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36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18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大量排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观察两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与单纯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观察组腹水消退的显效人数以及对并发症的控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联合大量排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法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硬化 难治性腹水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26例,占53%;好转7例,占13%;死亡15例,占30%;自动出院2例。结论SBP患者病情复杂、危重,若能早期诊断,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到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就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肝硬化 腹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1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结果112例患者痊愈出院101例,未愈自动出院2例,死亡9例。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7例,肝性脑病引起肝肾综合征1例,肝性脑病合并感染1例。结论加强临床急救和预见性护理可以增加治愈率,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和继发性感染的发生;详尽的心理、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反复发作。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治愈率及满意度。结果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的观察组患者遵医嘱程度、患者满意度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模式下的精心护理可有效低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曾救治的8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病人病情好转出院,4例病人死亡,死亡病例中1例在入院时就处于休克早期。3例在入院后1小时内就出现大出血。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重症疾病。科学的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其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通过手术治疗患有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相关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到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45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统计学分组的原则为分组思想,随后运用Child分级原则将45研究对象划分成三个实验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做基本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的检查,并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手术完成后的4周后对比三个不同等级的试验组的治疗效果和相关的不良反应,与治疗感悟。结果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原则,将45名患者中ChildA级20例,ChildB级15例,ChildC级10例。术中出血量1000m1的患者有10名。经过试验得知,治愈患者有30例,死亡的患者有5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10例。结论应用Child分级的方法适可以对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患者的手术风险的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也发现术中大量出血和手术完成后的肝衰竭十分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肝硬化 胆石症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在早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手术病理明确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病患,共计50例,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诊断结果。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共有49例确诊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符合率98.00%。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及开始消退时间对比中,中-低分化癌明显短于高分化癌、透明细胞癌,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诊断中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诊断率,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硬化 小肝癌 早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生物活性测定法。方法采用小鼠凝血时间检测法,对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10批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所建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精密度、方法适用性较好。结论该法简单,准确,可用于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 生物活性测定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高危新生儿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危新生儿 148例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 74例。常规组行常规药物干预,研究组行血管活性药物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脏器功能损伤情况低于常规组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干预,治疗效果确切,可起到保护患儿重要器官功能的作用,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高危 新生儿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四甲基偶氮唑盐(MTY)法在细菌活性检测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T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活性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拉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对两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细菌浓度增加,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T法检测的活菌或死菌的吸光度值均增加,但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的同一浓度的活菌和死菌的吸光度值之间差别不大,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用MTT法检测的同一浓度死菌吸光度值相比,MTT法检测的活菌吸光度值明显增加,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T法检测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拉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均与临床药敏结果一致。结论同微量肉汤稀释法一样,MTT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菌活性和药敏试验。

  • 标签: MTT法 药敏试验 微量肉汤稀释法 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评估大肝癌介入治疗对肿瘤活性的判定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 46 例大肝癌患者的档案进行全面梳理。治疗过程采用的主要设备为 DSA 平板大型 C 臂数字化剪影血管造影机,行 TACE 经肝动脉灌注栓塞介入治疗;采用磁共振设备型号为 GE Singna 3.1T 磁共振,呈 32 通道体线,分别对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性检查。 结果: 46 例患者检测出 46 个大肝癌病灶,共获得 578 个 ROI 结果,活性组( 105 )平均 ADC 测量值为( 0.98±0.29 ) ×10 -3 mm 2 /s ;

  • 标签: 磁共振 大肝癌 介入治疗 肿瘤活性
  • 简介:摘要维生素D是指一组具有不同药效而生物活性类似的类固醇激素。活性维生素D3是一种细胞循环调节剂,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功能。活性维生素D3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在体内发挥多种多样的生理学功能,1,25-(OH)2D3作用于小肠粘膜,促进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球近球小管对钙、磷的回吸收;作用于骨组织,影响钙、磷的吸收。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炎症、皮肤病、骨质疏松、癌症和免疫疾病等。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3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波联合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微波治疗75例为对照组,微波联合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75例为治疗组,于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宫颈糜烂的治疗上,微波联合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组疗效明显优于微波治疗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好。

  • 标签: 微波 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 宫颈糜烂
  • 简介:利用土培方式,研究了铝对9703,浙春2号,浙春3号等3个不同大豆品种的质膜透性和POD和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3个品种的叶片质膜透性增大,CAT、POD的活性在中等程度铝处理时上升,而在较高浓度铝处理时下降。3个大豆品种对铝胁迫的反应有所不同,总体上,3个大豆品种耐铝性大小依次为:浙春2号〉9703〉浙春3号。

  • 标签: 大豆 质膜透性 保护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桑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及对小鼠心肌匀浆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为桑叶及桑白皮的保健抗氧化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桑提取对DPPH的清除作用,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提取对小鼠心肌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一定剂量的桑提取均可以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小鼠心肌匀浆中MDA的生成,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桑叶及桑白皮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且其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提部分。

  • 标签: 桑叶 桑白皮 抗氧化 DPPH自由基 丙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检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蛋白的表达,旨在探索端粒酶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PCR银染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胃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同时收集每一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上述标记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端粒酶在正常胃粘膜的表达为13.3%(2/15),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77.5%(31/40),差异有显著性P<0.01;端粒酶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TNM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端粒酶活性是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对它的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的转移和预后做出更准确地判断,更好的指导胃癌的治疗。

  • 标签: 胃癌 端粒酶活性 临床病理参数 预后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活性。方法测定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体外激活程度。结果手工浓缩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激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采集血小板的方法均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中。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