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作者: 田博文 龚凤英 谭惠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4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协和转化医学中心 10073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肥胖及其并发症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巨大,因此减重药物的研发始终是内分泌领域的热点。氯卡色林(lorcaserin)是2012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型减重药物。它是高度选择性的5-羟色胺2C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下丘脑抑制食欲的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神经元,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进而达到减重的目的。氯卡色林除治疗肥胖之外,对肥胖引起的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另外,氯卡色林在临床应用中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发生率较低,对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也已经得到证实。因此,氯卡色林与饮食调节、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减重效果。

  • 标签: 肥胖 氯卡色林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年龄≥8岁的双眼近视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配戴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对照组配戴欧几里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配戴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随访,评估裸眼远视力、屈光度、角膜K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镜片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厚度、眼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291例受试者完成初次配戴,试验组143例,对照组148例。配戴后各随访时间点,2组左、右眼LogMAR裸眼远视力、屈光度及其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左、右眼角膜平坦K值及右眼角膜陡峭K值相对于基线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配戴后1 d、9个月以外,其余随访时间点,2组左眼角膜陡峭K值相对于基线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6个月、1年时,2组左、右眼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及其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时间点,2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1年时,2组角膜塑形镜配适状态和镜片状态均良好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与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2种角膜塑形镜疗效一致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非球面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养老院罹患慢性病老年人服药安全行为的真实体验与应对方式,为老年人服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4月武汉市3家养老院16例罹患慢性病的服药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同时现场进行录音,借助NVivo8.0统计软件,根据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养老院罹患慢性病老年人服药安全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5大主题:服药品种多,记忆混淆;服药频次不一,难以把握;服药剂量大,担心不良反应;服药时间长,难以坚持;服药效果差,难以信赖。结论养老院罹患慢性病老年人服药存在较多安全隐患,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以防止服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标签: 慢性病 老年人 养老院 服药安全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院及方舱医院、砖混模式医院)中新安装的8台CT及其场所进行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检测并评价。对机房布局等感染控制安全的因素实施了监测与调查。选择定点医院2所(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通过现场调查和对4个CT机房环境生物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放射场所的布局、感染防控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分布进行分析,评价其生物安全的可靠性和风险点。结果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的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甲、乙医院各有3个CT机房,面积均为38.8 m2和4 mm Pb当量的屏蔽防护;方舱医院和砖混建筑医院的CT机房面积和屏蔽防护分别为20.0 m2、4 mm Pb当量和35.8 m2、3 mm Pb当量。8个放射诊断场所符合感染防控"三区两通道"的设计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T机房内患者触碰到的多个位点如检查床、机架内侧、地面等多处发现核酸阳性。放射技师通过手部、足底沾染造成操作间内操作台和地面的病毒污染风险。此外,机房内患者未触及的区域如观察窗和排风口等处也出现类似阳性。结论4所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和机房基本满足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检查场所需加强消毒的规范化。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诊断场所 辐射安全 感染控制 方舱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超声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的肝癌患者31例,共计33个病灶。对31例复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影像重建,导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术前规划,术中实时超声引导下按照规划布放粒子,术后增强影像扫描重建并利用TPS系统进行放射剂量学评估及疗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3、6、12个月的影像学改变,术后并发症、肿瘤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期(OS)。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术后2个月随访病例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1/33),15.2%(5/33),75.8%(25/33),93.9(31/33),2例出现局部进展(6.1%,2/33);术后12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0.9%(30/33);术后1、3、5年的总生存率为91%、81%、50%,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7.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3.2个月。术后疼痛5例,发热2例,腹泻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治疗复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复发性肝癌 放射治疗 125I粒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强迫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使用氟伏沙明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Y-BOC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Y-BOCS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强迫症患者联合应用氟伏沙明与利培酮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强迫症状及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强迫症 氟伏沙明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上腔静脉(SV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共806例。所有患者先行肺静脉隔离,最终23例患者电生理检查证实SVC起源触发灶,其中,男12例,年龄(58.1±6.2)岁。将28 mm冷冻球囊放置于SVC-右心房交界处进行冷冻隔离。回顾性分析术中隔离时间、隔离温度、冷冻次数等冷冻参数、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3例患者术中均可实时记录SVC电位,18例(78.3%,18/23)成功冷冻消融隔离SVC,冷冻1~4(2.1±1.1)次,SVC隔离时间为7~40(22.3±14.0) s,冷冻时间为30~150(96.0±23.6) s。术中5例(21.7%,5/23)患者出现一过性膈神经损伤,2例患者首次冷冻时出现一过性窦房结损伤。随访6~24(13.2±5.8)个月,4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结论二代冷冻球囊可有效隔离SVC,一过性膈神经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术中需密切关注膈神经情况。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肺静脉 上腔静脉 窦房结 膈神经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势在必行。但各个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硬件设施、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员、环境等均不相同,即使从事相同的实验活动,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对从事的实验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达到检验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冠状病毒感染 危险性评估 控制生物危害物扩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Ⅳ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完整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的63例成人Ⅳ型CB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23例,开腹组40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23例成人Ⅳ型CBD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29.9±14.0)岁;开腹组40例,男性7例,女性33例,年龄(30.9±15.7)岁。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07.1±21.7)min和(158.8±23.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9.6±150.5)ml和(266.0±119.5)ml,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72.8±16.0)h和(87.0±17.0)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8±3.2)d和(11.9±3.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吻合口狭窄、胆漏、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成人Ⅳ型CBD安全可行,具有微创、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达本胺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接受西达本胺治疗的40例PTCL患者(初治26例,复发难治1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总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OS),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的ORR为70.0%(28/40),初治组ORR为80.8%(21/26),复发难治组ORR为50.0%(7/14),初治组近期疗效优于复发难治组(P=0.049)。PTCL预后指数(PIT)0~1分组ORR为83.3%(10/12),优于PIT 2~4分组的78.6%(11/14),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初治组中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两种亚型的ORR均为90.0%(9/10)。中位随访时间14.5个月,初治组中位PFS时间为12个月,1年PFS率及OS率分别为49.6%和84.2%,2年PFS率及OS率分别为35.9%和57.4%。复发难治组中位PFS时间为7个月,1年PFS率及OS率分别为28.6%和49.0%。西达本胺单药组未发生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及Ⅲ~Ⅳ级胃肠道反应;西达本胺联合化疗组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9.4%(13/33),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7.3%(9/33),无Ⅲ~Ⅳ级肝肾损害发生。结论初治或复发难治PTCL患者接受西达本胺治疗均有较好效果,全部患者对西达本胺单药或西达本胺联合化疗均耐受性良好。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外周 药物疗法,联合 西达本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ROSA机器人系统辅助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植入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SEEG电极植入手术的47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采用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局部麻醉组(简称局麻组,37例)和全身麻醉组(简称全麻组,10例)。两组患者术后6 h内均行头颅三维重建CT检查,观察是否发生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并将CT数据通过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导入ROSA工作站,准确记录两组实际植入的每根电极与规划轨迹之间的横向误差。结果局麻组37例患者共进行41例次电极植入手术(4次为补充电极),累计植入电极353根;全麻组10例患者共进行12例次电极植入手术(其中1次为补充电极,1次为射频热凝术后半年重新植入电极),累计植入电极90根。局麻组的电极入点误差为(1.24±0.77)mm,靶点误差为(1.71±0.96)mm;全麻组的电极入点误差为(1.20±0.67)mm,靶点误差为(1.64±0.85)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麻组有1例(2.7%)患者在拔除电极时出现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血肿自行吸收,无神经系统损伤;全麻组无一例颅内出血。两组均无感染和电极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下行ROSA机器人系统辅助SEEG电极植入精准、安全,其电极入点误差和靶点误差与全身麻醉相比无明显差别。

  • 标签: 癫痫 立体定位技术 机器人 立体脑电图 精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右半肝切除的3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例;年龄24~74岁,中位年龄51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组(腹腔镜组,11例)和开腹前入路右半肝切除组(开腹组,19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中出血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300(200~400)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500(300~600)ml(Z=-2.539,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61±57)、(322±6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5)。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8±1.3)d,明显短于开腹组的(13.0±6.4)d(t=-1.974,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胆漏分别为6、1例,开腹组相应为9、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0.686)。结论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的,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腹腔镜 前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华中阜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行肠外营养支持,根据肠外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深静脉置管组(32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34例)和浅静脉留置针组(29例)。比较三组患者免疫功能、留置时间及置管成功率,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局部渗液、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深静脉置管组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浅静脉留置针组,且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深静脉置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支持10 d后三组患者CD3+、CD4+及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三组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堵塞及局部渗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种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均能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不过相较于浅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及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更长,且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晚期胃癌 肠外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拔针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病房1 627例使用外周留置针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17例和对照组810例,试验组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时拔针,对照组按照常规的72~96 h定期拔针。比较2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以及护士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留置时间为(3.43 ± 1.36) d,长于对照组(3.18 ± 1.1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07,P<0.05)。试验组静脉炎、堵管、外渗及意外脱出的发生率分别11.26%(92/817)、17.87(146/817)、10.77%(88/817)及3.91%(32/817),对照组分别为9.88%(80/810)、15.06%(122/810)、11.23%(91/810)、3.70%(30/81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82、2.33、0.09、0.05,均P>0.05);在静脉炎严重程度分级上,试验组静脉炎分级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0.99,P< 0.05);试验组护士拔针的依从性100.00%(817/817),高于对照组87.65%(710/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7.47,P<0.05)。结论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拔针可以延长留置时间;在拔针标准界定清楚以及严格的监控流程下,老年患者出现临床指征拔针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老年人 外周静脉留置针 出现临床指征拔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置钉安全性。方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共48例结构完整的上颈椎CT数据,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6~58岁[(37.3±13.5)岁]。通过Mimics 19.0软件建模得到96侧联合固定模型并进行模拟置钉。首先在寰枢椎模型中建立寰椎垂直平面P1和寰椎水平平面P2,其次在C2下关节突中点向上3 mm、向外2 mm选择进钉点,并采用Margel法置入寰枢椎经关节螺钉S0,然后寰椎侧块中线与寰椎后弓下缘的交点上方3 mm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在该进钉点置入4枚直径3.5 mm的虚拟螺钉。置钉方法如下:S1为螺钉与S0的外侧或寰椎椎弓根内侧壁相切;S2为螺钉与寰椎椎弓根外壁相切;S3为螺钉与寰椎椎弓根上壁相切;S4为螺钉和寰椎椎弓根下壁相切。测量S1、S2与P1的夹角来确定外倾角,S3、S4与P2的夹角来确定头倾角;计算外倾角和头倾角的安全范围。测量S1、S2、S3、S4的进钉长度。在所有模型中,间隔2°调整外倾角和头倾角的进钉角度,计算每一个外倾角和头倾角的成功例数,并计算置钉成功率。结果所有寰枢椎模型置钉成功,外倾角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6.7±2.4)°、(10.4±4.3)°、(17.1±3.7)°;其头倾角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3.6±1.0)°、(11.0±5.8)°、(14.6±4.6)°。4种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长度:S1(31.1±2.4)mm,S2(28.3±2.5)mm,S3(29.2±3.8)mm,S4(29.6±3.0)mm(P<0.05)。置钉外倾角为-1°~5°时置钉成功率为87.5%,其中2°外倾角置钉的成功率为100%,置钉头倾角为5°时可以达到93.8%的置钉成功率。结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具有满意的置钉长度和较高的置钉成功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颈椎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托吡酯大剂量冲击疗法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6例癫痫患儿,男47例,女39例,年龄(8.06±0.62)岁,年龄范围为4~12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大剂量治疗组和小剂量治疗组,每组43例。大剂量治疗组患儿采用大剂量托吡酯冲击治疗,小剂量治疗组患儿采用小剂量托吡酯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言语智商(VIQ)、总智商(FIQ)评分及不良反应(感觉异常、注意力分散、恶心头晕)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5.3%(41/43)]明显高于小剂量治疗组[69.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VIQ、FI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治疗组VIQ[(108.26±6.85)分]、FIQ评分[(109.26±3.64)分]均高于小剂量治疗组[(96.85±1.62)分、(100.05±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小剂量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托吡酯冲击治疗小儿癫痫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改善患儿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托吡酯 大剂量冲击 癫痫 言语智商 总智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第2代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 Flex)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应用PED Flex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临床预后;影像学随访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131例患者共应用144枚PED Flex治疗159个动脉瘤,手术成功率为100%。其中107个动脉瘤采用单纯支架置入,52个动脉瘤结合弹簧圈填塞。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1%(4/131),其中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31),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0.8%(1/131),无死亡病例,出院mRS 0分101例,1分25例,2分4例,4分1例,致残率为0.8%(1/131)。61例患者共80个动脉瘤获影像学随访,末次中位随访时间6.0(3~9)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OKM分级D级)57个,完全闭塞率为71.3%(57/80);支架内狭窄4(6.6%,4/61)例,均无神经系统症状。87例患者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9.0(2~21)个月,mRS 0分78例,1分5例,2分3例,4分1例。结论PED Flex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较好;术后6个月随访完全闭塞率高,疗效良好。

  • 标签: 血流导向装置 颅内动脉瘤 随访研究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左西孟旦治疗32例高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32例≥75岁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16例)和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16例),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先予左西孟旦负荷剂量6 μg/kg,随后以0.1 μg·kg-1·min-1维持至24 h;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予左西孟旦0.1 μg·kg-1·min-1维持24 h。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等。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2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1 950(922,6 481)ng/L比4 018(2 716,9 637)ng/L;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1 390(599,3 297)ng/L比4 576(2 681,10 682)ng/L]、LVEF[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48.9±9.2)%比(39.4±8.8)%;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48.7±12.0)%比(40.4±8.8)%]、SV[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57.9±10.3)ml比(48.9±11.0)ml;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59.4±9.0)ml比(52.3±9.5)ml]均改善(P<0.05);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NT-proBNP在第3天开始较基线水平下降,而维持剂量组在第7天才开始下降;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第14天SVI较第1天升高[(29.4±6.5)ml/m2比(27.3±6.7)ml/m2,P<0.05],而维持剂量组未升高。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11.1±4.4)d比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9.6±3.5)d]、28 d病死率(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2/16比维持剂量组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7例,维持剂量组2例,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对高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单纯维持剂量的左西孟旦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安全

  • 标签: 左西孟旦 高龄 重症 急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肝硬度值对肝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8月281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8)和开腹组(n=213),分析不同肝硬度值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数据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预测效能分析选用ROC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Pringle阻断率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前肝硬度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硬度值>15.0 kPa者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腹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肝硬度值>15.0 kPa是肝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肝硬度值>15.0 kPa为截断值,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5.3%、83.9%。结论术前肝硬度值>15.0 kPa的肝癌患者有着更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应考虑实施开腹手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癌,肝细胞 硬度 腹腔镜 剖腹术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