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及3年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17年7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病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1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4例,年龄44~69(56.4±12.8)岁。91例患者中,合并OSAHS的患者51例,被纳入研究组,不伴OSAHS的患者40例,被纳入对照组。随访观察36个月,将全因死亡作为终点事件。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及术中的临床基线资料,以Kan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术后36个月的生存曲线,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术后36个月生存率的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在研究组为5.9%(3例),对照组为5.0%(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实际随访(36.2±1.5)个月,88例完成随访,3例失随访。36个月全因死亡率在研究组为27.5%(14/51),对照组为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在调整年龄、男性、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术前心包填塞、术后脏器功能不全、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急诊手术、孙氏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高血压、心律失常、主动脉远端夹层进展撕裂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术后36个月生存率更低(P<0.05)。除OSAHS之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心包填塞也是36个月死亡率升高的危险因素(HR=11.28,95%CI为2.18~46.25,P<0.01;HR=9.08,95%CI为2.22~41.3,P<0.05)。结论合并OSAHS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术后36个月生存率较对照组降低。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治疗中,采用覆膜支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100%,3例少量残余内漏,术后不存在截瘫、肾功能恶化,无伤口出血不止及不愈合等不良情况。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高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冠心病 覆膜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和神经损伤标记物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P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手术室急诊行体外循环(CPB)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57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体质量58.0~90.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术中以近红外光谱仪(NIRS)连续监测患者双侧rScO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CPB开始即刻(T2)、CPB结束时(T3)、术毕(T4)、转出ICU时(T5)、术后1天(T6)、2天(T7)和3天(T8)抽取中心静脉血并测定血清中神经损伤标志物特异性蛋白100β(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浓度。术后3天随访,评估PND的发生情况,比较PND组和无PND (NPND)组患者术中rScO2值和血清S100β蛋白及NSE浓度的变化,分析PN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术中rScO2和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的相关性。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3例患者因术后接受二次手术、二次气管内插管和ECMO(各1例)被剔除出该研究。术后3天12例(22.2%)发生PND(PND组),42例(77.8%)未发生PND(NPND组)。与NPND组比较,PND组患者CPB中平均动脉压最小值、CPB中rScO2最小值明显降低(P<0.05),CPB中动脉-脑氧饱和度差(da-rScO2)最大值明显升高(P<0.05),CPB中rScO2降低幅度>25%持续时间、CPB中rScO2<0.50持续时间、CPB中rScO2<0.40持续时间、CPB中da-rScO2>0.50持续时间、CPB中da-rScO2>0.40持续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T2~T8时,与NPND组比较,PND组血清学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CPB中rScO2降低幅度>25%持续时间(P=0.033)、CPB过程中rScO2<0.40持续时间(P=0.007)和CPB过程中da-rScO2>0.50持续时间(P=0.001)是发生PND的危险因素。与NPND组比较,PND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ICU滞留、术后住院天数和PND恢复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医疗费用显著增加(P<0.05)。结论CPB过程中rScO2降低幅度>25%持续时间、rScO2<0.40持续时间和da-rScO2>0.50持续时间是CPB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发生PND的危险因素。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的显著升高与PND的发生有关。PND的发生对患者早期临床预后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

  • 标签: 体外循环 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脑氧饱和度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神经损伤标记物 神经系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炎症应激、免疫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本院心外科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n=30)和TEVAR治疗组(n=30)。保守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TEVAR治疗组给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及免疫细胞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及中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TEVAR治疗组IL-6、IL-8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单核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TEVAR治疗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TEVAR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破口及假腔消失等)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VAR治疗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出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及心血管事件等)均明显小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二次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抑制炎症应激,改善免疫指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存率。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炎症 免疫
  • 简介:摘要1例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69岁男患者,接受一期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股动脉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使用单分支覆膜支架,近端锚定区为Zone 2,微创Castor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同时单分支重建。左前胸外侧切口,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前CT评估选择27 mm J-Valve瓣膜,释放过程中未发生瓣膜移位等问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情平稳。CT及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显示良好的结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