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追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病例的感染来源及病毒传播路径,证实经长途货车司机跨省远距离传播COVID-19事件。方法采用全基因组靶向扩增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对2022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本土疫情暴发期间漳州市报告的5例货车司机COVID-19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全基因组测序,应用在线分析平台判定病毒型别及突变位点,利用进化分析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综合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及传播路径。结果成功从5例病例中获得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序列长度为29 770~29 839 bp,基因组平均覆盖度为99.53%;病毒分型结果显示5株病毒均为Omicron变异株,但分属3种BA.2亚分支;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例病毒与2022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本土疫情流行的两种进化分支病毒高度相似,另2例病毒则与该起疫情流行的病毒存在差异较大(核苷酸突变位点差异7~14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差异5~7个);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例病毒与福建省泉州市本土疫情病毒高度同源,2例病毒因亲缘关系较远可排除其与泉州市疫情关联;结合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可以推断至少有2例长途货车司机病例系福建省外感染后返回的散发病例。结论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提示5例COVID-19货车司机病例至少存在3个感染来源,并推测部分病例系省外感染并跨省长距离传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全基因组测序 溯源分析
  • 简介:摘要酒精使用障碍是物质使用障碍中常见的一类疾病,由于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因而日益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酒精使用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涉及认知功能损害方面。事件相关电位由于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特性,可为酒精使用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本文中对近年来事件相关电位在酒精使用障碍中的研究进行总结,综述酒精使用障碍患者在注意偏倚、抑制控制、错误反馈方面与酒精依赖行为相关的认知损害。

  • 标签: 酒精相关性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注意偏倚 抑制控制 错误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队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质,为提高队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2名在职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员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量表(16PF)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特点,经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队员与常模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PF结果的比较。结果应急队员的SCL-90多个因子和阳性项目均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2.04, P<0.05),筛选阳性率占21.15%,出现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等阳性症状。队员人格特质表现为高聪慧性、稳定性,低敏感性、怀疑性等。文化程度、生活满意度、卡特尔16PF多因素与SCL-90多因子显著相关(r=-0.569~0.627,P<0.05)。结论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员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常人。遴选队员和进行心理干预时应考虑队员的文化程度、生活满意度、人格特质等心理健康相关特征。

  • 标签: 辐射事件 应急队员 症状自评量表 卡特尔16种人格量表 心理健康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由护理部与信息部共同开发护理不良事件网络分享平台,并应用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比较实施前(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普外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护理质量及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学习主动性、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记忆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及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安全、危重护理、环境护理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普外科标本采集错误、术中压疮、用药途径错误、导管护理不良、术中低体温、输液外渗、文书记录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均P<0.05),而实施后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可提高普外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从而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 普外科教学 护理质量 综合护理能力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风险事件发生危险因素评估体系。方法选取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的在职相关医护人员6名组建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函询法确定评估体系指标,并基于层次分析法明确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风险事件发生危险因素评估体系的构建过程、结果,确定函询专家的态度、权威程度及意见协调一致性。结果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内容填写完整度分别为100%、98%;研究形成的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风险事件共8个指标,风险事件发生危险因素共8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1、0.948,协调一致性比率(CR)均<1,二级变异系数(CV)均<0.25。结论构建所得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风险事件发生危险因素评估体系层次分明,且权重分配合理,为筛查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风险事件发生因素提供了参考依据,能准确剔除高危人群,做好临床防护工作,保证检查质量。

  • 标签: 小儿电子支气管镜 风险事件 危险因素 评估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级管理在呼吸危重症患者管理中对风险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呼吸危重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分级管理。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动脉血气指标、风险事件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比参照组低,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比参照组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参照组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比参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级管理可有效减轻呼吸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维持动脉血气指标稳定,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分级管理 呼吸危重症患者 不良情绪 动脉血气指标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症状性先天性长QT综合征(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cLQTS)患者心脏事件复发的主要诱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在2014年11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66例症状性cLQTS患者中,选取首次就诊后心脏事件复发的3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性别、发病和就诊年龄、就诊前后临床表现、家族史、治疗情况、心电图和cLQTS亚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心脏事件发作时间、次数、诱因以及药物治疗情况和心电图资料。心脏事件包括:晕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放电、ICD误放电、心脏骤停生还、心脏性猝死、心电图证实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结果38例心脏事件复发的cLQTS患者中,女性30例(79%),儿童14例(37%),发病年龄(15.6±14.6)岁,就诊后复发时间为(3.6±3.5)年。亚型分析表明纳入11例(29%)LQT1(含2例Jervell-Lange-Nielson综合征患儿)、19例(50%)LQT2、5例(13%)LQT3及3例(8%)其他少见亚型(1例LQT5、1例LQT7和1例LQT11)。LQT1患者中共6例(55%)患者因停药和/或漏服药物出现心脏事件发作;4例(36%)患者在特定诱因(运动、情绪激动)下发生晕厥;1例(9%)患者自行换药后出现晕厥发作。LQT2中共16例(84%)患者因漏服和/或停药后出现心脏事件,3例(16%)患者于特定诱因(惊吓、声音刺激、睡醒)下心脏事件发作;1例(5%)患者怀孕后出现反复晕厥发作;1例(20%)患者发生ICD误放电。LQT3患者中4例(80%)患者反复静息状态下出现晕厥;1例(20%)患者于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1例LQT5患者特定诱因(情绪激动、休息时)下反复出现晕厥及ICD放电。1例LQT11患者特定诱因(劳累)下有反复ICD放电。1例LQT7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ICD误放电。随访过程中2例Jervell-Lange-Nielson综合征患儿和2例LQT2患者因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行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后晕厥发作较前减少;1例服用美托洛尔后仍有晕厥发作的LQT2患者改服纳多洛尔后无晕厥发作;2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的LQT2患者加用美西律治疗后症状较前改善。结论自行停药或漏服药物是心脏事件复发的重要诱因。

  • 标签: QT延长综合征 猝死 诱因
  • 简介:摘要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免疫治疗逐渐成为最热门的治疗手段,一线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开启了肺癌治疗的新格局。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获批,掀起了免疫治疗的热潮。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激活免疫细胞或者达到免疫最大化,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如果缺乏严格的治疗措施,患者会因病情进展或者因irAEs而危及生命。多项临床研究证实ICIs在肺癌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但ICIs治疗带来的不良事件仍不可忽视。文章总结了临床研究中肺癌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的特点,同时简要介绍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irAEs的注意事项及管理。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癌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85例行MHD患者的临床治疗,透析期间137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组),148例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收缩压、透析龄、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差异;采用Cox生存曲线分析透析龄(月)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透析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以及血肌酐、血磷、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B=0.42,P=0.03,95%CI为1.06~3.06)、透析龄≥24个月(B=0.85,P=0.01,95%CI为1.23~3.79)、发生动脉粥样硬化(B=0.58,P=0.04,95%CI为1.13~4.02)、高血压(B=0.23,P<0.01,95%CI为1.34~9.25)、糖尿病肾脏疾病(DKD)(B=0.36,P<0.01,95%CI为1.19~8.27)、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B=0.83,P<0.01,95%CI为1.12~3.90)、高血磷(B=0.91,P<0.01,95%CI为1.06~1.54)、甘油三酯水平升高(B=0.50,P<0.01,95%CI为1.08~5.57)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Cox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在透析龄≥12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增加,透析龄≥24个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快速增加。结论年龄≥50岁、透析龄≥24个月、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DKD、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血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能是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龄越长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越大。

  • 标签: 肾透析 肾功能衰竭 慢性 心血管疾病 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水痘暴发事件,了解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为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搜索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1月23日,该幼儿园儿童和教职员工中出现典型的水痘样皮疹(丘疹或疱疹或结痂)者。采集8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利用"问卷星"和"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收集6个班级的所有儿童的水痘疫苗接种等信息,调查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共搜索到水痘患者106例,儿童罹患率为14.5%(104/717),教职工罹患率为2.8%(2/72);首例患者为小6班儿童,2018年9月6日发病,疫情持续4个月,流行曲线显示为增殖模式,患者可分为8代。暴发波及8个班级,班级罹患率17.5%~58.5%;接种水痘疫苗者中的水痘罹患率为12.9%(8/62),未接种水痘疫苗者中水痘罹患率为54.4%(81/149),水痘疫苗保护率为76%(95%CI=54%~88%);37.5%(3/8)患者咽拭子标本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核酸阳性。结论在低免疫水平人群中暴发水痘的防控难度大,水痘疫苗保护效果较好,建议进一步加强水痘疫苗接种宣传,将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纳入扩大免疫规划。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 暴发 疫苗保护效果 幼儿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筛查护理给药风险事件,提出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护理质量,为药物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框架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三甲医院上报的688例护理给药错误事件作为病例组,以病例组例数的2倍数在同时期药物执行数据库中进行随机抽样,抽样1 376例未发生给药错误的护理给药事件作为对照组。对给药错误事件发生的相关客观因素及人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构建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护士职称、护龄、患者性别、患者文化程度、患者年龄、给药班次、交接班时段、工作时长、给药途径、药物执行的科室是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护龄、科室、给药途径、患者年龄、是否处于交接班时段纳入最终的护理给药错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P<0.05)。绘制并计算ROC下面积(AUC)=0.765,AUC>0.7,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临床预测能力。结论护理给药错误预测模型的构建可为临床药物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保障医院药物护理管理体系更具针对性及实用性,能够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 给药错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体检人群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基于大样本的健康体检数据,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且符合标准者7 899例,根据民族将其分为维吾尔族组(2 630例),哈萨克族组(2 636例),汉族组(2 633例)。所有人员预设随访时间为2年,体检之后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以发生心脏事件为终点,一旦发生心脏事件则停止随访。观察是否发生心脏事件为截尾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不同民族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7 899例体检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7年,发生心脏事件200例,发生率2.53%。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的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均P<0.05);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发生心脏事件分别为75例(2.85%)、85例(3.22%)、40例(1.52%),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汉族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TC、TG、HDL-C、LDL-C是导致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民族(HR=4.34,95%CI:1.14~8.13);HDL-C(HR=3.32,95%CI:1.89~5.74)和LDL-C(HR=2.47,95%CI:1.21~7.45)是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民族因素是新疆地区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发生心脏事件的概率更高,HDL-C和LDL-C也是心脏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人种群 新疆地区 Cox回归
  • 作者: 陈淑敏 张静 何梅 张树林 甘甜甜 查海英 张丽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安徽宣城 2420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北京 10003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北京 102206,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安徽宣城 242000,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病科,安徽宣城 2425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北京 1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起食堂就餐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方法收集2019年9月2日A景区职工及其家属中疑似病例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就餐情况等信息,并对就诊患者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对食物样本进行成分定性检测。结果共收集病例29例,发生率为96.7%(29/30),临床表现以腹泻(27例,93.1%)、呕吐(26例,89.7%)、恶心(20例,69.0%)和腹痛(14例,48.3%)为主,实验室中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升高(15/19)、尿常规异常(8/13)、肝功能各指标升高(11/18)。9月2日午餐的炒青菜为危险食品,1份剩余烹调油样本的检测结果为桐油。结论本次事件确定为一起误将桐油作为烹调油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 标签: 食品安全 桐油 食源性疾病 暴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危重患者转运的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提高ECMO患者转运安全和制订相应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ECMO患者转运观察表格收集数据,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ECMO团队实施ECMO患者转运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的原因和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危险进行分类分析,从而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结果共实施53例ECMO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共发生18例占33.96%,其中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4.21%(13/38),院际转运发生率为33.33%(5/15),在ECMO患者转运中无患者死亡。在ECMO患者转运发生的不良事件中,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转运人员、转运设备和患者相关,各占1/3;其中用物不全4例占22.22%和蓄电池、电源问题3例占16.67%,这两种不良事件最为突出;按对患者造成的危险度分类,3级危险度的不良事件6例占33.33%。结论基于我院ECMO患者转运团队和转运流程实施ECMO院内转运和院际转运是安全可行的。但ECMO患者转运中发生高风险或危及生命的突发不良事件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对ECMO团队规范培训,转运前进行充分评估,使用ECMO患者转运核查单,并严格执行各项转运流程及规范,可能会降低ECMO患者转运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转运 危重患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行两日法静息-负荷GMPI的627例受检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GMPI影像及相关参数[相位标准差(PSD)、相位直方图带宽(PBW)、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负荷积分(SSS)、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充盈率(PFR)]分析结果。随访至出现MACE(即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GMPI检查后60 d内行晚期血运重建术)。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累积无MACE生存率。结果纳入成功完成随访的受检者共505例,其中男235例,女270例,中位年龄7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5.6(52.0,60.5)个月,发生MACE者54例(10.7%),其中心源性死亡6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7例、晚期冠脉血运重建术21例。MACE组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无MACE组(χ2值:4.126、6.021,均P<0.05),LVEF、PFR和PER绝对值低于无MACE组(t或z值:6.261、5.683、-4.246,均P<0.05),SSS、PSD、PBW及熵高于无MACE组(t或z值:5.024、5.874、7.119、-6.405,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PBW异常(>80°)、熵异常(>58 J·mol-1·K-1)及SSS ≥12分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2.795(95% CI:1.259~6.201)、3.213(95% CI:1.468~7.029)、3.640(95% CI:1.999~6.628),均P<0.05]。PSD异常(>26.7°)组、PBW异常组、熵异常组的5年累积无MACE生存率分别为51.2%、63.2%和46.7%,明显低于PSD正常组(92.3%)、PBW正常组(94.2%)和熵正常组(92.8%), χ2值分别为77.768、77.741、117.437,均P<0.05。PBW异常且SSS≥12分的患者5年累积无MACE生存率为31.7%,低于PBW正常或PBW异常且SSS<12分的患者的相应指标(80.1%~94.4%; χ2=185.4,P<0.01);熵和SSS联合分析也有类似结果。结论GMPI相位分析获得的左心室PBW及熵是预测冠心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GMPI相位分析有很好的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预后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作者: 王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江油市精神病医院,四川 江油621700
  • 简介:目的:探究在精神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于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78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39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0.51%,远超于观察组的2.56%(P<0.05);入院前,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相近(P>0.05),入院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为97.43%,高于对照组的79.48%(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更加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本文对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第二受害者的概念、情感恢复过程、第二受害者的应对策略进行阐述,为有效地识别和管理第二受害者并使其获得有效的支持,以期为构建中国国情下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及组织支持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以减少第二受害者伤害。

  • 标签: 综述 医疗不良事件 患者安全事件 第二受害者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微结构和压力生活事件对重度抑郁症(MDD)患者复发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自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MD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后均接受MRI扫描,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2年(每3个月1次)。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标准来评估患者的复发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DR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评估MDD患者的抑郁程度和压力生活事件经历的存在和水平。比较复发和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和脑白质微结构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DD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MDD复发的预测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脑白质FA值、随访时LES评分、随访时HD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最终92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复发患者38例,未复发患者54例。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小,发病次数较多,病程较长,基线LES评分较高,随访时HDRS评分和LES评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右上纵束和胼胝体FA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上纵束FA值(OR=0.350,95%CI:0.168~0.728,P=0.005)、胼胝体FA值(OR=0.646,95%CI:0.438~0.951,P=0.027)及随访时LES评分(OR=1.483,95%CI:1.226~1.793,P=0.000)是MDD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右上纵束FA值、胼胝体FA值及随访时LES评分预测MDD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5,0.661,0.841。相关性分析显示MDD患者右上纵束FA值、胼胝体FA值与随访时HDR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470,P=0.000;r=-0.398,P=0.004),随访时LES评分与随访时HD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29,P=0.000)。结论脑白质微结构和压力生活事件与MDD患者的复发密切相关。

  • 标签: 重度抑郁症 复发 脑白质微结构 压力生活事件 弥散张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