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将完善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近年来,不少历史文化镇(村)遭到人为破坏。一些地方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致使不少建筑遗产被拆毁。一些江南水乡古镇在发展中埋河修路,填湖建房,失去了水乡古镇的特色。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

  • 标签: 中国 历史文化村落 法制建设 管理机制
  • 简介:阴历六月初六,山东民间称为"过半年".在临沂市费县的东部和南部,这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大节.这一天,不仅家家户户祭祖、敬天,各个村庄的村民还要敲锣打鼓到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龙王堂"送驾"①.庙宇前一片长不过3公里、宽不过1公里的小山坡上,每年庙会,都能聚集上万之众,人们在这里敬神、娱神、求神、游挝艺、交易,盛况空前.即使在文革期间,六月六去龙王堂烧香送驾的情景也从未间断.2005年7月8日至12日,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师生一行7人,②对费县的龙王堂庙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田野调查.

  • 标签: 传说历史 历史费县 堂庙会
  • 简介:"本真性"观念建立在西方哲学有关现实、再现以及知识的认识论基础之上。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的文化发现,到20世纪初人类学民族志的文化表述,都以本质主义的观念宣称客观真实及全面地再现文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深入,以及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化,民族志表述的文化被看作是现实的社会建构,民族志表述的仅仅只是"部分的真理"。由此文化本真性的观念从本质论转向了建构论。这种转向,对中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在于:由于参与者的主体性、语境的时效性等因素,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标准很可能遮蔽了文化本身的历史性,这样反而会阻碍文化的传承发展,扼杀文化的生命力。本真的文化不是那些被表述的碎片的、静止的社会事实,而是当地人感受的、体验的、实践着的、具有历史性的日常生活。我们正在保护的"本真"文化,只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建构,远不同于文化本身的真实样貌。作为文化代理人,外来知识精英往往僭越本土文化持有者的主体角色,继而建构本真的文化,但外来知识精英无法回避以下伦理拷问:精英文化的优越感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文化殖民。面对多元、异质、流动的文化遗产现实图景,民俗学应该超越"探求本真性"的学术范式。

  • 标签: 文化本真性 本质论 建构论 文化遗产 启蒙
  • 简介:汉代铜镜不仅凝练着铜与火的艺术,同时它还是汉代文化艺术、历史与地域集中的体现者,在汉镜世界里,汉丹阳镜不仅因为它依地域为名,而且以丹阳铜为原料制成的丹阳镜,丹阳镜凭其优秀的铜质和精湛铸造工艺,名冠天下。

  • 标签: 汉代铜镜 你丹阳郡 地域 铜矿 丹阳镜
  • 简介:东千人虽已融入当地社会。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努力保持着先祖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东干人会说浓重西北口音的清朝时期的“陕西官话”。他们把总统叫“皇上”,把政府叫“衙门”,把官员叫“衙役”,把上级叫“头领”,把妻子叫“婆姨”把同族人叫“乡党”,把飞机叫“风船”。

  • 标签: 中国历史文化 东干人 活化石 海外 文化传统 生活习俗
  • 简介:西周、春秋时期民俗观及其在战国时期的流变整体呈现从“谨俗”到“顺上”的演变逻辑。这一演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方面:民俗主体的变化、王权与民俗的上下关系、民俗的地域性以及民俗作为社会管理手段。这一演变的本质是王权主义对民俗观的改造。这一改造一方面是民俗功用的历史变化;另一方面,也是民俗作为一种“拟权”的“文化化”过程。

  • 标签: 民俗观 王权主义 拟权 文化化
  • 简介: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文化工作者要着眼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多出精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标签: 文化 软实力 中国梦
  • 简介: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MarshallSahlins)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从库克船长在夏威夷岛被杀的历史事实出发,论述有关世界体系在南太平洋地区遭遇的诸多事件。在这一系列论文中,萨林斯反思了“历史/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且坚持人类学的初衷——理解他者的文化,以南太平洋地区的民族志为材料,从人类学的视野,撰写了历史人类学的典范之作。

  • 标签: 南太平洋地区 历史事实 萨林斯 人类学家 历史人类学 80年代
  • 简介:中国历史上的民间信仰,由于受到"神道设教"的影响,大多具有明显的国家意识.不过,在民间信仰的传承过程中,神灵的象征意义是极为复杂多变的,不同的社会阶层各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对普通民众而言,灵异传说与乡土观念构成了地方神崇拜的主要动力.因此,深入考察民间信仰的象征意义与传承过程,有助于揭示区域社会文化的发展机制.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溪显应庙莘夫人崇拜的历史考察,分析地方官、士绅与乡民对待莘夫人崇拜的不同态度,对民间信仰的象征意义与传承过程作一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传承过程 信仰象征意义 历史考察
  • 简介:本文论述了历史文化遗产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的必要性,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科学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就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科学数据共享管理提出了转变观念、健全法律法规、建立规范标准体系和构建服务体系的建议。

  • 标签: 历史文化遗产 科学数据 数据共享
  • 简介:<正>亚洲象又称印度象,目前野生的亚洲象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及我国云南南部地区.我国除云南西双版纳以外,其它地区野生的亚洲象已经灭绝了.可是在古代,南自两广、云贵,北至中原地区,亚洲象都有广泛的分布.随着社会的发展,气候和生态的变化,再加上人类的大量捕杀,野生的亚洲象逐步从繁盛到衰退,以至在大部分地区绝灭了,先后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退居到岭南地区.现代仅生活在西双版纳一隅.象的这种盛衰变迁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界中气候、生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象的盛衰过程,不但涉及到自然科学问题,也涉及到众多的社会科学问题;研究象的盛衰规律有助于探讨我国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古今气候、生态变迁等学术问题.故设此题目,试作论述.

  • 标签: 亚洲象 野象 历史气候 野生象 生态 犀角
  • 简介:中国的民俗学在近十几年来似乎处于某种尴尬的状态。

  • 标签: 民俗学 历史 传统
  • 简介:1995年8月,杨振宁博士在湖北秭归考察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面对着长江这条母亲河,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杨振宁博士将长江称作母亲河并非溢美之词。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出土的大量考古实物资料表明,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一样伟大,一样古老,一样悠长。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北、南二元耦合共同构成了缤纷多彩的中华文明。

  • 标签: 历史考古 杨振宁 出土 江南 中华文明 天地
  • 简介: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六保"畲族村,畲民通过选择、失忆、补充、建构等方式,对当地汉族的汤夫人信仰予以采借和再编码,进行自我文化认同重构和社区文化整合。显然,在畲族漫长的历史迁徙和不可避免的畲汉文化涵化中,作为弱势族群和"迟到者"的畲族,往往基于文化适应策略和文化整合目标,对汉文化积极地采借、理性地选择、有目的地删改和补充,重塑族群文化认同。正是这种开放、理性的文化认同意识,构成了畲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社会经济文化变迁永恒的动力。

  • 标签: 畲族 迁徙 文化认同 “六保” 汤夫人崇拜
  • 简介:声音展示是当代博物馆新出现的一种展示现象。荷兰鹿特丹海事博物馆、鹿特丹历史博物馆中的声音展示在其整体展陈中体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声音展示,以其传播功能上的延伸效应突破了博物馆的传统展示手法,又因其凝聚了人类生活经验、文化范式以及历史事件而具有文献价值,拓展了展示内容的范畴。从展示效果看,声音展示更多是从交流互动的角度,实现了观众与历史、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认同需求,丰富了当代博物馆的文化形态。

  • 标签: 博物馆 声音展示 博物馆文化形态
  • 简介:华北乡村社会秩序的形成与民间信仰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义店村的冰雹会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经过清初改制及数次历史变迁延续至今,其中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已经充分体现在村民的信仰民俗里,植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张天师亲自传授这一传说对冰雹会正统性和权威性的确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祭祀仪式亦成为该村村民的一种集体记忆。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口述资料和其他文本,对于梳理乡村社会信仰民俗的历史脉络,探析信仰民俗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关系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信仰民俗 乡村社会 历史传承 冰雹会
  • 简介:雨花石文化是南京特有的赏石文化,有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其中蕴涵的人文历史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雨花石 南京 赏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