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上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制定护理计划,进行优质护理。结论本组89例病例经过精心的护理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l2小时及时发现血管危象经及时处理,创面愈合,皮瓣一般取自同侧肢体,均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关节病的发病日益增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严重骨关节疾病最终且最有效的方法。它通过手术利用人工生物材料替代与重建病损的髋关节,以缓解症状、消除疼痛、改善及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我科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现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过程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肢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采取腰椎牵引、骶管注射、中药口服、理疗针灸,情志护理等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92.12%.结论加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过程中配合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长期及时的康复指导,对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至关重要。也有利于预后。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膝关节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髌骨轨迹异常的远期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间共收治髌骨轨迹异常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14例)采用膝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B组(n=18例)采用膝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变化。结果3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6~52个月,平均(37.13±4.35)个月。与术前相比,A、B组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P﹤0.05),影像学方面,A组在髌骨适合角(CA)及外侧髌股角(LPA)方面,B组在Q角(QA)、CA及LPA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B组QA明显低于,LPA明显高于A组(P﹤0.05),而CA、膝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伤口I期愈合。结论膝关节镜技术治疗髌骨轨迹异常是一种微创、有效、可靠方法,能够大幅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且膝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疗效更佳。

  • 标签: 关节镜 髌骨轨迹异常
  • 作者: 扶耀东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3-03-13
  • 出处:《医学与法学》 2013年第3期
  • 机构:           扶耀东           (新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 娄底 417600)           【摘 要】目的:对比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和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0 年3 月到2012 年3 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1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60 例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切除组。两组患者手术后均进行肠道通透性的检测以及根据患者术后的排便情况判断对患者的肠道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 患者的肠道通透性检测以患者尿液中的L/M 比值(乳果糖/甘露醇)作为标准,微创组和切除组的患者手术后的肠道通透性均有所增加,微创组治疗前后的尿L/M 比值的差 值为(0.037±0.013),切除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L/M 比值的差值为(0.108±0.076)。通过观察患者的术后排便情况发现,微创组的正常排便率81.3%,明显高于切除组的患者 的正常排便率50.0%。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肠道通透性和排便相比差异明显,P 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和胆囊切除术均能改善肠道通透性,但切 除术增加更明显,对肠道功能影响更大。           【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颅脑手术,以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对颅内压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取温州市某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颅脑手术病人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50~68岁,体重39~77kg,无心肺疾患。术前用药均为鲁米那0.1,阿托品0.5mg肌注。入室后连接HP型多功能监护仪,监测MAP、HR、SpO2、ECG。病人右侧卧位,在局麻下经L3~4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以监测颅内压(ICP)。吸氧去氮5min,麻醉诱导采用瑞芬太尼1ug∙kg-1,异丙酚2.0mg∙kg-1,司可林1.5mg∙kg-1,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O2流量2L∙min-1。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4.0~6.0mg∙kg-1∙h-1,瑞芬太尼0.1~0.2ug∙kg-1∙min-1微泵持续输注,维库溴铵间断静注维持肌松,术毕停用所有麻醉药。分别于麻醉前、诱导后即刻、插管后即刻、切皮、开放硬膜、维持中、术毕监测记录MAP、HR、ICP。结果麻醉诱导后以及开放硬膜和术中MAP、HR男58例和女40例100%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但未见严重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虽然于插管后即刻有轻微升高(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ICP于麻醉诱导后男58例和女40例100%较麻醉前有所降低,以诱导后即刻、切皮、开放硬膜、术中降低明显(P<0.05)。

  • 标签: 麻醉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 血液动力学及颅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