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护理程序对肺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肺炎患儿为对象,纳入时间、样本量分别为2022年1月-2023年10月、50例。均衡分为各25例的对照组、分析组,分别采取基础性护理、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差异。结果 护理前组间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分析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护理程序对肺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效果优越,有利于患儿尽早恢复肺功能,奠定良好的康复基础。

  • 标签: 护理程序 整体护理 肺炎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路径护理在急诊过渡病房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接受医治的高热惊厥患儿为对象,共60例,分组后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程序化路径护理,随后对比两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IL-2观察组比对照组高,IL-6、hs-CRP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程序化护理路径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高热惊厥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对此值得应用。

  • 标签: 程序化路径护理 急诊过渡病房 小儿高热惊厥 炎性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主动风险护理程序在小儿心肌炎患儿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小儿心肌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采取主动风险护理程序。比较两组心肌炎患儿的护理质量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医疗护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咳嗽、哮鸣音、气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风险护理程序在小儿心肌炎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护理效果,而且能够极大地缩短患儿症状消失的时间。因此,本文认为主动风险护理程序适合在临床实施和开展。

  • 标签: 主动风险护理程序 小儿心肌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72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5.56%)较对照组(25.00%)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有助于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采纳。

  • 标签: 老年痴呆 预见性护理程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疗养员护理工作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疗养院在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88例糖尿病疗养员,随机分组各44例,观察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护理程序)的干预结局。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实验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h血糖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护理程序可有效控制糖尿病疗养员的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护能力。

  • 标签: 糖尿病 疗养员 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对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失眠率的影响。方法:研究以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共有60例入组,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医院收治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实行程序化护理管理(观察组,n=30),一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30),总结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优劣势。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期间GCQ舒适状况量表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环境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期间失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中引入程序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期间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失眠率,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管理 风湿免疫科 住院患者 失眠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程序化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方是免疫科住院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风湿免疫科 程序化护理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教育前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实施健康教育前生活质量的8个因子转换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实施健康教育后生活质量的8个因子转换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优于一般健康知识宣教,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康复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病 健康教育 胰腺炎
  • 简介:目的研究手术室定期沉降菌检测对指导手术室清洁消毒程序的优化作用,为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应用仪器采样与细菌培养的方法,对不同级别的10间手术室检测沉降菌的变化、温湿度、静压差等。其中5间手术室按照日常工作模式为对照组,另5间手术室作为观察组(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及开关门次数),检测手术进程中不同时段的沉降菌数量。结果本研究在2017年3,6,9,12月间检测的I、II、III级手术共49台次。49台手术沉降菌合格率为67.21%,静压差合格率为71.43%,相对湿度合格率为76.19%,温度合格率为72.22%。观察组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30min以及缝合时空气沉降菌合格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中切皮时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中定期检测沉降菌、静压差、温湿度等指标可指导医护人员了解手术室内空气状态,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出入及开关门次数可增加沉降菌合格率。

  • 标签: 洁净手术室 沉降菌 动态检测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干预联合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法在 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 2019年 5月 -2020年 2月 ICU9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 48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联合程序化镇静镇痛的 4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 NRS(疼痛数字评分法)与 Ramsay(镇静评分标准)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经对比观察组 NRS、 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护理干预联合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法处理,显著缓解 ICU患者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程序化镇静镇痛 ICU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应用于门诊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价值评价。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换药室2019年12月-2021年5月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项目检测合格率。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门诊 换药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诊的7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心理护理程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采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 食管癌放射治疗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护理当中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抽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分析组、参照组,分别给予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分析组与参照组相比,疼痛更轻、镇静镇痛效果更佳、颅内压水平更平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值<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降低不良反应,应用价值十分优秀,建议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干预 镇痛镇静 脑出血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童热性惊厥急救护理中运用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病例筛选为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儿童热性惊厥患儿4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急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程序化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急救后两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急诊急救、惊厥消失、退热及住院所用时间均较短,救治期间发生的并发症较少(P

  • 标签: 儿童热性惊厥 急救护理 程序化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2020.5-2022.5本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独享。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I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出血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日间手术病人疼痛管理标准作业程序的构建及实践成效。研究方法是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于我院日间模式下的三四级手术病人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日间手术病人常规疼痛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循证护理的日间手术病人疼痛管理标准作业程序。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研究结果是干预后试验组病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日间手术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用于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11月本科接诊冠心病病人(n=7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9人,前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2.56%,和对照组数据17.95%相比更低(P<0.05)。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98.69±1.01)分,和对照组数据(92.57±1.82)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冠心病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改善也更加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程序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程序化护理对子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程序化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湿免疫科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程序化管理在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U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共30例,研究时间是2020年1月-2022年1月,常规护理患者共计15例,为参照组,应用护理程序化管理患者共计15例,为研究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后HAMA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睡眠质量 ICU危重症 护理程序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颅脑损伤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躁动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镇静镇痛效果和颅内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躁动不良反应,而且还能改善镇静镇痛效果和颅内压情况,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程序化 镇静镇痛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 术后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