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前镇痛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在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观察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在超前镇痛情况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32例(对照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按照常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对患者术后12及72小时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进行疼痛评分,对术后3天及1周膝关节屈曲角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术后12及72小时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进行疼痛评分,对术后3天及1周膝关节屈曲角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病人实施超前镇痛后可在无痛或微痛状态中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轻了患者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超前镇痛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不同方式的护理模式所产生的效果。方法把临床所见七十三位患者随机分成“三位一体”护理模式组和传统方式护理组,针对病人及病人家属对实施护理的满意程度综合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积极例数、手术过程中配合手术满意程度例数以及病人及病人家属满意程度例数进行乘以二检验,“三位一体”护理模式组明显高于传统方式护理组,P均小于0.05。结论“三位一体”护理模式比传统护理模式有较高的优越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围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 &ldquo 三位一体&rdquo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临床上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0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常规截骨方法治疗的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的6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在随访两组患者33个月后,对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的活动度数以及关节的功能评分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两组患者33个月后发现,实验组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2.4,功能评分平均为86.3分,KSS评分平均为81.7分;对照组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22.3,功能评分平均为80.3分,KSS评分平均为73.7分;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的结果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骨关节炎 膝外翻畸形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共收治4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42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住院时间为(16.8±1.9)d,疗效优良率为92.9%,术后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尽早康复,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循证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hip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17例,12例术后出现关节脱位,脱位原因假体安放位置不良1例,关节周围肌张力过低6例,术后搬运不当4例,术后关节外伤脱位1例。12例患者中采用麻醉诱导闭合复位10例,切开复位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系统心理护理、功能康复治疗,对其护理方法包括功能康复、心理和并发症预防的护理措施进行临床分析,采用医院焦虑/压抑量表(Hospitalanxietyanddepressionscale,HAD)问卷调查患者焦虑评分,随访并记录患者Harris评分。结果12例患者中后脱位10例,前脱位2例。脱位距手术时间最短1天,最长3周,平均7天。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3年,平均2.3年,随访无再次脱位发生。入院后第二天12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症患者10例,临界2例。住院1周后焦虑和抑郁症患者1例,临界2例,正常9例;经过综合护理后1周后焦虑和抑郁患者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6.364,p=0.000)。12例患者入院后第二天HAD评分为18.23±3.1分;护理1周后HAD评分14.25±4.2分,和入院第二天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2.641,p=0.023)。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5.4±13.7分,优良率89%。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功能康复,强化患者髋关节肌肉力量练习,可以有效避免THA脱位后再次脱位,避免医疗纠纷,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脱位 护理 Harri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2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无死亡及低血糖性休克发生,无伤口感染导致手术失败及护理不当导致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连续133例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13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用改良迷宫手术路线治疗合并房颤。其中男40例,女93例,年龄21-68岁,二尖瓣置换92例,双瓣膜置换4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型56例,同期行血栓清除47例。术后服用胺碘酮3-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常规心电图。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123例,房扑2例,房颤7例,交界性心律1例,转窦率为92.5%。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112例,房扑6例,房颤15例,转窦率为84.2%。术后12个月窦性心律112例,3例基础心律为窦性有间断房扑发作,房颤18例,转窦率为86.5%。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瓣膜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1-2012年我科收治的5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分析血栓形成的因素。结果50例患者中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预防 护理 深静脉 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内固定手术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操作,观察组34例实施PFNA内固定手术处理,研究2组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是94.1%,与对照组的93.3%对比相仿(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中出血量更少(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疗效相当,临床可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式治疗。

  • 标签: PFNA内固定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诊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钉板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将增至2.866亿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人数将达163.82万;到2050年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可达到5.333亿,全球一半以上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将发生在亚洲,每年可能会有超过300万例髋部骨折病例;在所有髋部骨折患者中,估计17%-21%的病人在2年内将经历另一次某种类型的骨折。由此可见,临床上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髋部骨折及二次骨折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抗骨质疏松 后联合 骨质疏松患者 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性
  • 简介:摘要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TKR)作为膝关节炎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解除关节病变诱发的疼痛,对畸形进行及时纠正,并完善其功能,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而术后必须要开展无痛训练,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但开展康复训练时关节易发剧烈疼痛,部分患者配合度低,往往导致训练效果不佳。本文主要立足于人工膝关节置换角度,深入探究术后早期无痛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旨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无痛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多针穿刺延长法松解内侧副韧带(MCL)对中度膝关节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TKA)中软组织平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骨科,TKA中采用多针穿刺技术松解MCL以获得软组织平衡的中度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57~79岁。术后康复按照我科标准膝关节康复计划进行。术后3周复查拍摄下肢站立位全长片,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拍摄患膝关节站立位正侧位片,并检查膝关节活动度,进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做内外翻应力测试检查膝关节稳定性。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力线、膝关节屈曲活动度、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根据中松弛度测量标准,55例病例中均获得了满意的内外侧软组织平衡,未出现内侧过度松弛的情况。术后利用膝关节站立位全长片测量膝关节力线显示,由术前的内翻13.5°±3.36°(9°-25°)纠正至术后的内翻0.8°±1.07°(内翻3.5°-外翻2.0°);KSS临床评分从术前(39.9±7.84)分(20—65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94.0±7.27)分(65~100分),KSS功能评分从术前(35.2±10.51)分(20~80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85.0±10.84)分(50~100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从术前90.0°±9.87°(65°~110°)改善至末次随访的115.0°±10.08°(95°-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访中,除了2例仍存在5°屈曲挛缩外,其余53例膝关节均能完全伸直,未发现膝关节失稳病例,未发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TKA中采用多针穿刺松解技术,可以通过增加穿刺次数逐渐延长MCL,增加内侧间隙,从而获得满意的软组织平衡,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侧副韧带 膝内翻 多针穿刺 软组织平衡
  • 简介:摘要总结59例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2周的康复护理路径。应用科学制定的术后护理康复路径实施功能锻炼,无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第2周能在助行器保护下下床行走。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康复护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