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实验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4%,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3±2.6)天,并发症发生率为5.9%,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8±2.9)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新生败血症早期诊断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非新生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新生败血症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为84.6%,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非新生败血症患儿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0.8%,均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灵敏度与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败血症早期,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变化,且通过检测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新生败血症的主要依据,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诊断新生败血症。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筛查及早期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意义,为新生筛查及治疗早期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出生的新生9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生筛查检查出患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分析其病因;分析治疗前后患儿静脉血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960例新生中患上CH疾病的有6例,发病率为0.625%,病因甲状腺异位情况2例(33.33%),合成障碍2例(33.33%),母体携带1例(16.67%),甲状腺缺1例(16.67%);血清指标T3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之间基本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指标T4和TSH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通过有效的筛查后,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进行治疗,有效的防止了新生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伤,降低了患者产生智力低下或死亡等情况的发生率,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标签: 探讨 新生儿筛查 早期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儿科护理过程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月-5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共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10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儿给予富有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研究调查,并综合家长意见进行汇总评定。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满意度高达99%,而对照组患儿的满意度仅为85%,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研究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加入人文关怀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构建人文关怀环境,实施人道护理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人文关怀 新生儿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告知单在新生科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入院的95名患儿家长作为对照组,其后入院的95名患儿家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本的口头告知方式,观察组采用口头加告知单方式。比较两组入院告知时间,家长对护理技术及服务的满意度,两组家长忘记携带证件及探视时间的例数。结果采用告知单后,观察组入院告知耗时为16.72±3.95min,对照组为25.19±4.43min.。观察组对护理技术及服务的满意度为91.6%、88.4%对照组为76.8%、73.7%,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忘记携带证件数及探视时间数为7.3%、5.3%,对照组为16.8%、13.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入院告知单能规范护士的告知内容提高入院告知效率,有助于对家长人性化提醒,提高对护士技术及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科 入院告知单 护士 家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高胆红素的患儿13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综合治疗及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6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能有效提升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胆红素(TBIL)恢复正常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蓝光照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新生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同一家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75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妇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妊高征和新生体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孕前超重及肥胖者孕期增重低于孕前低体重者(P<0.05);并且孕前肥胖孕妇发生妊高征和巨大的概率明显高于孕前低体重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是妊高征和分娩巨大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围产期孕妇体重管理,孕期合理增重,改善围产结局。

  • 标签: 体质指数 孕期增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足月新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新生科2014.10~2015.10收治的ARDS患儿4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20)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20)加用PS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上机时间、高浓度氧持续时间更短,最高MAP更低,对比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ARDS临床疗效优良,可明显改善患儿病情,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新生科的护理管理对于新生的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新生科护理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新生科护理管理的一些因素,进而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进而为预防新生科感染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 标签: 护理管理 新生儿科 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监测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循环障碍、呼吸障碍、呼吸循环功能正常。检测所有患者的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状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胎龄以及体重指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TcPCO2及PaCO2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尽管呼吸障碍患者的PaO2及TcPO2存在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强,而循环障碍患者的PaO2及TcPO2无相关性(P>0.05)。结论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监测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通过TcPCO2来预测患者PaCO2,并且能够综合TcPO2及TcSaO2来判断患者的氧合情况。

  • 标签: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氧分压 新生儿 重症监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黄疸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80例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两组新生黄疸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312.3±50.4)、(309.8±48.4)μmol/L与治疗后(176.7±22.4)、(125.8±18.7)μ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46.8±8.7)μmol/L、治疗时间(3.4±0.3)d均优于对照组(33.6±9.1)μmol/L、(5.0±1.0)d,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9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3%)低于对照组(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明显改善新生黄疸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间隙蓝光照射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新生儿黄疸
  • 简介:目的:分析PDCA循环对新生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新生科中2014—2015年住院患者2000例,通过采取PDCA循环后,观察分析新生科护理质量水平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穿刺技术以及消毒隔离技术和静脉渗漏发生率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不断对新生科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加强,对比实施PDCA循环前和实施后新生科护理质量的评分状况,分析患儿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采用PDCA循环后,新生科护理质量水平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穿刺技术以及消毒隔离技术和静脉渗漏发生率等方面的落实情况比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几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后,能够有效持续地改进新生科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能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一步促进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PDCA循环 新生儿护理 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新生化脓性脑膜炎是危及新生生命的常见疾病,多继发于新生败血症,约有1/4的新生败血症患儿会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由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常常在发病后较长时间出现颅内压增高征,因此其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进而增加了患儿的死亡风险和后遗症几率。对新生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加以总结分析,对于及早明确诊断和进行干预治疗,减少失聪、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生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 标签: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以神经节苷脂、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4.O%,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缺氧缺皿性脑病,可以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降低死亡和后遗症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纳洛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份至2014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30例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实施稳心颗粒进行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

  • 标签: 稳心颗粒 美托洛尔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2年收治的83例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患者分组方法密封信封法。83例患者分为M组和M+W组两个组别。所有患者行常规对症治疗,与此同时,M组加美托洛尔;M+W组则采取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用药前后患者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差异。结果(1)M+W组相比于M组总有效率更高,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治疗前两组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相似,t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M+W组相比于M组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更显著,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美托洛尔 稳心颗粒 高血压心脏病 室性早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QT间期变异性(QTV)与室性心律扮演的相关性及其在评定该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011年至2015年我院住院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监测QT间期变异性(QTV)。结论Q-T间期变异性有助于预测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评价预后。

  • 标签: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QT间期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