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 2017年 11月 -2019年 11月期间 94例危重病患儿,以“随机单双号”对纳入主体进行交叉分组,分为两组,设置为对比组(单号 47例,一般护理)和研究组(双号 47例,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危重病评分差异较小,干预后,两组危重病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研究组危重病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 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 95.74%( 45/47)高于对比组 80.85%( 38/47),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可最大限度提高小儿危重病评分,护理满意度,能够为临床救治和护理提供指导,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小儿护理 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危重病患儿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重症护理,观察组接受危重病评分法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在小儿护理中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护理 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在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小儿危重评分,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80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80名患儿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数据以及指标。按照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意愿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儿使用小儿危重评分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选择小儿危重评分护理模式的患儿,在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概率等多项指标方面都明显低于常规组的患儿,而且经过护理之后研究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常规组患儿。结论:选择小儿危重评分的模式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进行护理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同时还能够缩短治疗的时间,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危重评分护理 儿科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当中采取整体护理对其焦虑、抑郁评分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在院内选取胃癌患者共计50例,实施单双号法分组,将患者分成探讨组及参照组,探讨组均实施整体护理,参照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及营养指标。结果:探讨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参照组,探讨组营养指标高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在胃癌患者当中能够使患者减轻负性情绪,使患者焦虑、抑郁改善。

  • 标签: 整体护理 胃癌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癌化疗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效果观察及焦虑评分影响。方法:研究针对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长期化疗的肺癌患者90例,并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纳入对照组,并将实施疼痛护理的纳入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观察组的PSQI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更低,且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更低,具有明显差异性(P

  • 标签: 肺癌化疗 疼痛护理 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综述了MEWS评分工具在我国急诊科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在急诊科预检分诊、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现况,认为该评分系统可以简单明了且快速有效地对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预判患者病情发生走向。具有不错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MEWS评分  急诊科 预检分诊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癌化疗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效果观察及对焦虑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肺癌化疗患者64例(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2例)与疼痛护理的观察组(32例),观察患者焦虑评分、疼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评分低,VAS评分低,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能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且减轻其疼痛感,值得借鉴。

  • 标签: 肺癌化疗 疼痛护理 效果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脑卒中应用ICU快捷护理流程,并探讨该方式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改善情况。方法:病例来源于ICU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随机方式平均划分为2组,分别展开常规护理、快捷护理流程,据此探讨两种护理模式对NIHS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接诊至确诊等指标用时更短(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以及GCS评分在护理后呈现更佳状态(P<0.05);观察组NIHSS、Barthel护理后状态更好(P<0.05);观察组护理后mRs、FMI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深静脉血栓、肺部以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更多者为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满意人数更少(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给予快捷护理流程干预时,该模式能够给予规范且细致的护理,在确保抢救效率的同时,提升急救效果,减少疾病为患者带来的损伤,优化预后,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ICU 快捷护理流程 NIHS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护理中实施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提高小儿危重病护理质量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本院小儿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200例危重病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实施PCCNS,可以提高小儿危重病护理质量和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护理 危重病 护理评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共63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31例患者入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法,32例患者入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管腔变形发生率以及导管使用情况(患者自述皮肤无瘙痒不适、患者不担心胶布松动)。结果:实验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管腔变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固定改良法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患者身份核对是指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新生儿娩出后经临床医生确诊有疾患即送新生儿科,目前新生儿科采取无陪护制度管理,加之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群体~([1]),因此做好患儿的身份识别与核查工作,对保障新生儿的安全、优化医患关系、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临床工作中常采用手腕带、床头卡等方式对患儿进行标识与核对~([2])。

  • 标签: 新生儿 手腕带 安全管理 护理
  • 简介: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护士的常用操作,但传统的拔针法为先关掉调节器,再边按压皮肤边拔针,回血较明显,病人常常会产生紧张情绪及明显的疼痛感,自2006年1月以来,我科改进拔针手法,配合新的按压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按压方法 临床护士 拔针法 改良式 静脉穿刺 紧张情绪
  • 简介:总结119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应用改良清创消毒方法的经验。改良的术前清创消毒方法共4个步骤:(1)采用洁芙柔消毒洗手液对创面及手术区域皮肤进行清洗,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2)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口;(3)采用聚维碘酮在创口处外涂浸润3min,外加干净纱布包扎浸润创面以利聚维碘酮与创面充分接触,再用生理盐水冲冼干净浸润的聚维碘酮;(4)用安尔碘消毒液常规消毒。相对传统的清创消毒方法,改良方法增加了洁芙柔消毒液抹洗和对创面行聚维碘酮外涂浸润。本组患者清创消毒前伤口重度污染80例,轻度污染39例;清创消毒后,重度污染33例,轻度污染86例。本组119例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6.0%(19/119),低于文献报道。

  • 标签: 骨折 开放性 清创消毒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输液护罩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1日-3月31日门诊输液的婴幼儿540例按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0例。穿刺成功后两组均按传统方法固定,观察组加用透明输液护罩保护。观察两组发生输液肿胀的情况。结果在输液过程中发生输液肿胀观察组25例,对照组98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使用透明护罩不仅降低了患儿输液的肿胀率,而且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及护士因输液部位肿胀反复穿刺的工作量,避免了再次穿刺失败带来的护患纠纷。

  • 标签: 透明输液护罩 头皮 输液 静脉内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卧位对清洁灌肠次数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需要清洁灌肠的病人80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卧位,病人取左侧卧位,灌入灌肠液后,以同样的体位保留5min~10min,然后自行排便。实验组采用改良卧位,即病人先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10cm,每次灌入灌肠液后,取屈膝抬臀卧位,稍后再取右侧卧位,共保留灌肠液5min~10min,然后自行排便。[结果]改良卧位清洁灌肠达到肠道清洁效果的灌肠次数较传统体位次数少。[结论]清洁灌肠时改良卧位方法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方法。

  • 标签: 改良卧位 清洁灌肠 左侧卧位 右侧卧位 次数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改良护理方案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编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采用皮肤改良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皮肤评分、治疗依从性及疱疹愈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皮肤评分高于对照组,疱疹愈合时间、进食改善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皮肤保护依从性、皮肤清洁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皮肤改良护理方案能够促进手足口病患儿疱疹的愈合,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早期进食。

  • 标签: 手足病 皮肤护理 改良方案 疱疹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会阴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1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的产妇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55例,会阴切口分别采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和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比较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改良组采用的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在促进切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的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结论改良会阴皮内缝合,具有术后切口反应轻,产妇痛苦小,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加强护理可提高疗效。

  • 标签: 改良会阴缝合 会阴侧切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手腕约束手套在烦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躁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腕约束带,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手腕约束手套(俗称波板)。比较两组患者约束效果、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对约束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约束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约束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对约束效果满意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手腕约束手套优于传统约束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烦躁 约束用具 安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家庭慢性伤口患者有效可行的伤口治疗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慢性伤口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慢性伤口患者2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我院伤口小组为中心,建立患者档案及伤口治疗联络站,创面管理以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VAC)为主,辅以点状植皮或湿性敷料治疗并骑跨椅康复锻炼。住院患者联合会诊,出院延续治疗由门诊或社区伤口治疗护士换药治疗。对照组由医师清创联合无菌敷料换药治疗,出院患者由当地门诊伤口治疗护士同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治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数、换药费用及对治疗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愈时间、换药时数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VAC辅以点状植皮或湿性敷料治疗并骑跨椅康复锻炼护理干预模式下的慢性伤口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适用于基层医院和家庭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伤口 封闭负压引流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