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的瘤壁存在炎性反应及微血管的增生,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导致颅内动脉瘤的渗出性增加,并认为是颅内动脉瘤不稳定的标志。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可以对颅内动脉瘤瘤壁的渗透性进行量化,进而对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进行评估。近年来,DCE-MRI开始逐步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病变的研究中,本文针对应用DCE-MRI预警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KT1基因rs1130214、rs2494744两位点多态性对海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的预警作用。方法本研究采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南某医院住院治疗24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其中汉族148人,黎族95人,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72人作为对照组,其中汉族197人,黎族75人。所有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采集外周抗凝血,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对rs1130214、rs2494744进行基因分型,利用SPSS 25.0对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不区分民族的情况下,AKT1基因的rs1130214、rs2494744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s2494744位点三个基因型AA、AG、GG在汉族脑梗死组中的分布频率为44.59%、51.36%、4.05%,在汉族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47.21%、42.13%、10.6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96,P<0.05)。对三个基因型的独立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GG可能是汉族人群脑梗死的抵抗因素(P=0.024,OR=0.354,95%CI:0.139~0.901)。rs2494744三个基因型AA、AG、GG在黎族脑梗死组中的发生例(率)为58(61.05%)、25 (26.32%)、12 (12.63%),黎族对照组中为28(37.33%)、39(52.00%)、8(10.67%) ,三种基因型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3,P<0.05),AA在黎族脑梗死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OR=2.631,95%CI=1.410~4.909),AG则相反(P=0.001,OR=0.33,95%CI=0.173~0.627)。结论AKT1基因多态性位点rs2494744基因型AA是黎族人群脑梗死的风险因子,对海南黎族脑梗死人群具有潜在的预警价值。

  • 标签: AKT1基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单核苷酸多态性 风险预警
  • 简介:摘要病原体在多种宿主间跨种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对传染病早期预警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严峻挑战。本文通过介绍传染病生态学理论方法,回顾和总结了通过环境-宿主-传染病动态数学模型研究病原体、宿主以及环境的交互作用,量化环境对疫情趋势、传播媒介以及病原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范式;并以我国姬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为例,介绍了传染病数学模型在疫情实际预测预警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了新的监测指标与预警方法。

  • 标签: 动物传染病 数学 疾病模型, 动物 环境-宿主-传染病动态模型 传染病生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预警预防医院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症(HA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预警预防HAT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1日。2名研究者按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对HAT发生率、肺血栓栓塞(PTE)发生率、DVT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HAT预防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警组PTE发生率(RR=0.69,95%CI 0.53~0.91,P=0.009)和HAT预防率(RR=1.45,95%CI 1.14~1.84,P<0.001)与非预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HAT发生率(RR=0.89,95%CI 0.68~1.16,P=0.380)、DVT发生率(RR=0.99,95%CI 0.76~1.29,P=0.970)和出血发生率(RR=0.95,95%CI 0.81~1.11,P=0.500)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AT预防界定为恰当预防的亚组,两组患者的HAT预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 0.95~1.07,P=0.810);而未详细描述预防是否恰当的亚组,预警组患者的HAT预防率高于非预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28,95%CI 2.09~2.49,P<0.001)。结论预警可以通过提高HAT预防率降低PT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但对HAT和DVT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预警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危孕产妇护理管理阶段开展五色预警技术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对孕产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本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在院高危孕产妇共计148例,基于本院五色预警技术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分组,实施前74例孕产妇纳入对照组,实施后74例孕产妇纳入干预组,分值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等数据差异。结果:干预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分析中,护理细节、风险管控、行为干预、态度表现等评价分值较之对照组有着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讨论:高危孕产妇病情干预中,五色预警技术的实施对孕产妇身心状态的改善效果显著,能够更进一步保证孕产妇分娩安全,同时优化产前的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促进本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五色预警技术 高危孕产妇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象因素对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恙虫病流行的影响与滞后效应,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8年云南省西南部保山、临沧、德宏地区恙虫病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气温、湿度和降雨对恙虫病发病的累积滞后效应。结果2007-2018年云南省西南部地区共报告恙虫病19 975例;周平均气温、周平均相对湿度与恙虫病发病风险均呈J形曲线,周平均气温>23 ℃、周平均相对湿度>80%以及周平均降雨量在20~60 mm之间和>100 mm时,恙虫病累积发病风险增加;以M为参考,较低气温(11.22 ℃,14.83 ℃)、较低湿度(53.18%,65.36%)、较低降雨(0.00 mm,0.55 mm)可降低发病风险,较高气温(22.27 ℃,23.45 ℃)、较高湿度(80.14%,84.38%)以及较高降雨(37.17 mm,74.42 mm)都可增加发病风险,气温滞后效应可分别持续10、16周,在暴露当周发病风险最大;湿度滞后效应可分别持续10、17周;降雨滞后效应可持续25周,第4周发病风险最大。结论气温、湿度和降雨对恙虫病发病具有非线性影响和滞后效应,高温、高湿及强降雨会增加恙虫病的发病风险,提示有关部门应根据气象条件实施干预和防控,提高防控效率。

  • 标签: 恙虫病 气象因素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 简介:摘要尿脓毒血症有疾病进展快、发病机制不清、病死率高、医疗费用高等特点。近些年来随着泌尿系统微创腔内碎石手术的推广,尿脓毒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早期的敏感指标检测对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对尿脓毒血症早期预警价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肾造口术,经皮 碎石术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术前颈动脉斑块的美国心脏协会(AHA)改良斑块分型,研究其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围手术期无症状脑梗死(SBI)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CEA治疗的25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行颈动脉HRMRI检查,依据AHA改良斑块分型将斑块分为易损斑块(Ⅳ、Ⅴ、Ⅵ型)和稳定斑块(Ⅰ、Ⅱ、Ⅲ、Ⅶ、Ⅷ型)。手术前、后24 h内分别行头颅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以术后头颅MRI DWI序列显示新发点状高信号影但患者无相应症状为围手术期SB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BI组和非SBI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侧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否为CEA围手术期SBI的危险因素。结果254例患者的术前HRMRI显示,稳定斑块43例(16.9%),易损斑块211例(83.1%)。254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SBI 51例(20.1%,SBI组),未发生SBI 203例(79.9%,非SBI组)。23.2%(49/211)的易损斑块患者发生SBI,4.7%(2/43)的稳定斑块患者发生SBI。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BI组术侧颈动脉有易损斑块者占比高于非S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侧颈动脉易损斑块为CEA围手术期SBI发生的危险因素(OR=0.18,95%CI:0.04~0.80,P=0.02),而性别及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等12种因素均非CEA围手术期SBI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EA术前术侧颈动脉存在易损斑块(AHA改良斑块分型Ⅳ、Ⅴ、Ⅵ型)的患者围手术期SBI的发生风险升高,需个体化设计预防方案,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美国心脏协会改良斑块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术前颈动脉斑块的美国心脏协会(AHA)改良斑块分型,研究其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围手术期无症状脑梗死(SBI)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CEA治疗的25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行颈动脉HRMRI检查,依据AHA改良斑块分型将斑块分为易损斑块(Ⅳ、Ⅴ、Ⅵ型)和稳定斑块(Ⅰ、Ⅱ、Ⅲ、Ⅶ、Ⅷ型)。手术前、后24 h内分别行头颅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以术后头颅MRI DWI序列显示新发点状高信号影但患者无相应症状为围手术期SB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BI组和非SBI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侧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否为CEA围手术期SBI的危险因素。结果254例患者的术前HRMRI显示,稳定斑块43例(16.9%),易损斑块211例(83.1%)。254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SBI 51例(20.1%,SBI组),未发生SBI 203例(79.9%,非SBI组)。23.2%(49/211)的易损斑块患者发生SBI,4.7%(2/43)的稳定斑块患者发生SBI。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BI组术侧颈动脉有易损斑块者占比高于非S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侧颈动脉易损斑块为CEA围手术期SBI发生的危险因素(OR=0.18,95%CI:0.04~0.80,P=0.02),而性别及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等12种因素均非CEA围手术期SBI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EA术前术侧颈动脉存在易损斑块(AHA改良斑块分型Ⅳ、Ⅴ、Ⅵ型)的患者围手术期SBI的发生风险升高,需个体化设计预防方案,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美国心脏协会改良斑块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预警机制对新生儿黄疸症状改善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黄疸新生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预警机制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黄疸症状改善情况和家长满意度。结果给予新生儿护理预警机制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治疗效果、医疗环境及护士态度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黄疸患儿给予预警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黄疸症状,并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预警机制 新生儿黄疸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的广泛流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对社会经济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的公共卫生防护措施耗资大,且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因此启用高效经济的公共卫生预警监测手段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目前COVID-19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及基于污水流行病学(WBE)监测的高效、经济、领先性等优越性,同时对基于社区WBE监测以预警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起点、常规监测、预测流行病传播规模参数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WBE监测作为公共卫生早期预警和监测系统的潜在应用价值,探讨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试图为我国建立和完善WBE新冠病毒监测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疾病流行 冠状病毒属 污水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直肠拭子培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阳性对CRKP的血流感染的预警价值,寻找受者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关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肝移植的148例受者进行直肠拭子培养,对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CRKP血流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根据是否给予干预治疗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观察干预治疗对CRKP的血流感染的干预效果。结果148例肝移植受者进行直肠拭子培养检出CRKP阳性23例(15.5%),发生CRKP血流感染5例(21.7%,5/23);直肠拭子培养阴性125例,均未发生血流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严重的基础疾病(重症肝炎)、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肾替代治疗(RRT)、术后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的诱导均是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受者发生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干预组中18例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受者后期发生CRKP血流感染者2例(11.1%);未干预的5例CRKP阳性的受者后期发生CRKP血流感染者3例(60%)。干预组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对肝移植受者进行直肠拭子培养可为CRKP血流感染提供预警,对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高危受者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减少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肝移植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预警机制用于新生儿黄疸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黄疸新生儿8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护理预警机制,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黄疸消退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与胎便初排时间,研究组分别是(4.53±1.02)d、(31.79±1.14)h、(2.09±0.25 )h,比对照组(7.82±1.95)d、(57.53±2.36)h、(5.31±0.57)h短,P<0.05。针对家长满意度,研究组97.5%,比对照组82.5%高,P<0.05。结论:于新生儿黄疸中用护理预警机制,利于症状的改善,及家长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护理预警机制 满意度 新生儿黄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预警评分系统的早期干预策略在ICU气管切开术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ICU气管切开术肺部感染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ICU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基于预警评分系统对患者实施重症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退热消失时间及ICU转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预警评分系统的早期干预策略能有效改善ICU气管切开术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ICU转出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标签: 预警评分系统 早期干预策略 ICU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但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部分患者急性期持续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至少24 h,然后进行口服抗血小板治疗(替罗非班组);部分患者仅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主要疗效终点为发病后7 d时瘫痪侧肌力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次要疗效终点为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2分定义为临床转归良好。安全性终点为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出血事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0例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其中替罗非班组19例(63.3%),对照组11例(36.7%)。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相关出血并发症。替罗非班组发病后7 d时瘫痪侧肌力和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以及3个月时临床转归良好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开始治疗时NHISS评分后,替罗非班是转归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040,95%置信区间0.040~0.449;P=0.009)。结论替罗非班急性期治疗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阻断病情进展,改善患者转归,且不会增高出血风险。

  • 标签: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内囊 卒中 脑缺血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预见性护理在多发性脏器损伤患者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个体化预警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探究。方法:12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为我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护理,后组在前者基础上应用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个体化预警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应用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的个体化预警干预措施,可将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几率降低,使其对护理更加满意。

  • 标签: 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 个体化预警干预 下肢静脉曲张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预警前列腺癌(PCa)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新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2 151例初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阳性为金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T2DM组和非T2DM组进行比较,其中合并PCa的患者分为PCa-T2DM组和PCa-非T2DM组。采用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到T2DM人群中预警PCa的PSA新阈值(原阈值4.0 ng/ml),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采用概率函数拟合估算总体人群中PSA水平的分布情况,支持向量机计算新阈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检验其诊断效能。结果2 151例患者的PCa检出率为35.89%(772/2 151)。将所有受试者分为T2DM组496例(23.06%)和非T2DM组1 655例(76.94%)。T2DM组患者的PSA低于非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对T2DM人群筛查PCa的PSA新阈值为3.27 ng/ml。T2DM组以PSA=3.27 ng/ml作为诊断截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3,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53%和41.36%。全部人群以PSA=4 ng/ml作为诊断截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4%和46.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PSA水平降低,针对T2DM人群的PSA新阈值(3.27 ng/ml)具有较好的前列腺癌预警作用,有利于提高T2DM患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 标签: 糖尿病,2型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