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民族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民族关系还存在着一些不太和谐的因素,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协调民族关系,努力化解各种矛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 标签: 民族关系 经济社会 发展
  • 简介:鄂温克自治旗是我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由二十余个少数民族构成。在自治旗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为自治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自治旗的和谐民族关系之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鄂温克自治旗的发展历史,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地区发展的途径是:提高少数民族经济水平,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保证民族权力平是其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因素。

  • 标签: 鄂温克 和谐民族关系 发展
  • 简介:西部贫困地区大多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旅游扶贫开发在西部的实施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同时对当地的民族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作者就其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 标签: 西部民族地区 旅游扶贫 民族关系 影响 对策
  • 简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的民族关系。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从总体来看是和谐、巩固和发展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德宏州中缅边境经济社会发展不足,潜在的矛盾日益凸现,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不利因素增加。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民族关系不和谐的根源,探讨实现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机制。

  • 标签: 德宏 中缅边境 民族关系 和谐 思考
  • 简介:历史研究需要进行科学分期,由于所研究的对象不同,因而分期的标准也不尽相同.20世纪中日俄(苏)三国关系可分为7个时期.1900-1917年为两强凌一弱时期;1917-1931年为三国关系初次变化时期;1931-1945年为战争笼罩三国时期;1945-1949年为三国关系特殊时期;1949-1960年为三国关系再次变化时期;1960-1972年为敌友关系相互转变时期;1972-1991年为三国关系终趋正常时期.

  • 标签: 中日俄(苏) 三国关系 分期问题
  • 简介:社区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相对独立的"微观社会",是民族关系治理的"细胞单位"。总结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多民族社区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论实践,将为社会治理模式探索提供有益借鉴。伊宁市A社区,通过社区文化教育、社区互助救济、社区就业保障,摸索出实现少数民族居民"社会身份认同""情感认同""政治制度认同"的具体做法,成为城市多民族社区民族关系和谐的成功范例。

  • 标签: 城市多民族社区 民族关系和谐
  • 简介: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是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但是,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快科学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制定正确的策略,才能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

  • 标签: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关系 科学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
  • 简介:<正>清代各族人民友好合作是清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面,是我国巩固定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整体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各族人民的亲密团结、互相合作的关系,是长期的,是符合人民的志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而清史上各民族之间仇杀,则是次要的而短暂的插曲,是统治阶级中的某些人挑起的,应该记在他们的帐上。研究清代处

  • 标签: 民族关系史 清代前期 多民族国家 努尔哈赤 经济文化 皇太极
  • 简介:1990年9月18日至24日,新华社在乌鲁木齐召开民族报道座谈会。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等12个分社的负责人及有关记者共25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新时期民族报道的重要性、指导思想、侧重点以及新时期民族关系的新特点等问题,作了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报道思想。还就如何加强民族报道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会者认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在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下,加

  • 标签: 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前途 指导思想 队伍建设问题 热爱祖国
  • 简介:在移民工程中,民族关系是衡量移民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古浪县东乡族移民区基本情况入手,通过对移民区民族关系的变量和民族关系的特点分析来考察移民与当地居民的人际关系状况,指出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其主要特点。

  • 标签: 古浪县 东乡族 移民 民族关系
  • 简介:在谈及民族文化问题时,人们习惯用"守望尊严"来表达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然而,这种"守望"往往并非是全民性的认同:"守望"更多体现在"大"民族上,而人口数量少、文化影响小的民族则多是"守望"其他民族的文化,鲜有"大"民族主动"守望"小民族的自发性行为。"互守尊严"是新时期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有效尝试,对于跳出本民族视角观察理解其他民族,对于更好地联系历史、联系时代来认识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进而做到将美德、正义、自觉等要素引入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元一体格局 守望尊严 互守尊严 民族关系
  • 简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汉藏民族之间发生了很多交往,有战争、贸易、宗教文化等。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两个民族关系有共同性的一面,也有差异性的一面,而原因可以归结为影响着汉藏民族关系的塑造力在起着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发挥作用的力量不一样,或者力量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够的产生作用有大有小。

  • 标签: 汉藏民族关系 特征 塑造力 历史进程
  • 简介:城市化进程作为当前国内重要的现实条件之一,其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总体上看,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但在此背景下民族关系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且给民族关系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素。分析城市化进程对民族关系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在此基础上思考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关系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现阶段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及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城市化进程 民族关系发展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价值观念多元化,使得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提出,就是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时代背景,在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所采取的一种解决方法和手段,其目的就是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 标签: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和谐 调控 时代性
  • 简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影响社会矛盾、关乎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论文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及其特殊性,阐述其对新时期和谐城市管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强调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提出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政府对策与建议。

  • 标签: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城市管理 社会矛盾
  • 简介:随着我国旅游消费的蓬勃兴起,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而且也会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旅游业 民族关系 影响
  • 简介:国共两党关系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特定的基本原理。它不仅是国共两党关系历史现象和规律的理论概括,而且是构建国共两党关系这门学科的重要理论支点。深入研究其基本原理,对于这门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拟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有关基本原理,略述己见。

  • 标签: 国共两党关系 第二次国共合作 理论概括 日本帝国主义 抗战初期 独裁统治
  • 简介:摘要高等院校开设近代国际关系选修课,能够培养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的真相,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战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力图从国际关系课程的设置、主要内容、意义等方面阐释开设近代国际关系选修课的重要性,呼吁各高等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思维、创新才能,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国际关系史 课程 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