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外周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证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在降低血管再狭窄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紫杉醇载药器械的临床安全性遭遇挑战,有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可能增加患者的远期病死率,但亦有研究结果肯定了紫杉醇载药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导致这一话题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紫杉醇涂层器械是否增加远期死亡风险,紫杉醇剂量和病死率有无相关性,以及紫杉醇载药器械的药代动力学等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下肢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陕西省西安市分别选取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以及文科类院校各一所,共调查885名大学生,使用大五人格问卷(big fiv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生活事件问卷(life event questionnaire)、青少年自杀倾向问卷(scale of adolescents' suicide tendency)进行调查,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检验人格五因素和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倾向的影响。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性别和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倾向的交互作用不显著(β=-0.03,t=-0.96,P>0.05),人格五因素中的责任心(β=-0.12,t=-4.06,P<0.01)、神经质(β=0.24,t=7.54,P<0.01)、宜人性(β=-0.15,t=-3.65,P<0.01)、外向性(β=-0.27,t=-8.56,P<0.01)、开放性(β=-0.12,t=-3.38,P<0.01)对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倾向关系调节作用显著。高责任心、高宜人性、高外向性和高开放性对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倾向的关系具有保护作用,高神经质是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关系的危险调节因素。结论大学生人格五因素与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倾向关系密切,人格五因素对生活事件和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人格五因素 负性生活事件 自杀倾向 调节效应
  • 作者: 刘莹珠 张登文 王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0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0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860000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非心脏手术量日渐增加,且手术患者趋于老龄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围手术期更易发生各种类型的不良事件。其中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害大,是引起非心脏手术后30 d内死亡的重要原因。影响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众多,文章从术前评估准备、术中管理和术后监测三个阶段,对可能诱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人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系统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和生活事件对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对北京420名儿童青少年进行情绪行为问题、父母养育方式以及生活应激事件的调查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养育方式和生活事件与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420名被调查的儿童青少年中,男孩主要有交往不良(9/44,20.5%)、分裂样(7/44,15.9%)和强迫性(51/124,41.1%)问题;女孩主要有抑郁(63/98,64.3%)、分裂样(86/154,55.8%)问题。CBCL总分异常者中母亲养育因子中的拒绝否认[(13.1±5.2)分与(11.8±3.7)分]和惩罚严厉[(11.4±4.2)分与(10.5±3.1)分]得分高于CBCL总分正常者(t=-3.00、-2.38,均P<0.05)。父亲惩罚严厉(OR=1.11,95%CI 1.02~1.22)、过度保护(OR=3.41,95%CI 1.34~15.96)和母亲偏爱(OR=1.74,95%CI 1.08~3.11)可能分别是男孩体诉、不成熟和社交退缩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均P<0.05);母亲偏爱(OR=1.31,95%CI 1.04~1.74)、拒绝否认(OR=1.23,95%CI 1.06~1.47)和温暖理解(OR=1.04,95%CI 1.01~1.08)可能分别是女孩体诉、残忍和不成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均P<0.05)。CBCL总分异常者的总应激量、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和健康适应问题多于CBCL总分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8、2.87、2.90、3.29、3.16,均P<0.05)。学习压力和丧失问题可能是情绪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OR=1.10、1.21,均P<0.05)。结论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可能对儿童情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行为 情绪 父母养育方式 生活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围术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监测指标,以期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维持围术期心功能稳定、提高围术期安全保障。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2月北京电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246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心功能和凝血功能监测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其ROC曲线危急值,并建立Logistics多因素预测模型。结果MACE组较非MACE组患者年龄更大、术后并发症增多、病死率升高、术后住院天数增加(均P<0.05),术后高敏肌钙蛋白-I(Hs-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B-型钠酸肽(BNP)、D-二聚体(D-D)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术后BNP、D-D为围术期MACE的两项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在ROC曲线的截断值分别为382.65 pg/ml和0.975 mg/L。Logistic多因素预测模型为P=ex/(1+ex),X=-5.710+0.003X1+0.811X2,X1为患者术后BNP水平,X2为患者术后D-D水平,该模型预测围术期MACE的准确度为96.3%(237/246)、特异度为100.0%(235/235)、敏感度为18.2%(2/1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多因素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围术期MACE发生,术后BNP和D-D是围术期MACE的两项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可以作为围术期MACE监测指标的危急值,据此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于维护围术期心功能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围术期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胆道疾病 手术期间 心脏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2例抗凝血酶(AT)缺陷症患者的基因突变,探讨SERPINC1基因突变与静脉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本文研究类型为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病例系列。收集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例AT缺陷患者临床资料,在患者治疗前,采集血标本。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AT活性(AT:A),免疫比浊法检测AT抗原(AT:Ag)含量。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SERPINC1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发现的疑似突变用反向测序予以验证。分析SERPINC1基因突变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性,统计占比。结果12例患者的AT:A在30%~66%,均明显下降,7例患者的AT:Ag 同步降低,表现为Ⅰ 型AT缺陷,5例患者AT:Ag在参考范围,表现为Ⅱ 型AT缺陷。共发现12种SERPINC1基因突变,其中6种杂合突变c.456_458delCTT(p.phe121del)、c.318_319insT(p.Asn75stop)、c.922G>T(p.Gly276Cys)、c.938T>C(p.Met281Thr)、c.1346T>A(p.Leu417Gln)和c.851T>C(p.Met252Thr)为首次发现的突变位点。12例患者均有静脉血栓形成表现,其中3例患者包括2例复合杂合突变患者和1例单杂合突变患者,在没有明显诱因下,青壮年时期即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其他9例患者合并有其他易栓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吸烟、妊娠和制动。结论SERPINC1基因缺陷导致的AT缺陷症患者易发生静脉血栓事件,尤其当同时存在其他易栓因素时。

  • 标签: 抗凝血酶缺陷症 SERPINC1基因 基因突变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5S管理模式对口腔门诊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成立5S管理小组,对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口腔门诊的护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口腔门诊的特性根据5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执行各项护理管理策略,对比5S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口腔门诊护理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S管理模式实施后,口腔门诊患者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患者就诊满意度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S管理模式实施后,口腔门诊针刺伤、物品不合格、耗材丢失、诊疗时器械故障、患者意外事件、护理投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口腔门诊中应用5S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口腔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保证患者诊疗安全。

  • 标签: 5S管理模式 口腔门诊 护理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
  • 作者: 何健 郭照宇 周晓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爱丁堡大学全健康研究中心,上海 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上海 200025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无锡 21406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爱丁堡大学全健康研究中心,上海 200025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和交通技术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范围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发生地突破国家界限,并对其他国家形成健康威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累及人类-动植物-环境健康,对于社会发展也有长远影响,因此其应对方法已经超越了一般卫生问题,需要以整体和综合的策略进行应对。本文以全健康视角剖析了我国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应用全健康相关理念,从整体、联动、发展、可持续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我国进一步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全健康 公共卫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全球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脑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4—2019年就诊于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64例作为观察对象(病例组),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组依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352例和轻度认知障碍组112例。同时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宗氏焦虑、宗氏抑郁量表测评和脑事件相关电位P3a和P3b检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s(逐步法)进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认知正常组、轻度认知障碍组占比吸烟者分别为20.00%(20/100)、38.07%(134/352)、46.42%(52/112);饮酒者分别为18.00%(18/100)、33.24%(117/352)、33.93%(38/112);高血压分别为38.00%(38/100)、58.24%(205/352)、59.82%(67/1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别为19.00%(19/100)、34.00%(120/352)、68.75%(77/1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66、7.91、11.86、54.57,P<0.001、P=0.019、P=0.003、P<0.001)。3组视觉P3b波群N2峰潜伏期CZ导联分别为(271.48±40.65)、(285.67±44.08)、(290.57±68.41)ms,PZ导联分别为(276.70±50.92)、(287.86±43.28)、(312.16±62.75)ms;P3b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392.67±42.50)、(405.82±52.43)、(410.34±64.27)ms,CZ导联分别为(395.04±42.44)、(412.51±55.86)、(433.28±66.32)ms,PZ导联分别为(398.24±40.93)、(411.17±49.48)、(435.78±67.69)ms;N2波幅CZ导联分别为(-3.99±2.81)、(-3.60±3.00)、(-2.70±2.37)μV,PZ导联分别为(-3.18±2.69)、(-2.91±2.62)、(-1.87±2.89)μV;P3b波幅FZ导联分别为5.27(3.27,7.40)、4.21(2.31,6.49)、3.12(1.61,5.08)μV,CZ导联分别为4.81(2.78,6.71)、4.15(2.76,6.16)、3.51(1.75,5.15)μV,PZ导联分别为5.17(3.03,6.97)、4.40(2.89,6.12)、3.43(1.52,5.34)μV,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14.49、3.95、11.73、14.06、5.66、3.57,H值分别为18.23、10.33、18.25,P值分别为0.027、<0.001、0.025、<0.001、<0.001、0.004、0.042、<0.001、0.006、<0.001)。视觉P3a波群N2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265.00(256.00,286.00)、277.00(260.00,300.00)、282.00(270.00,304.00)ms,CZ导联分别为274.00(255.00,305.00)、285.00(262.00,329.00)、293.50(270.00,346.00)ms;P3a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413.83±49.58)、(429.83±55.38)、(449.04±54.79)ms,CZ导联分别为(441.53±61.78)、(457.12±69.29)、(460.23±72.24)ms,PZ导联分别为(430.14±54.53)、(462.31±69.2)、(470.02±74.92)ms;N2波幅FZ导联分别为(-6.34±3.13)、(-5.72±2.96)、(-4.92±2.05)μV;P3a波幅FZ导联分别为4.00(2.28,5.55)、3.15(2.14,4.91)、2.80(2.19,4.19)μV,CZ导联分别为3.37(1.98,4.66)、2.73(1.70,3.97)、2.41(1.64,3.45)μV,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3.92、8.65、9.17、10.02,F值分别为8.18、6.33、10.73、4.62,P值分别为0.001、0.013、0.010、0.007、<0.001、0.002、<0.001、0.0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饮酒、视觉P3b峰潜伏期和波幅PZ导联、视觉P3a波群的N1波幅FZ导联是MMSE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04、1.01、0.76、1.51,95%CI分别为0.00~0.30、1.00~1.03、0.59~0.97、1.08~2.10,P值分别为0.002、0.007、0.029、0.016)。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事件相关电位P3b和P3a波群的内源性心理认知电位N2、P3b、P3a峰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同时这些认知电位随临床认知障碍的发生,其峰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减低更加明显。饮酒、视觉P3b波群的P3b峰潜伏期和波幅PZ导联、视觉P3a波群的N1波幅FZ导联是简易智能精神状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P3b P3a
  • 简介:摘要腘动脉中上段由急性斑块事件所致的短段病变可导致肢体的中重度缺血症状,但专业内关注少,少研究报道。本研究回顾分析使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腘动脉该类短段病变的效果。通过分析4例手术病例的特点、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以总结手术经验,评价治疗效果。4例病例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顺利,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支架血流良好,未发现移位、断裂、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下肢血供改善满意。通过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治疗特定的腘动脉中上段病变可以取得良好的中远期效果。

  • 标签: 腘动脉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斑块事件
  • 作者: 韩忠灵 吴建华 薛瑜峰 杨立 郑海燕 杨靖 滕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药剂科,乌鲁木齐 830013 韩忠灵现单位为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药剂科,成都 61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肾病科,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药剂科,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 83005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事件(ADE)对肾移植受者再入院及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检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行肾移植术且术后再入院至少1次(截至2020年12月)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患者相关数据(性别、年龄、体重、民族、肾移植术情况、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再入院情况以及移植肾存活时间等),使用自行建立的全面触发工具审查患者再入院病历,检测ADE信号,采用Karch和Lasagna法评估ADE与再入院的相关性,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ADE相关再入院组(ADE入院组)和非ADE相关再入院组(非ADE入院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移植肾累积存活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98例(再入院1 426例次),男性154例,女性44例;年龄14~62岁;汉族118例(59.6%);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94例(47.5%)患者的240例次(16.8%)再入院与ADE相关。ADE入院组患者诊断病症数和术后再入院次数多于、住院时间长于非ADE入院组[4(3,6)种比3(2,5)种,P=0.001;6(3,9)次比4(2,8)次,P=0.022;20(13,33)d比14(11,25)d,P=0.0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DE入院组患者术后1、3、5、10年移植肾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1%、84.1%、79.0%、57.6%,非ADE入院组分别为99.0%、94.7%、90.8%、8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ADE可导致肾移植受者再入院次数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移植肾累积存活率降低,应加强对肾移植受者ADE的监测。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移植排斥 危险因素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全面触发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发生30 d内主要肾脏不良事件(MAKE30)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首次诊断为AP且发病时间<72 h的162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后MAKE30发生与否分为MAKE30组和非MAKE30组,MAKE30定义为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新的肾脏替代治疗(RRT)和持续性肾功能不全(PR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MAKE30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作为MAKE30定量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定量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62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MAKE30组32例,非MAKE30组13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MAKE30组比较,MAKE30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重度AP比例及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HCO3-、Cl-水平和高氯血症比例均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659,95%可信区间(95%CI)为1.426~1.956,P=0.009〕、SOFA评分(OR=1.501,95%CI为1.236~1.840,P=0.014)和高氯血症(OR=1.858,95%CI为1.564~2.231,P=0.004)是AP患者发生MAKE30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上述危险因素建立MAKE30回归方程〔Logit(P)=0.063+0.525×APACHEⅡ评分+0.328×SOFA评分+0.895×高氯血症〕,作为MAKE30定量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MAKE30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为0.774~0.923,P=0.001)。根据入院时血Cl-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氯血症(Cl-≥110 mmol/L,n=19)和非高氯血症(Cl-<110 mmol/L,n=143)两个亚组,结果显示,与非高氯血症组比较,高氯血症组MAKE30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显著增加(MAKE30:68.4%比13.3%,AKI:89.5%比43.4%),入院时BUN、SCr水平显著升高〔BUN(mmol/L):9.3±2.5比5.9±1.1,SCr(μmol/L):162.3±26.4比78.6±9.2〕,总住院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显著延长〔总住院时间(d):10.2±1.6比5.6±1.2,ICU住院时间(d):6.2±1.0比3.1±0.6〕,48 h、72 h累积静脉输液量显著增加(mL:48 h为7 235.9±1 025.3比5 659.6±956.7,72 h为11 052.6±1 659.8比7 156.9±1 05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MAKE30可作为评估AP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入院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高氯血症是其主要危险因素;根据3个指标构建的MAKE30风险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P伴高氯血症患者是发生MAKE30的高危人群,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30 d内主要肾脏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高氯血症
  • 简介:摘要误采、误食毒蘑菇可引起急性中毒,2020年8月青岛市中医医院处置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对所有中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可疑食物、临床表现、临床化验结果和治疗情况等资料,对蘑菇进行形态学鉴定后,鉴定为灰花纹鹅膏中毒。该起事件共有6人进食灰花纹鹅膏,其中4人发病,潜伏期6~12 h,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肝肾损伤,经过对症支持治疗、血液灌流或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等救治方案后,患者均治愈出院。建议加强针对毒蘑菇中毒的科普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毒蘑菇鉴别与临床救治能力。

  • 标签: 食物中毒 毒蕈 灰花纹鹅膏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可变剪切(AS)事件,探讨AS事件与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并建立AS事件与剪接因子(SF)的调控网络。方法分别从癌症基因图谱(TCGA)和TCGA SpliceSeq数据库下载507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和AS事件数据,合并得到AS事件生存数据的矩阵,评估7种AS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AS事件,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避免模型过度拟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Kaplan-Meier 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后模型的价值和效能进行评价。利用Pearson试验分析AS事件与SF的相关性,并对SF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7例甲状腺癌患者,研究发现10 447个基因发生了45 150次可变剪切事件。其中ES为主要类型(38.84%),ME发生次数最少(0.51%)。单因素Cox回归筛选出1 842个与预后相关的AS事件,多因素Cox分析建立了基于USHBP1-48249-AA、CACNB1-40626-AT和BEX5-89679-AP的预后风险模型。以风险分数0.807为最佳临界值,能够很好地区分高风险和低风险组(P<0.001,AUC=0.929)。构建的SF-AS调控网络中发现多个关键SF基因能够调控AS事件的表达,包括CDK12、RBM25、DDX39B、SRRM2和DDX46等。结论基于3-AS事件的模型对于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价值,构建的SF-AS调控网络为探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可变剪切事件 剪接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巨细胞动脉炎(GCA)患者临床特征及不良事件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诊断为GCA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数据,将疾病复发、缺血性并发症、死亡定义为不良事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生存分析评价危险因素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69例GCA患者,男女比1∶1.03,发热(48例,69.6%)和头痛(43例,62.3%)是最常见症状。截止2021年5月共随访61例患者,平均随访(35±20)个月,共发生不良事件16例(26.2%)。有不良事件组患者基线时的血小板、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无不良事件患者[(325±142)×109/L与(238±112)×109/L,t=2.22,P=0.030];[(31±6)g/L与(26±6)g/L,t=2.74,P=0.008]。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是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0.32(0.14,0.74),P=0.008],1、2、3、5、10年不良事件均发生在RDW-CV<14.75%组,发生率分别为2.6%,20.5%,25.6%,33.3%,41.0%,2年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P=0.042,P=0.021,P=0.002,P=0.001)。结论GCA患者常见不良事件发生,RDW-CV是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DW-CV值降低提示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

  • 标签: 巨细胞动脉炎 临床特征 不良事件 红细胞分布宽度 脉痹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州市8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检测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防控建议,助力新冠疫情的精准防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使用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8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涉及8家不同检测单位,波及个案19例,个案密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3起为新冠疫苗核酸污染样本造成的个案核酸初筛假阳性事件,1起为高校实验室新冠病毒基因片段污染造成的个案核酸筛查假阳性事件,3起为新冠核酸检测初筛快检方法误差造成的假阳性事件,1起为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其他误差造成。结论新冠疫苗接种单位疫苗污染和实验室新冠核酸初筛使用快检方法误差是本次新冠病毒假阳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疫情处置中新冠核酸快检方法仅作为辅助判断;核酸采样点需对可能存在疫苗污染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防控;新冠病毒相关实验室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假阳性 快速核酸检测 疫苗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在降低妇产科手术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在宁德市闽东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 796例,其中妇科手术3 173例,产科手术5 623例。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 31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 481例作为观察组,给予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情况、专业水平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以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后妇产科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手术室护士的理论水平、医德与服务、值班工作的质量、器械工作的质量、巡回工作的质量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护士的三基理论、三基操作、专科护理分数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手术室环境、护理操作、宣传教育、服务的态度、治疗的效果及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中实行以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可降低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要素计点法 妇产科手术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外科给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现状和患者面对中断事件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5月6个工作日上午、中午、下午(8∶30—10∶30、11∶30—13∶30、14∶30—16∶30)3个时间段外科6个病区护理班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包括药物配置和执行给药2个环节)发生的NI为观察对象。共观察到所有护理班护士36名。记录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当前事务、来源、类型、结局、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患者的行为反应。结果外科护士在给药的216 h中共发生了1 040次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为4.81次/h,持续时间为(2.34±0.97)min;主要来源为环境,占30.77%(320/1 040);类型以侵扰型为主,占69.23%(720/1 040);结局消极型为主,占96.9%(1 008/1 040)。患者对护理中断事件的不满率为43.46%(113/260),77.88%(88/113)的患者不会采取任何行为来阻止中断的继续发生或向护士表达不满。结论外科给药过程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高,来源多,原因复杂,结局多为消极,且患者有着高不满率和低行为应对方式,因此有必要优化护理工作流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中断,保障临床护理安全用药,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给药 护理中断事件 安全管理 心理行为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临床护士在用药过程中中断事件发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护士执行用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前馈控制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9月—2019年2月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4个病区用药过程中所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观察记录表,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经历中断事件的当事护士进行观察;成立优化团队,建立护士执行用药过程中中断事件前馈控制方案;于2019年3—12月在同病区实施该方案,方案实施后对护士进行观察。本研究的研究类型为单盲非同期临床对照试验。结果经过10个月的方案应用后,护士执行给药过程中中断事件发生频率由12.68次/h降低至8.29次/h;干预前低优先级事件占68.34%(2 340/3 424)。干预后低优先级事件占59.17%(1 216/2 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90,P<0.001)。干预前消极型结局事件占80.02%(2 740/3 424);干预后消极型结局事件共占77.52%(1 593/2 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2,P=0.027)。干预前因NI导致的用药隐患发生率为1.14%(39/3 424);干预后因NI导致的用药隐患发生率为0.58%(12/2 055),经第二人补漏或观察者提醒后均未发生用药错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1,P=0.038)。结论建立并应用护理中断事件前馈控制方案,有助于提高中断事件的优先级别,避免或减少护理用药过程中不必要的中断,改善中断事件结局,对保障护理给药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 中断事件 前馈控制 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