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栓塞症(VTE)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发现VTE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机械通气障碍、侵入性操作、活动限制、下肢长骨骨折、药物因素等;根据患者具体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如弹力袜、间歇气动压迫装置等机械预防,机械预防,肝素、华法林等药物预防等措施可有效预防静脉栓塞症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骨损伤大鼠静脉发生后的细胞因子变化及预防效果。方法:通过定量打击装置定点打击大鼠股骨外侧,造大鼠下肢股骨损伤,石膏固定后早静脉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干预组,通过ELlSA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栓形成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6,NF—KB,TNF-a.VCAM-1,ICAM-1水平的变化,同时,WB法检测模型大鼠血管内皮中IL-6,NF—KB,TNF—a,vcAM-1,ICAM-1n1&NA的表达情况,旨希望发现骨损伤后静脉发生的分子机制,同时.干预组造模大鼠进行抗凝预防治疗,观察血栓发生情况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NF-KB,TNF-a,VCAM-1,lcAM-1变化和细胞内皮中IL-6,NF—KB,TNF-a,VCAM—I,ICAM-1nlRNA的表达情况,分析抗凝药物预防效果及预防血栓的机制。结论:骨损伤大鼠静脉形成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发生明显变化,与细胞内皮相应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具有-定的联系,-而通过溶栓治疗后,能够明显降低血清中的IL-6,TNF-a,NF-KB,VCAM-1,1CAM-1水平,其抗凝机制上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骨损伤 静脉血栓 细胞因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检测用于筛查烧伤患者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28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D-二聚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烧伤患者中并发血栓的为5例;烧伤患者D-二聚体检测水平要明显高于实验室的正常参考上限值;烧伤后一周到两周内,并发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水平要明显高于没有并发血栓的患者的水平。结论D-二聚体检测更其他检查相比更加快速、方便、经济以及便于观察,可以初步将D-二聚体认为是烧伤一周后血栓筛查的一个比较好的指标,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用大量样本进行证实。

  • 标签: D-二聚体检测 烧伤患者 静脉血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静脉置管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熟悉置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时更换输液装置、敷贴,妥善固定导管,保持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目前,骨科大关节术后静脉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预防常用药物为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葵钠等)或维生素K拮抗剂等,通常膝或髋关节置换术后至少抗凝10d,髋关节置换术后延长抗凝35d可起到更好的预防效果。尽管目前的预防措施可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但髋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置换术后仍有较高的VTE发生率,髋关节或膝关节手术后3个月内有2%~3%的病人出现症状性VTE.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口服抗凝药 预防效果 手术后 髋关节置换术后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下肢气压治疗用于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妇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采用双下肢气压治疗进行护理,以及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4d肢体周径及下肢静脉(DVT)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双下肢气压治疗治疗的观察组术后14d肢体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下肢气压治疗用于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性护理,明显降低了下肢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下肢气压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 妇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二次球囊扩张配合口服华法林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形成患者54例。先行下腔静脉小球囊扩张术,同时给予达标量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影像学观察患者血栓溶解情况。治疗效果明显者给予下腔静脉大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54例患者一期手术成功率100%,2例手术后口服华法令出现出血,改行外科手术治疗;4例改行其他介入治疗方式;余48例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溶栓治疗3~6个月,治疗效果明显,行二次行大球囊扩张治疗。结论:腔静脉二次球囊扩张同时口服华法林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形成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球囊扩张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静脉置管术的17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行静脉穿刺置管均取得成功,其中1例外院带入护理效果良好。置管10-60d之后由于系缝不牢固导致1例患者导管滑出,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之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形成、静脉炎等并发症,置管结束之后伤口愈合情况均良好。结论针对静脉置管术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有利于增强手术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术 护理 措施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介入治疗下肢静脉中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4例采用经股静脉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患者在手术配合及护理下成功植入滤器后,症状明显好转,无病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中,合理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尤为重要,下肢静脉及早的治疗、及时的观察诊断,强而有效的护理,可提高下肢静脉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下肢 深静脉血栓 滤器置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后静脉置管方法之效果观察。方法把静脉置管换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例,观察组4例,比较两组感染,导管脱落,缝线脱落,疼痛的比率。结果两组在感染,导管脱落,缝线脱落;疼痛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静脉置管换药方法能明显降低导管置管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换药 方法 感染 导管脱落 缝线脱落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栓塞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3例静脉栓塞患者,观察静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53例静脉栓塞患者治疗护理总有效率为96.2%,护理期间无死亡案例。结论分析静脉栓塞患者的早期症状,做到及时预防和护理,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静脉栓塞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深静脉栓塞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静脉穿刺术的优势。方法对2013年间于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静脉穿刺术。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静脉穿刺术。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高,安全、迅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盲穿法 深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探讨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和有效护理,选择科室使用静脉置管患者35例,通过临床观察、护理,总结深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深静脉留置套管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324例患者选用较粗的前臂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完毕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再次输液用2%碘和75%乙醇消毒肝素帽,插入头皮针针头。结果324例全部穿刺成功。留置时间最短2d,最长7d。静脉炎发生6例,管腔凝血及堵管5例,脱管2例。结论静脉留置套管针置管得当、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减少患者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 标签: 静脉留置套管针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产科血栓静脉炎临床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产科血栓静脉炎高危因素孕妇8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孕妇不给予应用预防性措施;观察组孕妇给予综合性预防治疗,将两组孕妇血栓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孕妇血栓静脉炎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性预防措施应用于产科血栓静脉炎高危因素孕妇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控制孕妇产前或产后血栓静脉炎发生,对减轻孕妇痛苦及提高孕妇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产科 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性措施 预防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其具有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果置管后护理不当,不但影响置管的继续使用,而且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损失,如何预防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疑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结合病例谈一谈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

  • 标签: 深静脉 穿刺置管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