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依托咪酯抑制老年人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浓度(EC50)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I-II,按照舒芬太尼剂量不同随机分组I组舒芬太尼0.3ug/kg,II组舒芬太尼0.4ug/kg,III组舒芬太尼0.5ug/kg,各组设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初始浓度0.3μg/ml,按照序贯进行试验,根据患者气管插管时心率(heart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变化调节依托咪酯靶控浓度,若气管插管时患者HR、MAP升高≥25%基础值定义为阳性反应,按照1.2倍比例上调依托咪酯靶控浓度,反之为阴性反应,同比下调靶控浓度,直到出现六个阴阳交叉点结束实验。根据序贯半数有效量公式计算每组EC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静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后,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EC50分别为Ⅰ组0.58(95%CI0.43~0.74)μg/ml,Ⅱ组0.50(95%CI0.38~0.67)μg/ml,,Ⅲ组0.43(95%CI0.36~0.56)μg/ml。结论该研究老年采用0.4μg/kg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依托咪酯0.5μg/ml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且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标签: 依托咪酯 半数有效血浆浓度 气管插管反应 靶控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病患者血液ANA与血液ENA检验结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风湿科收治143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来自于20114~20157期间,同时,选取同一时期143例接受常规身体检测没有患风湿病正常者为对照组,检验两组患者血液ANA与ENA。并两组患者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ANA抗体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53.85%、99.26%;血液抗ENA抗体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2.24%、98.57%(P>0.05)。结论检验风湿病患者血液ANA与ENA结果表明,患者具有良好特异性,但敏感性不高,因此,应选择适合指标风湿病患者进行检验。

  • 标签: 风湿病患者 血液ANA和ENA 检验结果与检验意义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相关因素,观察急诊溶栓治疗诊断―用药时间改善情况及溶栓疗效。方法:分别从发病时间(溶栓时间窗)、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探讨溶栓治疗影响,结合诊断―用药时间分析我院溶栓治疗再通率情况。结果:影响溶栓治疗最主要因素依次为时间窗、年龄、心功能(KillipⅢ级)、non-STE、心源性休克等;急诊科诊断―用药时间为101.9min;溶栓再通率为83.3%。结论:急诊科开始溶栓所需要时间明显缩短,再通率也明显增加,影响溶栓最主要因素为发病时间窗、年龄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提示在二级医院急诊溶栓治疗可能是首选措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再通率 急诊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采用金匮肾气丸联合西药方法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院自20126至20136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联合组实施金匮肾气丸联合西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上述患者实施相应治疗2个,后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有5例,有效有9例,无效有11例,总有效率为56%;联合组显效13例,有效有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结果,对照组(3.83±0.42)、(13.57±1.05)、(345.13±9.67);联合组(4.05±0.95)、(13.54±0.37)、(346.19±10.03),治疗后对照组(2.14±0.39)、(8.16±1.06)、(232.81±10.94);治疗后联合组(2.04±0.11)、(7.94±1.34)、(210.06±10.18)。结论在对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西药治疗同时联合金匮肾气丸中药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异常肾功能指标,且经临床研究证实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金匮肾气丸 西药 联合治疗 Ⅳ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及核心肌群-平衡训练预防老年病患者跌倒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治疗老年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及核心肌群-平衡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住院期间跌倒发生次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BBS评定及跌倒发生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实验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及核心肌群-平衡训练能有效提高老年病患者平衡功能,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PDCA 核心肌群-平衡训练 老年病 跌倒。
  • 简介:20世纪80代以来,国外有关亚低温治疗脑缺血实验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结果,研究证实,亚低温不但可以减轻脑梗死后损害程度,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无严重并发症,对于顽固性高颅压患者在进行亚低温同时,加用冬眠药物,疗效更佳.现主要就缺血后6h内亚低温脑缺血保护作用综述如下.

  • 标签: 低温冬眠 保护作用 冬眠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心肌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症状改善状况,并其症状改善情况预后影响进行客观评价。方法择取2012-2015入住我院44例患有心肌病患者为对象,(患者签署同意参加实验协议)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型心肌病有12例,肥厚型心肌病有18例,同时兼有高血压患者有3例),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肥厚型心肌病有21例,心律失常型心肌病有9例),采用整体护理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研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预后影响。结果采用整体护理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有效治愈率心电图及症状改善情况等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愈后恢复情况比对照组好,预后影响比较大。结论整体护理护理措施能有效且明显改善心肌病患者病症情况,同时所有患者预后治疗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临床上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具有推广应用资格。

  • 标签: 心肌病 整体护理 预后影响 症状改善情况
  • 简介:目的:研究ICU规范化建设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作用.方法:通过我院ICU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包括ICU科学设计、布局;人员设备合理配置;各种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监控制度制定完善:环境、人员病人科学管理.观察ICU危重病人各种院感发生率变化,并与以前ICU内院感发生率比较.结果:实验组气管导管留置病人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vs34.36%P<0.01),实验组血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vs5.56%P<0.05),实验组泌尿道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92%vs34.36%P<0.01).结论:ICU规范化建设管理降低呼吸道、泌尿道、及血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是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ICU危重病人 规范化 建设与管理 医院感染 相关性感染 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浆中促红素(EPO)及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及应用EPO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EP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经EPO治疗后心力衰竭患者,在NYHA分级,六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肌重量指数等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提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促红细胞生长素水平明显增高,应用促红素治疗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室肌重量指数,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了患者运动耐量。

  • 标签: []心力衰竭 EPO 心肌重量指数 步行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中治疗效果.方法:9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传统纠正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机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则加用简易呼吸气囊进行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治疗组RRSaO2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抢救效果优于简易呼吸气囊.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简易呼吸气囊 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应用分析 Care
  • 简介:目的:探讨长托宁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影响。方法:参照Pulaine山四血管阻断建立大鼠GCIRI模型。大鼠全脑缺血10win后于再茬注同时分别给予山莨菪碱长托宁腹腔注射,于再灌注2h、6h、12h24h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区脑组织NF-KB活化情况,用HE染色法检查脑组织受损情况。结果:GCIRI后脑组织NF-κB在再灌注2h即有明显表达,于再整注6h达到高峰,以后表达逐渐下降,HE染色光镜下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加重。长托宁组山莨菪碱组各时间点NF-κB活化较模型组明显下降。神经细胞受损减轻,且长托宁组与山莨菪碱组比较亦明显下降。结论:长托宁可以明显抑制GCIRI时脑组织NF-κB活化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且较山莨菪碱效果明显。

  • 标签: 长托宁 山莨菪碱 全脑缺血再灌注 NF-ΚB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急性左心衰致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影响机制。方法:39例急性左心衰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20例对照组19例;机械通气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生命体征、血气分析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1h后,血压开始显著上升,多巴胺输注速度减少,血气分析pH、PaO2、PCO2均可维持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氧合指数(PO2/FiO2)显著上升。一周后机械通气组死亡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可提高肺泡氧合能力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休克 急性左心衰 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索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观察性方法.我科住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该方法疗效、安全性、达标时间及所需胰岛素剂量.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全天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满意天数为6.12±3.08天.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胰岛素剂量为0.78U·kg-1·d-1.基础量与餐前量比例为47%:53%.无严重低血糖发生,共发生低血糖39,低血糖发生率0.52%.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次数及频率均较低.

  • 标签: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低血糖发生率 注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与丁苯酞治疗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在确诊24h内治疗7d、14d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正常值,治疗14d后两组hsCRP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患者血清 急性期 反应蛋白 丁苯酞 HSCRP
  • 简介: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心电图QT离散度(QTd)影响。方法:随机将1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心绞痛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2/d,每次2粒,观察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疼痛强度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心电图QTd变化。结果:治疗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心电图QT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胶囊佐治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明显,能减少心电图QTd,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血塞通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电图QT离散度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法复位支架外固定术后患者功能康复影响。方法:将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外固定架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精神状态、伤肢功能康复进展程度、配合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制订个性化护理康复计划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根据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分别在术后2周、1个、3个评定患者自我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其效果。结果:术后2周、1个、3个.实验组FIM评分分别为62.70±7.1、75.7±3.9、89.3±5.6分,对照组FIM评分分别为45.50±4.5、63.2±5.2、80.3±6.2分.实验组评分在相对应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系统性护理 肢体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石斛合剂高糖高脂+STZ造模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P53mRNA表达影响。方法大鼠高脂高糖饲养1后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模型,经石斛合剂治疗2周后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及P53mRNA表达。结果石斛合剂可显著地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P<0.05或P<0.01);显著减少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细胞凋亡(P<0.05),减少P53mRNA表达(P<0.05)。结论石斛合剂降低血糖,减少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其可能与其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P53表达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1至201512在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11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48h内置鼻饲管,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营养科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3/日。干预组采用力存益生菌颗粒(上海励成营养产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g采用温水化开鼻饲管注入,2/日+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3/日。两组应用时间均为15d。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水平及腹胀、腹泻等胃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为22.81%,对照组为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TP、PA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为10.52%,对照组发生率为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腹泻发生率为7.02%,对照组为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便秘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1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可能与益生菌可有效维护胃肠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有关。

  • 标签: 肠内营养 益生菌 脑卒中 获得性肺感染