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及安全行。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CBM等数据库,并行手工检索,全面搜索关于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及髌骨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对比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及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资料及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本研究的试验文献11篇,其中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组395例,传统髌骨旁入路组372例。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术后6周及3个月KSS临床与功能评分、手术时间、假体力线等方面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切口长度等方面,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组表现优于传统髌骨旁入路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同髌骨旁入路对比,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假体力线、术后KSS评分、出血量以及术后关节屈曲活动度方面效果相似。但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切口更小,且能获得更快的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果还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关节成型 置换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Ⅱ-Ⅲ级有基础疾病,择期人工股骨头手术40例,常规诱导,七氟醚维持麻醉,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25-0.375ug/kg/min,右美开始十分钟0.5-0.8ug/kg/h,维持0.2-0.5ug/kg/h,根据手术刺激及麻醉深浅调节瑞芬七氟谜右美。结果40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中使用右美复合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是安全有效的,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老年麻醉 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本文汇报了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护理配合,从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检查结果、手术等方面介绍了中护理配合的过程及重要步骤,提供了可借鉴的临床资料。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利伐沙班在关节置换后预防静脉栓塞的作用。方法将72例拟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均为36例,对照组术后12h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观察组术后12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周的PLT、PT与APT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DVT发生2例,发生率为5.6%,对照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显著更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034,P=0.014)。结论利伐沙班在关节置换后预防静脉栓塞的作用优于低分子肝素钠,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栓塞 关节置换术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8行全髋置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本组共38例患者,其中在术后第1d有3例患者发生患肢胀痛并呈现持续性加剧,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DVT早期,经过积极的治疗、处理后,得到缓解,其余35例患者均无DVT发生,治愈出院。结论对髋关节置换后的患者采取系统的、适当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护理
  • 简介: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骨关节炎及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是解决这类疾病的有效手段,且术后患者满意度良好。然而术后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假体稳定性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翻修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质吸收是造成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因素[1-2]。抗骨质疏松类药物通常通过抑制骨质吸收和促进骨质再生来发挥作用,这与防治假体松动的作用机制不谋而合。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抗骨质疏松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的研究。本文就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抗骨质疏松药物 术后应用 类药物 老年性骨关节炎 无菌性松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收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9例。采用常规骨科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术后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收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综合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病人,针对伤口感染、髋关节脱位和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压疮、肺部并发症便秘等并发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人工关节置换后的观察及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成功率,保证病人痊愈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感染 肺部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脱位 压疮 便秘
  • 简介:目的:通过术后不同镇痛方式的对比研究,探讨简单、规范、有效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248人,随机分为阻滞组(124人)及静脉组(124人)。阻滞组在术前进行股神经穿刺并留置导管,术后48h内持续镇痛、后期(至术后7天)负荷剂量镇痛;静脉组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至术后48h,后期采取肌肉注射药物镇痛。观察指标包括:术后6、12、24、48h以及3~7d的膝关节疼痛程度(静息、活动);术后3~7d患侧膝关节活动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12、24、48h,阻滞组的疼痛程度平均小于静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的静息痛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阻滞组的活动痛疼痛程度平均小于静脉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组术后3~7d膝关节的活动度明显大于静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出现副反应的比率明显大于阻滞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已经成为共识;股神经阻滞镇痛在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利于锻炼等优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围手术期 镇痛 股神经阻滞
  • 简介:1例59岁男性患者,因左股骨头置换后肿胀疼痛10d入院.患者3个月前行左股骨头置换,近10天来切口部肿胀疼痛,并有脓性液体渗出.入院后行清创术+假体取出旷置,并行脓液细菌培养.术后经验性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5d后脓液培养结果示大肠埃希菌,临床药师根据药敏结果建议改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临床采纳.用药10d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CRP、N均较前明显上升;入院第20天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介,临床药师再次会诊时建议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并行切口清创术.3d后,患者血常规逐渐恢复正常,病情得到控制.

  • 标签: 术后感染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所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份—2014年8月份接诊的26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深静脉血栓所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患者实行预防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临床研究可以得知,26例患者在经过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所形成的预防护理中,所有患者均未患者出现血栓,2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痊愈率高达96.2%。结论对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出现血栓的几率,提高患者康复率,加快患者康复时间。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康复护理。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的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康复护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38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重点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学习各种锻炼方法,以提高肌力。术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拟定康复计划,是保证康复锻炼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在包头市的应用状况以及应用前景。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2010年施行的29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以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我市的发病情况,区域分布,患者的就诊心理以及对手术治疗的接受情况。结果29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21例,其中包头市区20例,郊区3例,固阳县2例,鄂尔多斯地区2例,巴彦淖尔地区2例,年龄40岁—76岁,平均62.3岁,全部进行了随访,除一例患者术后一年膝关节假体与骨界面出现透亮带并膝关节轻微疼痛外,其余2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股性关节炎的各种方法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即可解决膝关节的疼痛又可解决膝关节的活动,优于其他各种方法,比较其居住地,城市居民中比较容易接受,但大多数群众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有顾虑。

  • 标签: 包头市 边疆二线城市 人工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康复锻炼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围期静脉输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可减少THA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随访2007至2011年间行TKA治疗的38例(58膝)膝关节RA患者。采用HSS评分、KSS评分、WOMAC评分、VAS视觉疼痛评分对术前及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同时对术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且获得平均3.3年(2~6年)随访,膝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5.92±13.49分提高到术后88.19±5.98分,两者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中优21膝,良34膝,优良率94.83%。膝关节屈曲畸形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ROM)由术前71.81°±32.58°提高到术后100.98°±13.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膝关节假体X线片采用膝关节学会的X线评价与计分系统评价未见假体松动。SF-36评分中PCS由术前的26.27±3.91分提高到术后48.09±6.6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MCS由术前的41.59±5.61分提高到51.83±5.4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RA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效果 SF-36量表 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与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检查的病例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有和无瓣膜钙化病变的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进行比较,并对其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有瓣膜钙化病变组与无钙化组相比,年龄明显偏大,吸烟的比例增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增加。结论心脏瓣膜钙化与冠心病高度相关,并对冠心病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因此心脏瓣膜有钙化的患者特别是多发钙化的患者须尽早干预治疗,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老年性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措施。方法30例拟接受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采用1、利伐沙班2、低分子肝素分别抗凝治疗为主、机械预防措施为辅的方法。术后3d再次给予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必要时合并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为腘静脉以上的DVT,给予溶栓或手术治疗。结果术后5例形成DVT,发生率为16.67%,均无症状性肺栓塞。结论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前要优先使患者合并症得到有效治疗,中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或低分子肝素同时联合机械预防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DVT的发生率。

  • 标签: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