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中纳入研究对象60例,均为在我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患者,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对60例患者行分组处理,共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于前一组中使用常规护理,后一组则使用中医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措施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出现2例、6例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同时在术后2~8周,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中医护理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护理工作中生物冰袋冷敷的运用价值。方法:86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别进行生物冰袋冷敷联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术后引流量、24h出血量、关节肿胀消退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术后引流量、24h出血量均显著比对照组低,关节肿胀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0.70%)显著比对照组(72.09%)高(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护理工作中运用生物冰袋冷敷,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其术后引流量和24h出血量,缩短其关节肿胀消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满意度 疼痛程度 全膝关节置换术 常规护理 生物冰袋冷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 年12 月-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70 例,根据护理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髋关节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有助于患者顺利康复。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全髋关节置换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试验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前和术后1周的骨代谢指标,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OPG、BG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血清β-CTX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联合快速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患者骨 代谢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准护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而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精准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周护理、术后一个月护理的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准护理模式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程度。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用于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9例,分别实施围期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比较患者护理结局。结果:时间指标相比,观察组较短(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较少/低(P<0.05)。结论:围期优质护理模式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手术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SAS)、抑郁(SDS)情绪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并不明显(D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服务模式 骨科人工关节置换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KA全程化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进行的11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其中,将55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骨科方式进行术后护理,将另外55例患者采用TKA全程化管理进行术后护理。结果:与传统护理骨科方式相比,TKA全程化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显示出显著的优势。通过应用TKA全程化管理,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TKA全程化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该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 标签: TKA全程化管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应用人工关节置管的疗效以及应用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从本院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研究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择104例,回顾性分析其病情、手术方案、治疗情况等,其中52例应用了内固定治疗,编为内定组,另外52例应用了人工关节置换,编为置换组,分析疗效。结果 内定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两项指标优于置换组,但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两项指标优于内定组(p

  • 标签: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限定时间为2020年6月~2023年1月,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区分为两组,参照组(40例)以髋关节置换为主导,试验组(40例)以PFNA内固定为主导,比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收集临床数据经行统计分析。与PFNA内固定组相对比,髋关节置换组术后下床时间更早,术后1周VSA评分更低,术后1月、3月Harris评分更低,但手术切口更长,中出血量更多,数据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月Harris评分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术后下床时间早、疼痛缓解快、术后并发症少、早期髋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PFNA内固定具有切口小,中出血少等优点,但髋关节功能恢复更慢。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PFNA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50例,对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保温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状况与苏醒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状况与术后凝血功能状况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苏醒状况具有积极影响,使得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小,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术中保温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凝血功能 术后苏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瓣膜置换患者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后对其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1年2月~2022年5月阶段的80例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护理研究分组依据,并展开护理研究中不同组别划分;其中施以传统护理的设为参照组(n=40);施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设为研究组(n=40);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系列康复指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以说明临床展开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的价值所在。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展开观察对比,研究组瓣膜置换患者同参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切口感染、深静脉栓塞、低心排综合征、手术后尿潴留几方面对并发症总发生率展开统计,研究组瓣膜置换患者同参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瓣膜置换患者合理展开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康复指标的改善以及并发症的减少,可获得明显的促进效果,最终对瓣膜置换患者预后水平的提高,可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瓣膜置换术 康复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样本包含2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时间在2020.09~2023.04,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10(常规护理),实验组/10(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结果:比较对照组人员,实验组患者多项数值有较好的优化(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护理效果积极,可及时满足患者实际护理需求,优化患者预后结局。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相关,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在各个阶段之中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学习曲线。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施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36例,男37例、女99例;年龄(65.53±7.01)岁(范围54~80岁)。原始疾病均为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分别由三名者分别完成,者1完成61例、者2完成47例、者3完成28例。记录中参考架安装、显露、股骨注册、胫骨注册、软组织平衡、截骨、假体植入的时间,假体型号及术后X线片下肢力线。初始10例与最终10例总手术时间、初始10例与最终10例各手术步骤时间、术前规划与术后X线下肢力线角度比较采用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对截骨时间累积和(cumulative sum control chart,CUSUM)学习曲线进行曲线拟合,以R2判断拟合优度。结果3名者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14.3±25.1) min、(109.8±10.9) min和(118.6±15.1) min。三名者最终10例截骨时间均较初始10例减少,者1初始10例和最终10例截骨时间分别为(13.5±3.41) min和(8.0±1.58) min(t=4.30,P=0.001);者2分别为(13.7±3.02) min和(8.0±2.58) min(t=4.77,P=0.001);者3分别为(15.3±3.97) min和(11.0±2.38) min(t=2.87,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计算截骨时间累积和并拟合曲线,三名者CUSUM曲线最高点分别处于第16、18和12例,度过最高点后截骨时间均持续下降。其余步骤的时间均无明显下降。比较中规划和术后X线片的下肢力线角度,整体差异均>1°;者1的差值为1.41°±1.32°,者2为1.34°±1.22°,者3为1.04°±0.88°。三名者术前规划的假体型号及中实际使用的假体型号完全符合率分别为85.2%(52/61)、76.7%(36/47)和85.7%(24/28)。结论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经过一定病例数量的学习,截骨时间可缩短,其学习曲线临界值约为第15例;但手术例数增加并未带来下肢力线精确度的变化。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机器人手术 学习曲线 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