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采血用于改良式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将术中可能失血超过500ml且具有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适应症的手术患者180例,男96例,女84例,年龄20~70(52±7.8)岁,体重50~81(62±11.5)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I组经左或右侧肘正中静脉采血,II组经左或右侧颈内静脉采血,III组经左或右侧桡动脉采血,I组为对照组,II组和III组为观察组。每组在采血前经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500ml后,再采自体血500ml,并在室温下保存,在手术结束前或采血4h内回输给患者。分别观察三组的患者在麻醉前(T0)、麻醉后10min采血即刻(T1)、采血开始5min(T2)、采血开始10min(T3)、采血15min(T4)、采血20min(T5)以及采血开始30min时MAP、HR、SpO2以及BIS(脑电双频指数);观察三组采血前和采血后CVP之值;记录三种方法采血所需的时间。测定三种采血方法在采血前和采血结束时Hb的含量。观察各组在采血、输血后24小时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以及手术种类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三组在T0时点各组间比较MAP、HR及BIS之值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三组组内比较在T0时点的MAP、HR及BIS之值明显高于其它各时点之值(P<0.05)。三组组间和各组内的SpO2之值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三组在采血前和采血后Hb、CVP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III组采血时间明显短于I组和II组(P<0.05);II组采血时间明显短于I组(P<0.05)。I组有1例患者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轻度升高,3天恢复正常,三组其余患者未见输血其它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采血用于改良式自体输血的方法安全、可靠,采血时间短,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 采血方法 桡动脉 血液保护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解痉、调整、通络”推拿三步改良法治疗L4-5、L5~S1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5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126例和综合组219例,分别采用“解痉、调整、通络”推拿三步改良法和常规药物和物理治疗。结果:手法组临床治愈18例,好转99例,未愈9例,有效率为92.86%;综合组临床治愈25例,好转175例,未愈19例,有效率为91.32%,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解痉、调整、通络”推拿三步改良法治疗L4-5、L5~S1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三步改良法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式拍背吸痰法在肺炎雾化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者11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拍背吸痰。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拍背吸痰法。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吸痰后,两组PaO2水平较吸痰前升高,PaCO2水平较吸痰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鸣消失、气喘消失、咳嗽减轻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拍背吸痰可改善肺炎雾化治疗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 肺炎 雾化治疗 改良式拍背吸痰法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血气分析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患儿造口的早期的护理干预,减少造口护理并发症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方法①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使使患儿家长学习并掌握新生儿造口袋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以便患儿出院后家长为患儿进行造瘘口护理。②根据患儿造瘘口的位置及造瘘肠管进行不同护理方法。效果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收治的97例进行造瘘的患儿,回肠造瘘20例,横结肠造瘘21例,乙状结肠造瘘56例,4例回肠造瘘口回缩需每天扩张方可正常排便,其余的均护理良好,保障患儿生长发育为再次手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论通过对新生儿患儿造口的早期的护理干预,减少造口护理并发症,保障患儿生长发育,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为患儿的早日康复提供了保障。

  • 标签: 新生儿 造瘘口 护理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病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60例脑梗死偏瘫病例,该60例患者均为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将该6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仅对后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后,于护理效果方面相较对照组居更高水平;经对干预前后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况评测,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相较于对照组呈更高显示(P

  • 标签: 脑梗死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而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不管什么疾病,前期医治是十分重要的。而许多疾病在前期时的一些表现不被大家注重,致使疾病加剧,因小失大。下面就跟着我们一起进入刘海峰主任的“早期胃癌科普讲堂”吧。

  • 标签: 早期胃癌 重大疾病 人类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的价值,为广大医护人员在面对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上问题上提供科学的指导,增强精确度和可靠性。方法选择从2013年8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急性肠梗阻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T影像学检查和X线检查,确定所有患者都为急性肠梗阻早期表现,在判断肠梗阻部位方面,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分析总结患者在CT影像学的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病例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23例患者中X线的检查准确率高达78.26%(18/23),而利用CT影像学检查准确率高达100.00%,CT诊断比X线诊断准确率更高,效果更为精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位肠梗阻11例,低位肠梗阻12例。结论急性肠梗阻其致病原因多样,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再进行用药及相关处理。生活方式不健康患病率越高。所以对病因诊断的正确性关系到病情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急性肠梗阻早期的诊断方式选择上看来,根据研究的结果显示,利用CT诊断效果更好,更能清晰地发现病灶和相关病情,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CT检查 急性肠梗阻早期 X 线检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