: 切口感染 妇产科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术后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及肺部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与肺部感染的关系。结果360例剖宫产术产妇中,共有56例(15.56%)出现术后肺部感染,304例(84.44%)未发生感染。未感染组产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术前给药率均显著大于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产妇术后1 d、2 d、3 d的体温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妇剖宫次数、辅助呼吸、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次数、辅助呼吸、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均为剖宫产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其中剖宫次数、住院时间、辅助呼吸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均为产妇术后肺部感染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剖宫产术 肺部感染 抗菌药物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