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4月,入选对象共110例,均为尿失禁患者在我院接受盆底康复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尿失禁的改善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49例(89.09%),对照组总有效41例(74.5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女性尿失禁采取盆底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积极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女性 尿失禁 盆底康复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失禁患者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特点。方法对136例尿失禁患者,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不同护理的SDS与SAS指标以及患者治疗后的出血、排尿难度、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SAS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失禁患者在治疗中加强心理干预,至关重要值得推荐。

  • 标签: 心理干预 尿失禁患者 影响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的病情,为促进病人疾病的康复提供方便、快捷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抽查产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症状的住院病人658例,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功能锻炼。结果锻炼控制排尿的尿道周围肌肉及辅助排尿的骨盆底部肌肉,适用于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对男、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有很好疗效。结论产后是盆底肌锻炼防治压力性尿失禁的理想时期,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防止压力性尿失禁就显得非常重要。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功能锻炼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科因素对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来本院待产分娩的13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统计产后6周产妇尿失禁发生情况,先后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相关产科因素的影响。结果产后6周,有24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7.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会阴撕裂、产前尿失禁、子宫脱垂及使用雌激素等均是产后尿失禁的风险因素,而阴道分娩、会阴撕裂、产前尿失禁、子宫脱垂及使用雌激素等为产后尿失禁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导致产妇产后尿失禁的产科因素较多,其中独立风险因素也较多,应加强围产期护理以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 标签: 产科因素 尿失禁 发生率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产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和干预组(32例),两组均给予基本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记录排尿日记、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结果1年后干预组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对产后尿夫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尿失禁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该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2~2017.1我院收治的本病患者96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排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个组,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24h漏尿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24h漏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24h漏尿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9%,明显较常规组79%高,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更好,更符合患者需求,值得采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产后尿失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并分析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护理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后,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62.5%。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综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地恢复患者神经状况,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内科 尿失禁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80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通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和细心护理,患者尿失禁情况有明显改善,临床显效率高,甚至能达到痊愈。结论有效的综合临床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病人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症状并能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尿失禁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分析100例妇女,收集其一般资料,对尿失禁患者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有18例发生尿失禁,其中有9例压力性尿失禁。经过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体重、便秘、高血压、阴道分娩次数过多、流产次数过多、会阴裂伤、会阴直切以及会阴切口感染为尿失禁高危因素。结论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与分娩、妊娠、年龄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索利那新口服联合盆底肌训练(PFMT)。观察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尿失禁影响问卷简版(IIQ-7)及泌尿生殖简表(UDI)的评分。结果I-QOL行为限制评分、心理影响评分、社会障碍评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个月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月与本组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3个月与本组治疗2个月比较评分均提高(P〈0.05);2组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个月组间比较、治疗2个月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均提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IIQ-7评分、UDI评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个月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月与本组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3个月与本组治疗2个月比较评分均降低(P〈0.05);2组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个月组间比较、治疗2个月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女性混合性尿失禁 电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用kegel锻炼对女性张力性尿失禁患者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收集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资料,指导60例患者采用kegel锻炼方法,治疗轻、中度女性张力性尿失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判断预后。结果平均治疗时间25天;远期治愈率82.86%。结论kegel锻炼方法简单、易学、易会、安全、有效。

  • 标签: 女性 张力性尿失禁 kegel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指在腹压突然增加时有尿液不自主流出现象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尤多见于产妇及中老女性,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综合近年来针灸在治疗本病中的最新临床应用情况,发现针灸包括毫针针刺、电针、腹针、浮针、针灸结合盆底肌训练、针灸结合生物反馈疗法等综合疗法对本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并指出针灸本病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针灸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评价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8例,采用聚丙烯网状吊带,手术自阴道前壁切口经耻骨后向下腹部穿刺,将无张力吊带置于尿道中段下方,利用吊带的倒刺结构提起、固定于穿刺经过的耻骨后和各层腹壁组织上,术中膀胱镜监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0±1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10)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管2d;术后平均住院3d。随访1~39个月,平均21个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25例,明显改善3例,无手术失败病例。结论TVT手术治愈率高,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尿失禁 压力性 无张力阴道吊带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及主要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分娩的产后6~8周内的566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两组,分别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分析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新生儿体重和尿失禁的发生概率。结果经过产后进行调查统计发现阴道分娩组在产后发生尿失禁的概率为19.21%,剖宫产组发生尿失禁的概率为4.17%,经过调查得出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的新生儿体重与分娩方式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临床对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进行长期研究,使用全新的技术分析讨论,从根本上防治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

  • 标签: 分娩方式 尿失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尿失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尿失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7%,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尿失禁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尿失禁 心理护理 老年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